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性2型糖尿病兔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清物质变化研究

万莉;王旻晋;杨秋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血清物质
摘要:目的 构建完整的、实用的、有效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病理改变过程中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只,常规饲养,实验组15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5次耳缘静脉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兔动物模型,以空腹血糖≥11.0 mmol/ L作为造模成功的标准.观察糖尿病兔血清中血糖(FBG)、血脂(TG、TC)、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饲养过程中,TG,INS,CRP水平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t为2.61,3.11,3.46,均P<0.05).首次注射STZ后2~7 d FBG,INS,CRP升高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14,P<0.01;t=3.21,P<0.05;t=3.63,P<0.01),平均FBG≥16.0 mmol/L,无动物死亡,成模率80%.结论 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小剂量多次注射STZ可建立稳定的兔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简便易行,死亡率低、成模率较高,可作为研究2型糖尿病的理想动物模型.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家兔肢体缺血

    目的 建立家兔肢体缺血模型并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连续4 d G-CSF7.5 μg/kg,每天皮下注射进行干细胞动员,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干细胞悬液.结扎离断腹股沟韧带至膝关节所有动脉分支并剔除股动脉,制备缺血模型,将干细胞悬液分10~12个点注射于手术切口两侧.结果 术后多普勒超声显示手术肢体的血液供应阻断,模型制备成功.4 w后实验组家兔缺血部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19.7个,对照组为12.4个,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可有效改善肢体缺血.

    作者:韩光宇;任思坡;谭昆;拾莉;杨钦湘;房昉;耿跃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分析,并与健康人群比较,探讨白细胞分类在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或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PCR核酸检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静脉血用sysmex 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做白细胞分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其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及嗜碱性粒细胞(BASO)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比例和计数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或筛检的参考指标.

    作者:郑彦;杜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凝血检测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

    目的 探讨对血凝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方法.方法 通过仔细研究凝血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探索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具体措施,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 H21-A5及相关文件对常规方法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后的方法在标本采集时强调了患者的隐私和抗凝剂与标本的比例;标本的运送、处理和保存方面根据标本的类型(基于血浆和基于分子两种标本类型)和检测项目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结论 实验室应该注意血凝检测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的规范化.

    作者:胡丽涛;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菌血症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菌血症对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菌血症患者血培养当日(1,3)-β-D-葡聚糖结果.结果 27例非IFI的菌血症患者中8例(29.63%)为G试验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菌血症患者中4例G试验阳性(33.33%,4/12),均为葡萄球菌属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菌血症患者中4例(26.67%,4/15)G试验阳性,其中2例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1例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感染病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铜绿假单胞菌、霍氏肠杆菌感染可引起(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结论 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与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有交叉反应,可能会引起G试验假阳性.

    作者:胡毓安;黄梅;王卫萍;范明;王颖;尤金炜;何伟;邵海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Sysmex SF-30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的制定及应用

    目的 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保证血细胞分析结果准确性.方法 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结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血细胞镜检标准,对3 126份标本的数据分析,评价标准的可行性.结果 利用Sysmex SF-3000对3126份标本的结果分析,真阳性率12.83%,假阳性率17.79%,真阴性率66.5%,假阴性率2.88%.根据本实验室仪器性能特点,提出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的涂片复检规则,通过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血液病细胞无漏检情况.结论 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能够加强血细胞检查准确度,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邢颖;曲妍;李亚东;高华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Th17细胞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55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期选取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SP患儿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91±0.78)% vs(0.52±0.24)%,(P<0.01)];HSP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47.4±17.6)pg/ml vs (15.6±11.2) pg/ml;IL-6:(273.8±42.4)pg/ml vs(228.7±37.4)pg/ml,(P<0.01)].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62,P<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和IL-6水平升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及其炎性反应过程.

    作者:孟凡茹;李玮;杨静慈;王秀丽;庞晓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对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动态比浊法检测67例老年高危患者的血浆BG浓度,并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7例高危患者,G试验31(46.27%)例阳性,真菌培养法21(31.34%)例阳性.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BG中位数浓度为45.97 pg/ml;非真菌感染组浓度为5.00 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38,P<0.01).若以真菌培养为标准,G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73.91%,61.29%和94.44%.结论 G试验对于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具有早期、快速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艳兵;李从荣;郝世勇;李娟;余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缩减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D-II试剂用量可行性研究

    目的 通过评价缩减D-II试剂用量后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的检测性能,探索加强科学管理建设节约型实验室的新方法.方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相关文件的要求,以正常范围的病人血浆混合血浆批内精密度试验,以质控血浆进行日间精密度试验,以高低浓度的病人标本进行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试验;把乳胶试剂(DD·PL·Re)吸样量从150 μl/测试调到130 μl/测试,分析试剂用量减少前后的相关性.结果 D-II测定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8%,线性范围为76~1 843 μg/L;携带污染率为-0.26%;D-II试剂减量前后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为 0.999 1.结论 在保证仪器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整检测系统的检测参数,缩减试剂用量,实现降低实验室运营成本的目的.

    作者:曾建明;钟永祥;王丽娜;陈中华;肖倩;李松;龙一飞;马骥;陈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526例儿童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2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患儿526例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中病原菌的检出率、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疾病的诊断依据,通过了解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变化,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提高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12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患儿526例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6例儿童生殖道分泌物中除50例无菌生长外共检出细菌476株,占90.5%(476/526).其中革兰阳性杆菌106株,占22.3%(106/4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7株,占18.3%(87/476),有致病意义的病原菌检出283株,占59.5%(283/47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2株17.2%(82/476),革兰阴性杆菌173株,占36.3%(173/476),奈瑟氏菌属12株,其中淋病奈瑟氏菌10株,占2.1%(10/476),真菌16株,占3.4%(16/47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100%耐药,对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8.8%,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也达31.2%;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4.6%;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也达10%,中介率为30%,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10%和20%;流感嗜血杆菌11.6%可产生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46.5%;淋病奈瑟菌50%可产生β-内酰胺酶,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8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已达50%,中介敏感率达40%,对头孢吡肟、头孢呋辛酯耐药少见为10%.结论 526例儿童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中致病细菌种类较多,女童细菌性阴道炎具有儿童期生长发育生理特点,淋病奈瑟菌的检出常与直系亲属关系密切,需结合临床病史.各种致病菌的检出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正规合理选择抗生素后疗效明显.

    作者:周颖;徐樨巍;宋文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北京地区健康儿童PT和APTT正常参考范围的探讨

    目的 建立北京地区儿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北京地区1 111例正常儿童的PT和APTT.将所有儿童根据性别不同分成男(582例)、女(529例)两组;根据发育情况分为婴儿组(257例)、幼儿组(265例)、学龄前组(271例)、学龄组(192例)、青春发育期组(126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C28-A2文件中提供的关于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的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正态性检验,儿童PT和APTT检测值均呈正态分布.经Z检验后发现不同性别儿童的APT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但P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7,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PT和APT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FAPTT=5.665,P<0.01;FPT=5.755,P<0.01).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计算APTT和PT的参考范围为:青春发育前组:PT(男)11.9~14.6 s,PT(女)12.0~14.7s;APTT 29.6~50.7 s.青春发育组:PT(男)11.3~14.6 s,PT(女)11.6~14.6 s;APTT 26.5~46.6 s.结论 初步建立北京地区儿童PT和APTT的正常参考范围,对于临床诊治和筛查凝血障碍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以及临床使用抗凝剂监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启亮;李玉清;靳剑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AU2700生化分析仪内、外圈检测单元结果差异性的识别及比对试验

    目的 观察AU2700内、外圈两个独立检测单元测定结果差异的可接受性,并制定有效的差异检出措施.方法 对同一测定项目分圈测定,采用R4s规则作为判定差异不可接受的检出手段,并进行内、外圈测定结果的比对试验.结果 内、外圈检测结果差值大于室内4倍常规SD时,其检测结果经比对试验证实差异不可接受.结论 AU2700内、外圈测定结果的差异呈渐进增大趋势,如不及时发现并处理纠正则结果差异不可接受,采用R4s规则可作为有效检出差异不可接受的报警信号.

    作者:尹中;朱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DKK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检测Dikkopf 1(DKK1)在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DKK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了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和10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DKK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已构建好的DKK1过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95C中,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为76.2%.Western blot检测表明DKK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在10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95C中过表达DKK1,95C细胞穿过Boyden小室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 DKK1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在多个肺癌细胞系中表达,DKK1的过表达能够增加95C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李书军;刘雪峰;闫洪江;牛秀兰;田刚;崔爱荣;吴文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Sysmex XT-1800i,XS-800i和Mythic-22检测结果可比性研究

    目的 探讨日本Sysmex XT-1800i,Sysmex XS-800i和瑞士Mythic-2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同一份标本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以Sysmex XT-1800i为目标检测系统(对比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评价.以Sysmex XS-800i和Mythic-22为实验检测系统(实验方法).以门诊和部分住院患者新鲜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对WBC及分类、RBC,HGB,HCT和PLT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WBC,RBC,HGB,HCT和PLT的可比性.结果 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WBC,RBC,HGB,HCT和PLT精密度在允许范围内,质控项目中除Sysmex XS-800i RBC高值外,其余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的测定结果均具有可比性.非质控项目白细胞分类只有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差,分别为r=0.349和r=0.427.结论 对该室内不同血细胞检测系统定期进行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分析,以及时发现系统误差,并进行校准,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准确的可比性报告.

    作者:高峰;张宏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影响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对于孕妇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14 611例正常孕妇和168例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简称乙肝大三阳)的孕妇、364例乙肝标志物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简称乙肝小三阳)的孕妇进行神经管缺陷(NTD)筛查,并且对筛查出的高危NTD进行B超及随访至新生儿出生,评价三组的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结果 乙肝大三阳的孕妇高危NTD的阳性率为5.4%,假阳性率为5.3%,均高于正常孕妇(0.75%,0.5%)及乙肝小三阳孕妇(0.3%,0.3%).结论 乙型肝炎是导致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假阳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于乙肝大三阳的孕妇建立适合的风险判断标准.

    作者:何亚萍;乔国昱;轩维清;刘树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西藏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男性体检者血尿酸的观察

    目的 探讨西藏三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驻军男性体检者血尿酸的变化.方法 选择来自海拔4 500 m(A组)、3 700 m(B组)、2 800 m(C组)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驻军男性健康体检人员71人、63人、66人,采用尿酸酶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尿酸水平.结果 A组、B组、C组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驻军男性血尿酸分别为401.38±68.85 μmol/L,377.19±57.48 μmol/L,367.05±57.12 μmol/L,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F=2.632,P=0.074).A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经t检验,与B组、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AB=2.192,P<0.05;tAC=3.164,P<0.05).但是B组、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BC=1.005,P>0.05).A组、B组、C组血尿酸升高率分别为46.5%,27.0%,16.7%,A组和B组、C组之间血尿酸升高率有显著性差异(χ2AB=5.62,P<0.05;χ2AC=12.81,P<0.05).但是B组、C组之间血尿酸升高率无显著性差异(χ2BC=1.48,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海拔因素所导致的血尿酸升高率及血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这点在高原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姜南艳;侯毅;江承建;杨光;黄淮霖;陈薇薇;央娜;张惠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实验性2型糖尿病兔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清物质变化研究

    目的 构建完整的、实用的、有效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病理改变过程中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只,常规饲养,实验组15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5次耳缘静脉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兔动物模型,以空腹血糖≥11.0 mmol/ L作为造模成功的标准.观察糖尿病兔血清中血糖(FBG)、血脂(TG、TC)、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饲养过程中,TG,INS,CRP水平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t为2.61,3.11,3.46,均P<0.05).首次注射STZ后2~7 d FBG,INS,CRP升高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14,P<0.01;t=3.21,P<0.05;t=3.63,P<0.01),平均FBG≥16.0 mmol/L,无动物死亡,成模率80%.结论 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小剂量多次注射STZ可建立稳定的兔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简便易行,死亡率低、成模率较高,可作为研究2型糖尿病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万莉;王旻晋;杨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酶标仪自检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评价

    目的 建立酶标仪的自检方法,检定酶标仪的各项性能指标.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酶标分析仪>并利用分光光度计,对Multiskan MK3酶标仪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定.结果 Multiskan MK3酶标仪示值稳定性(0.001A)、波长示值误差(-1.0 nm)、波长重复性(0 nm)、吸光度示值误差(0.006 A)、吸光度重复性(0.17%)、灵敏度(0.018 L/mg)、通道差异(0.005A)及线性(1.88%)均检定合格.结论 具有性能优良分光光度计的临床实验室可进行酶标仪的自检.

    作者:余久如;黎增文;潘桂红;鞠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用替代评价方法评价两检测系统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结果的一致性

    目的 对Dimension 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Dimension X Pan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检测系统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GP29-A文件的要求,对室间质评中不能提供能力验证的检测项目TBA分别在上述两检测系统上进行双份重复测定,样本n=20,分析浓度尽可能分布于检测项目的 整个检测范围内,计算各自检测结果的均值、均值的差值及允许差异值(D).结果 Dimension X Pand检测系统上TBA检测结果均落在Dimension RxL Max检测系统允许差异值(D)范围内.结论 Dimension RxL Max与Dimension X Pand两检测系统测定血清TBA的结果基本一致,临床检测过程中可任选一种检测系统进行TBA测定.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41938份标本的不合格情况分析与分析前质量控制

    目的 通过总结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急诊室部分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科接收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 统计2009年1月~10月241 938份标本,对分析前标本采集的准确率,标本运输的时间以及不合格样本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以发放问卷形式分析标本分析前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各科室送检标本241 938人次,不合格率0.56%,问题多集中在条码错误、血凝、溶血等方面,不合格样本分布在临床各科室.部分送检标本转运时间较长.部分人员对标本分析前状况不够重视.结论 应采取措施加强各个科室送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检验科与临床沟通,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朱有森;阿曼古丽;桑国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结肠癌组织中胆囊收缩素B受体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胆囊收缩素B受体(CCK-B)在人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筛选出有效的结肠癌生物学标志.方法 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标本41例和对应癌旁正常结肠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CCK-B受体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CK-B受体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RT-PCR检测41例结肠癌组织中有36例CCK-B受体mRNA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7.8%;癌旁组织CCK-B受体mRNA有10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4.4%.两组间CCK-B受体mRNA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41例结肠癌组织中CCK-B受体蛋白有34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9%,癌旁组织CCK-B受体蛋白有6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4.6%,两组间CCK-B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各组间CCK-B受体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CK-B受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CCK-B受体的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作为结肠癌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并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受体.

    作者:黄东凤;潘骅;张弘;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