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鹏;张献清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血清碳酸氢根(HCO3-)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自配试剂建立两步终点测定法,可满足全自动和手工半自动测定,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该法比色液吸收峰556~558 nm,线性范围1~50 mmol/L,批内CV2.56%,批同CV3.55%,回收率96%~103%,与血气分析仪(X)相关良好,Y=0.48+0.989X,r=0.982(n=40),脂血、溶血、黄疸标本对结果无影响,健康人静脉HCO3-浓度x±s=25.76±2.26 mmol/L.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试剂稳定,成本低廉,适合各级医院常规和急诊使用.
作者:刘瑞锁;张本文;王克强;郝学梅;赵辉;晁储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酶免(同接)法检测人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方法 用HEP-2细胞培养肺炎衣原体AR-39株,获得肺炎衣原体抗原后,利用该抗原与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抗体催化TMB显色来指示人血清中抗肺炎衣原体抗体的存在.结果 抗原稀释度1 μg/ml,血清稀释度为1∶50,目测效果较好.门诊随机血清阳性检出率高达8.78%,此法特异性94.70%,灵敏度90.50%,试剂盒批内差CV=8.87%,批间差CV=6.92%.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较好,可以在医院大力推广.
作者:薛晓英;何素华;陈锡枚;刘士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的F-820血细胞分析仪因该仪器具有的技术优势--如15项检测参数和3个细胞分布直方图,高稀释倍率,碳精浮球绝对定量加时间的双重定量技术,自动浮动界标功能;且为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进行室间质评定标仪器;再加之仪器的价格性能比,优质的售后服务,使其在国内占较大的市场分额.我科于1999年购置该仪器,因该仪器所带的废液收集瓶容量小,加之我们工作量较大;每天要开启废液瓶1~2次,给工作带来较多不便,因经常开启,瓶口磨损,密封不紧,在2001年底仪器不能进行标本检测处理;购置新废液瓶需花费一定的资金且要等6~8 d时间,为了不影响日常标本的检测工作,我们与医院设备科维修室同志一道,用20 L龙口瓶代替仪器所带废液瓶,恢复仪器工作可以达到每周倒一次废液的效果,经过3年多的实际应用,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薇;杨兴江;李竣玲;曾玉琼;许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探明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于PHA和HBcAg/HBeAg体外培养48 h,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IFN-γ/IL-4水平.结果 在PHA诱导下,HBV慢性感染者PBMC产生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组和ALT正常组相比较,IFN-γ水平异常组大于正常组.HBcAg诱导下,HBV慢性感染者PBMC产生IFN-γ水平高于正常人群,IL-4水平两组间无差异,HBeAg诱导下,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Th1/Th2类细胞平衡失调与HBV感染慢性化有关;Th1类细胞因子优势表达引起肝脏炎症反应,HBcAg倾向诱导Th1类细胞因子表达,HBeAg倾向诱导Th2类细胞因子表达.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胆碱酯酶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的实验观察,从而建立一种临床上可靠的简单易行的胆碱酯酶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来测定胆碱酯酶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高值与低值的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3.8%,3.9%,3.2%,3.3%,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相比,相关性好(r=0.962).一定范围的胆红素、血红蛋白、抗坏血酸干扰小,但要避免溶血,试剂稳定,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实验,在有机磷中毒的诊断中,其阳性结果预示值(PV+)和诊断灵敏度以及诊断特异性都达到94%,阳性似然比(PLR)为15.7,阴性似然比(NLR)为0.063.结论 独特的测定原理和试剂片独立的包装,使该实验方法更可靠,有更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加上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更适于临床有机磷中毒急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峰;马增煌;吴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SEN病毒(SENV)D亚型和H亚型在我国不同肝炎患者和献血员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收集的270例健康献血者和484例各型肝炎患者(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进行SENV-D亚型和H亚型DNA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25.9%,SENV-H为24.4%;急性甲肝患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14.5%,SENV-H为32.7%;慢性乙肝患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46%,SENV-H为45.2%;在丙肝患者中SENV-D和SENV-H感染率均为65%;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51.2%,SENV-H为43.9%.结论 SENV可能与HCV和HBV具有一样的传播方式,但并不是肝病发生的原因.
作者:穆士杰;陈蕤;李丁;张献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血浆中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浓度变化以及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硝酸盐还原酶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对98例NIDDM患者(其中并发血管病变者54例)血浆中ADMA、NO、ET浓度进行测定,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IDDM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患者血浆中ADMA、ET浓度明显增高,NO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血管病变者较无并发症者这种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 ADMA是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新的危险因子.血浆ADMA浓度变化在NID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润香;李菊香;熊建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方法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VITEK32系统对PA的实验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多重耐药性PA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从2004年1月开始出现泛耐药的PA,至2005年12月已出现泛耐药PA43株,其MIC值均有明显增加.结论 PA多重耐药十分严重.
作者:庞雪云;田碧文;蓝锴;孙蕾;黄宪章;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微柱凝胶法筛查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法(MGT)对受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标本做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对照比较,对确证仍为阳性的标本再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5 310例受血者中筛查出不规则抗体15例,包括其中单特异性抗D 4例,抗E 3例,抗C 2例,抗M2例,复合性抗EC 2例,抗Cc 1例,抗CE 1例;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13例;MNSs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2例,非特异性的假凝集即假阳性反应18例.结论 应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将操作标准化、自动化,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如果血清(浆)中含有纤维蛋白、球蛋白增高及冷凝集素综合征等可引起假阳性,采取将血标本置37℃水浴30 min,离心去除纤维蛋白,4℃吸收冷凝集素等措施,一般可消除假凝集现象,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世明;崔颖;张勇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现行红细胞分析质控分析软件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存在缺陷 现行质控分析软件是按照某检测系统对某质控物的某一测定项目进行多次测定,其测定值的误差大小呈正态分布的理论而设计的.质控物的各个测定值质控之间以及测定值质控与其换算值质控之间各自独立成章,互不影响.软件系统只对某一单个指标做表面的在控与否统计评价分析,并未进行有关指标之间质控关系的进一步探讨,这样的质控软件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有可能造成红细胞测定值与红细胞换算值之间质控关系不协调、不明确的局面出现.
作者:袁应选;王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尿电导率代表溶液质点电荷与溶液中所含电解质的浓度和电解质数量成正比关系.老年性心力衰竭病人多发生钠水潴留,造成水肿,心脏负荷加重;利尿剂治疗能促进排钠、排水而快速减轻水肿,缓解症状.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一些有效、简便的监测手段,临床医生往往凭主观经验,这样就会影响到利尿治疗的决策和疗效.本研究将经济、简便无创性尿电导率与渗透压、Na+进行相关分析,旨在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利尿治疗中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沈大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单份血清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在麻疹的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2005年1~6月间门诊诊断的疑似麻疹病例共705例,男390例,女315例,其中<8 mo 298例,8 mo~3 y 210例,3~6 y 115例,>6 y 8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对抗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阴性的标本,同时检测抗风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705例疑似麻疹病人中,抗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547例(阳性率77.6%,547/705),其中<8mo248例(45.4%,248/547),8 mo~3 y143例(26.1%,143/547),3~6 y 93例(17.0%,93/547),>6 y 63例(11.5%,63/547);麻疹-IgM阴性共158例,占总病例数的22.4%(158/705).该158例麻疹可疑病例中,45.6%(72/158)的病例通过检测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IgM而确诊.结论 6 y以下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其中8 mo以下婴儿患病率高,提示母传抗体的保护作用不足.单份血清在麻疹实验室确诊中存在缺陷,对于麻疹IgM阴性的临床麻疹疑似病例,不能除外麻疹,应查恢复期血清以明确诊断;另外临床麻疹疑似病例需要与风疹、肠道病毒感染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其它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作者:刘亚谊;闫静;王燕;张辉;买颖;刘春艳;谢正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美国雅培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日本东芝生产的仪器,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中国地区,该仪器具有检测速度快(高达2000测试/小时),反应杯自动清洗,不需分离标本血清,自动加样,加样针液面自动探测系统及荧光屏可触摸,操作方便,测定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低故障率等优点,得到了用户的好评.我院自2000年购入该仪器,经过近五年的使用,现将其工作中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史清海;路西春;伏建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改进流式细胞仪三色法检测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刺激培养方案.方法 外周全血经RPMI1640培养液和终浓度为25μg/L的PMA、1 mg/L的Ionomycin、20μg/的Monensin培养2 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CD69阳性细胞及CD3阳性细胞表达IFN-γ和IL-4的比例.同时检测培养前CD4阳性细胞及培养4 h后CD3阳性细胞表达IFN-γ和IL-4的比例.结果 淋巴细胞门中CD4+细胞与CD4-细胞能明显区分,培养前与培养2 h后CD4+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T淋巴细胞中90%以上表达CD69;刺激培养2 h和4 h后CD3+细胞表达IFN-γ和IL-4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该实验确定的培养方案能满足流式细胞术CD4、IFN-γ、IL-4三色法检测Th细胞亚群的培养要求.
作者:叶卫东;张循善;翟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日本东亚公司推出的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Sysmex XE-2100是目前世界上测试速度快的血细胞分析仪,每小时可检测150个标本,它具有灵活的七种检测模式和真正随机进样分析,满足临床不同标本检测要求,并节约试剂成本,真正随机进样分析功能可实现完全无人化的操作.Sysmex XE-2100除了采用传统的电阻抗法和射频法外还应用了半导体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同时结合特殊的细胞化学试剂及荧光染料对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类,并可分析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和有核红细胞.XE-2100不仅能够满足检测大批量样品的需求,还可以为临床提供包括有核红细胞(NRBC)、光学法血小板(PLT-O(#)、幼稚型网织红细胞IRF(%)、造血祖细胞(HPC)等新参数的检测信息.因此,临床应用一年来,通过医生反馈的信息和科室的统计分析,证实了此仪器的以上优点.但是要保持仪器处于良好的状态,让它用得好、做得准,在保养维护方面就要下功夫,一些常见的故障就要排除,以下是常见的故障以及排除方法和使用心得.
作者:方伟祯;陈梅;鲍蕴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结果偏低现象 本科室2004去年8月同时使用二台LX-20生化分析仪以来,平时均按照日常的保养程序执行操作,质控及测定结果均较为满意.但近段时间以来其中一台生化仪经常出现总蛋白测定结果偏低的现象,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质控标本中总蛋白首次测定结果常出现在-2s附近,但重新测定后结果升至靶值附近,前后二次数值相差较大.若重做几次总蛋白测定后,发现重复性很好,且均在靶值附近,结果又很理想.按照日常思维,认为第一次总蛋白测定结果可能系偶然误差引起,因此并不太在意.但连续几天均有此现象,而且病人标本也有此现象发生,而又不是每个标本均如此.总体现象是:单做肝功的标本总蛋白第一次结果与复查结果均差别不大,结果在靶值附近,且均在士1s范围内,但做生化全套的病人就有第一次结果与复查结果差别很大的现象出现.
作者:陈学民;黄清流;吴一波;林鸿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一套简便实用的临床化学方法验证操作流程和表格化管理系统.方法 采用可溯源多水平线性校准物测定的方法进行校准验证;采用连续5 d每天测定4次高低两水平血清的方法检测精密度;采用连续5 d依次测定高值和三个低值血清的方法检测样品探针携带污染;采用连续5 d每天测定8例病人血清的方法进行两方法之间的比对;选择50例健康人验证项目的参考范围.结果 以血清清蛋白(ALB)为例,校准验证各测定点与靶值的偏差均在±5%以内,r=1.000;定量检测下限为0.4 g/L;高、低水平批内变异分别为0.74%和0.77%,总变异分别为0.90%和0.85%;样本携带污染为-0.1%;两台仪器比对,r=0.995,斜率为1.027,截距0.130,平均百分偏差为-5.10%,对方法参数进行调整后,r=0.997,斜率1.015,截距0.043,平均百分偏差为2.41%.50例健康人ALB测定的参考范围为35.0~54.6g/L.结论 该操作程序可以基本上满足临床化学实验室方法验证的需求,通过表格化管理可以规范实验流程,方便结果分析,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水平.
作者:邱玲;程歆琦;鄢盛恺;沈瑛;刘茜;刘荔;刘福成;葛增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为法国STAGO公司生产,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结果准确,干扰小,报警信息明了,常见故障参考英文解释一般即可解决,但是前段时间却遇到了一例感应器损坏的故障,通过仔细探讨,终于解决了,现将一点经验作以总结:
作者: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分析检测线粒体肌病患者线粒体基因突变,以明确诊断.方法 收集4例临床诊断为线粒体肌病的患者,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提取患者肌肉组织及对照组外周血细胞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in reaction,PCR)扩增线粒体22个tRNA基因,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PCR产物进行突变筛选,出现异常峰型的tRN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明确突变位点.结果 4例线粒体肌病患者均检测出线粒体基因突变,突变分别为:例1tRNA-Val基因发生A1625G纯合突变,例2 tRNA-Val基因发生A1625G/A杂合突变,例3 RNA-Arg基因发生A10411C/A杂合突变,例4 RNA-Trp基因发生T5553C纯合突变.结论 DHPLC能有效地用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检测,该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作为大样本筛查突变位点的一种便捷可靠手段.
作者:张炳峰;牛琦;陈晓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尿蛋白成分来鉴别蛋白尿来源.方法 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分析49例蛋白尿患者的尿蛋白成分.结果 在肾后性蛋白尿中往往可以检测到巨球蛋白等一类大分子蛋白,而在肾性则往往缺乏.并且以巨球蛋白作为鉴别蛋白尿的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95.8%.结论 该方法客观性强,诊断符合率高,重复性好,简便快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铁成;秦庆;杨小云;徐焰;程晓东;肖鹏涛;张路;郝晓柯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