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选血葡萄糖测定抗凝剂实验评价

屈引婷

关键词:血葡萄糖, 酵解, 抗凝剂, 适用性
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甘油醛抗凝剂对血葡萄糖体外酵解的保护作用和对其它生化项目检测的适用性.方法在自动化分析仪条件下,检测20名患者血标本8 h内加抗凝剂(血浆)和不加抗凝剂(血清)葡萄糖的水平及对其它20个生化项目检测的影响分析.结果血浆葡萄糖8 h下降2%;血清葡萄糖每小时以6%速率酵解;对肌酐苦味酸法检测具有显著性P<0.01;对其它19个生化项目检测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素-甘油醛对血葡萄糖保护良好,对其它生化检测项目适用范围广.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XSYM免疫发光仪的几点应用技巧

    AXSYM是ABBOTT公司生产的应用于超微量检测的化学发光分析仪,可对各类激素、糖类抗原、各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定量测定.其特点是速度快、灵敏度高、试剂稳定、无污染,但试剂昂贵.在两年多的工作中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供同行参考.

    作者:邢自良;莫军;颜淑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样品针清洗槽堵塞原因分析及处理

    我院于2002年9月购置了一台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仪器具有反应杯自动清洗,加样针液面自动探测系统,样品管可直接加入样品盘内而不需分离,自动加样,及荧光屏可触摸,操作方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发现样品针清洗槽堵塞,并加以处理,叙述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卢其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冷沉淀在复合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复合外伤多因利器、高处坠落、暴力损伤、挤压和碾压等所致,其主要特点是多组织、器官损伤,并伴有大量的出血和组织间渗血.临床治疗上大多数需要及时输血和手术处理.复合外伤患者大量的组织损伤和出血,凝血因子过多消耗,同时,临床上输入较多的浓缩红细胞或库血,使血液中凝血因子浓度更低.申法奎等把冷沉淀应用于血友病患者术中曾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1].为了减少复合外伤手术中的出血量,减轻手术后伤口及组织渗血,促进伤口愈合,临床治疗复合外伤在输血和手术处理同时应用冷沉淀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冷凝集素综合征与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实验鉴别诊断

    冷凝集综合征与寒冷性血红蛋白尿都可导致血红蛋白尿,临床主要通过冷凝集素、冷溶血素等试验加以鉴别.该文结合病例总结了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

    作者:潘玫;柳欣琦;陈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如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已成为肿瘤病理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现将此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如下.

    作者:杨旭;檀艳丽;方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如何将限量试剂盒中的残液用完

    随着医院实验室进口设备的引进,进口试剂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有些进口设备的配套试剂为限量试剂盒,即仪器本身能够记录试剂的用量,到一定数目就不能再应用,雅培公司生产的TDx血药浓度监测仪和IMx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等仪器即属此类.

    作者:赵驻军;李亚;张翠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LDH与α-HBDH检测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LDH与α-HBDH(α-羟丁酸脱氢酶)检测,评价其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以酶速率法检测了18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AST、CK、LDH与α-HBDH浓度,并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了TNT、MYO和CK-MB的水平,以96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结果 AST、CK、TNT、MYO和CKMB的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DH的水平(298±101)U/L和α-HBDH的水平(278±74)U/L与对照组LDH的水平(76±23)U/L和α-HBDH的水平(68±29)U/L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血清LDH与α-HBDH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长中;杨美贞;王同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16基因甲基化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全DNA中p16基因甲基化,并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6例肺癌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相应全血中DNA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结果 34.6%(9/26)肺癌组织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出现甲基化组织对应的血液标本中88.9%(8/9)出现p16基因甲基化.支气管灌洗液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全血中是否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关系密切(P<0.01).结论肺癌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液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士军;袁宏;刘新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轻型β-地中海贫血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对深圳地区临床诊断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个体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方法用PCR法对轻型β-地中海贫血个体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确定其基因突变.结果在25例深圳地区轻型β-地中海贫血个体的β-珠蛋白基因所分析的片段中仅发现三种基因突变,它们分别是外显子1上的CD41/42(-TCTT)突变、启动子中-28(A→G)突变及内含子1上IVS-I-11(A→C)突变.结论在深圳地区轻型β-地中海贫血个体中仅发现两种流行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同时发现一种新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

    作者:陈卫东;李建新;房家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选血葡萄糖测定抗凝剂实验评价

    目的探讨肝素-甘油醛抗凝剂对血葡萄糖体外酵解的保护作用和对其它生化项目检测的适用性.方法在自动化分析仪条件下,检测20名患者血标本8 h内加抗凝剂(血浆)和不加抗凝剂(血清)葡萄糖的水平及对其它20个生化项目检测的影响分析.结果血浆葡萄糖8 h下降2%;血清葡萄糖每小时以6%速率酵解;对肌酐苦味酸法检测具有显著性P<0.01;对其它19个生化项目检测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素-甘油醛对血葡萄糖保护良好,对其它生化检测项目适用范围广.

    作者:屈引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西安市临床输血管理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临床输血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手段,同时临床输血工作存在诸多风险[1,2],由于输血引发的传染病和衍生的社会问题,使输血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3,4].因此,为规范临床输血,保证输血安全,西安市临床检验中心在西安市卫生局的领导下,于2001年至2004年组织专家,依据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西安市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工作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现将临床输血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总结、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山;王一选;谢为;陈伯伦;丁力;常继文;杨碧芳;陈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ABX Micors 60血细胞计数仪常见故障处理

    我院于2002年购置了法国ABX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该机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速度快.通过近两年的应用,笔者摸索出了一些排除故障的方法,现总结如下,供使用该仪器的同行参考.

    作者:赵开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是当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的感染指标之一,因此,HBsAg的检查往往是体检的项目之一,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2 879例体检者血清进行了HBsAg检测,将两法作了比较,并对一些实验的影响因素作了探讨.

    作者:施纪文;徐简华;温惠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良低离子聚凝胺法配血发现1例抗-C、抗-Jka引起配血不合

    目的采用科学先进的配血法,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 ABO血型鉴定采用常规正反定型方法,抗体效价测定和Rh血型鉴定采用抗人球蛋白法,抗体鉴定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配血用改良低离子聚凝胺法.结果患者红细胞血型O型、ccDEE、Jk(a-b+),患者血清中有IgG性质的抗-C、抗-Jka,抗-C效价1:32.结论该患者血清与含有C、Jk(a+)抗原的试剂红细胞在抗人球蛋白和低离子介质条件下均发生反应,而在盐水介质中没有反应,通过吸收放散实验证明患者血清中有抗-C、Jka存在.

    作者:王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制尿液校准物在电解质分析仪上的应用

    很多临床实验室在使用电解质分析仪分析尿液中钾、钠、氯浓度时,没有国产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购买进口的电解质尿液校准物价格昂贵,有效期短,不容易买到.本实验室自制了一种高值和低值校准品,用于校准仪器或作为质控品,以评价电解质分析仪测定尿液K+、Na+、Cl-浓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李庆禄;张长庚;池洪治;王文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增高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38例AMI患者按WBC和N高低分为两组:A组49例,WBC(4.0~10.0)×109/L,并N<0.75;B组89例,WBC>10.0×109/L,并N≥0.75.对比其年龄、心功能和心肌酶的高低,并分析两组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和死亡所占的比例.结果①B组较A组心功能差,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B组较A组住院死亡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WBC和N增高的AMI患者,心肌坏死面积大,心功能差,住院死亡率高.

    作者:王归真;李建刚;郭旭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影响血液二氧化碳测定的不稳定因素探讨

    血液中二氧化碳(CO2)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大约占95%,是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主要缓冲碱,也是判断酸碱代谢情况的常用指标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但CO2易挥发,日常工作中存在重复性差、稳定性不好等问题.本文讨论了影响CO2稳定的几个因素.

    作者:谢细娜;陈尤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冰冻血浆的解冻方法与质控

    冰冻血浆作为一种常规、重要的血液成分,一直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它具有一系例的综合治疗作用,可用于烧伤、抗休克、免疫、止血、解毒等的治疗.近年来也用于治疗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去除体内的某些抗体等置换血浆疗法,这使输注血浆及其蛋白制品成了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输血安全已成为输血界高度重视的课题,微生物污染也具其中的问题之一.血浆的保存要求在-30℃,使用前需经37℃水浴轻摇震荡解冻.现将冰冻血浆正确解冻法与质控报告如下.

    作者:杜世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8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实验室资料分析

    目的评价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实验室特点.方法对1997年7月~2003年7月我院PN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PNH患者中,常用的酸化血清溶血(Ham's)试验阳性率97.4%,蛇毒因子溶血(COF)试验阳性率为85.1%,蔗糖溶血试验阳性率为100%,微量补体溶血敏感试验(MCLST)阳性率为94.6%.结论多种溶血试验联合应用有助于PNH的诊断.

    作者:赵玉平;刘建国;徐艳;沈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深部真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内深部真菌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及沙保罗培养基,分离纯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用ID 32C鉴定试条鉴定到种,药敏试条选用ATB FUNGUS和ATB FUNGUS 2,包括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8种抗菌素.结果 267株深部真菌,检出多的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69.6%,15%;真菌分离率为17.1%(267/1 560);检出率高是白假丝酵母菌,占51.3%,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清酒假丝酵母菌分别占9%,8.6%.白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4%,95.6%,92.9%,96.1%,88.5%,78.8%,52.9%,43.5%.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布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0~67%种间差异).结论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保持较高的敏感性(>90%).鉴于不同菌种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室应开展真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及药敏试验;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作者:黄烈;杨来智;林广城;陆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