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冬玲;李强;贾苍松
目的构建人AFP全长基因编码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CHO及小鼠肌肉组织中表达.方法从人胎肝组织中提取AFP基因,以全长基因序列为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为载体,构建AFP重组质粒phAFP,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对phAFP进行鉴定.重组质粒phAFP经脂质体转染真核细胞CHO以及直接注射小鼠胫前肌,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对其表达产物进行检测. 结果获取的AFP基因片段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确认为人AFP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 构建的重组质粒phAFP能在体外真核细胞CHO、体内肌细胞中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质粒phAFP,为AFP DNA疫苗治疗肝癌的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邓小玲;蔡美英;魏大鹏;胡丽娟;毕建虹;袁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以肥大细胞特异的类胰蛋白酶作为标记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内肥大细胞的分布.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肥大细胞平均数与合并有炎症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肥大细胞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前列腺癌旁间质(P<0.05).分化程度不同的前列腺癌旁间质的肥大细胞数量不同(P<0.05). 结论前列腺癌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分布的差异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机体抗肿瘤反应.
作者:邓文斌;李萍;李贵星;赵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与脑组织表达Snap-25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nap-25 mRNA量的改变.结果大鼠毒鼠强中毒后1 h,其脑内不同部位的组织中Snap-25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变化;中毒1 d后,大鼠脑内Snap-25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各观察部位均有明显升高(P<0.05);在中毒后第3 d,Snap-25 mRNA表达继续上升,第5 d表达强度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论大鼠急性毒鼠强中毒早期, Snap-25 mRNA的表达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毒鼠强导致大鼠中毒不是通过改变Snap-25含量的机制实现的.大鼠毒鼠强中毒后,Snap-25 mRNA表达增强可能是由于负反馈的机制,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以缓解抽搐症状.
作者:黄培军;徐培渝;陶涛;李雷波;何桂琼;幸宇;廖志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在中药纯化研究中应用吸附纯化法、优化吸附纯化条件提供参考.方法以丹参水提液为样本,原儿茶醛为代表成分,研究树脂种类、提取液浓度、环境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树脂的种类、提取液的浓度、外环境的温度及吸附时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吸附纯化的过程和结果.结论丹参水提液在中等极性的D613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室温条件下,吸附5 h,可达到比较好的纯化效果.
作者:王凌;贺英菊;罗巍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方法采用行为药理学实验观察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一般行为、自主活动、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以及戊四氮、烟碱和印防己毒素诱导惊厥作用的影响. 结果 12.5、25.0、50.0、100.0 mg/kg伪麻黄碱水杨酸腹腔注射后,小鼠外观行为表现为兴奋,但自主活动被抑制;以上4个剂量的伪麻黄碱水杨酸可显著抑制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100.0 mg/kg伪麻黄碱水杨酸对戊四氮、烟碱及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具有协同作用. 结论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具有兴奋作用.
作者:闫琳;金少举;王锐;蒋袁絮;刘利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结果与术前比较,体外循环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中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其中以部分生糖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组氨酸)和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外循环可导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中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应为这些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围术期营养支持.
作者:聂良明;肖锡俊;梁茂植;刘关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在52例人髓母细胞瘤和10例正常小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时间与COX-2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 COX-2在52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的表达,除l例为阴性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并发现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肿瘤细胞, 同时在一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也发现了COX-2的阳性表达.正常小脑组织标本中未发现COX-2的表达.② 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显示COX-2高表达(超过50%的细胞阳性染色)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01).结论 COX-2在大多数髓母细胞瘤中都有表达,并且COX-2在髓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邓全军;毛伯镛;张尚福;唐健;王恩任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以腺病毒(Ad5)为载体转染DPC4基因在胰腺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构建的DPC4-Ad5进行体内体外转染,分别观察DPC4-Ad5对胰腺癌细胞(HS766T,Pc-3)及裸鼠皮下种植胰腺癌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并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DPC4-Ad5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在第4天可达30%.Pc-3-DPC4-Ad5(PD)组细胞生长慢, HS766T(H)和HS766T-Ad5(HA)组生长快,与Pc-3(P)、Pc-3-Ad5(PA)、HS766T(H)、HS766T-DPC4-Ad5(HD)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D组和HD组细胞增殖受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染后,细胞周期出现阻滞,G1期细胞明显增加,Pc-3由58%(P组)增至80%(PD组),S期细胞则由26%降至11.7%;HS766TG1期细胞则由58%(H组)左右增至68%(HD组),S期细胞则由31%减少至2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凋亡未见明显增加.目的基因表达检测也表明,转染DPC4-Ad5后,细胞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未转染者.两种细胞株的裸鼠种植瘤经DPC4-Ad5治疗后,HS766T空载体(对照,HA)组体积为(1363.90±487.65) mm3,HS766T治疗(HD)组为(425.90±324.68) mm3,Pc-3空载体(对照,PA)组为(64.69±24.85) mm3, Pc-3治疗(PD)组为(43.93±16.91) mm3,对照组肿瘤平均肿瘤体积大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裸鼠种植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注射区细胞排列较紊乱,并有细胞核的改变.结论构建的腺病毒载体能够将DPC4基因有效地导入胰腺癌细胞.DPC4腺病毒载体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导致胰腺癌细胞增殖受抑.体外培养细胞,细胞周期出现阻滞,并显著抑制裸鼠皮下胰腺种植瘤的生长.
作者:冯燮林;张肇达;田聆;魏于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α-干扰素(rhIFN-α)联合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DCs)的实验方法.方法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加入rhIFN-α及rhGM-CSF诱导培养,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CD83、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诱导培养的DCs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经rhIFN-α联合rhGM-CSF共同培养后,第7 d镜下可见有表面呈树状突起的DCs;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结果示培养细胞有成熟DCs特异性标记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rhIFN-α为600 U/ml、rhGM-CSF为2000 U/ml时为脐血DCs诱导培养的合适浓度(培养细胞CD83+CD86+细胞比率高);以诱导培养7 d的脐血细胞(含DCs)作为刺激细胞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时,DCs均可刺激其增殖,其中以反应细胞∶刺激细胞为20∶1时明显.结论 rhIFN-α联合rhGM-CSF细胞因子体外诱导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可生成具有典型形态及功能的成熟DCs.
作者:洪冬玲;李强;贾苍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治疗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鼠内脏利什曼病的疗效.方法以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腹腔感染金地鼠,两周后分为小剂量治疗组(n=5)、大剂量治疗组(n=5)及对照组(n=5)3组开始治疗.小剂量治疗组每天每只给予双氢青蒿素25 mg/kg,大剂量治疗组每天每只50 mg/kg,对照组给予植物油,口服途径给药,每天一次,3组均持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7 d剖杀3组金地鼠,通过有限稀释法及LDU计数法计算各鼠肝、脾内寄生的虫数.结果双氢青蒿素小剂量治疗组及大剂量治疗组治疗鼠内脏利什曼病的有效率均为80%;有限稀释法显示,小剂量治疗组的脾脏抑虫率为79.11%,肝脏抑虫率为86.21%;大剂量治疗组的脾脏抑虫率为83.77%,肝脏抑虫率为87.13%.LDU计数法获得的结果与有限稀释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脾脏和肝脏的抑虫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首次报道双氢青蒿素对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鼠内脏利什曼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莹;陆小军;陈静先;胡孝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雌激素受体-α(ER-α)在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的分布和共表达,以及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的变化.方法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处理的7日龄SD雌性大鼠,建立HIBD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IGF-1R、ER-α在新生雌性大鼠大脑的表达及共表达.结果①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有广泛的ER-α和IGF-1R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分布;②大鼠HIBD急性期大脑皮层IGF-1R、ER-α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的表达无变化,在恢复期表达均增加.结论 IGF-1R、ER-α可能共同参与了HIBD后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作者:夏斌;姚裕家;陈娟;程开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配体--噻格列酮对人胆囊上皮细胞炎症的调控.方法分离培养胆囊上皮细胞,建立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模型,检测对照组和噻格列酮组培养液中IL-6、TNF-α值及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胆囊上皮细胞并建立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模型,细胞长可存活25 d.炎症对照组细胞肿胀、胞膜不清,胞浆混浊,添加噻格列酮后,细胞炎性水肿有不同程度减轻,以50 μmol/ml组明显.噻格列酮组IL-6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别大达179.85 pg/ml,抑制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噻格列酮能抑制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有可能成为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有效选择.
作者:潘光栋;程南生;熊先泽;刘江文;李胜富;张国福;严律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L5178Y与TK6细胞在TK基因突变试验系统中的异同和优劣.方法采用L5178Y和TK6细胞做TK基因突变试验微孔平板法,对四种受试物(MMS、EMS、MMC、KCl)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两种细胞对四种受试物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TK6细胞对四种受试物的耐受性均低于L5178Y细胞,且相对突变指数显著高于L5178Y细胞.结论两种细胞应用于本试验各有其优越性,但由于TK6细胞来自于人类,实际应用意义大于L5178Y细胞,建议推广TK6细胞的应用.
作者:帅培强;张立实;王怡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对神经细胞中的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方法培养新生乳小鼠神经细胞,加入32P-NaH2PO4 2.78×106 Bq/ml,37 ℃孵育1.5 h.刺激组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20 ng/ml或胰岛素100 n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作用不同时间后液氮终止反应.裂解细胞,用Bio-Rad DC Protein Assay kit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双向电泳分离细胞蛋白.放射自显影.结果①双向电泳自显影图谱显示近数十个蛋白质斑点,绝大部分集中于pH偏酸性和中性区域,pH 4.6~6.5,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介于20×103~130×103之间.②EGF、胰岛素刺激不同时间后虽出现有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的增加或消失,但更多表现为某些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灰度的增强或减弱.③对比分析发现,放射自显影图谱中只有少数斑点出现在双向电泳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染色图谱中,提示神经细胞中的大多数磷酸化蛋白质为低丰度蛋白.结论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双向电泳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可对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状态进行较为全面、动态的分析,方法灵敏、特异性强,可为细胞信息传递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何涛;李洪;李蓉晖;段承刚;甘淋;李娟;宋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建立检测外周血早期诊断乳腺癌微转移的方法.方法采取65例乳腺癌和3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其有核细胞后进行细胞总RNA的抽提,运用巢式RT-PCR技术进行CK-19 mRNA的检测.结果以巢式RT-PCR终产物出现460 bp带定为阳性.65例乳腺癌患者CK-19 mRNA有24例表达,总阳性率为36.92%.37例乳腺良性疾病者CK-19 mRNA无一例表达.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χ2=7.41,P<0.001).结论 RT-PCR可以用于临床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作者:关泉林;李玉民;谭继英;汪晓伟;高明太;袁文臻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0颗临床牙周健康牙和43颗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IL-1β和IL-1ra的水平.用标准化的滤纸条采集观察牙的GCF样本,记录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结果①临床牙周健康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为(61.891±20.719) pg/ml, 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患牙组(224.402±87.416) pg/ml;健康牙组IL-1ra 的水平为(739.410±249.121) ng/ml,明显高于患牙组(366.722±104.188) ng/ml;健康牙组104IL-1β/IL-1ra的值为0.857±0.375,明显低于患牙组6.813±0.375,以上三个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②经相关性分析,GCF中IL-1β的水平与IL-1ra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慢性牙周炎患牙GCF中IL-1β的水平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 IL-1ra的水平与GI呈负相关关系,104IL-1β/IL-1ra的值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③探诊出血(BOP)阳性患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和104IL-1β/IL-1ra的值明显高于BOP阴性组(P<0.0001),而BOP阳性组IL-1ra的水平明显低于BOP阴性组(P<0.01).结论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104IL-1β/IL-1ra的值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牙周组织局部IL-1β的产生增加和IL-1ra的生成不足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ra对IL-1β存在竞争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亚菲;谭春;张静仪;孟姝;郭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30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VA)的测量,并计算VA与SA的比值(VSR),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体质量(W)、身高(H),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①无论男女,其VSR均高于欧美肥胖人群;内脏型肥胖(VFO)的年龄、TG及LDL-c均显著的高于腹壁皮下型肥胖(SFO);在男性,VFO的TC、UA高于SFO.②以VSR在男女两组配对分析,发现男性UA、TG水平均高于女性受试者.③偏相关分析,在校正年龄和BMI后,无论男女,VSR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呈负相关;在男性,VA与SBP呈正相关,SA与TG呈负相关;在女性,VA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负相关,与HDL-c、UA呈正相关.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受试者,SA、VA和VSR分别是TG和LDL-c、SBP以及T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受试者,BMI和SA是影响SBP、UA和HDL-c的重要因素,VSR是TG、LD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以中心性肥胖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全身性肥胖有关,更与体脂分布(腹型肥胖)有关;全身性肥胖或腹型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冉兴无;李晓松;童南伟;李启富;汤保德;李秀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纯度血红素制备工艺.方法以猪血为原料,分离红细胞,粗分血球蛋白后用酸性丙酮抽提制备血红素.结果用该法制备的血红素纯度可达99%以上,每升红细胞可得血红素5 g以上.结论用此法制备血红素纯度高,收率高,简便快速,成本低,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李秀玲;余蓉;杨继虞;曾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于1996~2000年在全国31省(市、区)监测医院内对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调查.结果在2218616例围产儿中,共检出多指(趾)2097例,全国平均发生率为9.45/万;城、乡发生率分别为9.60/万和9.05/万;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0.99/万和7.48/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指(趾)畸形患儿单发者占88.4%,11.6%合并有其他畸形.畸形发生在肢体左侧占 34.96%,右侧占45.62%,双侧同时发生占19.41%.多指(趾)患儿围产期病死率为8.17%,其中单发为2.72%,多发为49.38%.结论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男性多于女性,地区差异明显;多指(趾)以单发形式为主,多发畸形患儿病死率高.
作者:周光萱;代礼;朱军;缪蕾;王艳萍;梁娟;吴艳乔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黄、槟榔、白芷、川芎和儿茶5种天然药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模式,用天然药物处理S-HA和变形链球菌,观察变形链球菌在S-HA粘附的情况.结果大黄、槟榔和川芎可明显抑制变形链球菌对S-HA的粘附,且槟榔的抑制作用为显著,而白芷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无明显影响,儿茶仅在处理变形链球菌时对其粘附有抑制作用.结论大黄、槟榔、川芎和儿茶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的粘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白芷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无明显影响.
作者:肖悦;刘天佳;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