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鸿;梁星;董强;陈明;徐凌;夏露
目的从鼻咽癌组织中克隆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与热休克蛋白90 β(HSP90 β)基因,构建其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LMP1-HSP90 β,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提取鼻咽癌组织总RNA,逆转录PCR获得 LMP1 基因片段和 HSP90 β基因片段,将二者连接于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测定序列后,用脂质体包裹转染COS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 LMP1和HSP90 β的表达.结果核酸序列测定证实本实验所构建的质粒正确,该双表达质粒在体外转染COS细胞后可表达LMP1和HSP90 β分子.结论实验所构建的pIRES-LMP1-HSP90 β双表达质粒能在体外同时表达LMP1和HSP90 β分子.
作者:赵菊梅;刘涛;田聆;魏于全;文艳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 )基因表达上调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42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吉姆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 hTERT 的表达水平.结果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26.19%,髓系抗原表达的ALL hTERT -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髓系抗原表达的ALL,而正常对照组无或低表达 hTERT -mRNA.结论伴髓系抗原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TERT -mRNA表达上调.
作者:李熙鸿;王晓阳;熊珍玉;刘柏林;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制备EB病毒GST-Rta150融合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取经GST-Rta15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依次进行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及亚克隆,接种杂交瘤细胞至小鼠腹腔,收集腹水并纯化.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以琼脂双向扩散法鉴定抗体类及亚类.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的效价,Western-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一株稳定分泌抗GST-Rta150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9,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0-3,腹水效价为10-5,纯化的抗体效价为10-6.经鉴定GST-Rta150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亚类为IgG1.Western-blot结果显示此单克隆抗体能特异结合GST-Rta150融合蛋白.将杂交瘤细胞株在液氮中冻存3个月后复苏,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效价不变.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出来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为研究EB病毒立即早期基因产物Rta蛋白以及EB病毒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银华;梁伟波;吕梅励;徐永春;贾静;张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定位分离心房细胞,并对提取的微量RNA进行β-actin 及 GAPDH 基因扩增.方法首先验证预做LCM样品的完整性,然后常规制备冰冻切片,采用改进的HE快速染色脱水法染色,提取刮片组织的RNA验证其质量,确保在切片染色过程中RNA的完整性.后进行LCM分离纯化心房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β-actin 及 GAPDH 基因.结果经快速HE染色心房细胞形态学清晰;预做LCM的样品和染色后组织刮片可提取出高质量的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A 260/A 280为1.9~2.0之间.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显示清晰的28S rRNA和18S rRNA条带;捕获细胞提取的微量RNA经RT-PCR后进行凝胶电泳显示有300 bp及357 bp的扩增条带.结论 LCM可以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心房细胞,提取的微量RNA可以扩增出管家基因β-actin和GAPDH.
作者:欧妍;牛小麟;黄辰;任付先;陈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 p53 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 E6表达之间的关系,以了解 p53 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发生的一项高危因子.方法以PCR法检测81例宫颈鳞癌(高分化13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44例;Ⅰb期24例、Ⅱa期15例、Ⅱb期37例、Ⅲa期5例)、18例宫颈腺癌、8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 30例、CIN Ⅲ 58例)及6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 p53 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及HPV16、18 E6的表达.结果 p53 Arg纯合子、 p53 Arg/Pro杂合子及 p53 Pro纯合子在宫颈鳞癌、腺癌和CIN(Ⅱ~Ⅲ)中分别占58.02%、30.86%、11.12%;55.55%、27.78%、16.67%;59.09%、21.59%、19.32%.各组中 p53 Arg纯合子明显高于 p53 Arg/Pro杂合子及 p53 Pro纯合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 <0.01).正常宫颈组织中 p53 Arg纯合子、 p53 Arg/Pro杂合子及 p53 Pro纯合子分别为23.33%、40.00%、36.67%,三者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宫颈癌组(鳞癌及腺癌)、CIN(Ⅱ~Ⅲ)组中 p53 Arg纯合子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中 p53 Arg纯合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宫颈鳞癌中HPV16、18E6(+)亚组中 p53 Arg纯合子显著高于HPV16、18E6(-)亚组及HPV16、18E6(+)正常对照组亚组( P <0.05, P <0.01).各组中 p53 Arg纯合子均高于 p53 Pro纯合子( P <0.05); p53 Arg纯合子及等位基因均未随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而变化,与宫颈癌前病变程度亦无关系.结论 p53 Arg纯合子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一项高危因子,与高危型HPV E6同时检测可提示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 p53 Arg纯合子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侯敏敏;郄明蓉;曹泽毅;杨开选;孙芝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儿童食管化学性烧伤是引起儿童食管良性狭窄较常见的原因之一.其治疗应根据腐蚀剂的性质、量、浓度、食管损伤程度,以及伤后就诊时间等采取不同的措施,早期救治包括急救处理、急诊手术及预防食管瘢痕性狭窄,对已形成食管瘢痕性狭窄者需行食管重建术.1996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41例食管化学性烧伤患者,现将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刘敏;罗启成;刘洁;杜新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作用下大鼠极化破骨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机械分离培养大鼠极化破骨细胞,对破骨细胞鉴定后,采用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流体剪切力装置在0.29 Pa条件下,观察流体剪切力作用0、15、30、45、60、75、90、105、120 min时破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大鼠极化破骨细胞抗泊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吸收试验阳性,细胞形态较大,直径约30 μm,形状不规则以类圆形多见,核3~20个,可见空泡,周边大量细胞丝.随流体剪切力作用时间的延长,极化破骨细胞面积、直径均有增大趋势,30 min组、105 min组与0 min组(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流体剪切力作用时间的增加,SD-大鼠极化破骨细胞的形态呈波动性变化,直径和面积均有增大的趋势.
作者:张庆鸿;梁星;董强;陈明;徐凌;夏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吞噬包被有甲胎蛋白HLA-A2限制性表位肽(AFP 218-226, LLNQHACAV) 的聚乳酸微球(PLA-AFP 218-226)后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负载有AFP 218-226的T2细胞株的毒性作用.方法用GM-CSF和IL-4诱导HLA-A2+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PS诱导成熟,使其分化为高纯度DC,在诱导过程中加入PLA-AFP 218-226微球,用吞噬了PLA-AFP 218-226微球的DC诱导自身T淋巴细胞,使其成为肝细胞癌(HCC)特异性CTL.用流氏细胞仪检测DC膜分子标志,T2细胞与AFP 218-226结合实验检测HLA-A2分子与AFP 218-226之间的亲合力,MTT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HepG2和T2细胞株的能力.结果 AFP 218-226与HLA-A2分子具有较高的亲合力,吞噬微球后的成熟DC高表达CD83、CD86、CD40等膜分子,其诱导的特异性CTL对HepG2和负载有AFP 218-226的T2细胞株具有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PLA-AFP 218-226被DC细胞吞噬后,能够诱导HCC特异性CTL的产生,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表位肽疫苗,在肝癌的防治中得到应用.
作者:张兵;陈玮;董薇;蔡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 (SST) 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百草枯灌胃法制作大鼠ARDS模型, 灌注百草枯后24 h,经尾静脉输入SST(1 mg/kg)、奥曲肽(0.1 mg/kg)或注射地塞米松(1 mg/kg),观察动物肺组织病理学、血气、肺系数等改变,同时测定大鼠血浆、肺泡灌洗液 (BALF) 及小肠组织匀浆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及白细胞介数6 (IL-6) 的含量.结果输注SST、奥曲肽或注射地塞米松后,与ARDS模型组相比,大鼠肺组织炎症病变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有升高趋势(升高75%~84%),二氧化碳分压有降低趋势(降低17%~22%),血浆pH值回升,肺系数有降低趋势(降低13%~15%).血浆TNF-α水平与ARDS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肺泡灌洗液及小肠匀浆液TNF-α水平SST组、奥曲肽组及地塞米松组较ARDS模型组降低 ( P <0.05).SST组、奥曲肽组及地塞米松组肺泡灌洗液IL-6水平较ARDS模型组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血浆及小肠匀浆液IL-6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ST及其类似物奥曲肽有改善ARDS症状,减低肺炎症病变及TNF-α含量的作用,可作为ARDS治疗的辅助药物.
作者:刘瑞;王春晖;黄明慧;李献;强欧;唐承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人的新基因( PCIA 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载体稳定转染到HeLa细胞株中.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 PCIA 1基因编码区cDNA, 并将扩增的cDNA片段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cDNA- PCIA 1,重组子经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该表达载体导入到HeLa细胞中, 经G418筛选并建立稳定的转染细胞株,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 PCIA 1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 PCIA 1构建成功, PCIA 1基因已经稳定转染到了HeLa细胞中并表达PCIA1蛋白.结论成功建立了人新基因 PCIA 1的稳定转染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 PCIA 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瑞;邓洪新;王国庆;严飞;彭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报道罕见的女性A型血友病1例,并对其凝血因子Ⅷ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患者,女, 65岁,因为跌倒后右胸痛2 d入院,院内查体提示胸壁皮下血肿,双下肢等长,髋屈曲及内旋受限.测定凝血指标提示APTT61.3 s,正常血浆纠正后为41.3 s,而PT、FIB、TT均正常.有既往出血史.FⅧ活性为2%,FⅨ活性为200%,vWF:Ag为120%, vWF:RCof 100%, vWF:CBA128%,FⅧ结合分析正常;髋关节X片提示:双侧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诊断为血友病A型.提取该患者外周血DNA,根据NM000132之凝血因子FⅧ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其第14外显子特异的引物,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患者出现4111A→C杂合突变,使1314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脯氨酸,产生一错意突变,该突变未见其它文献报道.
作者:周静;闫乃红;贾永前;卢亦路;余江;曹桂群;陈清英;王玲;张发强;夏庆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人群中是否存在 Desmin 基因外显子8上的一个错意突变(Ile451Met)及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PAF-AH) 基因G994→T错义突变发生频率,以及它们与DCM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结合DNA测序分析89例DCM患者和110例对照组 Desmin 基因及 PAF-AH 基因可能突变位点(Ile451Met,Val279Phe).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检测后未能发现两组中存在 Desmin 基因(Ile451Met)突变, PAF-AH 基因突变(Val279Phe)发生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小样本中国成都地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未发现 Desmin 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Ile451Met突变,并且与 PAF-AH 基因突变(Val279Phe)无明显相关.
作者:王斌;饶莉;张林;周斌;王宇平;陈新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按NCCLS推荐的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分离鉴定的1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MIC值);用Nitrocephin纸片法测定各菌株产酶情况,统计对苯唑西林不同耐药水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率并分析其耐药水平和产酶率的相关关系; PCR 测定各菌株含 mecA 基因情况.结果 1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64.65%;12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高耐菌株为118株(92.19%),低耐株为10株(7.81%).敏感株产酶率为58.57%(41株),高耐株产酶率53.39%(63株),低耐株产酶率40.00%(4株),苯唑西林敏感株与高耐株之间产β-内酰胺酶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含 mecA 基因的高耐株占95.76%(113/118)、低耐株占60.00%(6/10)、敏感株占10.00%(7/70),高耐株与敏感株含 mecA 基因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主要是产β-内酰胺酶和 mecA 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晓芳;范昕建;过孝静;冯萍;吕晓菊;高燕愈;熊亚莉;俞汝佳;丁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构建β防御素2(BD2)融合血管内皮钙粘附素(VE-Cadherin)胞外段重组质粒,以期探讨其免疫后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PCR扩增成熟BD2片段和VE-Cadherin胞外段.以连接肽连接成熟BD2片段和VE-Cadherin胞外段,通过重叠PCR构建融合分子.将所得三种片段插入到pSecTag2B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T26肿瘤细胞,RT-PCR检测其表达.取转染COS细胞后的上清液做趋化实验,检测融合分子对树突状细胞(DC)的趋化作用.所得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后,皮下植入包裹CT26肿瘤细胞的藻酸盐微球,检测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测序证实三种质粒构建正确,能在真核细胞中顺利表达.BD2融合重组质粒和未融合的BD2质粒转染细胞后的上清液趋化DC的能力相近( P >0.05).与其余各组质粒免疫相比,融合重组质粒免疫后能够显著抑制藻酸盐微球中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 P <0.01).结论 BD2融合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后的重组质粒免疫动物后能在体内有效地打破机体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免疫耐受.
作者:王国庆;王永生;王瑞;吴杨;杜小波;徐建容;刁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维爱、倍美力和补佳乐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6月龄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去势(OVX)组、利维爱组、倍美力组和补佳乐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8周各组行右股骨骨折建立骨折模型,同时利维爱组、倍美力组、补佳乐组开始服药.五组均在骨折后第2、4、6、8周处死大鼠后行HE染色观察骨痂骨小梁面积,成、破骨细胞的形态计量,以及宫内膜HE染色及形态计量.结果①骨痂形态计量:骨折后骨小梁面积利维爱组>倍美力组>补佳乐组,且在4周时明显.三个用药组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增多,破骨细胞减少.在第2、4周时各用药组的破骨细胞数明显少于OVX组,与SHA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骨细胞数除用药组中补佳乐组6周时低于其他各组外,用药组与SHAM组、OVX组在各时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子宫内膜形态计量:骨折后第2~6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时OVX组内膜薄,上皮细胞低柱状,腺体数明显减少;用药组中利维爱组内膜上皮细胞和腺体增生不明显,明显低于SHAM组,补佳乐组和倍美力组与SHAM组相似.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雌激素对于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是有效的.不同的雌激素由于成分不同效果有差异.8周时形态计量上尚未发现补佳乐、倍美力和利维爱对宫内膜的增生作用.
作者:田雨;徐克惠;乔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K/T细胞淋巴瘤核糖体蛋白S13( RPS13 )基因的表达.方法提取石蜡包埋NK/T细胞淋巴瘤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K/T细胞淋巴瘤 RPS13 表达水平.结果 20例NK/T细胞淋巴瘤 RPS13 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结论 RPS13 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这可能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杨帆;刘卫平;何妙侠;唐琼兰;赵莎;张文燕;夏庆杰;李甘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考察高强度牙科陶瓷(A型)与松风Vintage AL饰面瓷之间的界面结合及匹配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制作5 mm×5 mm×10 mm的高强度牙科陶瓷(A型)20个,分为两组,分别在端面上烧结松风Vintage AL和Vitadur alpha饰面瓷,剪切实验测定其剪切结合强度;另制作一双层瓷试件,界面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制作上中切牙全瓷单冠10个,作热休克实验考察其抗瓷裂能力.结果高强度牙科陶瓷(A型)与Vintage AL的剪切结合强度为(55.52±14.64) MPa,与Vitadur alpha结合强度为(59.37±13.93)MP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二者紧密接合,并有元素的扩散;全瓷冠的热休克温度为(179±15) ℃,裂纹多出现于牙冠唇面的饰面瓷.结论高强度牙科陶瓷(A型)与松风Vintage AL化学匹配及热匹配性良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崔军;巢永烈;孟玉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克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 E4 基因( E4 ),构建E4蛋白表达重组工程菌,探索表达条件和鉴定表达产物特性.方法以临床HPV-16阳性宫颈炎患者上皮细胞提取物为模板,PCR扩增 E4 完整基因,并定向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质粒中,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工程菌(BL-21/E4).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克隆到完整 E4 基因为342 bp,与HPV-16东亚型的同源性为99%,与其他HPV16型的同源性高于97%.在28 ℃和37 ℃,0.1 mmol/L的IPTG诱导18 h时,重组蛋白(rE4)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12.2%和12.8%;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明rE4蛋白与表达载体的标签蛋白形成相对分子质量约34×103的可溶性融合蛋白(rE4/His).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带标签的融合重组蛋白(rE4/His)的重组大肠杆菌BL-21/E4表达系统,这为高纯度HPV-16 E4蛋白的制备和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保宁;施桥发;李虹;张卫东;庄永华;杨靖;蒋忠华;李明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女,58岁,农民.因乏力、心悸、体重下降2月,反复发作性出汗、手抖伴意识丧失1月于2003年5月收入院.入院前2月,患者因怕热多汗、心悸、乏力、多食易饥,伴体重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正常,血清FT4, FT3升高,TSH降低,诊断为Graves' 病,给予甲巯咪唑(他巴唑)30 mg/d治疗,4周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入院前1月,患者在劳动中(下午5时左右)突感心悸、手抖、大汗淋漓、视物模糊,继而意识丧失.约2 h后患者神志自行恢复,无偏瘫及失语等.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约2~3 d发作一次,发作时间多在餐后3~5 h,但清晨空腹时从未有过类似发作.近1周发作频率增加,每天发作1~2次,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不嗜烟酒,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余叶蓉;李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成骨生长肽(OGP)在体外对成骨细胞样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样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OGP(10-11 mol/L~10-7 mol/L),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RT-PCR法检测核心结合因子1( Cbfa1 ) mRNA的表达.结果 OGP对成骨细胞样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P <0.05),大效应浓度为10-9 mol/L;能增加细胞内ALP活性( P <0.05),大效应浓度为10-8 mol/L;可促进 Cbfa1 mRNA的表达( P <0.05),其佳促进表达浓度为10-8 mol/L, Cbfa1 mRNA与β-actin mRNA像素值比值为0.89±0.02.结论 OGP可促进成骨细胞样细胞增殖,增强 Cbfa1 mRNA的表达水平.
作者:徐凌;梁星;黄姣;董强;夏露;胡建;张庆鸿;李小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