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张波;张磊;刘卫平;邓伊伶

关键词:尖锐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尖锐湿疣(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和HPV-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分别针对HPV6和HPV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①免疫组化染色:37/44例(84.1%)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6/44例(13.7%)HPV-1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②原位杂交:有38/44例(86.4%)表达HPV-DNA,其中既表达HPV6 -DNA又表达HPV11-DNA者26例(59.1%);③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43/44例(97.7%)呈阳性反应.结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二者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形态学改变,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成骨细胞瘦素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研究

    目的了解成人成骨细胞瘦素受体(Ob-R)的表达及其结合特性.方法体外传代培养成人成骨细胞并经细胞学特性鉴定;以Ch-T法标记和长柱PAGE分离纯化制备125I-leptin,建立成骨细胞瘦素受体放射分析法,并用Scatchard法计算瘦素受体的结合参数.结果成骨细胞经体外传代培养后,其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并可形成矿化小结;其与125I-leptin的结合具可饱和性,且可被过量未标记瘦素竞争取代(P<0.01);Scatchard分析结果示其结合具单位点特性,平衡解离常数为0.11±0.06 nmol/L,大结合容量为 1.7±0.3 nmol/105细胞.结论成人成骨细胞上存在可与瘦素特异性结合的Ob-R蛋白;成骨细胞可能是瘦素作用的靶细胞,瘦素可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而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产生调控作用.

    作者:李双庆;赵红莉;李晓佳;魏松全;安振梅;熊中云;谢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γ-射线照射所致肝组织损伤性质的观察

    目的观察经γ-刀照射不同时间的正常肝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将正常新西兰大白兔分为6个实验组,分别为γ-射线照射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组,照射剂量为单次200Gy.用常规HE染色方法观察经γ-射线照射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照射后4~12小时,照射野内肝组织出现小灶性轻度肝细胞浊肿和轻度脂肪变性;照射后18~48小时,照射野内出现肝组织坏死.结论在本实验照射剂量下,γ-射线照射肝组织后18小时引起肝细胞死亡,其死亡方式主要是细胞坏死,而不是凋亡,造成细胞死亡机理可能和电离辐射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程薇波;李红兵;程滔;王文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目的分离新生猪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为研究围生期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特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机械分散结合Ⅴ型胶原酶(0.5g/L)消化的方法纯化肾小管片段,选择含10%的FCS低糖 DMEM培养基,置于5%CO2,37℃孵箱培养.0.25%胰蛋白酶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化和传代培养.应用细胞形态学(光镜和电镜)、免疫细胞化学(PanCK和CK18单抗)和酶组织化学(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方法进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鉴定;用流式细胞术做细胞纯度鉴定.结果出生12~24小时的新生猪肾小球直径为50~70μm,出生 5~6天的肾小球直径为70~98μm .新生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对葡萄糖的需求量不高.培养成功并传 6~8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度达95%~98%.综合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结果,支持细胞来源于肾单位的近曲小管.结论采用机械分散-酶消化纯化肾小管,0.25%胰蛋白酶纯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及低糖 DMEM培养新生猪肾近曲小管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沈青;姚裕家;熊英;王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用套式PCR技术检测我国西南部分疟区疟原虫的感染状况

    目的建立鉴别人体四种疟原虫的套式PCR技术,检测我国西南部分疟区疟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选用两组疟原虫引物,扩增SSUrDNA特定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检测凝胶分析仪观察并摄像.结果采用上述方法扩增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分别为104bp、102bp和115bp特异片段.所检测的138份疟疾患者血样中,四川名山县95份均为间日疟单纯感染,筠连县37份中10份为与间日疟和/或恶性疟呈混合感染的三日疟,云南金平县的6份均为合并恶性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疟原虫混合感染.结论所建立的套式PCR检测系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和稳定可靠等优点,在疟疾诊断、虫种鉴别、混合感染的判定、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和疫情监控预测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佩娜;姜素华;廖琳;刘庆;川本文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颌骨牵张后bFGF与IGF-Ⅰ在新骨组织中的定位表达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2只成年山羊行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在牵张结束后的第1、2和4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牵张区新骨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bFGF和IGF-Ⅰ的表达.另选2只同龄山羊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下颌骨牵张后bFGF与IGF-Ⅰ均呈高水平表达,bFGF定位于间充质或成纤维样细胞、成骨细胞以及新骨基质,而IGF-Ⅰ则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结论 bFGF与IGF-Ⅰ可能在下颌骨牵张后的新骨生成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邹淑娟;胡静;高占巍;李继华;王大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c-myb在人脑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的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c-myb癌基因在人脑活体胶质瘤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活体胶质瘤标本以及正常和胎儿脑组织中c-myb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级别和其它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myb癌基因在恶性胶质瘤中有高水平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级别和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病程无关(P>0.05).c-myb的表达水平在Ⅲ、Ⅳ级明显高于Ⅱ级(P<0.05),Ⅲ、Ⅳ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Ⅰ级毛发细胞型星形细胞胶质瘤表达极低,在正常胶质细胞内未见表达,在胎儿脑组织内有高水平表达.结论 c-myb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的一项生化指标.

    作者:游潮;万锋;徐建国;张尚福;徐学君;易章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心病患者PEFV曲线与MEFV曲线的对比探讨

    目的了解部分呼气流量-容积(PEFV)曲线的临床意义.方法用FJD-80型及LR-80型肺功能仪测定了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阻肺)和肺心病患者的PEFV曲线和大呼气流量-容积(MEFV)曲线.结果代表PEFV曲线指标的(·V)FRC及(·V)FRC/FVC,与(·V)75、(·V)50、(·V)25的实/预(%)的变动,具有相同的倾向,都是被动吸烟组>轻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慢支组>肺气肿组>肺心病组;且全部(·V)FRC、(·V)FRC/FVC以及(·V)50、(·V)25的实/预(%),在重度吸烟组都已降到71%~76%,而(·V)75在重度吸烟组和慢支组仍然大于80%.结论与MEFV曲线相比,(·V)FRC、(·V)FRC/FVC仍然是检查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其下降的程度可反映疾病严重的程度.由于操作PEFV曲线处于生理状态,易为患者接受,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桂芳;黄进军;王鉴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环孢霉素A逆转Pgp多药耐药机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逆转糖蛋白Pgp耐药细胞株K562/ADR耐药的机理.方法采用RT-PCR、荧光法、MTT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等方法, 研究CsA对柔红霉素(DNR)在Pgp耐药细胞株K562/ADR蓄积、毒性及分布的影响.结果 CsA可明显增加DNR在耐药细胞内的蓄积,恢复DNR在耐药细胞核、浆的弥漫分布,提高耐药细胞对DNR的敏感性.结论 CsA通过增加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含量和逆转化疗药物异常分布的作用,恢复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龚玉萍;刘霆;贾永前;邓承祺;欧阳仁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侧脑室注射3、4二羟基苯甲醛对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3、4二羟基苯甲醛对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作用及机制.方法以MP、HR、LVSP、LVEDP、LVP±dp/dt max为指标,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上观察3、4二羟基苯甲醛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3、4二羟基苯甲醛后大鼠MP、HR、LVSP、LVDEP、LVP±dp/dt max明显减弱,10分钟达低值,与生理盐水组和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然后逐渐恢复.侧脑室预先注射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可部分阻断3、4二羟基苯甲醛减弱MP、HR、LVSP、LVEDP、LVP±dp/dt max的作用.结论 3、4二羟基苯甲醛有明显减弱MP、HR、LVSP、LVEDP、LVP±dp/dt max的作用.3、4二羟基苯甲醛减弱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能部分由脑内β受体介导.

    作者:王明江;鲁芳;冯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载脂蛋白AⅠ基因启动子区G→A置换及内含子ⅠC→T置换与冠心病的关联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po)AⅠ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变异频率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对成都地区汉族178例正常人和118例冠心病患者apoAⅠ基因启动子(-78bp)及内含子Ⅰ(+83bp), MspⅠ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及对照组apoAⅠ基因MspⅠ的多态性以G/G基因型占优势.apoAⅠ基因启动子区MspⅠ酶切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0.331 vs. 0.270,P=0.067),+83bp T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072 vs. 0.034,P<0.05).在所研究对象中具有A/A基因型者血清TG水平较具有G/G基因型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 apoAⅠ基因内含子Ⅰ(+83bp)MspⅠ酶切位点的突变与中国人冠心病有一定关联,apoAⅠ基因A/A基因型对血清甘油三酯的升高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瑞;邓珏琳;白怀;刘宇;朱红;刘秉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缺氧复氧对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初探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刺激对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缺氧复氧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两组,常氧对照组在常氧状态下培养12~18小时;缺氧复氧组先在氧浓度低于1%状态下培养12~14小时,再置于常氧状态复氧0~6小时.应用荧光漂白回复技术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进行分析,结果用荧光回复率表示.结果常氧对照组内皮细胞荧光回复率为34.4%±16.5%;缺氧复氧组经缺氧处理以及复氧4小时和复氧6小时处理后,其内皮细胞荧光回复率分别为42.7%±22.7%、37.8%±13.2%和43.0%±16.2%,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复氧2小时处理后,内皮细胞的荧光回复率为25.0±7.4%,与常氧对照组和经缺氧、复氧4小时、复氧6小时处理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单独缺氧12~14小时不影响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而复氧2小时则能显著抑制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由此提示,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参与了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早期反应.

    作者:马尔丽;曾智;张杰;黄明惠;强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马桑内酯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影响

    目的了解钙离子及钙通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探讨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 CL)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机理.方法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致痫剂CL对Wistar乳鼠海马单个锥体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的影晌.结果经致痫剂CL作用后,锥体神经细胞内Ca2+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其升高不呈剂量依赖性(P>0.05);经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处理后,CL虽然仍能引起神经元胞内Ca2+浓度升高(P<0.01),但与单纯使用CL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 L-型钙通道开放在痫性放电的发生、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促进钙通道开放可能是马桑内酯致痫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邹晓毅;曾红;郑洪波;张杰;李胜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脉络膜黑色素瘤误诊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误诊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误诊原因. 方法对误诊的15 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15例病例分别为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痣、脉络膜转移癌和脉络膜结核.结论患者眼底表现不典型、屈光间质混浊、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医师对病史了解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晓红;唐晨;罗清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银屑病皮损区c-myc、c-jun、Ki-67、PCNA、VEGF的表达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c-jun、Ki-67、细胞核增殖性抗原(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2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及5例正常人表皮中c-myc、c-jun、Ki-67、PCNA、VEGF的表达及分布特点.结果银屑病皮损区c-myc、c-jun、Ki-67、PCNA、VEGF表达均较正常表皮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分布于除角质层以外的表皮各层,而正常表皮表达阴性或仅在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结论 c-myc、c-jun、Ki-67、PCNA在银屑病皮损中过度表达,提示其与银屑病的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异常有关;VEGF过度表达,提示VEGF与银屑病的真皮乳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张敏;张谊之;李俸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芦荟多糖抗突变作用的试验研究

    目的研究芦荟多糖的抗突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芦荟多糖在体内和体外的抗突变作用.结果芦荟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微核率(分别为17.6‰、21.8‰、31.4‰)和精子畸形率(分别为30.42‰、32.15‰、41.33‰)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P<0.005).体外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在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分别为22.5%、14.8%、10.25%,与阳性对照组(丝裂霉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在低剂量组其作用为明显,抑制率达到78.5%.结论芦荟多糖可有效抑制环磷酰胺、丝裂霉素所诱导的突变性,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

    作者:董彩婷;杨青;肖元梅;岑小波;王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HCC)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制作包含4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相应的癌旁和非癌组织的组织芯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及非癌组织中的HBsAg和HBcAg表达情况.结果 4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HBsAg检出率分别为7.5%、40%和45%;HBcAg的检出率分别为20%、52.5%和67.5%;HCC肿瘤组织中的HBsAg和HBcAg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非癌组织(P<0.01).结论 HCC的发生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随着HCC的发展,HBV抗原的表达降低.组织芯片技术是可高效进行肿瘤分子病理研究的技术平台,能够在严格、均一的实验条件下,高通量、快速、平行地检测大批量组织样本中的一个或多个实验指标.

    作者:何煦;刘凯;赵连三;周思亮;刘丽;刘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肤烫愈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肤烫愈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30只 Wistar大鼠制成20%深Ⅱ度烧伤模型后,实验组(n=15)外用肤烫愈,对照组(n=15)使用艾利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其毒副作用.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07±1.83天,对照组为25.40±1.80天,两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实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呈黄色,较对照组着色深,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7.98%,而对照组为30.27%,其实验组表达强于对照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呈棕黄色,较对照组着色深,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3.50%,而对照组为53.95%,实验组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05);两组大鼠用药期间肝肾功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肤烫愈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无明显肝肾毒性.

    作者:岑瑛;毕建虹;严小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所致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和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MCA、VA的Vm、Vd,BA的Vd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PI明显增高.高脂血症病人VA的Vm 、Vd,MCA的Vd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PI也明显增高(P<0.01).以上改变高血压组较高脂血症组明显(P<0.01).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高脂血症都可造成脑血管损害,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显著强于高脂血症

    作者:刘淘真;奚朗秋;邓毅;曾晓琼;汤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HDL亚类组成的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HDL亚类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双相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了83例冠心病患者及72例正常人血清pre β-HDL及α-HDL各亚类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re β1-HDL,HDL3b,HDL3c水平显著升高(P<0.001),HDL2b显著减少(P<0.001).冠心病患者中男性pre β1-HDL及HDL3b水平显著高于女性 (P<0.05),HDL2b含量则显著低于女性 (P<0.01).正常对照中男性HDL3b显著高于女性(P<0.05),pre β1-HDL较女性有升高趋势,HDL2b较女性有减少趋势.冠心病患者血清中TG浓度与pre β1-HDL (P<0.01),HDL3b(P<0.01)显著正相关,与HDL2b(P<0.01)显著负相关.HDL-C水平与HDL2b(P<0.01),HDL2a(P<0.05)显著正相关,与pre β1-HDL (P<0.01) 显著负相关.apo AⅠ水平与HDL-C水平与HDL2b(P<0.01),HDL2a(P<0.05)显著正相关,与HDL3a(P<0.01)显著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re β1-HDL,HDL3b,HDL3c水平显著升高,HDL2b显著减少,提示其HDL颗粒有变小的趋势.而且正常人,特别是冠心病患者男性HDL颗粒较女性为小,提示性别差异可能与血清HDL亚类组成有关.

    作者:徐勇霞;傅明德;徐燕华;于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型抗菌肽分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获得具有高活性的新型抗菌肽分子序列,为合成这类抗菌肽和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产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比较和分析了大量有关抗菌肽的序列和空间结构,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可能具有很好抗菌活性的抗菌肽分子,并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观察其可能的结构,进行三维结构的计算和预测,与已知的抗菌肽分子进行比较.结果分析发现抗菌肽一般在肽分子的两头分别形成螺旋,螺旋趋势强弱与抗菌肽的活性呈一定的正相关.根据这些资料和分析结果,设计了一些抗菌肽序列.其中一个序列为: GWLRKIGKRIKRIGQYFSDAALEVLGVA.经一级结构分析和空间构象分析显示,这一设计的抗菌肽分子可能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随着各种数据库和分子生物学软件的完善和丰富,充分利用它们进行新分子的设计成为可能.

    作者:蔡青松;张艳;翟朝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