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林;梁传余;秦廷武;李秀群;刘军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条件下,成骨分化标志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水平的表达. 方法采用成骨诱导剂(含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和抗坏血酸AA 50 μg/ml)对培养状态下的不同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成骨诱导,提取RNA,采用RT-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cDNA为内参照,检测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成骨诱导剂作用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出现高表达,且维生素D为诱导骨钙素mRNA表达的必需成分. 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保持成骨未分化状态,无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诱导后可向成骨分化,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升高.
作者:陈槐卿;韩君;李良;卢江华;张文胜;陈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式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2年至2000年收治的20岁以下甲状腺癌73例.结果乳头状癌48例,滤泡状癌22例,髓样癌3 例.Ⅰ期64例,Ⅱ期9例.均行手术治疗,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4例,再加对侧腺叶近全(或大部)切除32例,甲状腺全切17例;单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41例,双侧颈清扫术3例.术后病理示颈淋巴结转移39例.术后131I治疗14例;术后均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平均随访8年(1~17年),无一例死亡.结论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预后较好.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龚日祥;黄军;徐惠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筛选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选用粘性放线菌标准株ATCC 19246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和五倍子等十一种天然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调定其初始pH为7.4,接种粘性放线菌,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pH.结果当药物浓度低于或等于8.000mg/ml时,除三七外,其他药物对粘性放线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槟榔和蜂房较强.茶多酚、三七、大黄、蜂房和血藤对粘性放线菌的产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黄芩、槟榔、川芎、五倍子、白芷和儿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茶多酚、大黄、蜂房和血藤对粘性放线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肖悦;刘天佳;黄正蔚;周学东;李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提供靶基因和靶抗原.方法根据结核杆菌H37Rv株免疫保护性抗原Ag85A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以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具有完整开架读码框(ORF)的Ag85A抗原基因,并将其正向插入真核和原核穿梭表达型载体pBK-CMV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后IPTG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 PCR扩增获得了具有完整开架读码框的Ag85A抗原基因;构建了Ag85A抗原基因真核和原核穿梭表达型载体;Ag85A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稳定表达.结论成功地对结核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Ag85A进行了基因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勇恩;鲍朗;胡昌华;张万江;陈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含量改变是否与对氧磷酶 (PON)基因变异有关.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128例HTG患者及129例正常对照PON基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鉴定.血脂用酶法测定,血清apoAⅠ、AⅡ、B100、CⅡ、CⅢ及E用本校载脂蛋白研究室研制的RID试剂盒测定.结果 HTG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ON基因均以QR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0.581和0.515.正常对照组和HTG组PON基因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2和0.56,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PON基因具有QQ基因型者其血清apoAⅠ水平较RR基因型者显著为高,而apoB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HTG组具有QQ基因型者其血清apoAⅠ及AⅡ水平则较RR基因型者显著为低(P<0.05),而apoE水平则显著为高(P<0.05).结论 HTG患者血清HDL-C及apoAⅠ的降低及apoE 的升高可能与PON基因Q型等位基因有关联.
作者:刘瑞;白怀;刘宇;黄明慧;范萍;刘秉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确定酶解消化法牙髓细胞原代培养的合适条件与时间.方法选取年轻患者因正畸拔除的完整和无龋坏牙齿,取出牙髓,分别采用胶原酶一步法消化牙髓组织30分钟及1、2、3小时,胶原酶分步消化法,组织块法和组织块酶解法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解离及存活状况,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结果胰酶消化2小时后,组织块基本未解离.用0.1%胶原酶一步法消化1、2、3小时后组织块均彻底解离为单细胞,基本无残余. 0.1%胶原酶消化30分钟后组织块解离不完全.0.1%胶原酶分步法消化1小时后组织解离彻底.台盼蓝染色表明经胶原酶一步法消化获得的牙髓细胞被台盼蓝着色的比例随消化时间减短而下降.分步法消化细胞着色率低于一步法.组织块酶解法的组织块解离、贴附和细胞游出状况均优于组织块法.结论Ⅰ型胶原酶在37℃,持续振荡条件下消化1小时是彻底酶解消化人牙髓的短时间.分步酶解法能获得比一步酶解法更高的活细胞数量.而从效果、操作难易和耗时多少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组织块酶解法是人牙髓组织原代培养的佳方法.
作者:赵瑚;陈治清;白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早孕结局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6~12周的118例正常早孕与56例过期流产者在不同孕周时的卵黄囊直径和绒毛间隙血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孕6~12周各组比较,其卵黄囊的生长直径变化有明显差异(F=29.0,P<0.01),孕9周时卵黄囊直径达大值(5.26±0.56mm).有59.3%(73/118)的正常早孕显示出卵黄囊壁血流,其血流频谱特征为低血流速与舒张期血流缺损.过期流产者中,有12.5%(7/56)的卵黄囊壁血流被检出,有42.9%(24/56)的卵黄囊形态有改变,且无血流显示.结论正常妊娠至9周时其卵黄囊直径达到大值,此时卵黄囊壁血流显示率下降,提示卵黄囊的功能已经丧失.绒毛间隙彩色血流信号随孕周增加逐渐增强,与卵黄囊血流减少的渐进过程一致.因此,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卵黄囊直径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可能成为预测早孕结局的指标之一.
作者:杨太珠;贺廷富;罗红;郭文琪;吴艳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氨力农和抑肽酶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抑肽酶Ⅰ组、抑肽酶Ⅱ组和抑肽酶加氨力农组,每组8例.分别在术前、停机、停机后1小时及术后1天抽取患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术前4组患者血浆中CD11b+/CD1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血浆中CD11b+/CD18+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停机后1小时的CD11b+/CD18+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氨力农和抑肽酶均有抗炎症的效应,但仅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或同时静脉滴注抑肽酶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力农,均难以完全抑制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增加.
作者:曹舸;罗朝志;萧锡俊;魏于全;殷得福;庄翔;陈亦祥;云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膜钙泵和钠泵活性变化在胆红素钙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胆红素钙结石兔模型,对照组28只,胆道不全梗阻组(BO)36只,胆道不全梗阻加感染组(BOI)39只,各组再按术后处死时间(3、7、14和20天)分组,动态测定各组各时相肝细胞膜钙泵、钠泵活性及肝细胞钙含量.结果 BOI组及BO组肝细胞钙进行性增多,而肝细胞膜钙泵、钠泵活性呈进行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OI组上述变化较BO组明显(P<0.05).结论兔胆红素钙结石形成过程中存在肝细胞膜钙泵和钠泵活性渐进性下降.钙泵、钠泵活性下降引起肝细胞钙超负荷,从而促进成石.
作者:庄文;肖路加;左凤琼;吴兆锋;吴忠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自发转变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近年已受到国内学者重视,但由甲减自发发展为甲亢报道极少.我们就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减演变为甲亢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童南伟;李蓉;黄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Ⅱ板层内NGF、BDNF、NT-3及其m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切断L1~L5、L7~S2背根,保留L6背根为备用根)3~5天、10~11天后,猫脊髓L3、L5、L6或L7节段背角Ⅱ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正常猫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mRNA阴性;NT-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纤维及膨体中,mRNA阴性。②去传入后3~5天,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而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10~11天时,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NT-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而BDNF含量除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BDNF和NT-3的mRNA仍呈阴性。③NGF达高峰的时间在L5、L6节段较早,L3较晚;BDNF含量的恢复以L7迟;NT-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唯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10~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L3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同。
作者:周雪;吴良芳;谌宏鸣;王廷华;陈丽华;保天然;廖德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型Graves 眼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类型变化.方法用半定量RT-PCR 方法检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GRα/GRβmRNA比值,同时检测两组晨8:00血浆总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的hGRα/GRβ mRNA比值分别为 7.58±5.42和14.65±8.3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醇分别为304.23±92.06和313.73±111.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GRα/GRβ mRNA与血浆总皮质醇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hGRα/GRβ mRNA可能在Graves眼病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安振梅;余南;魏松全;夏庆杰;李双庆;谢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睾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之一(FLK-1)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摘取大鼠睾丸后7天及以后注射不同剂量的睾酮 ,HE染色观察前列腺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FLK-1在大鼠前列腺腹侧叶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前列腺可见多种生长状态上皮,VEGF和FLK-1蛋白在增生活跃上皮及间质的血管内皮上有阳性表达;去势可导致大鼠前列腺腹侧叶重量减轻(P<0.05),组织学表现为上皮组织萎缩,VEGF和FLK-1在前列腺上皮中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注射睾酮后,前列腺重量逐渐增加(P<0.05),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增生逐渐活跃,VEGF和FLK-1在前列腺上皮中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强(P<0.05).结论睾酮是维持大鼠前列腺腹侧叶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睾酮可能通过正向调节VEGF及其受体(FLK-1)的蛋白表达来刺激前列腺组织的生长.
作者:刘孝东;董强;卢一平;肖邦良;杨秀英;杨宇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受体(IGF- Ⅰ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不同浓度孕激素作用72小时后及0.1 μmol/L孕激素作用不同时间后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 Ⅰ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 ⅠR mRNA呈强阳性表达,孕激素降调IGF- ⅠR mRNA的表达,并与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80,P<0.001).孕激素终浓度为0.1 μmol/L时, IGF- ⅠR mRNA的表达与作用时间无显著相关性(r=0.005,P>0.05).结论孕激素可能通过降调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 ⅠR mRNA的表达,调节基质细胞的增殖和蜕膜化,对早期妊娠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尚为;李蕾;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杨业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肌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例糖尿病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①4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平均糖尿病病程6.8年,入院时平均血糖13.7mmol/L,平均HbA1C为9.5%;合并视网膜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各2例.②发病初期均有疼痛性弥漫性肌肉肿胀,3例在起病1~2周后形成局部肌肉肿块.③检查结果:彩超检查示病灶部位肌肉肿胀增厚,横纹消失,呈不规则强弱相间回声;CT平扫显示受累肌肉明显肿胀,体积增大,肌束间隙及肌周间隙模糊不清;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横纹消失,部分肌纤维萎缩,核链状增生,肌纤维小片状透明变性,部分肌纤维内见空泡变化,小血管壁增厚,个别毛细血管见透明血栓形成,并见个别小血管有血栓机化,间质水肿,灶性肌纤维坏死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④治疗及预后:入院后给予对症及抗凝治疗3例,外科清创1例,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为22天;随访2月至6年,3例病情稳定, 1例出院3月后猝死.结论糖尿病性肌梗塞是糖尿病的一种罕见且被人们认识不足的并发症;治疗上主要是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及卧床休息,镇痛等对症治疗,辅以抗凝治疗;其短期预后良好.
作者:冉兴无;童南伟;步宏;宋彬;罗燕;文晓蓉;熊萍;谢隆兵;田浩明;李秀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HAR)方面的意义.方法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先将分离、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再将此豚鼠动脉植入大鼠体内,观察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IgM、C3在移植后豚鼠动脉壁上沉积的情况.结果已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20.3±4.42 h)较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动脉(0.35±0.284 h)以及单纯去内皮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0.165±0.077 h)显著延长(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内皮细胞表面有IgM和C3沉积,而预先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内壁无IgM和C3沉积.结论在异种供体血管壁上预先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可延长移植的异种供体血管通畅时间,该技术可能在抗异种血管移植HA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伟明;程中;张肇达;贾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关系密切.近年发病率不断增高,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亦随之增多.本文就我院7年间经激光治疗的妊娠合并尖锐湿疣11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治疗的非妊娠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对照,以提高临床对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特征、处理和转归的认识.
作者:彭秀琼;徐克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调整TiAdapt基桩时,预备程序对种植体和基桩的结合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30个Branemark种植体(10个RP,10个NP,10个WP)分别与10个TiAdapt RP、10个TiAdapt NP和10个TiAdapt WP组成三组,每组的标本再进一步分成A和B两个亚组,A亚组用于进行基桩预备程序,B亚组作为对照组,并记录预备前后基桩和种植体之间的密合度. 结果 RP组和WP组的A和B亚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80和0.423),预备前后也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51和0.494),NP组的A和B亚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7),NP组预备前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45).结论基桩预备程序加强了种植体和基桩的结合.
作者:章非敏;赵云凤;王华蓉;Michael E.Razzoog;Brien R.Lang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检测用于卵巢癌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末端标记法直接检测顺氯胺铂等6种化疗药物诱导4例卵巢癌实体瘤细胞凋亡的结果,并与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ATP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同一种化疗药物对不同来源的癌细胞的细胞凋亡诱导程度不同,与ATP法比较二者的检测结果存在一致性(P0=0.7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细胞凋亡检测能直接用于了解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程度,若作为一种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与ATP法组合应用,将有可能提高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楼江燕;王和;刘珊玲;彭芝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比研究3月龄与12月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MSCs)增殖能力和成骨、成脂肪分化能力.方法体外培养3月龄、12月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血球计数板描绘生长曲线比较增殖能力;培养液中分别加成骨、成脂肪诱导剂,在不同时间行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两组细胞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结果 12月龄rMSCs第4代(P4)及第9代(P9)较3月龄rMSCs同代细胞生长数量均下降.12月龄rMSCs P9较P4生长数量下降.3月龄rMSCs P4、P9之间生长数量无显著差异.成骨诱导1周后,12月龄rMSCs对照与诱导组碱性磷酸酶(ALP)表达阳性率均低于3月龄rMSCs的同组细胞.成骨诱导12天后,3月龄rMSCs先于12月龄rMSCs组有钙化形成.成脂肪诱导第二天12月龄rMSCs先于3月龄rMSCs有脂滴生成.结论 12月龄rMSCs生长能力和成骨能力较3月龄rMSCs降低,成脂肪能力较3月龄rMSCs增高.
作者:药蓉;陈槐卿;邓力;李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