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失代偿期肝硬化结肠和腹膜水肿的CT表现

薛雁山

关键词:肝硬化, 结肠, 腹膜, 水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研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结肠和腹膜水肿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共44例被确诊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连续性病例,且排除了可引起腹膜增厚的其他疾病.分析以下CT表现:(1)结肠壁增厚(> 6mm);(2)腹膜和腹膜后组织水肿,即相应部位脂肪层内有絮状密度增高.结果:13例结肠壁增厚(30%),其中单纯右半结肠壁增厚7例,合并横结肠壁增厚5例,全结肠壁增厚的仅1例.腹膜增厚36例(82%),其中单纯肠系膜增厚的13例,合并网膜增厚的23例.腹膜后组织水肿13例(30%),均合并有肠系膜和/或网膜的增厚.结论:结肠和腹膜水肿,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CT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教学幻灯片》再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下腔静脉膜性狭窄并肾脾胃分流行PTA治疗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35岁.双下肢浮肿4个月,伴有活动后心悸、心慌,发病以来先后出现3次黑便.查体:BP16/8kPa,腹部略膨隆,移动性浊音(+),肝肋下6cm,质硬,双下肢有轻度压陷征.超声示肝脏形态饱满,边缘钝,肝实质回声增强,左中右肝静脉无狭窄,血流方向正常,门脉主干不宽,下腔静脉近右房开口处可见一膜状结构,彩色多普勒示血流尚通畅,脾脏大小为11.6cm×4.6cm.实验室检查:HGB 56g/l.临床诊断:(1)BuddChiari综合征;(2)慢性肝实质损害;(3)脾大.

    作者:陈博昶;盛复庚;杨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癌伴肝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中、晚期肝癌对静脉系统的侵犯是影响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这种侵犯表现为静脉腔内癌栓和动-静脉瘘.本研究分析了肝癌伴肝动脉-门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E)疗程中的发生情况,探讨肝癌伴肝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疗效.

    作者:张电波;肖湘生;欧阳强;董生;董伟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增强FLAIR序列在颅脑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增强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50例患者行脑MRI平扫(T1 WI、T2 WI、FLAIR)和Gd-DTPA增强(FLAIR和T1WI)检查,双盲法比较增强前后FLAIR与T1 WI的差异.结果:所有病变在FALIR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常增强,在脑梗塞疾病中增强FLAIR诊断敏感性大于增强T1 WI.星形细胞瘤、转移瘤和结核瘤,T1 WI增强优于FLAIR.结论:增强FLAIR在检查脑表面病变,如皮质或皮质下梗塞,诊断准确性高于增强T1 WI.

    作者:张晖;柴瑞新;刘树枫;伊生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TA和CTAP联合应用诊断肝肿瘤的价值

    CT肝动脉造影(CTA)和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AP)的难点是非肿瘤性异常的存在.由于螺旋CT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使CTA,CTAP技术近年的深入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项研究适用于肝脏的单发或多发结节性小病变运用其它影像方法不能确定者.肝脏单一性病灶的良恶性及中间状况的评估,肝内多发性病灶的定性评估,转移瘤数量的评估,肝硬化结节血液重建评估,肝硬化动脉和门脉短路的评估,肝脏术前介入前情况的评估.禁忌证与动脉插管禁忌一致.

    作者:魏纬;祁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恒温法与传统法配制显影液性能对比研究

    在质量控制的因素中,对X线照片影响大、直接的是显影液性能变化.显影液性能的优劣主要由配制工艺决定.在配制显影液过程中,温度对溶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温度过高容易使显影主剂米脱尔、对苯二酚氧化变质,温度过低药物不能充分溶解或出现沉淀.因此恒温配制显影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康素海;果连贵;樊庆胜;王爱玲;万明辉;张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不同持续时间的短暂视觉刺激引起的BOLD响应在初级皮层区的时间特性

    目的:探讨在短暂视觉刺激情况下,大脑初级视觉皮层(V1)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性响应的时间特性.材料与方法:采用事件关联型磁共振功能成像(ER-fMRI)技术,通过改变视觉刺激的持续时间,即从Is到6s,检测BOLD响应的峰值、基线之上的面积、响应恢复到基线的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等特征值的变化,评估BOLD响应的测量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关系.结果:作为视觉刺激时间的函数,BOLD响应曲线的峰值、基线之上的面积、响应恢复到基线的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等呈直线增加.对于所有刺激时间,BOLD响应的预测值全部大于测量值.结论:在短暂刺激时,视觉刺激时间与BOLD响应之间是非线性关系.但当研究其引起的神经活动时,BOLD响应的峰值、基线之上的面积、响应恢复时间和峰值时间可以是重要的参考值.

    作者:张晓京;包尚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肉瘤的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材料和方法:分析1996-01~2000-08本院手术的子宫肉瘤患者21例,并与2000-03~2000-08本院手术的子子宫肌瘤患者106例比较.结果:子宫肉瘤回声较紊乱,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肿瘤表面及内部的血流阻力较低.结论: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肿瘤回声较紊乱,边界不清,血供较丰富时,应警惕是否为子宫肉瘤.

    作者:任芸芸;张珏华;常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列腺脓肿的CT诊断初探

    有关前列腺脓肿的CT诊断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少见.Barozzi等[1]报道的8例前列腺脓肿病例中的2例涉及CT检查.现将我院住院病例中,3例经前列腺穿刺及细菌培养证实的前列腺脓肿的CT表现报告如下,并就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进行讨论.所有病例均于前列腺穿刺前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作者:窦文广;王清华;李长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肝脏少见的良性间质肿瘤,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构成,部分HAML尚可见髓外造血细胞.Ishak[1]于1976年首次报道该疾病以来,讫今英语文献共报道100多例[2],中文文献15例[3~4],其中大多数为个案和病理报道.1983年Kawarada首次用CT术前确诊HAML以来,近年有一些关于综合利用US、CT和MRI对HAML术前确诊的报道.本文对HAML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做一综述,目的在于提高对HAML的认识.

    作者:谢智峰;赵斗贵;叶慧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肠阿米巴病并腹腔多个内瘘形成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20岁,腹胀、腹痛、腹泻,并进行性加重3个月入院.腹痛呈持续性隐痛,脐周明显,进食后加重,伴腹泻呈水样便,每日6~7次,未见脓血便,有不规则发热,高达39.4℃.既往无脓血便病史,入院时体检:T:37.8℃,P:88次/min,BP:16/8kPa.患者呈慢性病容,消瘦,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粗糙;腹部稍隆起,腹壁柔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脐上2cm处可扪及5cm×6cm左右的包块,质硬、有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 9.4cm×109/L,RBC 3.63 ×1012/L;HGB 93g/L.

    作者:专庆春;向敏;彭俊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T诊断纵隔包虫囊肿1例

    包虫囊肿在西北牧区较多见,多发生在肝、肺等部位,发生在纵隔的包虫囊肿极为罕见.我院遇到1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路融;王希锐;董进文;廖顺明;宋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综合影像诊断幼儿卵巢内胚窦瘤1例

    卵巢内胚窦瘤占婴幼儿卵巢性腺肿瘤第二位[1],国内关于卵巢内胚窦瘤综合影像表现的报道较少,我院近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柴瑞新;万玉珍;齐旭红;安宁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B超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2例

    1 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男,23岁,B超发现腹膜后包块10天.血压波动在14/9.3kPa~20/14.7kPa,血生化检查正常.B超检查显示右腹膜后见8.1cm × 5.7cm×2.8cm等回声包块,内可见数个直径为0.5cm无回声区,包膜完整清楚.包块位于胰头后下方,下腔静脉前方,腹主动脉右前方.CT平扫示胰头部后下方,腹主动脉右前有一软组织肿块,部分囊性变,境界清楚,增强扫描示该肿块实性区中等增强,囊变区不增强.诊断:神经节母细胞瘤.病理诊断:副节瘤.

    作者:周佩;钟红;陈寿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头部X线摄影组合技术

    1 头部X线摄影装置和工具设备:30毫安以上X线机配遮线器.工具:头部X线摄影角度架、投照测量尺.

    作者:王德利;张旗;于爱阳;张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钙化性转移瘤的CT诊断(附4例分析)

    钙化性转移瘤是以钙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殊类型转移瘤,在临床上偶遇,其CT表现具有特征性.1 病例报告例1 男,62岁,主因右侧肢体麻木伴言语不利1周入院.14年前患左上肺癌行左肺上叶切除,病理为腺癌,术后曾化疗.

    作者:李如迅;时高峰;李彩英;许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隐匿性肺结核空洞的CT诊断评价

    普通胸片和体层不易发现隐匿性肺结核空洞,而胸部CT扫描优于普通胸片和体层.我们收集了22例CT资料,现结合临床,讨论其CT诊断价值.

    作者:李庆;谭华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99mTc-DTPA对高血压病患者GFR测定

    肾脏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其功能受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99mTc-DTPA肾显像是测定分肾GFR准确和灵敏的方法.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血压病对肾脏GFR影响特点以及探讨99mTc-DTPA肾显像对早期分肾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

    作者:蒲朝煜;毛新远;陈燕;蔡莉;姚桂莲;徐江莉;张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EBCT脑血管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随着CT和MR的发展,CT和MR血管成像(CTA和MRA)已成为主要的非侵入性脑血管病变的筛选方法.电子束CT(EBCT)比常规螺旋CT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特别是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的诊断和评价[1].本研究通过对23例EBCT脑血管造影(EBCTA)的分析,探讨EBCT在脑血管病变(主要为脑动脉瘤)的诊断、显示和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宗军;陈君坤;黄伟;苏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PET 图像定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

    目的:分析PET影像中的误差成分,以期为分析PET定量计算精度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PET,质控模型,18 FFDG,在5个剂量用2D方式采集数据.计算18 F-FDG均匀分布区域像素计数均值和标准差,曲线拟合.结果:综合误差平方随信号变化呈二次曲线型.误差成分可分为三部分:(1)与随机符合相关的成分:正比于信号强度;(2)与放射性统计涨落相关的成分:正比于信号强度平方根;(3)其它成分:与信号强度无关.结论:和γ照相机和SPECT图像中的信噪比随信号源强度一直增加不同,PET图像中特有的随机符合误差使信噪比随信号源强度的增加速度逐渐减慢.

    作者:陈英茂;尹大一;田嘉禾;姚树林;何义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