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2例

周佩;钟红;陈寿松

关键词:B超诊断, 副神经节瘤
摘要:1 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男,23岁,B超发现腹膜后包块10天.血压波动在14/9.3kPa~20/14.7kPa,血生化检查正常.B超检查显示右腹膜后见8.1cm × 5.7cm×2.8cm等回声包块,内可见数个直径为0.5cm无回声区,包膜完整清楚.包块位于胰头后下方,下腔静脉前方,腹主动脉右前方.CT平扫示胰头部后下方,腹主动脉右前有一软组织肿块,部分囊性变,境界清楚,增强扫描示该肿块实性区中等增强,囊变区不增强.诊断:神经节母细胞瘤.病理诊断:副节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胆系造影三维成像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胆系造影(SCTC)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患者静脉注入50%胆影葡胺20ml,延时30~120min,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经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技术(SSD)、大强度投影(MIP)、透明技术(Raysum)及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结果:SCTC可清楚的显示胆管树的形态,对无或部分胆管梗阻病例效果好,但对长期完全胆管梗阻及肝脏功能严重障碍病例效果差.结论:SCTC是显示胆管树形态及评估胆汁分泌功能的有效方法.

    作者:邵长征;张亮;逄淑申;刘红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块骨质溶解症1例

    大块骨质溶解症是一种罕见病,国内文献少有报道.我院发现发生于右尺骨的大块骨质溶解症并远尺桡关节脱位1例.1 病历简介患者,男,9岁.1995年2月因右前臂外伤来院就诊,X线检查示右尺桡骨骨质正常(图1).1996年7月因右前臂无明显诱因疼痛并活动受限再次来院治疗.体检:一般状况可,右前臂柔软无力,右腕关节功能受限.既往无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血生化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

    作者:常连春;张乃胜;王存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3岁,因颈痛伴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10小时而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凌晨时刻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颈痛,向左肩部放散,随后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左上肢抬举困难,走路不稳,急诊入院.内科一般检查及颅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颈椎棘突(1-7)有压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以下痛觉减退,但触觉存在,左肩部感觉过敏,左上肢肌力3~4级,左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腹壁反射(-),左足趾反射(-),桡骨膜反射(-),左侧踝阵挛(+),双侧未引出病理反射,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颈部CT及MRI见椎管内髓外位于C3-6水平,椎管内左后方,有梭形高密度病灶(图1),T1WI上呈等信号,T2WI示高信号,长度约5.

    作者:平水静;张立春;魏小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致肾破裂的磁共振表现2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之一[1].本病引起自发性肾破裂出血国内已有报道,但其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2 例我院住院患者.

    作者:郭志军;孙泽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增强FLAIR序列在颅脑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增强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50例患者行脑MRI平扫(T1 WI、T2 WI、FLAIR)和Gd-DTPA增强(FLAIR和T1WI)检查,双盲法比较增强前后FLAIR与T1 WI的差异.结果:所有病变在FALIR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常增强,在脑梗塞疾病中增强FLAIR诊断敏感性大于增强T1 WI.星形细胞瘤、转移瘤和结核瘤,T1 WI增强优于FLAIR.结论:增强FLAIR在检查脑表面病变,如皮质或皮质下梗塞,诊断准确性高于增强T1 WI.

    作者:张晖;柴瑞新;刘树枫;伊生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头部X线摄影组合技术

    1 头部X线摄影装置和工具设备:30毫安以上X线机配遮线器.工具:头部X线摄影角度架、投照测量尺.

    作者:王德利;张旗;于爱阳;张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磁共振教学幻灯片》再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维CT在诊断骨盆发育不良中的临床应用

    骨盆结构复杂.X线平片因结构重叠,图像变形,难以清楚显示病变.二维CT(two-dimensional CT,2DCT)扫描层面薄,密度分辨力较高,可以避免前后结构重叠,但仍缺乏立体感和直观感.90年代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T,3DCT)的出现,对病变的诊断水平有较大提高.调查结果证明3D技术改变了45%的原有手术入路[1],对50%的病例综合利用2D与3D技术更好地确定了病变.通过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设计及计算机模拟手术操作等演练,缩短了真正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质量.

    作者:王劲;张雪林;李树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肝脏少见的良性间质肿瘤,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构成,部分HAML尚可见髓外造血细胞.Ishak[1]于1976年首次报道该疾病以来,讫今英语文献共报道100多例[2],中文文献15例[3~4],其中大多数为个案和病理报道.1983年Kawarada首次用CT术前确诊HAML以来,近年有一些关于综合利用US、CT和MRI对HAML术前确诊的报道.本文对HAML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做一综述,目的在于提高对HAML的认识.

    作者:谢智峰;赵斗贵;叶慧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X线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和钼靶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男性乳腺发育症的钼靶X线乳房摄影14例,年龄26~63岁,平均46.8岁.右乳病变5例,左乳病变8例,双乳病变1例,共15个病变乳房.在乳房斜位片对双侧乳房的大小进行测量.结果:乳晕后区片絮状4例、扇状或盘状11例.男性正常乳房乳晕皮肤至胸大肌前缘的平均距离为2.5cm,病变乳房平均为3.3cm.正常乳房腺体前后径平均为0.2cm,上下径平均为0.3cm.病变乳房腺体前后径平均2.2cm,上下径平均为3.4cm.正常与病变乳腺各测量值有显著性区别(P<0.01).结论:男性乳腺发育症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很容易作出正确诊断.但应进一步寻找致病原因,避免延误其他疾病的诊治.

    作者:杜红文;张蕴;张月浪;王蓉;王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肠系膜囊肿的超声诊断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院自1990年1月以来经B超检查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肠系膜囊肿资料,旨在探讨B超检查对其诊断的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本组12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男5例,女7例,年龄14~65岁,平均40.2岁.均为发现腹腔包块或出现腹胀、腹痛而来就诊.采用Aloka SSD-620型和Toshiba SSA-24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检查前嘱患者空腹,取仰卧位和侧卧位,多切面全腹探查.

    作者:康冰飞;李美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T诊断纵隔包虫囊肿1例

    包虫囊肿在西北牧区较多见,多发生在肝、肺等部位,发生在纵隔的包虫囊肿极为罕见.我院遇到1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路融;王希锐;董进文;廖顺明;宋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TAP,CTA联合应用诊断肝小肿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CTAP,CTA联合应用诊断肝小肿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996-01~20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日本医科大学附属病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肝脏CT平扫和增强发现小于3cm病灶,需进一步精查者,共50例,年龄33~80岁,男女比例为4:1.每位患者均行CTAP和CTA两种检查.结果:107个病灶,用CTAP和CTA联合检出病灶104个,定性病灶95个.手术和病理证实70个.CTAP对检出小病灶敏感性高达93%,而CTA对病灶的特异性好.结论:CTAP和CTA联合应用可大大地提高正确诊断率.后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对小病灶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魏玮;郑敏;市川太郎;魏庆堂;赵锦龙;马志文;何冰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肝脂肪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0岁.无自觉症状健康查体B超检查发现肝右前叶占位性病变,收住院.既往于10年前曾行左中腹皮下约7cm×8cm的脂肪瘤剔除术.查体:身高1.72m,体重68kg,全身皮下未触及明显包块.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化验:血清蛋白,胆红质,谷丙转氨酶,硷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乙肝五项,AFP均未见异常,B超显示:肝右前叶见一3.6cm×3.7cm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欠均匀,间有细线条状略强回声及散在团块状略强回声.

    作者:郭建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垂体卒中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附52例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对5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Gd-DT-PA MRI增强扫描、CT扫描,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4.2%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65.4%的病例MRI表现为T1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MRI诊断垂体卒中准确率达100%.结论: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MRI平扫即能明确诊断.

    作者:幸兵;李永宁;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杨义;马文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TA和CTAP联合应用诊断肝肿瘤的价值

    CT肝动脉造影(CTA)和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AP)的难点是非肿瘤性异常的存在.由于螺旋CT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使CTA,CTAP技术近年的深入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项研究适用于肝脏的单发或多发结节性小病变运用其它影像方法不能确定者.肝脏单一性病灶的良恶性及中间状况的评估,肝内多发性病灶的定性评估,转移瘤数量的评估,肝硬化结节血液重建评估,肝硬化动脉和门脉短路的评估,肝脏术前介入前情况的评估.禁忌证与动脉插管禁忌一致.

    作者:魏纬;祁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B超诊断胃壁平滑肌肉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6岁.6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泻,6~8次/d,黄色稀便,未见脓血,近日发现上腹部膨隆来诊.病史中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于剑突下偏左可触及一约拳大的肿块,质韧,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无压痛.化验:血、尿、大便常规未发现异常,大便潜血阴性,肝功正常.

    作者:吕晔源;王跃军;张军农;张现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EBCT脑血管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随着CT和MR的发展,CT和MR血管成像(CTA和MRA)已成为主要的非侵入性脑血管病变的筛选方法.电子束CT(EBCT)比常规螺旋CT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特别是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的诊断和评价[1].本研究通过对23例EBCT脑血管造影(EBCTA)的分析,探讨EBCT在脑血管病变(主要为脑动脉瘤)的诊断、显示和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宗军;陈君坤;黄伟;苏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隐匿性肺结核空洞的CT诊断评价

    普通胸片和体层不易发现隐匿性肺结核空洞,而胸部CT扫描优于普通胸片和体层.我们收集了22例CT资料,现结合临床,讨论其CT诊断价值.

    作者:李庆;谭华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静注手振氟碳微泡增强肝脏彩色血流信号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静注手振氟碳微泡造影剂增强肝脏彩色血流信号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5只兔子静注3种2个剂量手振氟碳微泡造影剂前后肝脏彩色血流变化.结果:30次注射中29次肝脏彩色血流信号增强.结论:静注手振氟碳微泡造影剂能增强肝脏彩色血流信号,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罗支农;郭静;刘刚纯;迟文;韦怀新;王新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