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铁调节蛋白在慢性病贫血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徐学聚;廖清奎;何志旭;汪凤兰;罗春华;李钦伯;李丰益

关键词:铁代谢, 铁调节蛋白, 关节炎
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铁调节蛋白(IRP)在慢性病贫血(ACD)大鼠肝组织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在传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追加注射福氏佐剂两次,增强其免疫反应,从而诱发建立贫血大鼠模型.对贫血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铁含量、铁蛋白、NO、IRP-2 m RNA 水平及IRP结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经追加福氏佐剂,肝铁、铁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ACD 铁代谢改变特征一致; ACD大鼠肝组织IRP结合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RP-2 mRNA 表达下调, NO水平与IRP结合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NO、IRP在ACD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内膜异位囊肿恶变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发现阴道包块20+余年,接触性出血2月余入院. 患者于20+年前阴道分娩后不久发现阴道包块,渐增大,经期微感胀痛,8年前包块曾破溃一次,流出少量暗色血性液体.

    作者:李大可;郑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兔心肌梗塞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在MRI中的应用

    目的对兔心肌缺血的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并探讨其在MRI诊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和同时低位结扎LAD及左冠状动脉旋支(LCx)建立兔心肌梗塞模型,并在术后行MRI检查,对取材后心肌标本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及病理检查.结果①LAD组20%(5/25)发生心室颤动导致死亡,LAD +LCx组无一例发生室颤死亡.②LAD组EKG改变明显者占56%(14/25),其中21.43%(3/14)在即刻就有EKG明显改变,并在30分钟后恢复正常;EKG改变不明显者占44%(11/25);LAD +LCx组100%有EKG明显改变,且30分钟后亦无明显恢复.③LAD组心肌梗塞范围较小,并均限于左室前壁,室间隔前部损害;而LAD+LCx组心肌梗塞范围较大,且累及左室前壁及侧壁,无一例有室间隔前部损害.④LAD组中有30%(6/20)不能显示小灶缺血局部心肌运动降低,16.67%(3/18)无法分辨早期小梗塞灶的MRI信号变化;而LAD+LCx组均能显示缺血局部心肌运动降低及梗塞灶早期的MRI信号变化.结论低位结扎兔心LAD+LCx,手术死亡率低,EKG改变明显,梗塞面积较大,是MRI研究中一种较理想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作者:赵江民;李瑞祥;羊惠君;孔古雅;靳升荣;李爱冬;李肖;张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FHIT基因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FHIT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FHIT基因的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42例宫颈癌进行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分析.结果在D3S1234和D3S1300座位上,LOH频率分别为52.5%(21/40)、70.8%(17/24),MI频率分别为22.5%(9/40)、20.83%(5/24).FHIT基因改变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FHIT基因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和筛查可能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刘辉;彭芝兰;刘珊玲;王和;唐茜萍;何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左旋克罗卡林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左旋克罗卡林(levcromakalim)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者治疗的急性效应.方法给予10例HPH患者舌下含服左旋克罗卡林25 μg/kg,采用右心飘浮导管测定其用药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血氧饱和度(SaO2) 、中心静脉压(CVP)和心输出量(CO),并计算出肺血管阻力(PVR).结果本组10例HPH患者在使用左旋克罗卡林后,其mPAP和mSAP均明显下降,其中mPAP在用药后180分钟,从用药前的4.64±0.43 kPa低降至3.12±0.71 kPa;mSAP在用药后60分钟,从用药前的11.25±0.62 kPa低降至9.31±1.20 kPa;PVR与mPAP一样,也出现相同的变化;且前二者在用药8小时内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SaO2在用药后120分钟,从用药前的87.3%±7.2%增加至92.0%±5.1%,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用药前后CVP和CO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旋克罗卡林在用药剂量为25 μg/kg时,对HPH患者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且安全有效.

    作者:肖欣荣;陈文彬;程德云;颜浩;赵思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问号赖型钩体与七日热型钩体内鞭毛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筛选钩体核酸疫苗的候选株,并从基因水平解释钩体血清型的特异性.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赖型017株及七日热型56610株钩体的内鞭毛蛋白(flaB)基因;经T/A快速克隆法将PCR产物连接于PGEM-T Easy Vector载体.用α-互补法、PCR法及酶切分析鉴定重组质粒,获得了重组质粒pDHTF017和pDHTF610;双脱氧终止法对两个重组质粒中的克隆化flaB基因进行测序.结果两型flaB基因长852bp,编码283个氨基酸.两个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相似,含多个常见酶切位点.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31.3×103.结论几个血清型的flaB基因同源性达90%~99%.

    作者:何泼;戴保民;乔中东;游自立;方之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早产危险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临床预测

    目的了解早产危险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前检查门诊28~36+6周孕妇184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评分并追踪有无先兆早产发生及其妊娠结局.结果 184例中发生先兆早产53例,先兆早产的发生率为28.8%,评分结果10分值敏感度高,13分值特异度高,从ROC曲线得出12分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大,是预测先兆早产的临界点,其准确度为86.9%,阳性预测值达76.3%.比较发生先兆早产及无先兆早产两组各危险因素,发现子宫敏感、宫颈管长度<39mm(阴道B超)、紧张、繁重的工作、低社会经济状况、非工薪阶层及双胎有显著性差异,是预测先兆早产的关键指标.结论早产危险因素评分值≥12分能有效预测先兆早产的发生,有助于早期干预.具有预测先兆早产关键指标的孕妇应警惕先兆早产的发生.

    作者:曾蔚越;蒋学风;陈亚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烧伤大鼠血清对肠上皮细胞E-钙粘附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E-钙粘附蛋白(ECD)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培养大鼠肠上皮细胞株IEC-6;采用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烧伤血清刺激培养的IEC-6细胞ECD的变化.结果肠上皮细胞经烧伤血清作用后早期ECD表达呈进行性下降,细胞通透性增加.结论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细胞ECD表达降低,细胞粘附连接损伤.

    作者:陈军;夏培元;肖光夏;李章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EB病毒BN LF-1基因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B病毒BN LF-1在恶性淋巴瘤及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mplisensor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恶性淋巴瘤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和骨髓EB病毒BN LF-1基因片段,同时用免疫酶法测定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结果 BN LF-1基因在恶性淋巴瘤表达阳性率为68.97%(40/58),急淋阳性率为25%(9/36),急非淋为5.41%(2/37).恶性淋巴瘤BN LF-1表达明显高于急淋、急非淋及对照组(P=0.001),急淋明显高于急非淋及对照组(P=0.019),急非淋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493).在恶性淋巴瘤BN LF-1含量比急性白血病高(P<0.001);BN LF-1含量越高,其患者生存期越短(r=0.428).结论 BN LF-1基因可能是EB V的致癌基因,对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次之;BN LF-1在T及B淋巴细胞均表达.其含量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林为澄;马旭东;郑瑞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66例原位肝脏移植及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目的总结66例肝移植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探讨适合我国目前及今后提高肝移植成活率和康复率的方法. 方法 66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12例行劈离式肝移植(SLT)术,54例行原位肝移植(OLT)术. 结果移植的66例肝脏,术后无1例发生肝脏功能衰竭,也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病人全部存活,多数已康复. 结论改善供肝条件,严格受体选择,提高手术水平,优化免疫抑制剂和长期随访指导可能是提高肝移植存活率和康复率的关键.

    作者:伍晓汀;严律南;Carl-Gustav Groth;Bo-Gran Ericzon;周勇;庄文;张明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促凝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 Ⅱ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促凝活性(PCA)的影响.方法使用Tan Ⅱ A处理NB4细胞,复钙时间检测NB4细胞的PCA,并用发色底物法测量反应体系中因子Xa(FXa)水平,ATRA处理的NB4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 Tan Ⅱ A 可下调NB4细胞PC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Tan Ⅱ A和ATRA下调NB4细胞的PCA水平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Tan Ⅱ A作用的NB4细胞,FXa水平降低.结论 Tan Ⅱ A与ATRA相似,均可降低NB4细胞的PCA水平,其降低PCA作用是通过下调NB4细胞TF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程韵枫;羊裔明;邓承祺;孟文彤;刘霆;梁效功;廖小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电针涌泉穴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p53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对衰老造模大鼠p53、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注射法建立大鼠衰老模型,经电针涌泉穴治疗后,用RT-PCR方法检测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针能明显改善患鼠症状;D-半乳糖造模引起p53基因表达上调,经电针涌泉穴后又可使其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不受D-半乳糖造模和电针的影响.结论针刺涌泉穴对衰老大鼠的p53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珉;张卫;王刚;王米渠;张义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早期食管癌95例的临床诊诒体会

    目的报告提高早期食管癌确诊率和远期生存率的体会.方法对该院1977年1月至2000年4月手术治疗的95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X线检查检出率为80.0%(76/95)、纤维食管镜检查的确诊率为91.9%(79/86)、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的确诊率为91.7%(11/12);术后5年、10年、15年及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4%(53/58)、66.7%(16/24)、60.0%(6/10)和40.0%(2/5).结论高度重视早期食管癌的症状,选择针对性检查方法,必要时采用多项检查方法和定期复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确诊率.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早期食管癌首选方法.术后复发与转移是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早期食管癌也应按肿瘤外科的原则行食管的次全切除术并常规清扫区域淋巴结.

    作者:杨卫平;杨捷生;陈玉泉;陈于平;杨熙鸿;翁鸿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胚鼠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胚鼠皮质神经元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其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该过程中酪氨酸激酶B信使核糖核酸(TrkB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对胚鼠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缺氧时点实验组(加入BDNF)与对照组(不加入BDNF)的细胞活性差别;同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DNF受体TrkB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BDNF对缺氧神经元有确切保护作用,加入BDNF可引起TrkBmRNA表达的上调.结论 BDNF可减轻神经元所遭受的缺氧损害,而TrkB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BDNF发挥其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作者:周晖;毛萌;刘卫平;李胜富;王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经机械通气治愈10例报告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后并发严重呼吸衰竭,长期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经验.方法外科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了长时间适当的机械通气(通气30~60天,平均46.6天),以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营养支持.结果 10例治愈出院,经随访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外科手术后并发严重呼吸衰竭,应在维持适当通气的条件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有效的抗生素和切实可行的营养支持.

    作者:张庆基;徐建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3例经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3)和对照组(n=20).研究组先按FP方案(5-Fu+DDP)行1周期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放疗.放疗又分两个阶段,首先设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行常规分割放疗,照射36.0~40.0Gy后缩野,而后改用面颈分野,研究组行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4~1.6Gy、每日2次,间隔时间≥6小时,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对照组仅行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放疗结束后1月,两组再行3~4周期辅助化疗,方案同前.结果研究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较对照组重(P<0.05),而皮肤和血液学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时CT检查显示两组鼻咽部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8.26%和6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鼻咽癌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5.65%比70.00%及95.65%比7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中、晚期(Ⅲ期+ⅣA+B期)病例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31%和5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其急性放射反应患者也可以耐受.

    作者:李平;刘成文;张洪;杨玉琼;徐泳;艾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妇科手术膀胱损伤25例分析

    由于女性生殖器官与泌尿器官紧密相邻,因而妇科手术造成泌尿道损伤并不少见.其中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膀胱,据文献报道损伤率为0.2%~19.5%[1].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因难产造成的尿瘘则已较少发生,而妇科手术所致的尿瘘相对增加,因而减少膀胱损伤的发生和正确处理膀胱损伤成为每个妇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郑莹;彭芝兰;郑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成都地区汉族133例正常对照及11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2例伴有高血压)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66 vs 0.075, P>0.05).冠心病伴有高血压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与未伴有高血压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降低趋势(0.038 vs 0.090,P=0.09).冠心病伴有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等位基因频率也有降低趋势(0.038 vs 0.075,P=0.14).结论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无关联,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

    作者:刘瑞;陈玉成;白怀;李献;刘宇;邓珏琳;刘秉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可摘局部义齿卡环对基牙牙面致龋菌的影响

    目的了解卡环戴入前后基牙牙面微生态平衡的变化,并探讨不同卡环引起上述变化的差异.方法检测备牙前、戴牙一个月及三个月时铸造卡环和锻丝卡环所在基牙牙面的可培养菌总量以及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组成比的变化. 结果与备牙前相比,戴牙一个月及三个月时,两种卡环所对应的基牙牙面的检出菌总量以及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的组成比均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锻丝卡环所对应的牙面比铸造卡环所对应的牙面的变形链球菌组成比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卡环的戴入在牙面形成新的滞留区,促进细菌沉积及致龋菌繁殖.与铸造卡环相比,锻丝卡环引起的上述变化更显著.

    作者:范震;高宁;肖晓蓉;刘豫蓉;朱硃;刘朝晖;王成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同种属动物肝细胞膜载脂蛋白CⅢ受体的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种属动物肝细胞膜apo CⅢ受体的存在及结合特性.方法以125I标记的人apo CⅢ为配体,利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对不同种属动物肝细胞膜与125I-apo CⅢ的结合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大鼠、狗、羊、猪、兔、鸡、鸽、蛇等动物的肝细胞膜与人125I-apo CⅢ有可饱和、高亲合、可逆的结合.竞争性抑制实验表明该结合能被过量非标记apo CⅢ抑制,而人血浆白蛋白对结合无影响.未观察到鲤鱼和牛蛙的肝细胞膜与125I-apo CⅢ有可饱和、高亲合的结合.结论提示肝细胞膜apo CⅢ受体在进化上具一定保守性.

    作者:姚佳;张祖辉;刘秉文;张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lara细胞分泌蛋白在实验性气道炎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气道局部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mRNA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斑点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大鼠激发哮喘后3、7和14天肺组织CCSP mRNA、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CSP蛋白水平及细小支气管Clara细胞比率.结果激发哮喘后大鼠CCSP mRNA表达减少(对照为0.65±0.05,激发3天、1周及2周后分别为0.57±0.05、0.51±0.04及0.50±0.03,P均<0.01),BALF中CCSP 蛋白含量降低(对照为59.67±4.72,激发3天、1周及2周后分别为49.33±4.63、44.00±4.63、43.50±2.59,P均<0.01),Clara细胞比率下降(P<0.01或0.05).结论哮喘大鼠CCSP mRNA表达减少,CCSP水平降低,可能通过对磷脂酶A2的抑制作用的减弱而促进气道炎症.

    作者:罗凤鸣;王曾礼;刘小菁;刘春涛;章小红;王文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