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种属动物肝细胞膜载脂蛋白CⅢ受体的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

姚佳;张祖辉;刘秉文;张敏

关键词:动物 肝细胞膜 apo CⅢ受体 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属动物肝细胞膜apo CⅢ受体的存在及结合特性.方法以125I标记的人apo CⅢ为配体,利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对不同种属动物肝细胞膜与125I-apo CⅢ的结合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大鼠、狗、羊、猪、兔、鸡、鸽、蛇等动物的肝细胞膜与人125I-apo CⅢ有可饱和、高亲合、可逆的结合.竞争性抑制实验表明该结合能被过量非标记apo CⅢ抑制,而人血浆白蛋白对结合无影响.未观察到鲤鱼和牛蛙的肝细胞膜与125I-apo CⅢ有可饱和、高亲合的结合.结论提示肝细胞膜apo CⅢ受体在进化上具一定保守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肥大细胞激活及组织胺水平测定

    目的建立肥大细胞激活及组织胺测量的实验研究系统.方法将手术切除的人类肺、皮肤、扁桃体及关节滑膜组织剪碎后,在37℃条件下用Ⅰ型胶原酶和Ⅰ型透明质酸酶进行消化.经洗净及肥大细胞计数后,悬浮的细胞被均匀地加入含刺激剂、抑制剂或缓冲液的试管中,并在37℃条件下培养15分钟,用冷HBSS缓冲液及离心方法终止上述反应,取上清液置-37℃下保存.用与组织胺特异结合的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显色法测量组织胺.结果肺、皮肤、扁桃体和关节滑膜组织的肥大细胞分别占相应组织悬浮细胞总数的4%、5%、0.5%和4%左右.各组织中肥大细胞自发性组织胺释放量均占其组织胺总量的9% 以内.绵羊抗人IgE和钙离子载体的佳浓度分别是1% 和1 μmol/L,其分别能引起高达19% 和56% 的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抑制剂亮肽素(亮肽素)能抑制IgE依赖性肺及扁桃体肥大细胞的激活.结论酶消化法分离肥大细胞为肥大细胞激发试验提供了快速、重复性好的试验基础.以玻璃纤维特异性结合组织胺为基础的组织胺测量方法重复性好、样品用量小,节省人力及财力.绵羊抗人IgE和钙离子载体均为肥大细胞的有效激活剂.亮肽素能抑制IgE依赖性肥大细胞的激活.

    作者:何韶衡;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D基因联合5-FC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经CD基因联合5-FC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1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5)和对照组(n=5).实验组将整合有CD基因的复制缺陷的腺病毒0.1 ml[1×1010 pfu(菌斑形成单位)/ml]注入瘤体内,同时将5-FC按每次400 mg/kg注入裸鼠腹腔内.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病毒液及5-FC溶液,以同体积、同样方法注入裸鼠体内.结束治疗后24小时处死裸鼠.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中心及边缘部位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用CA125标准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及裸鼠血清CA125值;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及肿大淋巴结的病理表现.结果①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重量分别为1293±342 mg和1267±312 mg,治疗后分别为2231±640 mg和2925±1195 mg,实验组瘤重量小于对照组.②肿瘤病理类型为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肿瘤组织内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及明显的纤维化.另外,对照组裸鼠有2只(2/5)发生肿瘤淋巴结转移,而实验组裸鼠未发生肿瘤淋巴结转移.③实验组肿瘤细胞总的凋亡率为11.96±5.69%,高于对照组的凋亡率(7.65±5.21%)(P<0.05).④实验组与对照组G1期及S期细胞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G2期细胞的构成比为4.79%,低于对照组的5.88%(P<0.05).⑤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组织CA125值分别为2954±1318 U/g和3047±1579 U/g (P>0.05);血中CA125值分别为1092±801 U/ml和2297±802 U/ml(P<0.05).结论 CD基因联合5-FC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有治疗作用.

    作者:姚远;王和;彭芝兰;刘珊玲;李清丽;姚先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IGFBP-1,IGFBP-2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孕激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IGFBP-1和IGFBP-2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孕激素(P)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3~10天大鼠血清P水平;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IGFBP-1、 IGFBP-2及孕激素受体(PR)在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及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孕鼠血清P呈峰值变化,大值出现在孕5~7天.PR在大鼠内膜腺、腔上皮,基质细胞,蜕膜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强度也呈峰值变化,大值出现在孕5~7天,并与血清P水平呈正相关;而PR在大鼠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随孕天升高,且与血清P无相关.IGFBP-1和IGFBP-2在孕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与PR具有相同细胞定位,但在滋养层细胞中没有表达.IGFBP-1表达的变化趋势与PR类似,而IGFBP-2的表达则是在妊娠后升高并维持相对恒定,孕8~9天降到动情期水平,孕10天又迅速升高.二者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血清P都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5和0.345,P均<0.05).结论 IGFBP-1和IGFBP-2可能都参与了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胎盘形成及胚胎生长发育的调节,P可通过PR诱导IGFBP-1和IGFBP-2在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但IGFBP-1和IGFBP-2究竟是作为P的中介因子还是协同因子来实现上述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尚为;谭宗建;韩字研;杨开选;彭英;王靖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体会

    目的进一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对我院41例SAP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21例,死亡8例(38.90%);非手术治疗组20例,死亡3例(15.00%);小于60岁者33例,死亡7例(21.21%),大于60岁者8例,死亡4例(50.00%).结论 SAP疾病早期宜采用非手术治疗,出现继发感染或外科并发症时宜手术治疗.

    作者:陈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3例经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3)和对照组(n=20).研究组先按FP方案(5-Fu+DDP)行1周期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放疗.放疗又分两个阶段,首先设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行常规分割放疗,照射36.0~40.0Gy后缩野,而后改用面颈分野,研究组行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4~1.6Gy、每日2次,间隔时间≥6小时,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对照组仅行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放疗结束后1月,两组再行3~4周期辅助化疗,方案同前.结果研究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较对照组重(P<0.05),而皮肤和血液学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时CT检查显示两组鼻咽部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8.26%和6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鼻咽癌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5.65%比70.00%及95.65%比7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中、晚期(Ⅲ期+ⅣA+B期)病例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31%和5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其急性放射反应患者也可以耐受.

    作者:李平;刘成文;张洪;杨玉琼;徐泳;艾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66例原位肝脏移植及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目的总结66例肝移植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探讨适合我国目前及今后提高肝移植成活率和康复率的方法. 方法 66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12例行劈离式肝移植(SLT)术,54例行原位肝移植(OLT)术. 结果移植的66例肝脏,术后无1例发生肝脏功能衰竭,也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病人全部存活,多数已康复. 结论改善供肝条件,严格受体选择,提高手术水平,优化免疫抑制剂和长期随访指导可能是提高肝移植存活率和康复率的关键.

    作者:伍晓汀;严律南;Carl-Gustav Groth;Bo-Gran Ericzon;周勇;庄文;张明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lara细胞分泌蛋白在实验性气道炎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气道局部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mRNA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斑点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大鼠激发哮喘后3、7和14天肺组织CCSP mRNA、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CSP蛋白水平及细小支气管Clara细胞比率.结果激发哮喘后大鼠CCSP mRNA表达减少(对照为0.65±0.05,激发3天、1周及2周后分别为0.57±0.05、0.51±0.04及0.50±0.03,P均<0.01),BALF中CCSP 蛋白含量降低(对照为59.67±4.72,激发3天、1周及2周后分别为49.33±4.63、44.00±4.63、43.50±2.59,P均<0.01),Clara细胞比率下降(P<0.01或0.05).结论哮喘大鼠CCSP mRNA表达减少,CCSP水平降低,可能通过对磷脂酶A2的抑制作用的减弱而促进气道炎症.

    作者:罗凤鸣;王曾礼;刘小菁;刘春涛;章小红;王文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3水平与追赶生长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3(IGFBP-1,-3)在正常新生鼠身长增长及宫内发育迟滞新生鼠追赶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将14只健康SD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只.于孕14天时钳夹实验组孕鼠双侧子宫动、静脉20分钟,对照组仅同期进行开腹、关腹手术.待两组孕鼠自然分娩后,从每只孕鼠所生的新生鼠中挑选3只身长、体重接近于平均身长、体重者,而后将两组各21只新生鼠又随机分为出生时、出生后第3天及出生后第5天三个亚组,每组各7只.测量生长参数,并采集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BP-1,-3水平.结果出生后第3天和第5天,实验组新生鼠身长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GFBP-3的增长也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且身长的增长与IGFBP-3的增长呈正相关(r=0.311),而与血清IGFBP-1的降低无相关关系(r=0.0074).结论出生后血清IGFBP-3的增加是新生鼠身长及宫内发育迟滞新生鼠发生追赶生长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炜如;姚裕家;杨凡;曾懿;白波;陈永秀;熊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cl-2、Bax及M30在寻常疣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在寻常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9例寻常疣皮损中 Bcl-2、Bax及M30 的表达. 结果 M30均阴性,9例(31%)表皮角质形成细胞Bax阳性表达,仅6例(21%) 基底细胞Bcl-2染色弱阳性.结论寻常疣的增殖性改变可能不是由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降低引起的.

    作者:张谊之;张敏;王琳;李俸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鼓室积液中嗜中性白细胞与白介素-8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鼓室积液(TCE)中嗜中性白细胞总数和百分比与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94例(150耳)中耳炎经鼓膜穿刺、切开或鼓膜置管抽取TCE标本;TCE按每单位体积的方式进行嗜中性白细胞总数及其百分比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8的浓度.结果在94例150耳中有145耳(96.5%)积液中检测出IL-8,其浓度为6865±891 pg/ml;而嗜中性白细胞总数和百分比分别为1.22×106±4.75×105/ml和64.2%±5.4%;IL-8浓度与嗜中性白细胞总数和百分比呈正相关,其r分别为0.34及0.29,P均为0.01;嗜中性白细胞总数和百分比及IL-8浓度与TCE类型有关.在脓性TCE中,IL-8浓度、嗜中性白细胞总数皆比粘液性或浆液性积液高(P均<0.05).结论 TCE中的嗜中性白细胞总数和百分比与IL-8浓度呈正相关,且IL-8浓度与TCE类型有关.

    作者:骆文龙;刘世喜;林代诚;刘阳;甘秀妮;苏俊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姜黄素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机理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姜黄素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HL-60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中效浓度(IC50)为24.8 μmol/L时,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HL-60细胞聚积在S期、G2/M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使HL-60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结论姜黄素可干扰HL-60细胞的周期分布,具有抗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车艺;汤为学;郑维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QT间期测量的小波分析方法

    目的准确获取人体心电信号(ECG)中的QT间期值.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多分辨的特点,将心电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把不同频带的信号显现在小波分解各个尺度上.特征尺度上准确定位QRS波及T波的起始点,从而获得QT间期的精确值.结果①在2mV的心电信号上引入峰峰值为1mV的误差信号,利用二进小波进行分解和重构得到相对精确的心电波形,测得QRS波、P波、T波的宽度大误差分别为5.75%,5.2%,3.8%.②用小波分析方法对MIT/BIH数据库中的ECG信号进行处理后,测量得到各间期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可以反映出QT间期及相应各间期的稳定性.结论人体心电信号随着检测状态及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非平稳性及包含许多干扰的特点.利用小波变换将心电信号进行处理能够获得QT间期的精确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

    作者:陈春晓;衡彤;刘建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测定Cl-的含量

    目的用检测溶液浑浊程度来指示Ag+滴定Cl-的滴定终点, 测定Cl-的含量.方法将一束光线通入待测溶液中, 在溶液中与其垂直的方向上检测散射光相对强度, 随着AgNO3溶液的加入, 溶液将逐渐变得浑浊, 散射光相对强度逐渐增强, 如果沉淀反应完全, 散射光相对强度将在化学计量点处达大值, 由此可判断滴定终点(称散射光度滴定法).结果该滴定方法较荧光黄和铬酸钾指示剂法适用于更低浓度的Cl-含量检测, 在适当的条件下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小于千分之二.结论散射光度滴定方法可用于测定较低浓度的Cl-的含量.

    作者:李成蓉;詹先成;钟术光;林涛;李琳丽;涂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三餐后4小时甘油三酯水平的观察

    目的观察在用饮食治疗(总热卡 30kcal/kg, 碳水化合物占53%,蛋白质占17%, 脂肪占30%)和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三餐后4小时甘油三酯(TG)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40例,根据空腹TG水平分为高TG组(TG≥1.7mmol/L, n=20)和正常TG组(TG<1.69 mmol/L,n=20).非糖尿病健康对照组(TG<1.69 mmol/L,n=22).所有受试者均测定空腹及三餐后4小时TG.早餐热卡约350kcal(碳水化合物占60%,脂肪占17%,蛋白质占23%),午餐和晚餐都为700~750kcal(碳水化合物占51%,脂肪占33%,蛋白质占16%). 结果①高TG组与正常TG组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FPG,PPG),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F-INS,P-INS),体重指数水平相当,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TG组三餐后出现TG升高的人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仅在午餐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G组三餐后4小时TG水平均升高.③高TG组其空腹、三餐后4小时T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TG组(P<0.0001).;正常对照组的午餐后和晚餐后4小时TG较空腹升高(P<0.05);正常TG组中午餐和晚餐后4小时TG明显高于空腹和早餐后4小时TG水平(P<0.05);高TG组的三餐后TG水平较空腹进一步升高,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④ 2型糖尿病的早、午、晚餐后4小时TG水平与空腹TG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986;r=0.976;r=0.973).结论在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空腹TG水平正常,其餐后仍然较非糖尿病者更容易出现高TG血症.

    作者:田浩明;王玉华;任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烧伤大鼠血清对肠上皮细胞E-钙粘附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E-钙粘附蛋白(ECD)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培养大鼠肠上皮细胞株IEC-6;采用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烧伤血清刺激培养的IEC-6细胞ECD的变化.结果肠上皮细胞经烧伤血清作用后早期ECD表达呈进行性下降,细胞通透性增加.结论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细胞ECD表达降低,细胞粘附连接损伤.

    作者:陈军;夏培元;肖光夏;李章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早产危险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临床预测

    目的了解早产危险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前检查门诊28~36+6周孕妇184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评分并追踪有无先兆早产发生及其妊娠结局.结果 184例中发生先兆早产53例,先兆早产的发生率为28.8%,评分结果10分值敏感度高,13分值特异度高,从ROC曲线得出12分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大,是预测先兆早产的临界点,其准确度为86.9%,阳性预测值达76.3%.比较发生先兆早产及无先兆早产两组各危险因素,发现子宫敏感、宫颈管长度<39mm(阴道B超)、紧张、繁重的工作、低社会经济状况、非工薪阶层及双胎有显著性差异,是预测先兆早产的关键指标.结论早产危险因素评分值≥12分能有效预测先兆早产的发生,有助于早期干预.具有预测先兆早产关键指标的孕妇应警惕先兆早产的发生.

    作者:曾蔚越;蒋学风;陈亚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心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具有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心病患者21例、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23例和24例正常人血清bFGF水平进行检测,以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心病和COPD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结果肺心病组mPAP水平(33.33±7.03 mmHg)明显高于COPD组(13.13±2.34 mmHg),P<0.001;肺心病组血清bFGF水平(69.84±16.29 pg/ml)明显高于COPD组(43.94±7.57 pg/ml)和正常对照组(44.64±6.31 pg/ml),P<0.001;肺心病血清bFGF水平与mPAP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30,P<0.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bF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程德云;陈文彬;肖欣荣;田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兔心肌梗塞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在MRI中的应用

    目的对兔心肌缺血的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并探讨其在MRI诊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和同时低位结扎LAD及左冠状动脉旋支(LCx)建立兔心肌梗塞模型,并在术后行MRI检查,对取材后心肌标本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及病理检查.结果①LAD组20%(5/25)发生心室颤动导致死亡,LAD +LCx组无一例发生室颤死亡.②LAD组EKG改变明显者占56%(14/25),其中21.43%(3/14)在即刻就有EKG明显改变,并在30分钟后恢复正常;EKG改变不明显者占44%(11/25);LAD +LCx组100%有EKG明显改变,且30分钟后亦无明显恢复.③LAD组心肌梗塞范围较小,并均限于左室前壁,室间隔前部损害;而LAD+LCx组心肌梗塞范围较大,且累及左室前壁及侧壁,无一例有室间隔前部损害.④LAD组中有30%(6/20)不能显示小灶缺血局部心肌运动降低,16.67%(3/18)无法分辨早期小梗塞灶的MRI信号变化;而LAD+LCx组均能显示缺血局部心肌运动降低及梗塞灶早期的MRI信号变化.结论低位结扎兔心LAD+LCx,手术死亡率低,EKG改变明显,梗塞面积较大,是MRI研究中一种较理想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作者:赵江民;李瑞祥;羊惠君;孔古雅;靳升荣;李爱冬;李肖;张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左旋克罗卡林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左旋克罗卡林(levcromakalim)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者治疗的急性效应.方法给予10例HPH患者舌下含服左旋克罗卡林25 μg/kg,采用右心飘浮导管测定其用药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血氧饱和度(SaO2) 、中心静脉压(CVP)和心输出量(CO),并计算出肺血管阻力(PVR).结果本组10例HPH患者在使用左旋克罗卡林后,其mPAP和mSAP均明显下降,其中mPAP在用药后180分钟,从用药前的4.64±0.43 kPa低降至3.12±0.71 kPa;mSAP在用药后60分钟,从用药前的11.25±0.62 kPa低降至9.31±1.20 kPa;PVR与mPAP一样,也出现相同的变化;且前二者在用药8小时内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SaO2在用药后120分钟,从用药前的87.3%±7.2%增加至92.0%±5.1%,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用药前后CVP和CO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旋克罗卡林在用药剂量为25 μg/kg时,对HPH患者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且安全有效.

    作者:肖欣荣;陈文彬;程德云;颜浩;赵思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99mTc-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不同脏器肿瘤骨转移的特点、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对276例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部分病例增加断层或特殊体位显像,显像剂为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结果①276例癌症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31例,阳性率47.46%,其中肺癌83例,骨转移34例,阳性率41%;乳腺癌118例,骨转移60例,阳性率50.8%;前列腺癌75例,骨转移37例,阳性率49.3%.②肺癌、乳腺癌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为多见,其次为脊柱,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为多见,其次为脊柱.③肺癌骨转移在1年内发生率为43%以上,1年后则有所下降,而乳腺、前列腺癌在6个月后仍呈上升趋势.结论肺、乳腺、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林勇;赵莎平;陈子益;范忠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