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蔡扬
目的 研究小鼠Rnf148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及其环指结构域的E3泛素连接酶功能.方法 提取不同成年小鼠组织、不同胚胎期组织和出生后小鼠睾丸组织的总RNA,通过实时荧光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小鼠Rnf148基因的表达谱.构建包含整个Rnf148蛋白的环指结构域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细菌中诱导表达后,经GST琼脂糖凝胶纯化GST-Rnf148重组蛋白.体外泛素化反应试验检测GST-Rnf148重组蛋白的E3泛素连接酶功能.结果 在小鼠13种不同器官组织中,Rnf148 mRNA仅存在于睾丸组织中.进一步Northern杂交验证了只在小鼠睾丸组织表达一个1.2 kb左右的Rnf148基因mRNA片段.小鼠Rnf148基因在胚胎期及出生后3周内不表达,出生后21 d开始表达,25 d后达到表达高峰并一直持续表达.实验成功诱导表达并纯化了GST-Rnf148重组蛋白,体外蛋白泛素化反应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E3泛素连接酶的功能.结论 小鼠Rnf148基因特异地表达在出生3周后的睾丸组织中,Rnf148蛋白的环指结构域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
作者:刘运强;陶大昌;廖顺尧;杨元;马用信;张思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甲状腺功能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标准的患者122例(亚临床甲减组),应用双能X线测定仪(DEXA)检测其骨密度(BMD),并检测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按性别、绝经情况分层,同时纳入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骨量丢失高于对照组(P<0.005).亚临床甲减组血钙值均较对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组男性血磷、骨密度指标T值、Z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妇女Z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绝经期前妇女和绝经期后妇女T值、血磷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组ALP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别(B=0.543,P<0.000 1)与T值正相关,即与男性相比女性的T值更低;T值与绝经(B=-0.274,P=0.001),年龄(B=-0.161,P<0.000 1),TSH(B=-0.108,P<0.000 1)负相关.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存在血钙下降,骨密度降低.
作者:梁利波;王佑娟;张玫;黄亨建;李双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比较种植单端固定桥与传统单端固定桥受载时的位移情况.方法 以3只Beagle犬为实验动物,均在上颌右侧(A区)建立传统单端桥模型,上颌左侧(B区)建立种植体支持的单端桥模型,通过数字激光散斑技术,研究比较桥体承受集中垂直载荷时两种单端桥各部分的位移情况.结果 ①桥体承受集中垂直载荷时,种植单端桥和传统单端桥位移分布规律一致,桥体位移大,近缺隙牙种植体或基牙次之,远缺隙牙种植体或基牙位移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载荷量的增加,种植单端桥和传统单端桥各部分的位移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桥体承受等量载荷时,种植单端桥的位移比传统单端桥相应部分位移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激光散斑技术可用于测量口腔种植体、天然牙及烤瓷桥等的微小位移.桥体集中垂直受载时,种植单端桥与传统单端桥的位移分布规律一致,且前者相应部分位移较小,提示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种植单端桥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式.
作者:赵小容;陈新民;曾兴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干扰素-γ(IFN-γ)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病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48例OLP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相应组织中STAT1和IFN-γ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OLP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①STAT1、IFN-γ在OLP病损区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OLP病损区STAT1阳性表达率在IFN-γ阳性组高于IFN γ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2,P<0.05);IFN-γ和STAT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24,P<0.05).③STAT1阳性表达率在病程短于6个月OLP组高于病程长于6个月O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77,P<0.05);IFN-γ阳性表达与基底细胞液化程度呈负相关(r=-0.388,P<0.05).结论 OLP局部组织中存在STAT1和IFN-γ蛋白高表达,IFN-γ/STAT1通路在OLP局部病损形成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何娟;蔡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值(eGFR)计算方程在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01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检测血中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中白蛋白、肌酐,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利用简化的MDRD公式、eGFR-EPLrca、eGFR EPIcys、eGFR-EPIcrea-cys估算GFR.按尿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比较各组代谢指标差异,按照ACR和4种eGFR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分析采用各方程对危险度分层的人数分布,比较各计算公式间不同危险度患者的eGFR水平.结果 收缩压、Cys C、eGFR-MDRD、eGFREPIcrca、eGFR-EPIcys、eGFR-EPIcrea-cys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不同方程评价危险度后的人数分布存在差异,eGFR MDRD(P<0.05)、eGFR-EPIcrea(P=0.000)分别与eGFR EPIcys比较,在不同危险分层中的人数分布存在差异;而eGFR-MDRD、eGFR-EPIcrea、eGFR-EPIcrea-cys在不同危险分层中的人数分布无差异.在低度危险患者中,各方程估计的GFR差异较大,eGFR-MDRD较其他方程的eGFR高(P<0.05);在中、高危患者中,eGFR-MDRD和eGFR-EPIcrea的eGFR相当,均高于eGFR-EPIcys和eGFR EPIcrea-cys估计的GFR;在极高危患者中,4种公式估算的eGFR无差异.结论 不同方程估算的eGFR在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危险分层中存在差异,在低危患者中MDRD公式可能高估了GFR水平.
作者:周君;张玫;宋昊岚;杨福菊;黄亨建;李双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日常饮用鹿茸血酒对雌性去势大鼠的雌激素水平及抗氧化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手术,每日管饲生理盐水9.1 g/kg);去势对照组(卵巢切除术后,每日管饲生理盐水9.1 g/kg);基酒对照组(卵巢切除术后,每日管饲基酒9.1 g/kg);鹿茸血酒低、中、高剂量组(卵巢切除术后,每日管饲鹿茸血酒4.5 g/kg、9.1 g/kg、13.6 g/kg),干预31d后,股动脉取血.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的水平.结果 鹿茸血酒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均可提高去势大鼠的血清E2 (P<0.05).鹿茸血酒低剂量和中剂量均可抑制去势大鼠血清SOD的下降,并且抑制MDA的上升(P<0.05);低剂量组抑制去势大鼠血清SOD下降和MDA上升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日常饮用高剂量的鹿茸血酒31d可提高雌性去势大鼠的雌激素水平,低剂量的鹿茸血酒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高强;杨杨;孙增春;姜花;贾雪;袁菊莲;何成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弹力胶布对髌股关节疼痛及股四头肌内侧头与外侧头启动时间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8).治疗组接受5d的弹力胶布力学治疗(1次/d,≥6 h/次),对照组接受相同部位的胶布粘贴,但是不给予有效的力学固定.两组均同时接受超声波治疗(1.2 W/cm2,10 min/次,1次/d).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第1次粘贴后和治疗5d后(第6d,不粘贴)进行疼痛(NPRS)和表面肌电图的检测.结果 治疗组在第1次粘贴后(粘贴),疼痛显著缓解(P<0.05),股四头肌内侧头启动时间变为早于外侧头.治疗5d后(不粘贴),治疗组在疼痛缓解和股四头肌内侧头启动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得以维持.结论 弹力胶布可以有效缓解髌股关节疼痛,改善股四头肌内侧头与外侧头的启动时间,并具有持续效应.
作者:杨霖;姜俊良;梁邱;雷中杰;何成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氢气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氢气治疗(H2)组3组,每组6只.I/R组大鼠右肾切除术后,制备左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大鼠右肾切除后,仅分离而不夹闭左肾肾蒂;H2组从再灌注前10 min开始吸入浓度为2.5%的氢气130 min,其余操作与I/R组相同.比较再灌注24h3组之间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肾小管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半定量评分.结果 I/R可导致大鼠肾脏严重损伤.吸入浓度为2.5%的氢气可以降低大鼠BUN、Cr和MDA水平(P<0.05);同时,H2组肾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I/R组(P<0.05).结论 吸入低浓度的氢气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肾组织中MDA的生成有关.
作者:曾葵;黄瀚;江晓琴;陈筱静;黄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肾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肥胖组、罗格列酮组,每组8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以生理盐水灌胃、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以生理盐水灌胃或4 mg/(kg·d)罗格列酮灌胃.总共喂养24周后,称重,测量血液中的生化指标,留取尿液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测定主动脉血管舒张功能.观察肾脏形态学及肾小球CD31表达,测定肾小球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结果 肥胖组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血游离脂肪酸(FFA)与甘油三酯(TG)水平较正常组增加(P<0.05);与肥胖组比较,罗格列酮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内脏脂肪质量、血FFA与TG下降(P<0.0l),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大鼠ACR水平较正常组增加(P<0.01),罗格列酮组大鼠ACR较肥胖组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较正常组受损(P<0.05),罗格列酮组大鼠EDV较肥胖组大鼠改善(P<0.05),接近正常大鼠水平(P>0.05).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P<0.01),CD31表达增多(P<0.05);罗格列酮组大鼠较肥胖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减小(P<0.01),CD31表达减少(P<0.05),接近正常大鼠水平(P>0.05).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大鼠肾小球VEGF水平增高(P<0.05),肾小球NO水平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大鼠较肥胖组大鼠肾小球VEGF水平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肾小球NO水平增加(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降低肥胖大鼠尿白蛋白排出量减轻肾小球肥大,对肥胖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纠正肾小球VEGF-NO轴失衡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孙晓东;余叶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3T MR DWI)对宫颈癌盆腔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初诊宫颈癌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短径≥5 mm的转移性淋巴结(24枚)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92枚)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MeanADC)、小表观弥散系数(MinADC)、大表观弥散系数(MaxADC)、淋巴结短径、长径及短长径比,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淋巴结的MeanADC、MaxADC值、MinADC值、短径及短长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MeanADC值其ROC曲线面积(AUC)大为0.828;两组淋巴结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MeanADC值以0.778×103mm2/s为阈值诊断宫颈癌患者短径≥5 mm的盆腔转移性淋巴结,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5%,以常规形态学指标中的淋巴结短径取10 mm和短长径之比取0.7为阈值,其敏感度分别为46%、58%,特异度分别为86%、74%.结论 3T MR DWI对宫颈癌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较高;MeanADC值较常规淋巴结形态学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刘玲;潘云;宁刚;郭应坤;李昌宪;欧阳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男,63岁,因“左下肢疼痛4+月,左下肢肌肉萎缩伴无力3+月”入院.疼痛分布于左侧臀部至膝关节以上,呈游走性跳痛,无明显减轻及加重因素.在当地医疗机构予以止痛对症(具体不详)处理,症状缓解.入院前3+月患者在洗澡时发现左下肢较右下肢明显变细,并感左下肢无力,此后发生摔倒2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2型糖尿病4年.查体:神志清楚,高级神经功能正常.颅神经(一).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及右下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肉萎缩、肌力4级.左侧膝反射、踝反射未引出.余神经系统检查(一).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0.23 mmol/L,血常规、小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均正常.
作者:谢丹丹;曾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全身振动治疗(WBVT)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结构与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组)和WBVT+ACLT组,每组12只.两组行左侧ACLT,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2个月WBVT+ ACLT组实施WBVT.振动治疗参数为:频率40 Hz,振动幅度2~4 mm,40 min/d,5 d/周,持续治疗4周.治疗完成后,取两组动物左侧膝股骨和胫骨置于Micro-CT系统进行扫描,应用Micview V2.1.2三维重建处理软件和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对股骨髁和胫骨平台骨小梁体积分数(BVF)、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小梁数量(Tb.N)、体积骨密度(vBMD)和组织骨密度(tBMD)进行检测.应用Geomagic Studio 11.0软件换算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弹性模量(EM)、反应力(RF)和平均Von Miss应力(VMF).结果 显微CT成像结果发现:ACLT组软骨下骨骨小梁出现稀疏表现并呈现断裂现象,部分骨小梁排列紊乱,结构扭曲.关节边缘处见不同程度的椭圆形或圆形骨赘形成.WBVT+ ACLT组软骨下骨骨小梁虽然也出现稀疏断裂的现象,但直观上较ACLT组骨小梁排列较为整齐有序,少见结构性扭曲.WBVT+ACLT组与ACLT组相比较,BVF、Tb.N、Tb.Th,股骨的EM、RF和VMF升高(P<0.05);Tb.Sp减少(P<0.05).骨密度(vBMD和tBMD)增加(P<0.05).结论 WBVT可有效改善兔膝骨关节炎早期阶段软骨下骨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起到保护进展性骨关节炎软骨下骨微损伤和力学性能降低的作用.
作者:王朴;魏晓霏;阳筱甜;周予婧;刘遄;季乔丹;杨霖;何成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1年绵竹市板房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对特殊情况下的老年人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绵竹市居住在板房社区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188名老年人中只有2名无孤独感,其余186名老年人均有以轻中度为主的孤独感.社会支持得分越高(B=-0.366)、家庭功能得分越高(B=0.237)、兴趣数量越多(B=-0.110),孤独得分越低,孤独症状越轻.结论 地震后板房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不容忽视,不仅需要医务工作者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关怀,也需要家庭、社区和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一定措施减轻或预防老年人的孤独.
作者:陈妍伶;陈红;李芸;区美兰;冯灵;郭红霞;陈茜;钱黄碧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寻找能预测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5例胃腺癌和5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抗癌1号(KAI1)、CD34及D2-40的表达.通过CD34的阳性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通过D2-40的阳性表达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 vessel density,LVD).分析KAI1、MVD及LVD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胃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AI1的阳性表达率、MVD和LVD分别为92.0%、(9.2±7.8)/低倍镜(LP)和(7.5±7.6)/LP;在GAC组织中,KAI1、MVD和LVD分别为37.2%、(21.6±9.1)/LP和(22.6±12.7)/LP,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的表达水平、MVD及LVD的高低与肿瘤细胞的p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KAI1的表达与MVD及LVD呈负相关,MVD与LVD呈正相关(P均<0.05).Cox回归分析示KAI1的表达、MVD及pTNM分期是影响GA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VD≥22组和LVD≥23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MVD<22组和LVD< 23组的患者(P<0.01);KAI1表达阳性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 早期联合检测KAI1、CD34及D2-40对GAC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蕾;武世伍;俞岚;宋文庆;承泽农;王丹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Ⅰ型胶原蛋白α1 (COLIA1)基因Sp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老年性椎间盘退化的相关性.方法 以65岁以上汉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375例中国汉族椎间盘退变疾病患者(病例组)与118例中国汉族非椎间盘退变疾病受访者(对照组),PCR检测COLIA1基因第一个内含子Sp1位点G→T多态性.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一般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LIA1基因Sp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对照组和病例组中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GG:264 (70.4%)/82 (69.5%)、GT:102 (27.2%)/26 (22.0%)、TT:9(2.4%)/10(8.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527,P=0.009);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G:630 (84.0%)/190 (80.5%)、T:120 (16.0%)/46(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63,P=0.211).结论 COLIA1 Sp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老年椎间盘退化的遗传危险因素.
作者:林鹏;符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采用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肝脏的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效果.方法 对传统的分离原代肝细胞方法(Seglen两步胶原酶灌注法)进行改良,即从小鼠右心房的裂口处经肝上下腔静脉向下方置管,并以输液器滴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胶原酶灌注液进行肝脏灌注.评价此法与传统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及所得肝原代细胞的数量及活力.结果 改良组总的置管操作成功率高达95%,且在一次置管成功率上改良组高于传统组(94.7% vs.68.8%,P<0.05).改良组小鼠肝脏灌注均匀,肝细胞产量高达1.07×106/g小鼠体质量,细胞活力平均为92.16%,两者均高于传统组(分别为0.99×106/g小鼠体质量及86.44%,P<0.05或P<0.01).结论 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简便易学,重复性高,且能保证分离所得的肝细胞产量和质量.
作者:余招焱;白燕南;张涛;吴泓;曾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hTSHR)稳定表达株,用于研究抗甲状腺新药.方法 AgeⅠ/NheⅠ双酶切载体GV266和hTSHR基因,T4连接酶连接构建GV266-hTSHR表达质粒.转染GV266-hTSHR到293T细胞后,Western blot证明hTSHR表达.用Opti-MEM、Lipofectamine 2000、辅助质粒在293T细胞构建GV266包装质粒.qPCR测定包装病毒滴度.用GV266包装质粒、GV266-hTSHR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GV266-hTSHR-293T稳定表达株.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鉴定稳定表达株.结果 GV266-hTSHR构建物阳性大肠杆菌克隆的DNA测序结果与hTSHR序列比对100%吻合.Western blot显示,过表达hTSHR的HEK293T细胞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为62×103的目的条带.qPCR测定包装质粒滴度达到了2×108TU/mL.GV266-hTSHR-293T细胞稳定表达株表达GFP荧光.结论 构建了GV266-hTSHR表达质粒,获得了GV266-h TS HRHEK 293T稳定表达株,为研究抗甲状腺多肽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作者:唐恭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女,40岁,因“全身红斑、水疱、口唇糜烂伴疼痛1+月,发热1周”入院.入院前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口唇糜烂,伴疼痛.入院前1周发热,高体温达39℃.入院查体:体温37.9℃,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约黄豆大小红斑、丘疱疹,疱壁薄.双眼睑红肿、糜烂,伴黄色污秽痂,结膜充血.口唇、口腔及外阴红斑、糜烂,伴黄白色分泌物.辅助检查:胸部CT提示胸腺瘤(附图).腹部彩超等未见异常.免疫全套检查IgA、IgG正常.诊断:副肿瘤性天疱疮(PNP)并发胸腺瘤.入院后予甲基强的松龙160 mg/d治疗(共5d),面部皮损分泌物培养查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阴性,予万古霉素1.5 g/d治疗(共14d),体温波动在38~39℃.抗感染治疗10 d后,真菌G试验142.30 pg/mL (<60),予伊曲康唑0.2 g/d治疗(共5d),患者体温正常,糜烂面愈合,痂皮脱落.患者拒绝行胸腺瘤手术治疗,皮损好转,激素减量至强的松40 mg/d后出院,于门诊随访.
作者:易勤;陈璐;蒋献;夏登梅;郭在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前瞻性对比分析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前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漏斗胸患者于Nuss手术前3d和术后3个月行肺功能检查,通过对比前后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肺容积[肺活量(VC)、残气量(RV)和肺总量(TLC)]的变化,分析Nuss手术前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华西医院共有94例漏斗胸患者(男78例,女16例)完成了这项研究.年龄5~32岁,平均(15.4±4.5)岁;术后住院天数3~9 d,平均(5.9±1.2)d.漏斗胸患者术后FVC、FEV1、VC、TLC较手术前降低(P<0.05),RV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漏斗胸患者术前肺功能比正常同龄人差,手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FVC、FEV1、VC、TLC)较术前低.
作者:韩冰;寇瑛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82例胃癌和大肠癌患者分为常规饮食组(对照组)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每组41例.对照组入院后常规饮食,EN组术前7d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T)瑞能口服,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完全相同.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T细胞亚群,记录术后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前术后营养支持的总费用情况.结果 EN组术前营养状况较入院时普遍提高,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P<0.05);免疫功能增强,CD3+、CD4+/CD8+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消化道瘘等严重并发症,EN组术前术后营养支持总费用与对照组相仿(P>0.05),但EN组术后肠动力恢复早、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率低、节约术后营养支持费用(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黄正接;陈百胜;尤俊;吴炳霖;江龙;冯庆钊;罗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