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云;陈文彬;肖欣荣;田伟
目的通过对304例高脂血症患者饮食和运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该人群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04名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自填式饮食问卷和运动记录表,进行饮食和运动状况的调查.结果该人群饮食的平均分为5.19±1.45分,肉类摄入以瘦肉为主,肉类、蛋类和谷类的摄入量偏高,食用油的摄入以植物油和动植物油兼用为主,但摄入量偏大,食用脱脂奶制品者不足6%.每周有5天以上规律体育活动者不足50%,低于人群的平均水平.高收入和教师人群规律运动者低于其他人群.结论应开展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着重加强高收入人群、教师人群主动运动锻炼的教育和指导.
作者:陈进;李宁秀;王家良;章茂顺;符宗胤;张兰;尹国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种属动物肝细胞膜apo CⅢ受体的存在及结合特性.方法以125I标记的人apo CⅢ为配体,利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对不同种属动物肝细胞膜与125I-apo CⅢ的结合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大鼠、狗、羊、猪、兔、鸡、鸽、蛇等动物的肝细胞膜与人125I-apo CⅢ有可饱和、高亲合、可逆的结合.竞争性抑制实验表明该结合能被过量非标记apo CⅢ抑制,而人血浆白蛋白对结合无影响.未观察到鲤鱼和牛蛙的肝细胞膜与125I-apo CⅢ有可饱和、高亲合的结合.结论提示肝细胞膜apo CⅢ受体在进化上具一定保守性.
作者:姚佳;张祖辉;刘秉文;张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以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C-末端缺陷的JAK3[c-term deficient JAK3, JAK3(ΔC)]载体PLJAK3(ΔC),以BALB/c 3T3为靶细胞,转染JAK3(ΔC) cDNA,检测JAK3(ΔC)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利用JAK3(ΔC)对白血病进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打基础.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法从质粒PcDNA3-JAK3(ΔC)中分离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多克隆位点上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JAK3(ΔC),通过转化感受态细菌扩增并检测DNA序列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法将PLJAK3(ΔC)转染包装细胞PA317细胞,并用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收集病毒;用该病毒感染靶细胞BALB/c 3T3,G418筛选抗性克隆并测定病毒滴度;抗性细胞扩增培养,细胞溶解后经免疫沉淀(IP)、Western blotting 检测BALB/c 3T3细胞中JAK3(ΔC)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JAK3(ΔC)酶切和DNA测序均表明含有2796 bp的JAK3(ΔC)基因;②病毒滴度为1.2×104 CFU/ml;③PLJAK3(ΔC)转染BALB/C 3T3细胞中表达出了JAK3(ΔC)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7×103.结论该研究构建的C-末端缺陷JAK3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JAK3(ΔC)能有效感染PA317包装细胞并产生高滴度病毒,同时该病毒能有效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真核细胞中并表达.
作者:张平;毕建虹;蔡美英;章崇杰;王蓉;赵宗蓉;魏大鹏;唐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根管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80颗离体单根管前牙舌面开髓,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四组:氢氧化钙类糊剂(CCQ)加牙胶尖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加牙胶尖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糊剂组和对照组,分别用CCQ加牙胶尖、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加牙胶尖侧压法充填根管、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糊剂加压充填根管,对照组不进行根管充填.根管充填后用玻璃离子粘固粉封闭舌面开髓洞型.用透明牙法观察不同实验组染料渗入的深度,评价根管充填严密性.结果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加牙胶尖组微渗漏(0.39±0.19)低于CCQ加牙胶尖组(0.68±0.43)和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糊剂组(0.77±0.40)(P<0.05),而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糊剂组与CCQ加牙胶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均发生全程染料渗入(8.40±0.90),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根管充填糊剂与牙胶尖联合使用,侧压法可达到较好的根管封闭效果,用于临床可行性较好.
作者:叶玲;苏勤;周学东;谭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Rb对膀胱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和电穿孔法将p53、Rb单独或联合导入膀胱癌细胞株T24中,Northern杂交等证实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后,观测并比较不同转染后细胞的生长、增殖水平和成瘤性等.结果获得p53、Rb单独和联合转染的T24细胞,Northern杂交等证实T24细胞中p53失活而Rb正常,转入的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和Rb基因均被表达.与未转染的对照组T24细胞相比,转入p53的细胞其生长速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受抑制,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丧失;而只转染Rb的细胞除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有所降低外,细胞生长和增殖未受明显抑制.结论外源野生型p53能抑制T24生长并降低其成瘤性,增加Rb的表达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53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外源Rb基因导入与否无明显关系,Rb表达水平正常的膀胱癌细胞其异常增殖可能与Rb蛋白磷酸化状态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李响;石明;李虹;杜海鸣;魏强;杨宇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临床、病理及细胞属性等特征.方法对12例MH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有关指标进行分析;对其中6例尸检及活检病理标本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和EB病毒(EBV)原位杂交(EBER-ISH)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MH临床上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高热、衰竭等特点.实验室显示全血细胞减少、血清酶学显著增高.尸检示恶性细胞侵袭广泛,呈多中心、不均匀散在分布.免疫表型分析(6例)示CD45RO和CD3ε阳性,CD20和CD68阴性,提示恶性细胞属T细胞来源,而非组织细胞来源.同时所作3例EBER-ISH均为阳性反应.结论 MH具有爆发性的临床过程.恶性细胞多数属于T细胞性淋巴瘤.EBV感染可能与MH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廖小梅;向兵;牛挺;黄杰;刘卫平;陈卉娇;邓承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66例肝移植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探讨适合我国目前及今后提高肝移植成活率和康复率的方法. 方法 66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12例行劈离式肝移植(SLT)术,54例行原位肝移植(OLT)术. 结果移植的66例肝脏,术后无1例发生肝脏功能衰竭,也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病人全部存活,多数已康复. 结论改善供肝条件,严格受体选择,提高手术水平,优化免疫抑制剂和长期随访指导可能是提高肝移植存活率和康复率的关键.
作者:伍晓汀;严律南;Carl-Gustav Groth;Bo-Gran Ericzon;周勇;庄文;张明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E-钙粘附蛋白(ECD)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培养大鼠肠上皮细胞株IEC-6;采用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烧伤血清刺激培养的IEC-6细胞ECD的变化.结果肠上皮细胞经烧伤血清作用后早期ECD表达呈进行性下降,细胞通透性增加.结论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细胞ECD表达降低,细胞粘附连接损伤.
作者:陈军;夏培元;肖光夏;李章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能力及炎性细胞因子在气道上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原代培养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用IL-1β(10 ng/ml)或TNF-α(5 ng/ml)处理16小时, 而后用特异性引物RT-PCR研究iNOS mRNA 的表达,用特异性抗iNOS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iNOS 蛋白的表达.NO的终末产物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水平的测定采用改良Griess法.结果 RT-PCR显示,经IL-1β及TNF-α处理16小时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iNOS mRNA. 免疫组织化学提示,IL-1β及 TNF-α可诱导大鼠气道上皮细胞 iNOS蛋白的表达并刺激NO产生,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 结论气道上皮细胞具有表达iNOS 的能力.细胞因子 IL-1β及 TNF-α可诱导大鼠气道上皮细胞 iNOS的表达及NO产生.
作者:李为民;陈文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左旋克罗卡林(levcromakalim)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者治疗的急性效应.方法给予10例HPH患者舌下含服左旋克罗卡林25 μg/kg,采用右心飘浮导管测定其用药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血氧饱和度(SaO2) 、中心静脉压(CVP)和心输出量(CO),并计算出肺血管阻力(PVR).结果本组10例HPH患者在使用左旋克罗卡林后,其mPAP和mSAP均明显下降,其中mPAP在用药后180分钟,从用药前的4.64±0.43 kPa低降至3.12±0.71 kPa;mSAP在用药后60分钟,从用药前的11.25±0.62 kPa低降至9.31±1.20 kPa;PVR与mPAP一样,也出现相同的变化;且前二者在用药8小时内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SaO2在用药后120分钟,从用药前的87.3%±7.2%增加至92.0%±5.1%,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用药前后CVP和CO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旋克罗卡林在用药剂量为25 μg/kg时,对HPH患者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且安全有效.
作者:肖欣荣;陈文彬;程德云;颜浩;赵思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核酸疫苗NV-HB/s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转化伤寒杆菌CVD908后再经口服等不同途径接种小鼠后,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以及磷酸钙在提高核酸疫苗免疫效能中的作用. 方法用自制的乙肝核酸疫苗、佐剂化乙肝核酸疫苗及口服疫苗,以不同接种途径免疫小鼠,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HBsAg及抗HBs;肌肉组织标本中的疫苗质粒以及C-myc mRNA. 结果肌注NV-HB/s 3天后,在接种部位检出了HBsAg;1月后外周血中检出了抗HBs.肌注与皮下注射对NV-HB/s的免疫效能无显著影响;口服接种所诱生的抗HBs阳转率及滴度低于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磷酸钙处理可降低核酸疫苗的用量,增加其安全性. 结论乙肝核酸疫苗NV-HB/s能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抗HBs;在免疫后6个月内,质粒的注入未见癌基因的激活.
作者:秦山;赵连三;范红;何芳;雷学忠;刘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国产美洛昔康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进口莫比可片作比较.方法 24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美洛昔康胶囊与进口莫比可片各15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美洛昔康的浓度,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两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对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程序进行拟合,两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国产美洛昔康胶囊与莫比可的Cmax分别为1.33±0.18 mg/L和1.03±0.22 mg/L,Tmax分别为1.63±1.76小时和3.83±1.31小时,T1/2β分别为27.91±9.31小时和31.25±17.17小时,AUC0-t分别为37.59±9.39 mg/L×h与35.04±7.22 mg/L×h.以莫比可为参比,国产美洛昔康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6%±16.6%.结论国产美洛昔康胶囊与进口莫比可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苗佳;黄英;梁德荣;梁茂植;徐楠;余勤;沈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铁调节蛋白(IRP)在慢性病贫血(ACD)大鼠肝组织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在传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追加注射福氏佐剂两次,增强其免疫反应,从而诱发建立贫血大鼠模型.对贫血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铁含量、铁蛋白、NO、IRP-2 m RNA 水平及IRP结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经追加福氏佐剂,肝铁、铁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ACD 铁代谢改变特征一致; ACD大鼠肝组织IRP结合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RP-2 mRNA 表达下调, NO水平与IRP结合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NO、IRP在ACD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学聚;廖清奎;何志旭;汪凤兰;罗春华;李钦伯;李丰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3例经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3)和对照组(n=20).研究组先按FP方案(5-Fu+DDP)行1周期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放疗.放疗又分两个阶段,首先设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行常规分割放疗,照射36.0~40.0Gy后缩野,而后改用面颈分野,研究组行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4~1.6Gy、每日2次,间隔时间≥6小时,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对照组仅行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放疗结束后1月,两组再行3~4周期辅助化疗,方案同前.结果研究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较对照组重(P<0.05),而皮肤和血液学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时CT检查显示两组鼻咽部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8.26%和6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鼻咽癌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5.65%比70.00%及95.65%比7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中、晚期(Ⅲ期+ⅣA+B期)病例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31%和5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其急性放射反应患者也可以耐受.
作者:李平;刘成文;张洪;杨玉琼;徐泳;艾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纵隔子宫为畸形子宫之一,多因症状陷匿致诊断率低而被临床忽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对纵隔子宫认识的深入,临床医生已注意到由于纵隔子宫造成的生育、分娩及处理上的困难.
作者:刘爱霞;谢蜀祥;徐克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脏器肿瘤骨转移的特点、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对276例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部分病例增加断层或特殊体位显像,显像剂为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结果①276例癌症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31例,阳性率47.46%,其中肺癌83例,骨转移34例,阳性率41%;乳腺癌118例,骨转移60例,阳性率50.8%;前列腺癌75例,骨转移37例,阳性率49.3%.②肺癌、乳腺癌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为多见,其次为脊柱,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为多见,其次为脊柱.③肺癌骨转移在1年内发生率为43%以上,1年后则有所下降,而乳腺、前列腺癌在6个月后仍呈上升趋势.结论肺、乳腺、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林勇;赵莎平;陈子益;范忠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CDK4和P53在成人和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21例成人和1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在全部35例标本中,P16阳性率为62.9%,CDK4阳性率为100%,P53阳性率为28.6%,其中P16蛋白在成人中的表达(16/21)要高于在儿童中的表达(6/14),P53蛋白在成人中的表达(3/21)要低于在儿童中的表达(7/14),但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均与预后无关.结论 P16蛋白的表达缺失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但对预后无意义.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现象高于成人.
作者:刘艳辉;程永忠;毛伯镛;吴浩强;陈越;高立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由于女性生殖器官与泌尿器官紧密相邻,因而妇科手术造成泌尿道损伤并不少见.其中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膀胱,据文献报道损伤率为0.2%~19.5%[1].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因难产造成的尿瘘则已较少发生,而妇科手术所致的尿瘘相对增加,因而减少膀胱损伤的发生和正确处理膀胱损伤成为每个妇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郑莹;彭芝兰;郑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用检测溶液浑浊程度来指示Ag+滴定Cl-的滴定终点, 测定Cl-的含量.方法将一束光线通入待测溶液中, 在溶液中与其垂直的方向上检测散射光相对强度, 随着AgNO3溶液的加入, 溶液将逐渐变得浑浊, 散射光相对强度逐渐增强, 如果沉淀反应完全, 散射光相对强度将在化学计量点处达大值, 由此可判断滴定终点(称散射光度滴定法).结果该滴定方法较荧光黄和铬酸钾指示剂法适用于更低浓度的Cl-含量检测, 在适当的条件下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小于千分之二.结论散射光度滴定方法可用于测定较低浓度的Cl-的含量.
作者:李成蓉;詹先成;钟术光;林涛;李琳丽;涂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Graves甲亢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了Graves甲亢患者未治疗组31例(男6例、女25例).Graves甲亢患者缓解组22例(男3例、女19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男女各10例)的中性粒细胞(PMN)的杀菌能力.同时检测了三组PMN对活菌(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和杀菌率.结果甲亢患者未治疗组的PMN化学发光峰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缓解组(P<0.0001),达峰时间明显延迟(P<0.0001),吞菌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及缓解组(P<0.0001),杀菌率显著升高(P<0.0001);经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后,以上指标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 结论甲亢患者的PMN杀菌功能明显增强.
作者:丁群芳;魏松全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