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炜;徐晓萍;徐磊;于嘉屏
目的 探讨尿清蛋白/尿肌酐比(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肾脏疾病(kindney disease,DKD)患者病变程度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UACR将1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n=60)、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B)组(n=60)和临床DKD(C)组(n=79),另选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n=50),分别测定各组尿清蛋白(U-ALB)、尿肌酐计算UACR,24 尿清蛋白计算UAER,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各T2DM组UAER和UACR水平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显著高于A组(P<0.05),C与B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在DKD早期UACR优于UAER;直线回归分析UACR与UAER正相关(r=0.91,P<0.01);以38.4 mg/g为切点诊断DKD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93.3%和96.4%,诊断早期DKD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1.7%和95%.结论 UACR与DKD的病变程度相关且对DKD的诊断可以代替UAER检查.
作者:潘云军;李莲;胡礼仪;陈娟;张国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预性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72 h)肝功能、血凝检测结果指标变化,评估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08~2010年期间收治的10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实施血浆置换术患者血清肝功能、血凝检测指标变化,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72h),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钾离子(K+)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结果 108例实施血浆置换术的患者治疗后(72h)TBIL,ALT,AST,GGT,LDH,HBDH,PT,APTT和INR比治疗前低(P<0.01),TP,CHOL,TG治疗后比治疗前高(P<0.01),TBA治疗后比治疗前低(P<0.05),CHE,ALB,K+治疗后比治疗前高(P<0.05),以上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发现对血浆置换术疗效更具临床检测意义的项目是TBIL,ALT,AST,TBA,CHOL,PT(s)和INR等,而其余检测项目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尚待进一步证实.10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术治疗共222次,其中1次的有39例,2次的有36例,3次的有21例,4次的有12例,观察发现,早期行血浆置换的患者存活率较高,而在晚期患者即使给予多次血浆置换,存活率往往较低.因此,应强调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结论 血浆置换术能够改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水平,为肝功能的恢复和肝细胞的再生创造条件,是缓解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等待肝移植手术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张宝华;林秀清;陈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48例对照组,98例2型糖尿病组和76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分析了不同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探讨了基因多态性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间的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北方汉族人群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0.151,0.500,0.349,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01,0.599,与不同国家地区间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3,P=0.471).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中AG+GG基因型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性别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95%CI=1.032~4.742,OR=2.212,P=0.041).结论 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关联,A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琳;鄢盛恺;夏良裕;杨辉;金勋;李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提高尿液中红细胞检测效率及质量的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H-500尿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镜检对291例尿标本中红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UF-100尿沉渣分析、H-500尿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0.96%(61/291),22.68%(66/291),20.27%(59/291);以尿沉渣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UF-100尿红细胞分析符合率93.47%(272/291)、假阳性率21.31%(13/61)、假阴性率2.61%(6/230);H-500尿红细胞分析符合率91.07%(265/291)、假阳性率22.73%(15/66)、假阴性率4.89%(11/225).以尿沉渣镜检结果为对照,UF-100与H-500联合检测尿红细胞符合率达97.46%,阳性率92.16%,阴性率98.67%.结论 尿沉渣分析与尿干化学分析联合检测尿红细胞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是一种比较简便快捷检测尿红细胞的筛选方法.
作者:汪靖园;刘鉴;王敏娟;陈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总结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急诊室部分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科接收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 统计2009年1月~10月241 938份标本,对分析前标本采集的准确率,标本运输的时间以及不合格样本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以发放问卷形式分析标本分析前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各科室送检标本241 938人次,不合格率0.56%,问题多集中在条码错误、血凝、溶血等方面,不合格样本分布在临床各科室.部分送检标本转运时间较长.部分人员对标本分析前状况不够重视.结论 应采取措施加强各个科室送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检验科与临床沟通,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朱有森;阿曼古丽;桑国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无精、严重少弱精患者细胞遗传学和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患者均来自西京医院不孕不育门诊.采用G显带法分析外周血核型,多重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结果 60例患者中,染色体检测出大Y 2例,易位2例,倒位1例,缺失1例,克氏征1例,常染色体多态性2例,共9例核型异常.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4例,其中2例为大Y患者,1例核型为46,XY,13P+,1例核型正常.结论 大Y与Y染色体微缺失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燕凤;张建芳;唐苗;陈必良;白洁;王德堂;任红;赵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2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患儿526例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中病原菌的检出率、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疾病的诊断依据,通过了解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变化,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提高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12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患儿526例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6例儿童生殖道分泌物中除50例无菌生长外共检出细菌476株,占90.5%(476/526).其中革兰阳性杆菌106株,占22.3%(106/4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7株,占18.3%(87/476),有致病意义的病原菌检出283株,占59.5%(283/47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2株17.2%(82/476),革兰阴性杆菌173株,占36.3%(173/476),奈瑟氏菌属12株,其中淋病奈瑟氏菌10株,占2.1%(10/476),真菌16株,占3.4%(16/47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100%耐药,对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8.8%,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也达31.2%;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4.6%;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也达10%,中介率为30%,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10%和20%;流感嗜血杆菌11.6%可产生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46.5%;淋病奈瑟菌50%可产生β-内酰胺酶,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8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已达50%,中介敏感率达40%,对头孢吡肟、头孢呋辛酯耐药少见为10%.结论 526例儿童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中致病细菌种类较多,女童细菌性阴道炎具有儿童期生长发育生理特点,淋病奈瑟菌的检出常与直系亲属关系密切,需结合临床病史.各种致病菌的检出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正规合理选择抗生素后疗效明显.
作者:周颖;徐樨巍;宋文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变异后菌落及菌体形态的变化特征.方法 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进行实验室诱导得到不同的变异株;不同培养环境下获得白色念珠菌自发变异株.从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临床念珠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的念珠菌变异株.将以上变异株进行培养,革兰染色,镜下观察菌体形态.结果 氟康唑诱导变异株菌落呈黏液状,革兰染色为阳性长杆状;伊曲康唑诱导的变异株菌落呈水滴状,革兰染色为阴性球杆状;酮康唑诱导的变异株菌落呈灰白色,革兰染色为阳性葡萄状;白色念珠菌自发变异株和临床分离念珠菌变异株菌落多产红色、黄色等色素形态为革兰阳性球菌状、革兰阴性杆状,也可呈白色毛绒状、淡粉色粉末样菌落,革兰染色为阳性念珠菌.结论 常用抗真菌药物、生长微环境改变、体内某些因素极易诱发念珠菌发生变异,变异后念珠菌无论菌落和菌体可发生类细菌样改变,因此,容易造成实验室在诊断念珠菌感染时的误诊和漏诊.
作者:苍金荣;王华;任健康;苏宝凤;张利侠;归巧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血凝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方法.方法 通过仔细研究凝血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探索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具体措施,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 H21-A5及相关文件对常规方法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后的方法在标本采集时强调了患者的隐私和抗凝剂与标本的比例;标本的运送、处理和保存方面根据标本的类型(基于血浆和基于分子两种标本类型)和检测项目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结论 实验室应该注意血凝检测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的规范化.
作者:胡丽涛;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操作过程规范图(Operational Process Specifications,简称OPSpecs)设计、评价保证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以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偏倚(Bias),以近一年的室内质控CV为方法的不精密度,利用BIO-RAD公司的Unity Real Time软件制作OPSpecs图,计算、选择HBV,HCV检测项目的 TEa和室内质控规则.结果 采用两个水平的质控品,以1-3s,2-2s,R-4s,4-1s,10 Westguard多规则为质控规则,实验室50%~90%的分析质量保证水平的TEa是8.3%~20.5%.结论 目前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病毒检测的需求,在低水平的检测上,由于存在较大的变异系数,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不精密度.
作者:张军;张薇薇;方超平;李闻捷;沈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功能损伤时引起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升高对抗核抗体(anti-nuelear antibodies,ANA)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干扰,从而造成ANA(1∶40)低滴度结果出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157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为1∶40低滴度的病例,按新华医院分诊制度分12岁以上成人组125例,12岁及12岁以下儿童组32例,分析其肝功能血清学指标:主要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为主,同时分别收集成人66例,儿童42例ANA阴性的样本作为对照.结果 成人组125例ANA结果为1∶40低滴度的样本中,ALT阳性率为28.0%;AST阳性率35.2%;ALP阳性率26.4%;GGT阳性率33.6%,与ANA阴性对照组统计,P均<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组32例,ALT阳性率为31.3%;AST阳性率43.8%;ALP阳性率90.6%;GGT阳性率25.0%,与ANA阴性对照组统计,除ALP组外,其它三组均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功能损伤时引起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异常升高,均对ANA检测结果存在干扰,会产生低滴度的结果.儿童因正常生长发育而引起的ALP升高,对ANA检测结果无干扰.
作者:余悠悠;潘秀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ELISA方法影响因素的分析,对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ELISA反应外界影响因素(温度、振动频率、反应时间)的优化,以检测HBsAg为例来进行评价.结果 在ELISA反应的三个影响因素中,振频和反应时间对结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无显著性意义;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检测HBsAg的低检出限与常规法都为1 n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能够加速反应进行,反应的灵敏度和阳性检出率符合检测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度.
作者:陆奎英;包广宇;姚颖;张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胆囊收缩素B受体(CCK-B)在人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筛选出有效的结肠癌生物学标志.方法 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标本41例和对应癌旁正常结肠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CCK-B受体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CK-B受体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RT-PCR检测41例结肠癌组织中有36例CCK-B受体mRNA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7.8%;癌旁组织CCK-B受体mRNA有10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4.4%.两组间CCK-B受体mRNA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41例结肠癌组织中CCK-B受体蛋白有34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9%,癌旁组织CCK-B受体蛋白有6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4.6%,两组间CCK-B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各组间CCK-B受体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CK-B受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CCK-B受体的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作为结肠癌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并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受体.
作者:黄东凤;潘骅;张弘;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北京妇产医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基因ermB的分布特点.方法 测定肠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及采用PCR法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结果 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39株(78%),屎肠球菌11株(22%);红霉素耐药率为88%(44株/50株).在44株红霉素耐药肠球菌中,ermB基因总的携带率为84.09%(37株/44株).结论 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红霉素耐药的肠球菌主要耐药基因为ermB基因.
作者:刘晶;翟燕红;赵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液及血清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及其与良性胃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胃癌、良性胃疾病患者胃液、血清中CA724,CA199和CEA浓度.结果 胃癌患者胃液及血清中CEA,CA199和CA724阳性率与胃良性疾病患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标本、三个项目联合检测敏感度为78.6%,显著高于单项、血清标本联合、胃液标本联合检测(P<0.05);两种标本、三个项目联合检测时,2项(69.0%)、3项(95.2%)、5项(100.0%)同时阳性,特异度高于1项阳性(44.2%).结论 胃液及血清CA724,CA199和CEA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利用多项目同时阳性可增加特异度.
作者:何思春;庞红全;焦鑫;王利君;刘兴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日本Sysmex XT-1800i,Sysmex XS-800i和瑞士Mythic-2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同一份标本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以Sysmex XT-1800i为目标检测系统(对比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评价.以Sysmex XS-800i和Mythic-22为实验检测系统(实验方法).以门诊和部分住院患者新鲜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对WBC及分类、RBC,HGB,HCT和PLT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WBC,RBC,HGB,HCT和PLT的可比性.结果 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WBC,RBC,HGB,HCT和PLT精密度在允许范围内,质控项目中除Sysmex XS-800i RBC高值外,其余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的测定结果均具有可比性.非质控项目白细胞分类只有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差,分别为r=0.349和r=0.427.结论 对该室内不同血细胞检测系统定期进行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分析,以及时发现系统误差,并进行校准,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准确的可比性报告.
作者:高峰;张宏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Dikkopf 1(DKK1)在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DKK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了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和10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DKK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已构建好的DKK1过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95C中,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为76.2%.Western blot检测表明DKK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在10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95C中过表达DKK1,95C细胞穿过Boyden小室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 DKK1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在多个肺癌细胞系中表达,DKK1的过表达能够增加95C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李书军;刘雪峰;闫洪江;牛秀兰;田刚;崔爱荣;吴文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胞抗原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30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中细胞群较均一和明显且其SSC值较高,主要表达CD13(100%),CD33(100%),CD117(90%),CD15(75%),CD9(60%);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CD45/SSC图中幼稚细胞区几乎无细胞,而在单核细胞区出现大量细胞,主要表达CD13(100%),CD33(100%),HLA-DR(80%),CCD64(80%),CD14(53.3%).结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显示出其各自独特性,免疫分型可提高诊断M3与M5的准确性.
作者:莫扬;许小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评价缩减D-II试剂用量后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的检测性能,探索加强科学管理建设节约型实验室的新方法.方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相关文件的要求,以正常范围的病人血浆混合血浆批内精密度试验,以质控血浆进行日间精密度试验,以高低浓度的病人标本进行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试验;把乳胶试剂(DD·PL·Re)吸样量从150 μl/测试调到130 μl/测试,分析试剂用量减少前后的相关性.结果 D-II测定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8%,线性范围为76~1 843 μg/L;携带污染率为-0.26%;D-II试剂减量前后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为 0.999 1.结论 在保证仪器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整检测系统的检测参数,缩减试剂用量,实现降低实验室运营成本的目的.
作者:曾建明;钟永祥;王丽娜;陈中华;肖倩;李松;龙一飞;马骥;陈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建立临检专业组管理的工作模式.方法 首先建立临检专业组程序文件作为质量保证标准和科学管理工作的依据.组长在管理和技术上,日常执行的事项包括履行组内质量和安全管理、明确制定临检组各室岗位职责、建立与落实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复检规则、临检组技能培训与能力评估、锻炼提升专业组长素质及培养专业组学风等.结果 实施管理后,临检专业组各岗位工作有序进行、质量平稳提高、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组长管理工作比较有条理.结论 临检专业组的管理模式能较好适应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实际,对其他专业组有一定借鉴价值,值得在区市级医院检验科推广.
作者:陈国添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