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香;李菊香;熊建球
目的 了解微柱凝胶法筛查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法(MGT)对受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标本做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对照比较,对确证仍为阳性的标本再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5 310例受血者中筛查出不规则抗体15例,包括其中单特异性抗D 4例,抗E 3例,抗C 2例,抗M2例,复合性抗EC 2例,抗Cc 1例,抗CE 1例;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13例;MNSs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2例,非特异性的假凝集即假阳性反应18例.结论 应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将操作标准化、自动化,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如果血清(浆)中含有纤维蛋白、球蛋白增高及冷凝集素综合征等可引起假阳性,采取将血标本置37℃水浴30 min,离心去除纤维蛋白,4℃吸收冷凝集素等措施,一般可消除假凝集现象,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世明;崔颖;张勇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单份血清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在麻疹的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2005年1~6月间门诊诊断的疑似麻疹病例共705例,男390例,女315例,其中<8 mo 298例,8 mo~3 y 210例,3~6 y 115例,>6 y 8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对抗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阴性的标本,同时检测抗风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705例疑似麻疹病人中,抗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547例(阳性率77.6%,547/705),其中<8mo248例(45.4%,248/547),8 mo~3 y143例(26.1%,143/547),3~6 y 93例(17.0%,93/547),>6 y 63例(11.5%,63/547);麻疹-IgM阴性共158例,占总病例数的22.4%(158/705).该158例麻疹可疑病例中,45.6%(72/158)的病例通过检测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IgM而确诊.结论 6 y以下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其中8 mo以下婴儿患病率高,提示母传抗体的保护作用不足.单份血清在麻疹实验室确诊中存在缺陷,对于麻疹IgM阴性的临床麻疹疑似病例,不能除外麻疹,应查恢复期血清以明确诊断;另外临床麻疹疑似病例需要与风疹、肠道病毒感染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其它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作者:刘亚谊;闫静;王燕;张辉;买颖;刘春艳;谢正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同一检验科不同生化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对同种检测项目的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以及结果是否能被临床所接受.方法 参考NCCLS的EP9-A文件,以雅培ARCHITECTci8200生化分析仪、雅培原装试剂、c.f.a.s校准品和Roche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为比较方法,其它不同检测系统为实验方法,检测病人新鲜血清中GLU、AST、BUN、Cr、CK、CK-MB,用配对t检验和回归统计法分析实验方法(Y)和比较方法(X)测定结果均值处的相对偏差或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 除检测系统2的Cr结果,检测系统1、2的GLU结果与比较方法的系统误差或均值处的相对偏差不能被接受外,其余项目测定结果的偏差临床均可以接受.结论 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验项目存在2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张东玲;朱广博;高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探明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于PHA和HBcAg/HBeAg体外培养48 h,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IFN-γ/IL-4水平.结果 在PHA诱导下,HBV慢性感染者PBMC产生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组和ALT正常组相比较,IFN-γ水平异常组大于正常组.HBcAg诱导下,HBV慢性感染者PBMC产生IFN-γ水平高于正常人群,IL-4水平两组间无差异,HBeAg诱导下,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Th1/Th2类细胞平衡失调与HBV感染慢性化有关;Th1类细胞因子优势表达引起肝脏炎症反应,HBcAg倾向诱导Th1类细胞因子表达,HBeAg倾向诱导Th2类细胞因子表达.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Beckman-coulter SYNCHRO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新型的生化检验仪器,该仪器使用界面、操作流程简单,测量结果准确、稳定、快速、精密度高,测试项目包括急诊生化、常规生化、特殊生化及药物检测等,是一种较理想的生化仪器.该仪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应用和维护方面极大的方便了我们日常的工作.笔者现将该仪器使用中七种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其处理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涂学亮;薛燕平;李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尿电导率代表溶液质点电荷与溶液中所含电解质的浓度和电解质数量成正比关系.老年性心力衰竭病人多发生钠水潴留,造成水肿,心脏负荷加重;利尿剂治疗能促进排钠、排水而快速减轻水肿,缓解症状.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一些有效、简便的监测手段,临床医生往往凭主观经验,这样就会影响到利尿治疗的决策和疗效.本研究将经济、简便无创性尿电导率与渗透压、Na+进行相关分析,旨在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利尿治疗中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沈大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金昌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辖区人口46.3万,63所医疗单位,其中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5所,一级医院3所,其他医疗机构54所,年输血量3 300 U左右.由于临床用血机构的无计划性和随意性,造成血站和医院在采供血层面上出现了差异性,常常出现血液偏型现象,为此将本站2000~2004年采供血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王菊梅;赵肃民;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v/v)DMSO结合第二信使效应剂冰冻保存浓缩血小板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在含2%(v/v)DM-SO的浓缩血小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第二信使效应剂,经-80℃冰冻保存1 w,然后分别测定PLT、MPV、Leakage of LDH及血小板表面CD62的表达.结果 硝普钠(SNP)达25 μmol/L时能显著降低CD62分子的表达(P<0.05).结论 SNP对血小板在2%(v/v)DMSO条件下-80℃冰冻保存的效果有所改善,但氨氯吡脒(A7410)的效果不明显.
作者:洪俊;袁爱莲;徐洪卫;姚锦炎;王浦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血液质控物在不同状态下的使用情况,做到合理应用.方法 分别选择单一控制品、全血质控物及新鲜全血分别在山东省临床血液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同一实验室内不同仪器上测定并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单一控制品用于全省临床血液学检验室间质评时给定值与未分组统计值差异较小;将全血控制品按仪器分组在全省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室间质评中取得较好的结果,全血质控物应在开瓶一周内使用;应用定值的新鲜全血可以减小不同仪器间的差异.结论 全血质控物应用于临床血液学检验室间质评应根据仪器分组,而单一控质品不需要分组,定值的新鲜血可以用于不同仪器间的比对.
作者:崔相法;卢志明;武焕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胆碱酯酶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的实验观察,从而建立一种临床上可靠的简单易行的胆碱酯酶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来测定胆碱酯酶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高值与低值的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3.8%,3.9%,3.2%,3.3%,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相比,相关性好(r=0.962).一定范围的胆红素、血红蛋白、抗坏血酸干扰小,但要避免溶血,试剂稳定,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实验,在有机磷中毒的诊断中,其阳性结果预示值(PV+)和诊断灵敏度以及诊断特异性都达到94%,阳性似然比(PLR)为15.7,阴性似然比(NLR)为0.063.结论 独特的测定原理和试剂片独立的包装,使该实验方法更可靠,有更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加上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更适于临床有机磷中毒急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峰;马增煌;吴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精氨酸、NADPH+H+和O2,生成胍氨酸、NADP+、NO.以往NOS活性测定的方法主要是测定胍氨酸和NO的含量,由于方法学的弊病使其应用范围受限.Wang[1]建立了生物组织中测定NOS的酶双循环方法,其放大倍数为1000~4000.目前尚未见用酶双循环法测定血清NOS活性的方法报道,为此,我们将Wang法与酶双循环法[2]联合用于测定血清中NOS的活性,以期应用于临床.
作者:钱坤;邹光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分析检测线粒体肌病患者线粒体基因突变,以明确诊断.方法 收集4例临床诊断为线粒体肌病的患者,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提取患者肌肉组织及对照组外周血细胞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in reaction,PCR)扩增线粒体22个tRNA基因,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PCR产物进行突变筛选,出现异常峰型的tRN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明确突变位点.结果 4例线粒体肌病患者均检测出线粒体基因突变,突变分别为:例1tRNA-Val基因发生A1625G纯合突变,例2 tRNA-Val基因发生A1625G/A杂合突变,例3 RNA-Arg基因发生A10411C/A杂合突变,例4 RNA-Trp基因发生T5553C纯合突变.结论 DHPLC能有效地用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检测,该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作为大样本筛查突变位点的一种便捷可靠手段.
作者:张炳峰;牛琦;陈晓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有关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浓度变化,以探讨其与哮喘发病的作用.方法 观察哮喘发作期患者55名,缓解期患者70名,测定血清中ECP,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浓度,并与40名健康者比较.结果 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中3项指标均明显升高,而缓解期患者的ECP浓度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其它2项仍升高.结论 哮喘患者的发病与ECP,IL-4,TNFa有明显相关,ECP可作为急性发作、疗效判定及预后指标,而IL-4和TNFα可能与复发有关.
作者:靳宝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KX-21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等特点,我科于2000年使用以来,工作性能良好,各项指标正常.由于时间的延长,出现故障在所难免,现将近期发生的空白错误故障的排除作一介绍,供同行们商榷.
作者:高传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细菌微量快速生化鉴定系统,用于临床实验室细菌学的快速诊断.方法 应用所研制的27种微量快速生化反应试剂与传统试管方法检测208株临床分离菌及8种质控菌株生化反应符合率,依据杭州24 h的JYZ-15E及JYZ-11E肠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的项目要求组合了该法的肠杆菌15种(RE15n)及肠杆菌11种(RE11n)生化鉴定试验条,用208株临床分离菌及8种质控菌菌株进行鉴定试验.结果 27种细菌微量快速生化反应试剂与传统试管法生化反应总符合率为93.5%~100%.对208株临床分离菌及8株质控菌的菌种鉴定,其完全符合率15种(RE15n)为99.9%,11种(RE11n)为100%.8种质控菌株鉴定完全正确.结论 用细菌微量快速生化反应系统鉴定细菌,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无需特殊设备,成本低廉,所得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赵院利;任健康;闫福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CLIA'88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推导出的标准差和实际标准差在生化室内质控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该院检验科生化室2005年8月份的正常值质控物数据为研究材料,用2~7月份累计的实际标准差和以CLIA'88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推导出的标准差的质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以实际标准差比以CLIA'88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推导出的标准差的质控结果失控项目和失控数据明显增多(P<0.05).结论 以CLIA'88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推导出的标准差范围太宽,造成一些真失控不能检出.建议临床生化检验以累计的实际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
作者:林莲英;李强;王美兰;庞雪云;黄宪章;庄俊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日本东亚公司推出的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Sysmex XE-2100是目前世界上测试速度快的血细胞分析仪,每小时可检测150个标本,它具有灵活的七种检测模式和真正随机进样分析,满足临床不同标本检测要求,并节约试剂成本,真正随机进样分析功能可实现完全无人化的操作.Sysmex XE-2100除了采用传统的电阻抗法和射频法外还应用了半导体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同时结合特殊的细胞化学试剂及荧光染料对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类,并可分析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和有核红细胞.XE-2100不仅能够满足检测大批量样品的需求,还可以为临床提供包括有核红细胞(NRBC)、光学法血小板(PLT-O(#)、幼稚型网织红细胞IRF(%)、造血祖细胞(HPC)等新参数的检测信息.因此,临床应用一年来,通过医生反馈的信息和科室的统计分析,证实了此仪器的以上优点.但是要保持仪器处于良好的状态,让它用得好、做得准,在保养维护方面就要下功夫,一些常见的故障就要排除,以下是常见的故障以及排除方法和使用心得.
作者:方伟祯;陈梅;鲍蕴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一套简便实用的临床化学方法验证操作流程和表格化管理系统.方法 采用可溯源多水平线性校准物测定的方法进行校准验证;采用连续5 d每天测定4次高低两水平血清的方法检测精密度;采用连续5 d依次测定高值和三个低值血清的方法检测样品探针携带污染;采用连续5 d每天测定8例病人血清的方法进行两方法之间的比对;选择50例健康人验证项目的参考范围.结果 以血清清蛋白(ALB)为例,校准验证各测定点与靶值的偏差均在±5%以内,r=1.000;定量检测下限为0.4 g/L;高、低水平批内变异分别为0.74%和0.77%,总变异分别为0.90%和0.85%;样本携带污染为-0.1%;两台仪器比对,r=0.995,斜率为1.027,截距0.130,平均百分偏差为-5.10%,对方法参数进行调整后,r=0.997,斜率1.015,截距0.043,平均百分偏差为2.41%.50例健康人ALB测定的参考范围为35.0~54.6g/L.结论 该操作程序可以基本上满足临床化学实验室方法验证的需求,通过表格化管理可以规范实验流程,方便结果分析,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水平.
作者:邱玲;程歆琦;鄢盛恺;沈瑛;刘茜;刘荔;刘福成;葛增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测定广州市健康成年人群的肝素锂抗凝血浆肌酐值,建立该实验室血浆肌酐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采用碱性苦味酸速率法对959例健康成年人(年龄>18 y,其中男442例,女517例)进行血浆肌酐的测定,并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别比较.结果 血浆肌酐结果呈对数正态分布,成年人肌酐值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年健康男性年龄组肌酐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95%可信限的生物参考区间为57.3~111.3 μmol/L;女性61 y以上的年龄组与其他成年女性年龄组之间肌酐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18~60 y健康女性95%可信限的参考区间为43.8~83μ mol/L,年龄61 y以上健康女性95%可信限的参考区间为45~97 μmol/L.结论 生物参考区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依据标本类型、检测方法和检测人群制定适合各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
作者:卢燕君;石汉振;林莲英;王美兰;冯妙芙;黄宪章;庄俊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保证Rh(D)阴性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需要,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 对汕头市2000年7月~2005年11月参加无偿献血者65 745人的Rh(D)血型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65 745人的Rh(D)阴性共239例,男165例,女74例,Rh(D)阴性为0.36%.结论 阴性血型资料库的建立为满足Rh(D)阴性患者的用血需要和确保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志强;林昂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