刘栋志;毕朝燕;孙袁;王灵满;杨世勉;荣嵘;仝铁;李惠
目的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螺旋CT(SCT)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SCT扫描,观察血栓累及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 48例均累及两下肺部分或全部段动脉,血栓向上延伸,36例达中间肺动脉,8例达叶动脉,2例达主肺动脉.中心肺动脉扩张.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表现为段动脉以上中心性充盈缺损及肺动脉扩张.
作者:郭平珍;肖志军;郭怀英;陈薇;张春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妇产科急症是急诊患者中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及超声分辨力的提高,彩超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正确率也有很大提高,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对我院近几年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107例妇产科急症作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超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华斌;叶美英;李玉友;王东;何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63岁,农民.30年前发现左侧阴囊内出现鸡蛋黄大小肿物、质硬、无疼痛及其它症状.10天前,肿物无任何诱因突然逐渐增大,约手拳大小.并伴有牵扯样痛,向大腿内侧及左下腹放散;使患者活动受限.病程期间无发热,盗汗、无明显消瘦.来院就诊行超声检查,所用仪器飞利浦SD-800,探头频率7.5MHz,患者取平卧位,直接扫查阴囊,见右侧睾丸大小为3.6cm×2.4cm回声均质.睾丸外周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左侧阴囊呈现明显肿大的团块状稍强回声,大小约12.0cm×12.0cm,其内探及细小密集的强光点回声,探头挤压后,可见其缓慢移动,于密集点状回声内还可见3.2cm×1/6cm椭圆形钙化样强回声带,无正常睾丸回声,但远场回声衰减,见不到完整的肿块包膜回声.CDFI扫查,肿物内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1)左侧阴囊混合性肿物,畸胎瘤可能性大见(附图);(2)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作者:梁丽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15岁.无诱因出现无痛性全程血尿1个月.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腹部体检未发现异常.血常规正常,尿检尿蛋白+,RBC+++.X线腹部平片未见异常,静脉肾盂造影(图1)见右肾轻度积水,该侧输尿管中上段明显扩张,下端呈鸟嘴样狭窄,下段未见显影,诊断为右输尿管下段狭窄伴梗阻(考虑良性狭窄可能性大,但不除外肿瘤或先天性疾病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CT增强扫描(图2)见右输尿管中下段交界处扩张增粗,外后壁似增厚并形成局部软组织充盈缺损,稍有强化,CT值69Hu,管腔狭窄,病变以上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病变以下输尿管未见异常,诊断为输尿管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不除外先天性疾病的可能.其后剖腹探查明确为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并行迷走血管切除术.
作者:粟周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检测超声诊断剂量与人早孕绒毛细胞凋亡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将拟进行人工流产的24例早孕(45~60d)妇女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为空白照射组、10min组、20min组和30min组.应用Hp 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孕囊进行不同时间的持续照射,照射后24h取材.用原位末断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检测上述各组绒毛组织凋亡细胞.结果:超声照射后10min组绒毛组织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无差别,20min组和30min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显著大于对照组和10min组(P<0.001).结论:诊断超声持续照射早孕孕囊组织>10min可引起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增加,且随照射时间延长而继续增加.
作者:杜联芳;张青萍;刘望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46岁.因发现腹部无痛性包块6年,且逐渐增大,先后二次住本院手术治疗.患者经常出差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有吃生牛、羊、猪肉史.首次住院于1995年10月.当时查体: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怒张,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中下腹及左上腹可触及肿块约15cm×20cm,质较硬,边界不清,表面触及结节,活动性差.脾切迹触不清,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对全腹进行多切面扫查印象:(1)脾呈多发性囊性改变.(2)中下腹及左上腹有约25×20cm团块,其内为直径1.0~3.5cm的蜂窝状低回声暗区充填(性质待定).(3)右肾积水.(4)肝未见占位性病变.本院CT:脾及腹腔内呈大量直径约1.0~3.5cm的囊性低密度灶,蜂窝状,双肾受压后移.结合病史考虑囊虫病可能.
作者:王志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视觉刺激的闪烁频率与BOLD响应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通过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的方法,在黑白棋盘格视觉刺激源的切换频率从4~14Hz范围内,在初级视觉皮层(V1)区内分别测量BOLD响应.结果:BOLD信号幅度的变化在4~14Hz内基本相同,但是在V1区内激活像元数显示出频率依赖性.结论:BOLD信号对视觉刺激频率的依赖性可能受视觉刺激类型的影响.
作者:张晓京;包尚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常见的肿瘤,肿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肿瘤的分期和分级[1].因此,准确诊断早期肿瘤和肿瘤分期非常重要.虽然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膀胱肿瘤的报道不少[2,3],但经直肠能量多普勒显像评价膀胱肿瘤的血流特征报道很少.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我院1998年至今采用经直肠能量多普勒显像(TRPDI)观察28例膀胱癌的血流特征及其与肿瘤分级和分期的关系.
作者:汪淑珍;付必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支气管扩张粘液栓又称粘液嵌塞,是支气管扩张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继发于其它肺部疾病的粘液栓已有报道,尚未发现支气管扩张合并粘液栓的文献报道.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32例本病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作者:郭平珍;郭怀英;赵斗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对4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行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反复冲洗后注入无水酒精,保留3~5min后抽出,可重复进行,后留置约5ml无水酒精于囊腔内,所有患者每3个月超声随访观察1次.结果:45例患者有44例基本治愈,仅1例患者复发,治愈率为97.8%,术后妊娠率和症状消失改善率均明显提高.结论:此疗法对卵巢巧克力囊肿不仅能达到治愈目的,还能保留卵巢功能、提高术后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斌;叶美英;李玉友;王东;何俊;周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X线平片、CT、MRI及DSA已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系统,其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在骶尾部骨肿瘤的应用报道尚不多,且评价不一.本文分析10例骶尾部骨肿瘤的X线平片、CT、MRI及DSA表现,并评估DSA在骶尾骨肿瘤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益光;李跃明;陈正挺;陈济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是泌尿系少见的先天畸形,术前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很大意义.本文总结了5例经我院手术证实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患者,着重探讨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输尿管狭窄的诊断意义和合理的检查程序.
作者:王仲;陈诗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ngiofollicular lymphonode hyperplasia AFH,Castleman's disesse)首先由Caslleman于1954年报道.因其组织学改变特殊,病因不明,故当时只能以人名命名,称为Castleman's病.后来沿用的名称很多,如滤泡性淋巴网状瘤、血管性淋巴错沟瘤,良性巨淋巴结、类胸腺瘤样局限性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等.1972年Keller等报道了81例,对病变的形态作了较全面的描述.Weisenhurger等(1985)称之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FH)比较恰当,因其反应了病变的主要特征.
作者:赵红;周宏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演进过程中的MR信号变化及其与癌组织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HCC,于不同时相行MR检查,并对癌组织作相应的病理分级.结果:共诱发51个HCC,T2WI均呈高信号,T1WI分别呈高(19.6%)、等(17.6%)、低(62.7%)信号,其中高信号者于诱癌早期多见,病理上多为Ⅰ、Ⅱ级,低信号者以晚期多见,主要为Ⅲ、Ⅳ级.结论:低剂量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可作为研究肝癌MR成像的一种手段;在HCC的演进过程中其T1WI信号遵循由高到低的规律;从T1WI信号特征可间接判断HCC的恶性程度.
作者:蔡金华;丁仕义;张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鼻咽癌肝转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19个鼻咽癌肝转移病灶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鼻咽癌肝转移二维超声表现为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混合性回声或囊肿样回声.囊壁多不规则增厚、囊内有分隔或囊壁上有乳头样结节样实性突起.5例为多发病灶.6例彩色多普勒均于瘤内或壁上引出动脉血流信号,其中5例为高速动脉血流(流速>40cm/s)结论:鼻咽癌肝转移表现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混合性肿块或囊肿样回声,彩色多普勒在病灶内引出高速动脉血流信号为鼻咽癌肝转移与肝脏良性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陈雷;曹兵生;于德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8岁,因被他人用水果刀刺伤头部,腹部及双上肢1小时入院.伤后无昏迷史.查体:神志清楚,右顶枕部有一水果刀近水平方向刺入脑内,仅刀柄外露,伤口出血不止,双侧瞳孔等大,圆形,直经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左上腹部有约2cm长伤口,大网膜外露,双上肢有多处大小不等刀割伤口,四肢活动好,未引出病理征.头颅X线片见右顶枕部金属异物进入脑内,正位观约2cm×12cm(图1),侧位观约2cm×7cm(图2),头颅CT见自右顶近水平走向金属异物进脑内(图3,4).入院后立即在全麻下手术,取出一水果刀(2cm×14cm),伤道清创、止血,同时行剖腹探查胃破裂修补术,肢体伤口清创缝合术,术后抗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等治疗,住院29天痊愈出院.出院后半年随访,患者已上学,智力正常,四肢活动好,视力视野均正常,无后遗症.
作者:马云东;孟维玲;吕连祥;孙德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计算剂量体积直方图算法,根据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不同床角非共面的旋转照射的剂量分布特点,快速地计算出病灶或组织的剂量体积直方图.
作者:李光明;李树祥;曹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病例简介例1女,42岁.间断胸痛6年,咳嗽气促,乏力半年,加重1周来诊.查体: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音稍低钝,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未闻及心包及胸膜摩擦音.超声心动图见:心脏腔室大小正常,心包腔内见大量积液暗区,壁层心包增厚达0.5cm,壁层可见多处不规则菜花状实质回声(图1),分别位于右室前壁、心底部、心尖部及左室侧壁,大范围7.2cm×5.23cm,内部回声不均质,高频探头在实质回声周边可记录到动脉血流,流速25cm/s,在右室心底部脏层心包外可见一低回声结节,直径1.8cm.超声诊断:(1)心包膜增厚,大量心包积液,心包腔实质性占位,局部伴有血供;(2)右室心底部心包旁肿大淋巴结.
作者:左松;高云华;杨成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吸食毒品引起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4例男性,年龄28~40岁.均吸毒品海洛因.吸毒史2~4年.结果:(1)临床表现:4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和智力障碍.(2)MRI表现:①脑白质受累型:表现为半卵圆中心、内囊、胼胝体和小脑齿状核周围白质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白质对称性长T1和长T2改变,②神经核团受累型:两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和两侧丘脑外侧核对称性长T1和长T2改变.结论:长期大量吸食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大脑、小脑半球白质和胼胝体、丘脑外侧核和小脑齿状核是主要的累及部位.
作者:刘文;蔡宗尧;于新华;陈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下腰椎椎管率指CT横断面图像上测得的下腰椎椎管的矢状面直径及其相应椎体矢状面直径的比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影像学测量下腰椎诊断上多为各种径线的测量,有关下腰椎椎管率的报道很少.本文试图通过对下腰椎CT图像样本进行椎管率的测量,以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和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有关量值,并进一步认识下腰椎椎管率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华绣;李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