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忠;王强;王大钊;任均田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可代替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对继发性纤溶,动脉或静脉血栓性疾病,妊高症和恶性肿瘤的检测.方法 选择20名继发性纤溶深静脉血栓、妊高症、白血病病人分别做D-二聚体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进行对比.结果 D-二聚体比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的敏感性高.结论 D-二聚体是检测继发性纤溶的佳指标,D-二聚体检测如阴性,则基本可排除血栓形成.
作者:吴宁;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AC980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设计合理,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标本,适用于临床日常和急诊工作.我科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马素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更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血清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并对血清维生素C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血清样品经10%(v/v)偏磷酸溶液提取,旋涡混匀30 s,离心10 min(4 000 r/min,4℃)后,用带二极管阵列检测(DAD)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对维生素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流动相为100 mmnol/L KH2PO4,pH值为3.0,检测波长为243nm,流速为1 ml/min.用此方法测定不同处理和储存条件下的血清维生素C含量,比较其稳定性.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血清中维生素C能得到良好分离,该方法的日内变异系数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42%和2.11%;回收率范围为82%~88.5%;维生素C的低检测限为0.05 μg/ml.在对血清维生素C稳定性的研究中,发现血清维生素C在放置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降解,其偏磷酸提取液相对稳定,但在5 d后含量也开始明显下降,到第44 d后血清和提取液中维生素C含量均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建立了高速、高效、高灵敏度的测定血清维生素C含量的HPLC法;血清维生素C在保存过程中极不稳定,获得样品后应立即测定,当无条件立即分析样品时,也应将样品用偏磷酸提取,并将提取液冷冻保存在-70℃,5 d以内分析完毕.
作者:杨静;吴晓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流式细胞术(FCM)是一种对单细胞快速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它借鉴了荧光标记技术、激光技术、单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极高的检测速度与统计精确性,而且从单一细胞可以同时测得多个参数,为生物医学与临床检验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强有力手段.该文综速了流式细胞术在肿瘤学、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状况.随着流式细胞术相关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影响将越来越深远.
作者:闫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种电解质分析仪的评价标准,提高电解质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对凯特电解质分析仪的精密度、线性、稳定性、携带污染率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 K+,Na+,Cl-各分析元素的精密度大变异系数(CV)为1.11%,线性离散百分误差D值大为2.0%,波动百分比S大值为1.33%.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携带污染率(CLH)大值为1.28%,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携带污染率(CHL)大值为1.15%.结论 电解质分析仪的性能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执行性;实验室应建立离子选择电极(ISE)直接法检测K+,Na+,Cl-的参考范围,这对临床的应用非常重要.
作者:魏力强;李芒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使用标准质控血浆进行凝血功能试验室内质量控制存在着质控血浆价格昂贵、不稳定、控制物不同于患者标本特征等缺陷,且只能对分析中仪器及试剂的状态进行质控,而对分析前的因素特别是样本因素则不能有效质控.凝血功能试验恰恰更易受到分析前因素的影响.
作者:钱厚明;徐玮;赵江燕;葛小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患者,女,24 y,半年前因无意中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到本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和白细胞及相关参数正常,但血小板为12×109/L,复查后依然较低,被门诊收入院检查治疗.该患者无明显出血倾向,B超提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区、腹腔淋巴结肿大,随后在局麻下行左腋下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弥漫性大细胞恶性淋巴瘤.
作者:郝婉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明确血小板冰冻保存后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对冰冻血小板新亚群的产生和其新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冰冻保存前后的单采血小板进行回收率、黏附率、聚集强度和血小板第3因子(PF3)活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不同保存条件下单采血小板膜表面功能分子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 冰冻保存后的回收率(%)为70.94±15.48,黏附率(%)为34.03±10.07,聚集强度(%)为53.82±12.73,PF3活性为(17.81±1.68)s.冰冻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为51.8±7.7,根据表达和再表达CD62p能力不同可分为三个亚群,新鲜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为98.4±0.6.结论 冰冻保存后的单采血小板仍具有良好的功能活性,且血小板通过冰冻保存后产生了新亚群.新亚群膜表面功能分子的变化可能与即刻止血功能增强有关.
作者:王宝燕;张建耕;袁爱莲;李风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高泌乳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测定经临床确诊的SLE患者、正常人血清中泌乳素(PRL)水平.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整体组和活动组,泌乳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 PRL与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可作为监测SLE病情疗效观察指标之一.
作者:沈粉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分析特性进行证实.方法 用上海复星长征公司的水平Ⅰ、水平Ⅱ控制血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11个项目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进行验证.结果 ALT,AST,TP,ALB,AKP,GGT,Glu,Urea,Cr,CH,TG项目的准确度均在厂商规定的限值内,精密度高,线性检验呈直线相关.结论 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实验性能符合实验室的各项性能指标.
作者:权宁刚;陈文娟;周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前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Ⅰ(Fib)所采用的质控物为进口冻干质控物,但由于其价格昂贵,许多基层实验室难以承受,因而影响了基层医院室内质控持续有效地开展.从实用出发,经过不断探索和比较分析,终研究配制出了配方合理、成本低廉、效果好、结果稳定的液体凝血止血检验质控物.该质控物经过一年的室内质控应用及参加云南省临床检验中心凝血-止血功能项目室间质控活动,取得优秀成绩.说明该质控物质量均达到与进口冻干质控物同样的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冻干质控物,可应用于各级医院凝血-止血功能试验的实验室检测,达到提高检验质量的目的,并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张淑琼;杨映平;孙武;吕浩;穆剑强;丁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TNF-α,1L-15,CRP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5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MMP-3、白细胞介素15(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各个指标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AS组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MMP-3,TNF-α,CRP水平在AS组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IL-15水平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AS组仅有MMP-3与IL-15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MMP-3和IL-15在AS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估AS病情的二个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林宁;林新;邓之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m-AST活性测定对酒精性肝炎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 现察了48例酒精性肝炎治疗前后m-AST,GGT活性变化,同时观察其他疾病治疗前后m-AST,GGT变化.结果 酒精性肝炎治疗前m-AST和GGT 100%增高(m-AST 150±18U/L,GGT 100±2 U/L),治疗2~3 w后,80%的患者m-AST降至30±14 U/L,GGT治疗后略有下降(85±23 U/L),大多数下降不明显;治疗4 w后48例患者中46例m-AST降至15.0±7.5 U/L,接近正常水平,GGT大多数患者仍持续在80±18 U/L,2例患者m-AST持续不降,后确诊为酒精性肝硬化;其他疾病组治疗前后无变化(m-AST 6.9±2.5 U/L,4.5±3.1 U/L).结论 m-AST是酒精性肝炎恢复的一个较好的指标,治疗后m-AST大幅度下降,预后良好,否则病程迁延,终变为酒精性肝硬化.
作者:顾炳权;董轲;韦三华;孙晓红;张惠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血型不合夫妇的产前血型抗体水平,探讨O型血孕妇血型免疫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of newbom,HD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夫妇ABO血型不合者485例,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相关检测及归纳分析.结果 485例ABO血型不合调查中,孕晚期IgG抗A(B)效价≥64的HDN发病率为8.61%远高于效价≤32的发病率(1.56%).孕期抗体效价升高2个以上滴度的HDN发病率(40.29%)远高于抗体滴度无升高或下降者(3.56%).结论 夫妇血型不合应及时检测产前血型抗体,可预防HDN发生及减轻胎儿受害程度,相关结果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吴润香;张银辉;毕燕玲;黄维加;朱新建;李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细胞分子等学科的进展,人们已认识到细胞Na+,K+-ATP酶的活性与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Na+和K+代谢密切相关,因而该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1].为此,笔者建立了简便易行的Na+,K+-ATP酶活性测定法,并测定了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RBC膜Na+,K+-ATP酶活性,来探讨糖尿病人该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的免疫印迹检测技术,探讨其临床适用性和实用性.方法 提取大鼠食管上皮组织的角质层抗原,通过SDS-PAGE电泳后将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NC)膜上,对病人标本进行AKA的免疫印迹检测,以间接免疫荧光法作对照.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干燥综合征(SS)的AKA阳性率分别为45.8%,8.6%和16.7%.结论 免疫印迹法检测AKA比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具有更好的灵敏度,而且操作简便,结果易读.
作者:袁帆;尤崇革;杨海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学独立实验室在我国刚起步,但正遂步成为检验医学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在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验服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现有医院检验科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该文作者结合检验科实际情况对一些影响因素作出具体讨论,希望对我国医学检验科建设及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吴鹏;李艳;陈进;李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甲胎蛋白空白样品及系列稀释浓度样品在Bayer Centaur 240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计算其光强度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确定该方法的检测低限、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结果 方法的检测低限为1.00ng/ml,低于厂家声明.生物检测限在2.65~3.53 ng/ml之间,功能灵敏度为3.53ng/ml.结论 各实验室应自行建立肿瘤标志物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郑松柏;张伟铮;张秀明;庄俊华;林莲英;马艳;马骥;王云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抗原对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92例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HSCT)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共测定标本290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GM,检测浓度可达到0.5 ng/ml.结果 以1.5为阳性界值,GM检测的敏感性为60%,特异性100%,诊断符合率88%;以0.8为阳性界值,敏感性为90%,特异性95%,诊断符合率94%.连续监测时GM可早于真菌培养方法2~20d预测曲霉感染.在GM阳性患者中,对13例病人进行抗曲霉治疗,10例有效,3例无效死亡.抗曲霉治疗前GM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保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病人的GM含量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病人呈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GM检测是对白血病和HSCT患者IA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用指标.
作者:金欣;尹秀云;陈建魁;于农;左向华;朱晓华;黄媛;佟雅丽;杜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及其荧光强度的变化,既可作为某些贫血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同时也是判断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恢复等方面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赵立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