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波;陈林;吴梅筠;孙光云;李晓斌;赖跃;胡海洋;王欣
目的构建TIF3转基因CHO和COS7细胞株并对其构建的细胞株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技术和G418细胞筛选法,以pcDNA3.1/V5-His-TOPO为表达载体,构建TIF3转基因CHO和COS7细胞株;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转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析与鉴定。实验设计分无转染组、载体转染组和目的基因转染组。结果 在7株转染的CHO细胞株中,有3株具有高效稳定表达的TIF3编码蛋白质;在4株转染的COS7细胞株中有2株同样具有高效稳定的TIF3编码蛋白质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3株TIF3转基因CHO细胞株和2株TIF3转基因COS7细胞株,它们对今后镉化物相关癌基因的发现及其他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雷毅雄;Pius Joseph;刘玉清;Tong-man Ong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获得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群中短串联重复序列ACTBP2(SE33) 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建立DHFRP2、FIBRA和ACTBP2三个STR位点的复合扩增方法.方法用Amp-FL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147个成都汉族无血缘关系个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CTBP2位点的等位基因为20个;基因型86种;观察杂合度(h)0.9728;个体鉴别机率(DP)0.9861;多态性信息量(PIC)0.9310;非父排除率(EP)0.8203.基因型分布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家系调查结果证明均符合孟德尔遗传法则. 结论 ACTBP2位点多态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人类遗传分析及法科学中的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三个STR位点的复合扩增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徐振波;陈林;吴梅筠;孙光云;李晓斌;赖跃;胡海洋;王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影像学表现与5′- 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变化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41例胃癌,均行X线双对比造影摄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其治疗前血清5′-NT活性.以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胃癌组5′-NT活性(1.14±0.16 u/ml)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减低(2.60±0.10 u/ml)(P<0.05).解剖部位上,从贲门、胃体到胃窦部胃癌,其5′-NT活性分别为0.98、1.20、1.28 u/m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溃疡型胃癌5′-NT活性(0.96 u/ml)低于肿块型(1.12 u/ml)和浸润型(1.40 u/ml).Ⅳ期胃癌5′-NT(1.53 u/ml)高于Ⅰ期(0.83 u/ml)、Ⅱ期(0.98 u/ml)和Ⅲ期(1.03 u/ml) (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5′-NT活性明显较正常人降低,其酶活性的变化与胃癌的形态、生长部位及进展程度有一定的相关.
作者:余建群;廖方义;陈曼玲;杨开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用匹格列酮组(PIO-mono)和匹格列酮加磺脲类药物组(PIO-SU),进行为期12周的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糖、糖化白红蛋白(HbA1c)、血清胰岛素及C肽、血脂、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PIO-mono组HbA1c、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64%、 2.1 mmol/L、 5.2mmol/L(P<0.01), PIO-SU组分别下降了1.06%、 2.3 mmol/L、 5.4 mmol/L(P<0.01), 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血糖水平下降的同时,两组空腹及餐后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有轻度下降,血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HDL-C升高.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未观察到肝肾毒性反应. 结论国产匹格列酮片每日30 mg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有效降低HbA1c和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并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和改善脂代谢紊乱,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叶蓉;李延兵;樊继援;王颜刚;喻红霖;王椿;廖志红;高桦;赵文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MK)对哮喘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MK和地塞米松(DXM)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并反复雾化吸入刺激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药物干预组管喂MK或腹腔注射DXM.采用双标记双染色的方法先标记CD4+/CD8+ T淋巴细胞,然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淋巴细胞Fas的表达.结果哮喘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低于正常组大鼠,MK、DXM处理后,CD4+/CD8+ 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与哮喘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体外培养时MK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OVA抗原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水平及凋亡,其中以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表达的增加更为明显,与CD8+ 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10-6 mol/L的MK可明显促进10-6 mol/L DXM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论 MK可促进哮喘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Fas途径介导.MK对DXM促淋巴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冼乐武;梁宗安;刘春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2例16周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有或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观察. 结果发现胎儿心脏异常83例(12.7 %),其中疑诊或确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9例(4.4 %),成功随访及病检证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例,产后超声检查发现3例房间隔缺损为假阳性,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10 %;另外,漏诊1例室间隔缺损,产后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心脏有小室间隔缺损,为假阴性1例,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3.4 %. 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心脏疾病,减少出生缺陷是可行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琦;杨太珠;罗红;郭文琪;杨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以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tk/GCV系统对宫颈癌ME180细胞株的旁观者效应.方法应用脂质体及ploybrene转染技术,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SV-tk,导入PA317包装细胞,以其分泌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宫颈癌ME180细胞(ME),建立ME/TK转化细胞株.观察GCV对ME、ME/TK细胞的存活率及旁观者效应.结果从病毒滴度、电镜及PCR检查,证实tk基因随病毒的感染已成功地导入PA317及ME180细胞.ME/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亲代ME细胞.ME/TK及ME+ME/TK混合细胞还随GCV浓度的增加受到明显的抑制.ME+ME/TK混合细胞的存活率,随ME/TK细胞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说明TK/GCV系统不但能杀伤tk+细胞,也能杀伤未导入tk的细胞,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HSV-tk/GCV系统对宫颈癌ME180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及旁观者效应.
作者:黄光琦;宋毅;肖林;陆燕蓉;张洁;陈蔚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泌TRAb的前体细胞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中的存在及意义. 方法利用EB病毒体外激活外周血淋巴细胞,测定GD患者外周血中潜在的TRAb分泌细胞.结果 Graves病患者的分泌TRAb的转化B细胞阳性孔占免疫球蛋白阳性孔的百分率远高于正常对照.正常对照中也可以检出较低频率的TRAb前体细胞.EBV转化的TRAb前体细胞以分泌IgM型抗体为主.结论在Graves病患者体内,有较高频率的潜在分泌TRAb前体细胞存在.推测这可能是药物治疗的患者易复发的原因.
作者:贾卫国;安振梅;陈德才;魏松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测定4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并计算间接胆红素(IB),冠脉病变程度由冠脉造影确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低,其胆红素与血脂间呈负相关关系,尚未见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有相关关系.结论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对冠心病产生影响.
作者:陈晓平;崔凯军;张菊英;田奇;张立;祝烨;黄德嘉;杨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时白细胞肌动蛋白的变化及中药复方WPY对其的影响.方法蛙皮缩胆囊肽诱发的AEP以及中药WPY治疗的大鼠白细胞肌动蛋白纤维多聚体(F-actin), 经TRITIC-Phalloidin标记后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摄像,测定F-actin在白细胞边缘和中央区域的灰度值,分析两者之比的变化.结果 AEP脾静脉及下腔静脉血中白细胞F-actin细胞边缘与中央灰度比在造模后2~6 h均有增高,以6 h明显.而中药WPY治疗组的上述比值各时相均下降,其中下腔静脉血白细胞在6 h的比值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P疾病过程中大鼠体循环和胰腺局部循环内白细胞的僵硬度增高,中药WPY可调节F-actin在白细胞内的分布,降低它的僵硬度,改善细胞的变形能力,是其改善AEP微循环的机理之一.
作者: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周总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自体树突状细胞(DC)对费城(Ph)染色体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法从4例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培养出DC及T细胞,而后将DC加IL-2或IL-2激活的T细胞,分别与自体PBMNC及K562细胞共同孵育6 h,行常规染色体测定,分析自体及K562 Ph+染色体细胞残存率. 结果从4例CML患者PBMNC中培养出约3×105~2×106 PBMNC 的自体DC;DC加IL-2激活的T细胞比单用IL-2激活的T细胞对自体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P<0.001);DC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自体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对K562 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P<0.001). 结论 DC激活的T细胞能有效抑制Ph+染色体细胞;CML患者DC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自体Ph+染色体细胞特异性的杀伤作用可能受到主要组织相容性(MHC)的限制.
作者:李云;羊裔明;李胜富;孟文彤;丁新民;吴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63例,所有患者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将其分为MAU组(UAER:30~300 g/24 h)和对照组(UAER<30 g/24 h),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尿酸、餐后2 h血糖、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MAU组空腹、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分别为16.25±6.67 mU/L、67.54±11.29 mU/L和-1.91±0.53,其对照组分别为11.88±4.24 mU/L、44.36±10.71 mU/L及-1.75±0.4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痛风患者合并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于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分析健康成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血脂及主要载脂蛋白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比色法测定PON1活性;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用沉淀法分离高密度脂蛋白并用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用免疫单扩散法测定载脂蛋白(apo)AⅠ、B100、CⅡ、CⅢ和E含量.结果 47例健康成人血清PON1活性与TG、TC、HDL-C及LDL-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1、0.177、0.228及0.071(P均>0.05);与apo AⅠ、B100、CⅡ、CⅢ及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3、-0.212、-0.065、-0.112及-0.122(P均>0.05).结论正常成人血清PON1活性与血脂及主要载脂蛋白含量无关联.
作者:方定志;张朝良;刘秉文;沈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慢性重型肝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治疗困难,病死率高.α1胸腺肽为化学合成的28个氨基酸多肽,已用于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近年来开始逐步探讨α1胸腺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我科应用美国赛生公司提供的α1胸腺肽(商品名:日达仙)治疗了慢性重型肝炎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春;徐孔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原细胞介导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载体pcDNA3-X;应用微量注射针将脂质体包裹的pcDNA3-X表达载体直接注入C57BL/6N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内,于第一次注射后6周,与雌鼠交配,用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仔鼠基因组中的外源DNA和肝组织中表达的pX蛋白.结果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并且X基因在Hela细胞中表达;共产仔鼠16只,其中1只为阳性仔鼠,阳性率为6.25%.结论初步证明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X基因转基因小鼠是可行的.
作者:胡火珍;李丹;李小玉;姚玉成;胡以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作为试验菌株,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S-HA和菌细胞,观察细菌对S-HA的粘附情况.结果两组试验中大部分试验药物均能抑制菌细胞对S-HA的粘附,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这些药物中,以五倍子的抑制作用表现更为显著,其在1、2、4 mg/ml时的抑制率可达100%.结论五倍子等传统中药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的早期粘附.
作者: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刘天佳;李红;朱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牙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1958~1998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收治住院的580例有病理诊断结果的牙龈部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性402例,女性178例(男女比例为2.2∶1); 41~70岁之间者占77.76%.其原发灶位于下颌387例,位于上颌193例,下、上颌比例为2.0∶1.本组580例中鳞状细胞癌435例(75.00%),其它依次为恶性黑色素瘤37例(6.38%),肉瘤29例(5.00%),腺癌14例(2.41%).临床分期为早期56例(9.66%),晚期524例(90.34%),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61.72%,远位转移6例(1.03%).结论牙龈部恶性肿瘤以中老年、男性、下颌的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
作者:高庆红;龚浩;温玉明;王昌美;华成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实验性胰腺炎时小鼠小肠隐凹素-4 mRNA表达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胰腺炎时肠粘膜屏障受损的机制.方法 36只ICR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实验组(A~E组)腹腔注射雨蛙素,50 μg/(kg*h),共7次,于首次注射后第9、18、24、48和72 h处死;对照组(F组)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第18 h处死.取血送淀粉酶检查,胰腺送病理检查.用UVI软件分析PCR产物凝胶图像以检测各组隐凹素-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大剂量雨蛙素腹腔注射导致了ICR小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病理损害以首次注射后第18 h明显.第9 h隐凹素-4 mRNA表达轻微下调,18 h下调明显(P<0.05),24 h后逐渐升高,72 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隐凹素-4的获得性缺陷可能是胰腺炎时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全生;张肇达;陈晓理;王伯瑶;周总光;严律南;蒋俊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HDL亚类组成的相对含量及年龄、性别对HDL亚类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相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了151例健康成人血清preβ-HDL及α-HDL各亚类含量.结果健康成人血清preβ1-HDL、preβ2-HDL、HDL3c、HDL3b、HDL3a、HDL2a与HDL2b含量分别为6.11%、4.74%、5.97%、11.70%、20.27%、21.85%和29.19%.随年龄增长,健康成人血清中preβ1-HDL含量逐渐升高,HDL2b含量逐渐降低,其中男性50~59岁和≥60岁组,女性≥60岁组preβ1-HDL含量显著高于<40岁组(P<0.05);男性及女性50~59岁和≥60岁组HDL2b含量显著低于<40岁组(P<0.01).女性血清中preβ1-HDL含量较男性显著降低,而HDL2b含量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发现,健康成人血清中preβ1-HDL含量与BMI、年龄及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HDL2b含量与年龄(P<0.01) 、TG水平(P<0.05)、apoB100水平(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成人血清HDL亚类颗粒呈逐渐变小的趋势,且男性HDL颗粒较女性小,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有减弱的倾向.
作者:徐勇霞;傅明德;徐燕华;杨鲁川;刘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在Graves 病中的检出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初发尚未并发糖尿病的Graves 病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GAD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T3(FT3)、游离T4(FT4)的变化,并研究了GAD抗体与FT3、FT4、TGA、TPOAb的关系.结果 GAD抗体与血清FT3、FT4水平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67(P>0.05)、0.029(P>0.05),与血清TGA、TPOAb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20(P>0.05)、0.394(P>0.05).Graves病治疗前后相比GAD抗体、TGA、TPOAb、GAD抗体阳性率治疗后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AD抗体与Graves 病相关,而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关.
作者:安振梅;赵红莉;李双庆;赵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