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王泽筠;徐成伟

关键词:RNA干扰技术, 乳腺癌, 基因沉默, 转录后, 外源性, 特异性, 强有效, 内源性, dsRNA, 抑制, 细胞, 双链, 降解, 工具, RNAi, PTGS, mRNA
摘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也称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gene silencillg,PTGS),是指将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导人细胞后引起与该段RNA同源的mRNA产生特异性降解,其相应的基因受到抑制.它是一种强有效的基因沉默工具.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特异性免疫应答指标的测定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外用血中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肺炎组与对照组的IgG,IgM,IgA组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RSV肺炎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CD4,CD4/CD8比值RSV肺炎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RSV肺炎志儿存在比较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这两者在RSV感染所致的肺炎的发病机制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建议在治疗中可采用免疫干预措施纠正机体存在的免疫失衡,以达到预防RSV肺炎患儿复喘善至发展成为哮喘疾病.

    作者:王飞;周新;宋贵波;丁锋;王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NGAL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这对深入研究NGAL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践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健康对照组骨髓中的NGAL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NGAL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仅有极少数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健康对照组骨髓在中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细胞均可见阳性表达,在1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ML-M1)中未见阳性表达;在26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2)中仅有2%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7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3)中仅有4%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23例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AML-M4)中仅有2%粒-单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9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ML-M5)中来见阳性表达,在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LL)中来见阳性表达.绪论急性白血病组NGAL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华;陈林兴;陈慎仁;王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产适于胎龄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早产适于胎龄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调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8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84例,包括早产适于胎龄儿61例和同期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儿23例.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其血清IGF-1水平,并对比其差异性.结果 足月适于胎龄儿血清IGF-1水平为29.34±10.02μg/L,早产适于胎龄儿血清IGF-1水平为23.91士6.60μg/L,两组婴儿血清IGF-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GF-1水平与胎龄、出生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随胎龄和体重的增大,血清IGF-1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IGF-1参与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调控,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临床指标.

    作者:赵枰;张秀琳;谢玮;鲁晓燕;杨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的抑菌效果与稳定性试验观察

    目的 了解一种银离子凝胶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及其主要抑菌成分银离子的含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裁体法抑菌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现察.结果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作用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抑菌率均可达到90%以上.该银离子凝肢经37℃恒温箱密封避光保存3个月,银离子的含量由572 μg/g下降为540μg/g,下降5.59%.结论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有较强抑菌作用,银离子稳定性好.

    作者:董小峰;石德美;张志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建立及相关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不同程度家兔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血生化指标及CT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用32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模型组三组(每组n=8),采用高腊高糖饲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分别于4,6,8 w行家兔血清TG,TC,AST,ALT及CT检查,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脂高糖饲料哏养4 w后可形成轻度的脂肪肝并出现血脂的升高,血清TG和TC水平及肝/竖眷肌密度比率存在组间差异,血清TG和TC与肝/竖眷肌密度比率呈负相关.结论 血生化、CT检查对脂肪肝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明霞;任伯绪;王昌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46株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生物型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9年4月146株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API NH细菌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分型,头孢硝噻吩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试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Ⅰ型分离率高为39.0%,其次为Ⅰ型29.5%.Ⅰ型27.4%,Ⅳ~Ⅶ型4.1%.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49.3%,其中Ⅱ型、Ⅲ型产酶率高分别为66.7%和62.8%,Ⅰ型产酶率仅为17.5%,其它生物型中未检出.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耐药率高,分别为46.6%,41.1%,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耐药率为0.结论 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主要生物型是Ⅰ型,菌株产β-内酰胺酶严重,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产酶菌株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碧英;马晨芸;陈佩宏;段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基本棱心启动子(BCP)突变与HBV-DNA裁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检测突变的意义.方法 PCR扩增HBV-DNA前C区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突变及BCP T1762/A1764双突变例教.结果 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发生ntl896位核苷酸G-A点突变18例;发生nt1762住A-T 16例;发生nt1764 位G>A 18例;发生nt1762位A-T与1764位G-A双突变16例;1762位A-T1764住G-A双变异和1896住G-A变异的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单个变异.用SPSS16.0软件分析突变与HBV-DNA载量的关系.前C区A1896变异,BCP T1762/A1764变异均与HBV-DNA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裁量仅能反映实时病毒裁量,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在各种病毒载量感染者中存在,仅依靠血清学指标及HBV-DNA裁量来判断传染性是不够的.检测HBV-DNA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可辅助判断传染性及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作者:刘成忠;王琴;肖传宇;王建伟;谢强;侯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漯河市两家医院25 332份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粪便常规检查对于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有很大的诊断意义,目前仍是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住院患者初诊必须检查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粪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粪便的外观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外观检查主要包括粪便的颜色、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主要包括粪便的红白细胞及寄生虫检查.

    作者:包广杰;兰忠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乏养菌属和颗粒球菌属的研究进展

    乏养菌属和颗粒球菌属细菌为兼性厌氧、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可引起腹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机会感染.因其培养和鉴定困难,国外的报道较多,而国内的报道少见,该文就乏养菌属和颗粒球菌属的分类、表型特征、细菌鉴定、与人类感染关系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陈杏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BC-55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故障处理、保养及注意事项

    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C-55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它配备半导体激光散射和改良的流式分析装置,采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白细胞进行精确的五分类分析,具有检测结果准确、检测参数多、检测速度快、彩色触摸屏、中文操作、预稀释模式五分类等众多优点.经过两年多的使用发现了几种常见及不常见的故障,现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不常见故障及仪器保养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借鉴参考.

    作者:张宝华;杨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应用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建立检验科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不同的实验室应建立各自的危急值,危急值应满足临床需求,并应涵盖各专业与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项目和数值.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危急值的应用及管理.

    作者:钱净;施茜;胡大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GF-β1,VEGF抗体等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透明质酸(HA)、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Ⅱ型前胶原(PCⅡ)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病程进展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146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时TGF-β1,VEGF抗体,TNF-α进行检测,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HA,FN,LN,CⅣ,PCⅡ进行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肾间质纤雏化患者的TGF-β1,VEGF,VEGF抗体,TNF-α,FN,LN,CⅣ,PCⅡ表达显著上调(P<0.01),校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而HA表达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负相关.结论 生长因子(PEDF)是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TGF-β1是促进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调节肌成纤雏细胞分化和胶原合成,在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VEGF是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正常争异常血管新生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同时表达异常,可能提示肾间质纤维化患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细胞活化模式,对肾间质纤维化惠者的免疫机制和指导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凯;陈永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目的 将有限的检验信息提炼为高效的诊治信息,从技术层面探索检验医学的临床实残新途径.方法 以CA72-4,CAl9-9和CEA三项血清标志物检验诊断大肠癌为例,依托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信息平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为数据挖掘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构建ROC数据集,以验后概率解释每一份胃肠肿瘤标志物检验报告.结果 纳入研究的1 206份胃肠道肿瘤标志物检验标本中大肠癌占12.365%;构建了CA19-9.CA72-4和CEA检验筛查和诊断大肠癌的ROC数据象;大肠癌组三项血清标志物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其他疾病组(P<0.01);CA19-9,CA72-4,CEA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预测值筛查大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24,0.692,0.721和0.785.而诊断大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07,0.762,0.687和0.795.赋予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客现地提供了检测结果 的参考价值.结论 ANN模型在多项检验项目分析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构建ROC数据集并赋予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是检验医学临床实践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作者:郑旅芳;王专;胡琼英;丁银环;王开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误差控制二种方法探讨

    普通光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于区别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已有较多报道[1~4],其方法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但需要有经验的技师,仍有一定的误差.

    作者:李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真菌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对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和(1,3)-β-D-萄聚糖(BG)的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1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92例血液病和恙性肿瘤患者血浆BG和血清GM水平,分析BG检测和GM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对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BG和GM联合检测对IA诊断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98.5%,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91.6%.结论 GM和BG联合检测对于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提高了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联合检测对L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左向华;陈建魁;金欣;于农;尹秀云;宋世平;曾利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呼吸道新发现病毒的研究进展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当前儿科发病率和住院率高的一种疾病,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的致病原.近来新发现的人偏肺病毒,人冠状病毒NL63.HKU1和SARS-相关冠状病毒、人博卡病毒、人多瘤病毒WUPyV,KIPyV都与小儿呼吸道感染有关.该文就这些新发现的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诊断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刘爱玲;陆学东;陈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龄肾移植患者术后抗HLA抗体产生的几率研究

    目的 探讨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PRA)的几率、抗体类型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2009年3月检测PRA.肾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大于50岁的肾移植患者226例.PRA检潮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抗原筛选板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美国One lar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肾功能指标由血肌酐和尿素氮确定,血肌酐正常值为53~115μmol/L.尿素氮正常值为1.43~7.14 mmol/L.结果 在2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PRA阳性患者62例,占27.43%.男性患者PRA阳性占31.68%(32/101),女性患者PRA阳性占24.00%(30/125).在抗HLA抗体的类型中,主要以IlLA-Ⅱ抗体为主.抗HLA-Ⅰ+Ⅱ类抗体有9例,抗HLA-Ⅰ类抗体有4例,抗HLA-Ⅱ类抗体有49例.肾移植术后PRA阳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21侧,占总阳性率的33.87%(21/62),其中Ⅰ+Ⅱ类抗体阳性有4例,Ⅰ类抗体阳性有3例,Ⅱ类抗体阳性有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PRA阴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6例,占PRA阴性患者的3.66%(6/164).结论 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主要以HLA-Ⅱ类抗体为主.抗HLA-Ⅱ类抗体与移植术后移植物排斥关系不大,仅在抗HLA-Ⅱ类抗体强阳性时,部分肾移植患者可表现血肌酐升高.

    作者:贾保祥;孙立宁;徐秀红;田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于适体的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用于内毒素的检测

    目的 利用SELEX技术筛选出来的核酸适配体与脂多糖的高亲和力来对脂多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方法 以脂多糖的两条核酸适配体与脂多糖的结合构建三明治结构,再利用磁性纳米的磁性分离技术,设计并制作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用其检测腊多糖.结果 荧光数值随着脂多糖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两者呈线性关系,潮定线性范围为0.0312~4EU/ml,线性方程为△F=8.470 8C+6.679 6(C单位为EU/ml),相关系数为0.996 0,检出限为0.024EU/ml,且测得的荧光信号稳定,24 h后测定并无衰减.结论 在选用磁珠作为基因载体的基础上,运用核酸适配体与目标蛋白的强亲和力的三明治结构来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具有很高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

    作者:欧艺;姚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淋巴细胞亚群结合遗传学检测在初发急性白血病中的相关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来了解初发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结合细胞遗传学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白血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细胞免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17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T细胞亚群,以CD4/CD8<1为比例倒置;常规染色体核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有元核型异常.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18例(68.6%)出现CD4/CD8比例倒置,CD4/CD8平均表达率在患者组为0.99±0.6,在对照组为1.9±0.5,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5);根据遗传学特征将急非淋(ANLL)和急淋(ALL)分成3组:预后良好组、预后中等组、预后较差组,CD4/CD8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中等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29),预后良好组和预后较差组,以及预后中等组和预后较差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CD4/cD8比值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91).结论 CD4/cD8比例倒置直接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影响机体的肿瘤免疫效应.细胞遗传学检查被认为是AL重要的预后相关指标,伴染色体核型高度异质性的患者免疫监视功能更为低下,该类患者肿瘤细胞更易适脱免疫监视而加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如能充分了解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以进一步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作者:李辉;吴雨洁;仇海荣;胡荣连;潘世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也称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gene silencillg,PTGS),是指将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导人细胞后引起与该段RNA同源的mRNA产生特异性降解,其相应的基因受到抑制.它是一种强有效的基因沉默工具.

    作者:王泽筠;徐成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