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异种血管移植中的实验研究

胡伟明;程中;张肇达;贾建国

关键词:异种移植, 超急排斥反应, 内皮细胞, 种植
摘要:目的探讨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HAR)方面的意义.方法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先将分离、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再将此豚鼠动脉植入大鼠体内,观察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IgM、C3在移植后豚鼠动脉壁上沉积的情况.结果已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20.3±4.42 h)较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动脉(0.35±0.284 h)以及单纯去内皮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0.165±0.077 h)显著延长(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内皮细胞表面有IgM和C3沉积,而预先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内壁无IgM和C3沉积.结论在异种供体血管壁上预先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可延长移植的异种供体血管通畅时间,该技术可能在抗异种血管移植HA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培养3月龄和12月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比较

    目的对比研究3月龄与12月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MSCs)增殖能力和成骨、成脂肪分化能力.方法体外培养3月龄、12月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血球计数板描绘生长曲线比较增殖能力;培养液中分别加成骨、成脂肪诱导剂,在不同时间行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两组细胞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结果 12月龄rMSCs第4代(P4)及第9代(P9)较3月龄rMSCs同代细胞生长数量均下降.12月龄rMSCs P9较P4生长数量下降.3月龄rMSCs P4、P9之间生长数量无显著差异.成骨诱导1周后,12月龄rMSCs对照与诱导组碱性磷酸酶(ALP)表达阳性率均低于3月龄rMSCs的同组细胞.成骨诱导12天后,3月龄rMSCs先于12月龄rMSCs组有钙化形成.成脂肪诱导第二天12月龄rMSCs先于3月龄rMSCs有脂滴生成.结论 12月龄rMSCs生长能力和成骨能力较3月龄rMSCs降低,成脂肪能力较3月龄rMSCs增高.

    作者:药蓉;陈槐卿;邓力;李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自发发展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5例报告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自发转变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近年已受到国内学者重视,但由甲减自发发展为甲亢报道极少.我们就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减演变为甲亢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童南伟;李蓉;黄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GI-Ⅱ型着色渗透玻璃渗透工艺与渗透深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的熔融渗透时间和温度下,玻璃在氧化铝中的渗透深度.方法制作Vita In-Ceram Alumina 和GI-Ⅱ氧化铝预烧体,分别用A2和IG2色玻璃进行渗透.按渗透时间不同分为30、60、90、120、150和180分钟组,渗透温度1100℃;按渗透温度不同分为1060、1080、1100、1120和1140℃温度组,渗透时间1小时.用带标尺体视镜(×10)分别测量各组的渗透深度.结果渗透深度和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Vita和GI-Ⅱ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6和0.9932,回归方程分别为d2=0.1122t-0.4955和d2=0.1638t+0.5873;随渗透温度的升高,Vita的渗透速率增加,高于1100℃后下降,GI-Ⅱ的趋势则相反.结论 GI-Ⅱ型玻璃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能,在1100℃的渗透温度下,推荐单冠和前牙桥体的渗透时间分别为1小时和3小时.

    作者:牟雁东;巢永烈;廖运茂;孟玉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国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及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基因变异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和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基因变异是否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有关联. 方法采用ACE基因PCR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及AGT基因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 对成都地区81例汉族妊高征及205例正常孕妇对照进行了检测.结果妊高征及正常孕妇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AGT235T为0.856、0.846;ACE D为0.333、0.364.两组之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与白种人相比,白种人ACE D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中国人(P<0.001),而AGT235T等位基因频率白种人(0.350~0.482)及其它非白种人(0.620~0.739)均较中国人(0.846)为低(P<0.01,P<0.001).结论本研究未发现AGT及ACE基因的变异与中国人(成都地区)妊高征发病有关联.

    作者:白怀;刘兴会;刘瑞;刘宇;李敏淑;刘秉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游离兔耳软骨移植修复广泛气管前壁缺损的研究

    目的探讨用游离兔耳廓软骨修复广泛气管前壁缺损的可行性,并观察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植的差异.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分为自体移植组(n=10)与异体移植组(n=10),取右耳游离耳廓软骨行自体或异体移植修复8~10环气管前壁缺损,术后1、2、4、8和12周每组分别处死1~2只行内窥镜检查、生物力学测试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18只兔存活,内窥镜发现气管狭窄不明显,以瘢痕增生为主.生物力学测试发现,移植软骨单位大应力在0、4、8、12周分别为2.54±0.19、1.31±0.21、1.72±0.22和1.96±0.08kPa/mm.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软骨部分发生变性和坏死,但存活软骨、新生软骨在术后12周时分别占62.0%±3.45%、65.8%±9.48%(自体移植组),60.1%±3.98%、55.2%±7.57%(异体移植组).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植的炎性反应差异不大,免疫排斥反应较轻.结论游离耳软骨可用来修复广泛的气管前壁缺损,也可用作同种移植.

    作者:张瑞林;梁传余;秦廷武;李秀群;刘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猪血清白蛋白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猪血清白蛋白检测的常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溴甲酚紫(BCP)法、蛋白电泳法和溴甲酚绿(BCG)方法同时测定猪和人血清标本中白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BCG法和BCP法测定猪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吸收曲线.结果 BCG法、BCP法与电泳法对人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后二法对猪血清白蛋白测值与BCG法测结果间虽有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503和0.9533),但显著低于BCG法(P<0.05);吸收曲线显示,BCP法吸收峰明显低于BCG法吸收峰.结论在猪血清白蛋白绝对含量的测定中推荐使用BCG法.

    作者:张璘;蒋红梅;李萍;彭志英;赵清江;李幼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在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IGFs mRNA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可以检测出IGF- Ⅱ mRNA、IGF- ⅠR mRNA、IGFBP-3 mRNA的表达.结论 IGFs可能在早期细胞滋养层的侵入、增殖分化、胎盘形成和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蕾;李尚为;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畸形子宫成功妊娠的临床经验

    目的分析畸形子宫妊娠的并发症及处理,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年间(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47例子宫畸形的产科临床资料.结果畸形子宫妊娠引起胎位异常、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盘滞留的发生率分别为34.04%、31.91%、8.51%及4.26%;胎儿宫内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14.89%、14.89%及10.64%,与正常组发生率比较显著升高.早产发生率为12.77%,与正常组(8.5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重视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尽早发现子宫畸形,提高诊断率,孕期加强管理,预防和及早治疗妊娠期并发症是提高畸形子宫足月的关键;②畸形子宫合并妊娠并非必须剖宫产,但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刘兴会;尹如铁;刘华友;陈悦悦;张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B超检查对无症状胆囊结石预后的探讨

    目的用B型超声检查探讨无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预后.方法 217例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无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用B型超声对其追踪观察16年,并将胆石的声像图表现与其发生的临床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Ⅰ型胆石症47例中仅2例(4.3%)出现需择期手术切除的临床并发症;Ⅱ型胆石症98例中36例(36.7%)出现各类临床并发症,其中19例(19.4%)出现了需急诊手术治疗的严重临床并发症;Ⅲ型结石症45例中25例(55.5%)出现各类临床并发症,但仅2例(4.4%)属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Ⅳ型结石症27例中仅6例(22.2%)因一般临床症状而择期手术切除治疗.结论 B型超声通过对无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大小、数量和胆结石在胆汁中的比重等分析,可初步推导这类胆石症的预后.

    作者:赵元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肺癌组织及支气管冲洗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银染-TRAP法检测经纤支镜活检的30例肺组织及其相应支气管冲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0例疑诊为肺癌患者的活检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肺癌的有23例,经支气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癌有5例,其中2例病理学与细胞学检查均为阳性.在确诊为肺癌的26例患者中,有22例活检肺癌组织的端粒酶表达阳性,有12例支气管冲洗液的端粒酶表达阳性.疑诊为肺癌患者活检肺组织经检测端粒酶活性诊断肺癌的敏感性(84.62%)与病理学检查(88.46%)相似(P>0.05);支气管冲洗液经检测端粒酶活性诊断肺癌的敏感性(46.15%)高于细胞学检查(19.23%)(P<0.05).经病理与细胞学检查排除肺癌的4例患者活检肺组织及支气管冲洗液中,除1例活检肺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外,余均为阴性.结论病理与细胞学检查结合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毛辉;罗凤鸣;刘春涛;王曾礼;李佳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体外诱导条件下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条件下,成骨分化标志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水平的表达. 方法采用成骨诱导剂(含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和抗坏血酸AA 50 μg/ml)对培养状态下的不同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成骨诱导,提取RNA,采用RT-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cDNA为内参照,检测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成骨诱导剂作用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出现高表达,且维生素D为诱导骨钙素mRNA表达的必需成分. 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保持成骨未分化状态,无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诱导后可向成骨分化,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升高.

    作者:陈槐卿;韩君;李良;卢江华;张文胜;陈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人牙髓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研究

    目的确定酶解消化法牙髓细胞原代培养的合适条件与时间.方法选取年轻患者因正畸拔除的完整和无龋坏牙齿,取出牙髓,分别采用胶原酶一步法消化牙髓组织30分钟及1、2、3小时,胶原酶分步消化法,组织块法和组织块酶解法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解离及存活状况,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结果胰酶消化2小时后,组织块基本未解离.用0.1%胶原酶一步法消化1、2、3小时后组织块均彻底解离为单细胞,基本无残余. 0.1%胶原酶消化30分钟后组织块解离不完全.0.1%胶原酶分步法消化1小时后组织解离彻底.台盼蓝染色表明经胶原酶一步法消化获得的牙髓细胞被台盼蓝着色的比例随消化时间减短而下降.分步法消化细胞着色率低于一步法.组织块酶解法的组织块解离、贴附和细胞游出状况均优于组织块法.结论Ⅰ型胶原酶在37℃,持续振荡条件下消化1小时是彻底酶解消化人牙髓的短时间.分步酶解法能获得比一步酶解法更高的活细胞数量.而从效果、操作难易和耗时多少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组织块酶解法是人牙髓组织原代培养的佳方法.

    作者:赵瑚;陈治清;白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内鞭毛蛋白与外膜蛋白基因融合DNA疫苗载体的构建

    目的为增强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钩体017株)DNA疫苗内鞭毛蛋白基因(flaB2)与外膜抗原基因(ompL1) 的免疫保护作用,构建一种能表达flaB2与ompL1蛋白融合蛋白的DNA疫苗载体.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017钩体flaB2与ompL1片段并进行融合,获得的嵌合基因ompL1-flaB2中含有10个氨其酸的中间接头序列,以维持其空间构象.结果经酶切鉴定,证实有一1.8kb片段插入载体,其flaB2及ompL1 DNA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表达017株钩体flaB2与ompL1抗原融合蛋白的DNA疫苗载体构建成功.

    作者:王敏;戴保民;游自立;方之茂;王雅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年龄对人牙髓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从不同年龄人获得的牙髓组织与细胞游出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牙髓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组织块酶解法对20个来自不同年龄志愿者的恒牙牙髓进行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结果牙髓年龄与其原代培养时细胞游出率之间有负相关关系(r=-0.78987),年轻恒牙牙髓细胞游出率高.结论在人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时尽量采用年轻恒牙.

    作者:董伟;周学东;李继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胃癌术前介入治疗、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胃癌术前介入治疗、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的疗效.方法对9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经介入插管化疗33例,术中经供应肿瘤的区域动脉行插管化疗40例,术中全身性化疗24例.所用药物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uDR)、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结果采用前两种方法治疗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原发灶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其近期有效率为95%,而后一种方法的有效率仅为41.67%(P<0.05).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选择性强,近远期抗癌效果好,且较第一种方法更能减少和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种植及术后复发,同时毒副作用更小,患者住院费用更低. 结论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具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彭兵;肖乾虎;王向东;赖毅;程中;庄文;张尚福;陈代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异种血管移植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HAR)方面的意义.方法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先将分离、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再将此豚鼠动脉植入大鼠体内,观察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IgM、C3在移植后豚鼠动脉壁上沉积的情况.结果已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20.3±4.42 h)较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动脉(0.35±0.284 h)以及单纯去内皮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0.165±0.077 h)显著延长(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内皮细胞表面有IgM和C3沉积,而预先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内壁无IgM和C3沉积.结论在异种供体血管壁上预先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可延长移植的异种供体血管通畅时间,该技术可能在抗异种血管移植HA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伟明;程中;张肇达;贾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天然药物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筛选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选用粘性放线菌标准株ATCC 19246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和五倍子等十一种天然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调定其初始pH为7.4,接种粘性放线菌,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pH.结果当药物浓度低于或等于8.000mg/ml时,除三七外,其他药物对粘性放线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槟榔和蜂房较强.茶多酚、三七、大黄、蜂房和血藤对粘性放线菌的产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黄芩、槟榔、川芎、五倍子、白芷和儿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茶多酚、大黄、蜂房和血藤对粘性放线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肖悦;刘天佳;黄正蔚;周学东;李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国产司帕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国产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氧氟沙星(ofloxacia)注射液为对照,对国产司帕沙星注射液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司帕沙星组58例,采用司帕沙星200mg每日1次静滴;氧氟沙星组61例,采用氧氟沙星200mg每日2次静滴.两组疗程均为7~14天.结果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44.83%和42.62%(P>0.05),有效率分别为87.93%和81.97%(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00%和84.6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79%和22.58%(P>0.05),本研究中未见光敏感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司帕沙星注射液是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蔡永宁;梁德荣;徐楠;苗佳;邱火享功;文崇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丙型肝炎病毒H株包膜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H株包膜糖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稳定表达包膜糖蛋白E1和E2,并初步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体的检测.方法用PCR方法自HCV H株扩增出包膜蛋白E基因,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并在昆虫细胞中稳定表达包膜糖蛋白E1和E2.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用表达的E1和E2蛋白与35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反应.结果昆虫细胞中表达的E蛋白呈现3种分子大小,E1的相对分子量为21×103和33×103,E2的相对分子量为60×103.在35份感染者血清中,有4例E1抗体阳性,其中1例检出E2抗体.在9例PCR检测HCV RNA阳性而抗HCV检测阴性的血清中,有3例血清与表达的E蛋白反应.结论 HCV E蛋白基因可在昆虫细胞中稳定表达,表达的E1和E2蛋白可用于HCV患者的血清学诊断.

    作者:汤丽霞;徐志凯;付莉;李光玉;任君萍;尹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干扰素、阿糖胞苷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更有效的方法.方法以半固体集落培养、药物作用24小时液体培养及常规染色分析法研究干扰素(IFN)与阿糖胞苷(Ara-c)对K562细胞株和CML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单核细胞的生长影响.结果 IFN对K562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IFN与Ara-c对CML CFU-GM有优势抑制作用,对Ph+细胞存在选择性杀伤作用.IFN与Ara-c联合使用能增强IFN或Ara-c单药对CML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IFN与Ara-c可作为CML慢性期治疗的药物选择,IFN与Ara-c联合治疗CML有望获得比单用Ara-c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秦慧;羊裔明;梁勇;李云;曾立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