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永久性和临时性腔静脉过滤器在辅助治疗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陈宦君;李丽云;万立人;赵晋齐;姜玮;姚晓辉

关键词:腔静脉, 滤器, 溶栓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预防异位栓塞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7例下肢静脉血栓及1例永存动脉干合并右颈内静脉血栓的患者,分别经静脉置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或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后,用大量尿激酶顺行或全身静脉溶栓治疗.结果:8例患者经10~15天治疗后症状消失,血栓完全或部分溶解,血管开通,未出现并发症及异位栓塞.结论:置入腔静脉滤器在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是预防静脉血栓脱落导致异位栓塞的有效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脾肾分流为主要表现的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1例

    1 病历简介男,34岁.酒后间断呕血、黑便4天入院.胃镜未见明确出血病灶,胃内见咖啡色液体附着.3个月前发现巩膜黄染.查体:BP:16/10kPa、贫血貌.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无颈静脉怒张.实验室检查:HGB 75g/L,GPT 23u/L,GOT 47u/L,TB 64.7mnol/L.超声检查:肝形态饱满,表面平,肝内未见占位病变及胆管扩张.肝动脉明显增宽.肝静脉未显示,肝内门脉分支均为出肝血流,门脉主干增宽,于胰腺后形成一3cm×5cm瘤样血管,与脾静脉相通,左肾静脉内径1.8cm,脾大,12cm×4.4cm.印象:肝内广泛细小血管动-门静脉瘘形成门脉返流.

    作者:陈博昶;赵绍宏;张金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MRI诊断巴西奴卡氏菌脑脓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7岁.双下肢皮下软组织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后1个月,患者持续发热、意识障碍10天.查体:患者不语,危重病容,瘦弱体质,四肢可动.体温38.4℃,呼吸弱且不规律,26次/min,脉搏140次/min.血压15/9kPa(110/65mmHg).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40次/min,律齐,心音弱.腹部平坦,未触及肿块.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切开引流处伤口未愈,且发现新的脓肿灶,局部肿胀.

    作者:靳二虎;梁雨婷;马大庆;许建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aget's病1例

    Paget's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代谢异常性骨病,临床甚为少见.我们遇到1例,并进行了7年追踪观察,先后行头颅的X线平片、CT平扫、螺旋CT三维重建、及高分辨力内耳精细扫描.获得一组较为完整的Paget's病典型头颅骨影像资料.1 病历简介

    作者:张蕾莉;崔世民;刘梅力;靳松;闫世鑫;戴伟英;高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常见急诊病,及时明确的诊断极为重要.国内有关本病CT诊断的报道不少[1~5],但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1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本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尚未见专题报道.本研究分析总结了24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钟福兴;周建荣;刘少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食道囊肿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36岁.主因间断性发热1年,夜晚体温较高,体温波动在37~42℃之间,无咳嗽,咳痰,咯血及纳差.18年前因为胃溃疡合并穿孔,在当地县医院行胃次全切除.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查体无特殊发现.胃镜检查发现,食道通畅,管腔增宽扩大,粘膜充血.腹部B超:肝胆胰脾未发现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患者口服大约250ml造影剂,食道上端平胸锁关节处出现圆形影,边缘清,其病变上缘与食道之间随钡剂增多角度呈钝角,下缘与食道呈锐角.病变内杂乱,既有紊乱增粗的粘膜,也有小斑片状的钡斑阴影.在透视下观察有蠕动波存在,管壁柔软.贲门区通过良好及胃腔残留的三分之一形态.

    作者:尉志刚;曹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下肢股静脉带戒环缩术后的血管造影表现

    下肢静脉曲张,肿胀,甚至伴色素沉着,溃疡为下肢静脉疾病的常见表现.其主要原因为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所致.经手术后(高位大隐静脉及交通静脉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常能治愈.但下肢股静脉瓣功能不全,单纯剥脱和结扎后常引起下肢静脉疾病的复发[1].本文总结我院1998-10~2000-06共12例(15支)股静脉带戒环缩术后下肢静脉顺行法造影复查的资料.着重分析其股静脉瓣术后的功能情况.

    作者:陈国强;万志水;强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巧用医学影像网络系统制作医学图像幻灯

    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如何将影像图像不失真地在幻灯上表现出来,是制作的难点之一.通常制作影像幻灯的方法有两种:(1)将胶片上的图像扫描到计算机里;(2)用相机拍照.两种方法都会使图像丢失一些信息.我们利用小型医学影像网络系统,直接将医学图像转化成幻灯片进行播放,效果良好.

    作者:王时庆;吴新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房或室间隔缺损的房室瓣和肺动脉瓣多普勒血流速度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房或室间隔缺损的房、室瓣(MV、TV)和肺动脉瓣(PV)多普勒血流速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83例房或室缺患者,根据不同病理生理状况分为5组,在手术或介入性治疗前后检测其MV、TV、PV瓣下(PV-sub)和瓣上(PVsup)血流速度.结果:房缺TV和PV前向血流速度加快,TV与MV流速比值逆转≥1,PVsub与PVsup流速差值加大.室缺MV和PV前向血流速度加快,PVsub与PVsup流速差值变化不明显.房或室缺大径与MV、TV、PV流速中度相关,出现肺动脉高压(PH)时相关性下降.房或室缺伴PH组的缺损大径明显大于不伴PH组.房缺伴轻度肺动脉瓣狭窄时的PV低流速与单纯房缺的高流速间有一小范围的重叠区域.结论:认真分析房或室缺的MV、TV和PV多普勒血流速度对房或室缺的辅助诊断并对了解有类似左向右分流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均有裨益.

    作者:李越;王青;柴亮;王晓燕;温朝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网膜蛔虫性肉芽肿CT诊断1例

    大网膜蛔虫性肉芽肿罕见,迄今仅有个案报道[1],尚未见影像学资料,我们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女,37岁.因腹胀、腹围进行性增粗半个月入院.体检:体温37℃,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腹水征阳性.妇科检查:子宫右上方扪及一3cm×3cm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2×109/L,血沉25mm/h,肝肾功能,尿粪常规均未见异常,腹水为淡黄渗出液,涂片未见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GI:小肠动力加快,小肠蛔虫症.

    作者:强金伟;廖治河;桂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静脉套管针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CT增强的扫描技术,是一项标准的CT检查技术[1].在CT增强扫描中,给药装置的完善是获得满意显影效果的先决条件.应用高压注射器配套头皮针,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由于注射速度快、压力大,易发生针头脱落、药液渗漏的现象,使增强扫描失败,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我们采用套管针行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者:祝红线;郭英;张挽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磁场MRA诊断下肢静脉闭塞

    目的:探讨低磁场MRA对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二维时间飞跃法MRA检查,范围包括髂总静脉至静脉,所有图像后处理均采用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其中12例MRA与DSA静脉造影对照,8例与手术对照.结果:30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MRA均一次性成功,全部显示了病变的部位、阻塞程度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与DSA和手术所见相符.结论:二维时间飞跃法MRA对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准确地反映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作者:孙卫星;刘胜涛;陈黎明;王淑霞;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8例患者均行IVP和CT检查,其中3例做了输尿管三维重建,3例做了逆行肾盂造影检查,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IVP检查对8例患者未作出明确诊断,逆行造影诊断3例,CT扫描诊断8例,MRI诊断1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诊断输尿管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对肿瘤的明确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馨;叶锋;康江河;段少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白塞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

    目的:分析白塞病累及胸部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胸部受累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影像检查包括X线平片15例,CT 9例,MRI 3例,血管造影6例,肺V/Q显像3例,超声心动图或血管Doppler超声7例.3例患者具有影像随访资料.结果:15例中,胸痛、咯血者6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4例,余5例无明显胸部症状.影像表现包括:肺动脉血栓栓塞3例,肺动脉瘤2例,上腔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4例,心脏受累4例以及胸腔积液、肺纹理增多等其它非特异表现.结论:白塞病累及胸部的表现多样,X线平片常可提示诊断,应作为首选检查;CT和MRI是主要确诊手段;而血管造影应仅限于介入治疗.

    作者:李晓光;王立;严洪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黄韧带囊肿钙化致椎管狭窄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4岁.右臀部无明显诱因疼痛2个月余.近1周疼痛加重,并发展至小腿外侧.查体:脊柱L1~5右侧椎节旁有压痛,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下肢肌力IV级,无肌萎缩及感觉异常.CT扫描:脊柱L4.5间隙右侧黄韧带增厚.其前内缘见一1.0~0.8cm卵圆形略高密度影.CT值为21~56Hu,边缘锐利,其包膜可见均匀的环形钙化,右侧隐窝受压闭塞,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附图).CT拟诊为黄韧带囊肿钙化致椎管狭窄.

    作者:刘爱林;石建平;张嘉默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7岁,右眼球无痛性突出伴视力下降2个月,右眼睑肿胀1个月.全身其他部位内科检查未发现异常.眼科检查:右眼球突出;视力:右0.1,左0.2;眼压:右4.0kPa,左2.394kPa;右眼底:黄斑,色暗红,色素沉着,A-V之比为2:3.B超:右眼球后上方偏鼻侧可见1.5×1.7×2.9cm异常回声区,周围回声稍强,中央可见0.7×0.9cm液性暗区,内有散在光点,边界清,包膜光整.CT增强扫描:右眼眶肌锥内见大小不等2个肿块,其内密度不均,轻度强化,边界清晰(图1);颅中凹右鞍旁可见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密度不均,界清,且向后颅凹延伸,挤压脑干.右眶上裂稍增大(图2).右眼眶骨质未见破坏.手术:肿瘤位于眼球外偏内后上方,质中等,黄色,似有完整包膜,与球后组织粘连疏松,大小2cm×1.8cm×1.8cm.

    作者:姚倩东;秦蕾;莫显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巨大薄壁空洞性肺腺癌1例

    巨大薄壁空洞性肺腺癌极为少见,作者在重庆医大进修期间遇到1例,后经病理证实.1 病历简介患者,女,59岁.因咳嗽、咳脓痰,痰中带血6个月加重1周入院.6个月前出现上述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先后用洁霉素、青霉素治疗后有所缓解.查体:一般情况尚可,T36.8℃,P80次/min,R20次/min,BP18/10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侧语颤稍弱,右肺叩诊清音、左侧偏浊,未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郭仁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支架在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中的价值一与常规姑息治疗法的比较

    食管支架用于食管狭窄的治疗,已有很多文献报道[1~2],但对食管癌姑息治疗的综合疗效报道很少.本文分析了7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其中一半接受常规姑息治疗,另一半采用食管支架姑息治疗.评价两组疗法的综合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作者:李妙玲;强永乾;王秋萍;孙兴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胰腺包虫囊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1岁,维吾尔族。左上腹部间歇性胀痛1年。自幼生活在牧区,家中饲有犬、羊。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左上腹肋缘下有压痛,但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包虫液皮内过敏试验阳性,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胸片示心肺无异常发现。CT检查:胰腺体、尾部有一突出于胰腺表面的圆形囊性肿物,大小为5.7cm×5.5cm×5.0cm,囊壁薄而光整,边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2~1.5Hu,该病灶与脾脏分界清楚(附图),余肝胆脾肾未见异常。CT诊断:胰腺体尾部包虫囊肿。

    作者:王振祥;塔依尔;王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肝外梗阻性黄疸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23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肝左静脉血流,并与23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和23例正常人对比.结果: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固有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和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而正常人和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之间无差别.肝左静脉血流测值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别.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肝固有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多;肝左静脉病变较门静脉轻.

    作者:王晶明;贾力群;陈旭春;丁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B超误诊结核性腹膜炎2例

    1 病例简介例1 患者,女,27岁.腹胀、腹痛、消瘦,停经7个月,婚后5年未孕.体检:移动性浊音阳性.肛检:截石位12点钟处触及肠外肿块,质较硬,固定.腹水常规检查:红色血性渗出液,利凡它试验++,白细胞计数2.1×109/L,淋巴细胞0.45.X线诊断:左胸少量积液.CT诊断:子宫占位性病变,拟子宫癌并腹水.B超检查:子宫轮廓模糊,紧挨子宫底及后壁见实性为主混合性包块,12.3cm×8.0cm,形态不规则,与子宫界限不清(图1),并向左中上腹延伸,腹膜大片状不均匀增厚,与大网膜、肠管粘连形成杂乱回声团块(图2),腹腔内见液性暗区6.9cm×10.8cm.超声诊断:(1)紧挨子宫底及后壁混合性包块,提示子宫癌;(2)腹水.

    作者:林炳钦;李婵粧;邱展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