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

宫春勇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 孕妇, ABO血型, IgG抗A(B), 效价
摘要:目的探讨ABO-HDN血型不合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与ABO-HDN的关系.方法对1 632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检测及抗体分型分析.结果 1 632例孕妇血清中IgG抗A(B)≥1/64者249例,占15.3%;ABO-HDN发生率随IgG抗A(B)效价升高而上升;HDN与妊娠史的频率有关,随着年龄上升,孕妇个体IgG抗A(B)抗体效价也随之上升.结论夫妇间ABO血型不合者应及时检查产前血型抗体水平;预防不良妊娠的发生;IgG抗A(B)效价的高低与HDN的发病率成正比;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1/64需定期检测抗体效价水平及时用药降低抗体效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几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和比较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几种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对临床206份抗凝骨髓标本采用直接定量计数法和涂片染色后高倍镜视野观察有核细胞数;比较低倍镜法、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值法、高倍镜视野法和直接定量计数法,对骨髓有核细胞高、中、低值标本的测试精度.结果 206份EDTA-K2抗凝的骨髓标本有核细胞直接定量计数,结果介于(5.0~770.0)×109/L之间,-x83.86×109/L;其中男性骨髓标本120例,有核细胞介于(5.0~388)×109/L之间,-x79.4×109/L,女性患者86例有核细胞介于(8.0~770)×109/L之间,(-x)94.2×109/L;高、中、低值骨髓标本有核细胞直接定量计数法,变异系数(CV)分别为0.061,0.061和0.096(平均CV0.073).4种方法,除方法1只能按五级增生法大体估计外,其它二种方法高、中、低值骨髓标本的平均CV分别为0.424,0.186.结论选用EDTA-K2抗凝骨髓并进行骨髓有核细胞直接定量计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该法较目前国内传统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便于操作,能满足现代临床血液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需要.

    作者:李早荣;丘文干;吴合军;成军;孙长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36例ENA多肽抗体谱与LE细胞检测结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ENA多肽抗体谱与LE细胞(LEC)检查在SLE、ITP及肾炎之间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同一病人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以及用改良血块法检查LE细胞共136例(SLE 78例、ITP 22例、肾炎36例).结果 在52例LEC阴性SLE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80.0%(42/52);在26例LEC阳性SLE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88.5%(23/26),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2.58).78例SLE患者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85.9%(67/78),而LEC阳性率为33.3%(26/78),二法比较差异极显著(x2=42.2);在22例LEC阴性ITP患者及36例LEC阴性肾炎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分别为63.4%(14/22),88.9%(32/36).结论在ITP、肾炎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检测均具有诊断意义,而LEC检查无多大价值.在SLE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与LE细胞检查两种方法检测对SLE患者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ENA多肽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比LE细胞改良血块法阳性率高、敏感、方便,两种方法可互为补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作者:刘小平;毛和香;李胜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制尿液校准物在电解质分析仪上的应用

    很多临床实验室在使用电解质分析仪分析尿液中钾、钠、氯浓度时,没有国产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购买进口的电解质尿液校准物价格昂贵,有效期短,不容易买到.本实验室自制了一种高值和低值校准品,用于校准仪器或作为质控品,以评价电解质分析仪测定尿液K+、Na+、Cl-浓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李庆禄;张长庚;池洪治;王文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康仁-560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维护与常见故障排除

    我院购进康仁-560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已8年,该分析仪检测过程中如仪器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仪器能自动显示信息,便于操作者找出原因及时排除,现把日常工作中的维护与常见故障排除介绍如下:

    作者:王清泉;徐涛;陈剑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AXSYM免疫发光仪的几点应用技巧

    AXSYM是ABBOTT公司生产的应用于超微量检测的化学发光分析仪,可对各类激素、糖类抗原、各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定量测定.其特点是速度快、灵敏度高、试剂稳定、无污染,但试剂昂贵.在两年多的工作中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供同行参考.

    作者:邢自良;莫军;颜淑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红蛋白H病的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特征

    血红蛋白(Hb)是存在于红细胞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它由一个珠蛋白分子和四个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每一个珠蛋白分子有两种不同的珠蛋白肽链成双结合构成一种Hb的类型.人类Hb主要有以下几种珠蛋白肽链:α、β、γ、δ链,构成正常成人的HbA(α2β2),HbA2(α2δ2),HbF(α272).控制α珠蛋白肽链合成的4个α基因,分布于16号染色体上.根据4个α基因缺失或缺陷的不同情况,临床上分为轻型、中间型、重型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

    作者:康梅;陈加力;区丽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LDH与α-HBDH检测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LDH与α-HBDH(α-羟丁酸脱氢酶)检测,评价其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以酶速率法检测了18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AST、CK、LDH与α-HBDH浓度,并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了TNT、MYO和CK-MB的水平,以96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结果 AST、CK、TNT、MYO和CKMB的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DH的水平(298±101)U/L和α-HBDH的水平(278±74)U/L与对照组LDH的水平(76±23)U/L和α-HBDH的水平(68±29)U/L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血清LDH与α-HBDH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长中;杨美贞;王同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OULTER JT-IR型血细胞分析仪试剂系统谎报处理

    血液细胞学检验是临床检验的重要项目,不仅应用于疾病的诊断,而且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后观察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光电技术在医学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手工计数法已被半自动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所取代,这类仪器以其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以及检测项目较多而被临床检验工作者所青睐.但是,仪器毕竟不是人脑,它只有在认真操作、仔细保养,使其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操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异常及假性报警提示,本文就COULTER JT-IR血细胞分析仪试剂系统假性报警的处理方法做一阐述.

    作者:王爱霞;袁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EP-Ⅲ酶免分析仪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的排除

    本站自2001年购入RSP-150样本处理系统及BEP-Ⅲ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后,血液检验实现了标准化、自动化、系统化、网络化,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了人为误差.为了使仪器正常安全运行,需设定仪器适合参数,结合仪器使用说明书,针对BEP-Ⅲ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下简称BEP-Ⅲ)在使用中的常见故障,笔者在此进行探讨.

    作者:丁卫平;李拴林;马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冰冻血浆的解冻方法与质控

    冰冻血浆作为一种常规、重要的血液成分,一直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它具有一系例的综合治疗作用,可用于烧伤、抗休克、免疫、止血、解毒等的治疗.近年来也用于治疗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去除体内的某些抗体等置换血浆疗法,这使输注血浆及其蛋白制品成了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输血安全已成为输血界高度重视的课题,微生物污染也具其中的问题之一.血浆的保存要求在-30℃,使用前需经37℃水浴轻摇震荡解冻.现将冰冻血浆正确解冻法与质控报告如下.

    作者:杜世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深部真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内深部真菌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及沙保罗培养基,分离纯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用ID 32C鉴定试条鉴定到种,药敏试条选用ATB FUNGUS和ATB FUNGUS 2,包括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8种抗菌素.结果 267株深部真菌,检出多的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69.6%,15%;真菌分离率为17.1%(267/1 560);检出率高是白假丝酵母菌,占51.3%,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清酒假丝酵母菌分别占9%,8.6%.白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4%,95.6%,92.9%,96.1%,88.5%,78.8%,52.9%,43.5%.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布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0~67%种间差异).结论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保持较高的敏感性(>90%).鉴于不同菌种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室应开展真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及药敏试验;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作者:黄烈;杨来智;林广城;陆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16基因甲基化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全DNA中p16基因甲基化,并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6例肺癌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相应全血中DNA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结果 34.6%(9/26)肺癌组织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出现甲基化组织对应的血液标本中88.9%(8/9)出现p16基因甲基化.支气管灌洗液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全血中是否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关系密切(P<0.01).结论肺癌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液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士军;袁宏;刘新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MS-102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交叉污染及处理办法

    TMS-102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日本东京医疗株式会社生产的仪器,该仪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各地区,因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所以在国内使用的客户也不多.我院是在2003年7月购买进了一台TMS-102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开始的时候,我们发现该仪器在标本量不多或者测定项目较单一的情况下使用,发现它具有精密度和准确度好、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当仪器总的检测项目较多并在满负荷工作情况下,我们发现有个别项目的测定结果受到严重的交叉污染,导致结果严重偏离真值,严重地影响检验质量和日常工作.在此介绍一下我们科使用该仪器时出现的交叉污染、空白错误和处理办法,以供有使用该仪器的同行们参考.

    作者:李奕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视临床微生物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在感染性疾患及相关疾患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研究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临床微生物学诊断这一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与实验诊断学的其他分支专业相比,尚未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该文就当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予以阐述.

    作者:许育;李闻捷;王辉;王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

    目的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BCP区以及P区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20例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的血清前C区nt1896、1814,HBVC区基因启动予(BCP)nt1762和1764以及P区nt552、528位点的变异.结果 220份血清中未检出1例nt1814突变,nt1896变异率为19.09%(42/220).其中HBeAg阳性nt1896的变异率为21.4%(9/42),HBeAg阴性nt1896的变异率为78.6%(33/42),后者变异率显著高于前者.BCP双变异的检出率为69.09%(152/220),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患者中BCP双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21.88%(7/32),66.67%(56/84),100%(28/28),100%(76/76).BCP双变异阳性与阴性组相比,ALT、AST、HBVDNA无明显差异,TBil、ALB、CHE相差有显著性.P区YMDD基序nt552、528位点变异率为5.45%(12/220).结论利用基因芯片对同一份标本可同时检测多位点的变异,快速方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远沛;朱春玲;宋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脂蛋白(a)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或失明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后者可通过手术治愈,而DR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因此,早发现早治疗DR并有效监测其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为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LP(a)的关系,我们检测了267例糖尿病患者LP(a)浓度.

    作者:郭彩花;王云梅;李如森;李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随着基础医学和高科技技术在检验医学的不断拓展,检验医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技术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需求者保健意识提高及法制观念的增强,提倡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必须以质量为核心,提高检验水平.

    作者:陈军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时间血清sCD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sCD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为试验观察终点,依据血清sCD40L水平将220例入院时胸痛时间不超过12 h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五组:第1组(<1.93μg/L)39例:第2组(1.93~3.50μg/L)41例;第3组(3.51~5.00μg/L)51例;第4组(5.01~6.30 μg/L)46例;第5组(>6.30μg/L)43例,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随访观察时间段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在初24 h内,5个组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率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在随后的72 h、1 mo和6 mo随访观察时间内,第4组和第5组患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前3个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sCD40L水平增高(>5.00 μg/L)的ACS患者,随观察时间的推移,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

    作者:徐邦牢;王蓉;刘万里;张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冷沉淀在复合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复合外伤多因利器、高处坠落、暴力损伤、挤压和碾压等所致,其主要特点是多组织、器官损伤,并伴有大量的出血和组织间渗血.临床治疗上大多数需要及时输血和手术处理.复合外伤患者大量的组织损伤和出血,凝血因子过多消耗,同时,临床上输入较多的浓缩红细胞或库血,使血液中凝血因子浓度更低.申法奎等把冷沉淀应用于血友病患者术中曾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1].为了减少复合外伤手术中的出血量,减轻手术后伤口及组织渗血,促进伤口愈合,临床治疗复合外伤在输血和手术处理同时应用冷沉淀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增高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38例AMI患者按WBC和N高低分为两组:A组49例,WBC(4.0~10.0)×109/L,并N<0.75;B组89例,WBC>10.0×109/L,并N≥0.75.对比其年龄、心功能和心肌酶的高低,并分析两组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和死亡所占的比例.结果①B组较A组心功能差,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B组较A组住院死亡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WBC和N增高的AMI患者,心肌坏死面积大,心功能差,住院死亡率高.

    作者:王归真;李建刚;郭旭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