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璘;蒋红梅;李萍;彭志英;赵清江;李幼平
严重烧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已成为当前烧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它的防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关于严重电烧伤合并MOF的成功救治报道较少.为总结交流经验,现将我们成功救治的1例严重电烧伤合并MOF,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报道如下.
作者:严小蓉;岑瑛;赵景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猪血清白蛋白检测的常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溴甲酚紫(BCP)法、蛋白电泳法和溴甲酚绿(BCG)方法同时测定猪和人血清标本中白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BCG法和BCP法测定猪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吸收曲线.结果 BCG法、BCP法与电泳法对人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后二法对猪血清白蛋白测值与BCG法测结果间虽有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503和0.9533),但显著低于BCG法(P<0.05);吸收曲线显示,BCP法吸收峰明显低于BCG法吸收峰.结论在猪血清白蛋白绝对含量的测定中推荐使用BCG法.
作者:张璘;蒋红梅;李萍;彭志英;赵清江;李幼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游离兔耳廓软骨修复广泛气管前壁缺损的可行性,并观察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植的差异.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分为自体移植组(n=10)与异体移植组(n=10),取右耳游离耳廓软骨行自体或异体移植修复8~10环气管前壁缺损,术后1、2、4、8和12周每组分别处死1~2只行内窥镜检查、生物力学测试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18只兔存活,内窥镜发现气管狭窄不明显,以瘢痕增生为主.生物力学测试发现,移植软骨单位大应力在0、4、8、12周分别为2.54±0.19、1.31±0.21、1.72±0.22和1.96±0.08kPa/mm.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软骨部分发生变性和坏死,但存活软骨、新生软骨在术后12周时分别占62.0%±3.45%、65.8%±9.48%(自体移植组),60.1%±3.98%、55.2%±7.57%(异体移植组).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植的炎性反应差异不大,免疫排斥反应较轻.结论游离耳软骨可用来修复广泛的气管前壁缺损,也可用作同种移植.
作者:张瑞林;梁传余;秦廷武;李秀群;刘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Ⅱ板层内NGF、BDNF、NT-3及其m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切断L1~L5、L7~S2背根,保留L6背根为备用根)3~5天、10~11天后,猫脊髓L3、L5、L6或L7节段背角Ⅱ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正常猫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mRNA阴性;NT-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纤维及膨体中,mRNA阴性。②去传入后3~5天,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而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10~11天时,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NT-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而BDNF含量除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BDNF和NT-3的mRNA仍呈阴性。③NGF达高峰的时间在L5、L6节段较早,L3较晚;BDNF含量的恢复以L7迟;NT-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唯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10~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L3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同。
作者:周雪;吴良芳;谌宏鸣;王廷华;陈丽华;保天然;廖德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方法在切断面神经引起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后,细胞外记录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其放电样式与呼吸周期的关系.结果在18只大鼠共记录到142个自发放电神经元,其中呈非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NRRNs)127个(89.4 %);呈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RRNs)15个(10.6 %).结论面神经核不仅控制面部骨骼肌的运动,而且还参与呼吸等功能活动的调节.
作者:严亨秀;张承武;郑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变化,并探讨生长抑素(思他宁)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机理.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6)、急性胰腺炎组(采用开腹胰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1.0ml/kg诱导急性胰腺炎,不治疗)和生长抑素治疗组(胰腺炎诱导成功后0.5小时静脉注射思他宁20μg/kg).后两组动物分别在术后2小时(n=6)、6小时(n=6)和24小时(n=8)处死抽血,用Bioassay法检测血中炎症性细胞因子IL-1、TNFα和IL-6;用ELISA检测血中抗炎症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作血清淀粉酶及胰腺湿重测定.结果对照组血中IL-1为0.56±0.06ng/ml,TNFα为23.50±1.871 IU/ml,IL-6为69.0±6.40 IU/ml,IL-10为32.05±14.87 pg/ml,TGF-β为66.4±13.20 pg/ml.急性胰腺炎组成模后24小时其血中IL-1为1.15±0.13ng/ml,TNFα为55.33±12.79 IU/ml,IL-6为127.17±13.91 IU/ml,IL-10为68.13±19.90 pg/ml,TGF-β为103.77±28.95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生长抑素治疗组在生长抑素治疗后24小时,其血中IL-1为0.83±0.12ng/ml,TNFα为33.00±7.40 IU/ml,IL-6为71.83±6.34 IU/ml,IL-10为42.2±14.55 pg/ml,TGF-β为45.98±18.10 pg/ml,与胰腺炎组比较,其各种细胞因子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淀粉酶和胰腺湿重均明显好转.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均升高,提示急性胰腺炎病程中免疫过激和免疫抑制并存,而生长抑素对这一免疫异常有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陈晓理;吴浩;黄兴兰;吴晓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式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2年至2000年收治的20岁以下甲状腺癌73例.结果乳头状癌48例,滤泡状癌22例,髓样癌3 例.Ⅰ期64例,Ⅱ期9例.均行手术治疗,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4例,再加对侧腺叶近全(或大部)切除32例,甲状腺全切17例;单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41例,双侧颈清扫术3例.术后病理示颈淋巴结转移39例.术后131I治疗14例;术后均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平均随访8年(1~17年),无一例死亡.结论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预后较好.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龚日祥;黄军;徐惠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儿童适应行为量表(AAMD-ABS修订版)对600名6~12岁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调查,对其中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学龄前养育类型、父母关系、住家地区的社会风气、母亲年龄及健康状况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结论良好的养育类型,和睦的父母关系,健康的社会环境,母亲健康的身体将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作者:赵小菲;张秋水;单友荷;张惠开;郭兰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提供靶基因和靶抗原.方法根据结核杆菌H37Rv株免疫保护性抗原Ag85A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以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具有完整开架读码框(ORF)的Ag85A抗原基因,并将其正向插入真核和原核穿梭表达型载体pBK-CMV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后IPTG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 PCR扩增获得了具有完整开架读码框的Ag85A抗原基因;构建了Ag85A抗原基因真核和原核穿梭表达型载体;Ag85A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稳定表达.结论成功地对结核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Ag85A进行了基因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勇恩;鲍朗;胡昌华;张万江;陈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的生成因素。方法 取滤后水(三层滤料快滤池后、投放液氯前)分别以石墨、Ti(基)- Ti为电极,配制不同SO42-和Cl-浓度的实验水样,调节不同槽电流密度,电解不同时间后,取样分析,考察在不同条件下CHCl3的产生情况。结果 采用Ti(基)- Ti电极的间歇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HCl3比采用石墨电极时多,且电流密度越大,产生的CHCl3越多。加入微量电解质Na2SO4对CHCl3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加入微量电解质NaCl,〔CHCl3〕随〔Cl-〕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在饮用水电解杀菌时应采用石墨电极,电解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电流密度宜1mA/cm2,以使CHCl3的生成量小。
作者:贾成瑶;张飙;黄明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型Graves 眼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类型变化.方法用半定量RT-PCR 方法检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GRα/GRβmRNA比值,同时检测两组晨8:00血浆总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的hGRα/GRβ mRNA比值分别为 7.58±5.42和14.65±8.3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醇分别为304.23±92.06和313.73±111.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GRα/GRβ mRNA与血浆总皮质醇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hGRα/GRβ mRNA可能在Graves眼病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安振梅;余南;魏松全;夏庆杰;李双庆;谢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睾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之一(FLK-1)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摘取大鼠睾丸后7天及以后注射不同剂量的睾酮 ,HE染色观察前列腺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FLK-1在大鼠前列腺腹侧叶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前列腺可见多种生长状态上皮,VEGF和FLK-1蛋白在增生活跃上皮及间质的血管内皮上有阳性表达;去势可导致大鼠前列腺腹侧叶重量减轻(P<0.05),组织学表现为上皮组织萎缩,VEGF和FLK-1在前列腺上皮中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注射睾酮后,前列腺重量逐渐增加(P<0.05),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增生逐渐活跃,VEGF和FLK-1在前列腺上皮中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强(P<0.05).结论睾酮是维持大鼠前列腺腹侧叶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睾酮可能通过正向调节VEGF及其受体(FLK-1)的蛋白表达来刺激前列腺组织的生长.
作者:刘孝东;董强;卢一平;肖邦良;杨秀英;杨宇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三种白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CD11a和CD11b含量.结果冠心病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蛋白CD11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尤以不稳定型组增高显著(P<0.01~0.05).尽管在冠脉病变狭窄>80%组,其三种白细胞的CD11b水平高于狭窄程度轻的组,但尚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存在炎症反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增高,是冠心病疾病加重的反映.
作者:陈晓平;张定宝;杨庆;黄德嘉;张立;高梅;雷松;黄明慧;刘小菁;魏于全;游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和川芎嗪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并以此为模型研究丹参和川芎嗪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①丹参和川芎嗪能使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由梭形变为椭圆形.②丹参和川芎嗪均可抑制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当抑制率为50%时,药物浓度分别为2.5mg/ml和75μg/ml.其机制与药物抑制细胞分裂密切相关,而并非是使细胞产生坏死和降解.结论丹参和川芎嗪可望成为有效的瘢痕抑制剂,在尿道瘢痕狭窄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作者:黄翔;申吉泓;李虹;王坤杰;魏大鹏;杨宇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银染-TRAP法检测经纤支镜活检的30例肺组织及其相应支气管冲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0例疑诊为肺癌患者的活检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肺癌的有23例,经支气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癌有5例,其中2例病理学与细胞学检查均为阳性.在确诊为肺癌的26例患者中,有22例活检肺癌组织的端粒酶表达阳性,有12例支气管冲洗液的端粒酶表达阳性.疑诊为肺癌患者活检肺组织经检测端粒酶活性诊断肺癌的敏感性(84.62%)与病理学检查(88.46%)相似(P>0.05);支气管冲洗液经检测端粒酶活性诊断肺癌的敏感性(46.15%)高于细胞学检查(19.23%)(P<0.05).经病理与细胞学检查排除肺癌的4例患者活检肺组织及支气管冲洗液中,除1例活检肺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外,余均为阴性.结论病理与细胞学检查结合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毛辉;罗凤鸣;刘春涛;王曾礼;李佳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自发转变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近年已受到国内学者重视,但由甲减自发发展为甲亢报道极少.我们就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减演变为甲亢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童南伟;李蓉;黄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检测用于卵巢癌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末端标记法直接检测顺氯胺铂等6种化疗药物诱导4例卵巢癌实体瘤细胞凋亡的结果,并与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ATP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同一种化疗药物对不同来源的癌细胞的细胞凋亡诱导程度不同,与ATP法比较二者的检测结果存在一致性(P0=0.7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细胞凋亡检测能直接用于了解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程度,若作为一种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与ATP法组合应用,将有可能提高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楼江燕;王和;刘珊玲;彭芝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受体(IGF- Ⅰ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不同浓度孕激素作用72小时后及0.1 μmol/L孕激素作用不同时间后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 Ⅰ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 ⅠR mRNA呈强阳性表达,孕激素降调IGF- ⅠR mRNA的表达,并与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80,P<0.001).孕激素终浓度为0.1 μmol/L时, IGF- ⅠR mRNA的表达与作用时间无显著相关性(r=0.005,P>0.05).结论孕激素可能通过降调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 ⅠR mRNA的表达,调节基质细胞的增殖和蜕膜化,对早期妊娠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尚为;李蕾;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杨业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HAR)方面的意义.方法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先将分离、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再将此豚鼠动脉植入大鼠体内,观察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IgM、C3在移植后豚鼠动脉壁上沉积的情况.结果已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20.3±4.42 h)较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动脉(0.35±0.284 h)以及单纯去内皮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0.165±0.077 h)显著延长(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内皮细胞表面有IgM和C3沉积,而预先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内壁无IgM和C3沉积.结论在异种供体血管壁上预先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可延长移植的异种供体血管通畅时间,该技术可能在抗异种血管移植HA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伟明;程中;张肇达;贾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胃癌术前介入治疗、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的疗效.方法对9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经介入插管化疗33例,术中经供应肿瘤的区域动脉行插管化疗40例,术中全身性化疗24例.所用药物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uDR)、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结果采用前两种方法治疗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原发灶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其近期有效率为95%,而后一种方法的有效率仅为41.67%(P<0.05).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选择性强,近远期抗癌效果好,且较第一种方法更能减少和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种植及术后复发,同时毒副作用更小,患者住院费用更低. 结论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具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彭兵;肖乾虎;王向东;赖毅;程中;庄文;张尚福;陈代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