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AT-Ⅲ的意义

廖洪利;蒋小丽;田刚

关键词:抗凝血酶-Ⅲ,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的意义.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COPD急性缓解期患者75例,以及100例健康人群.PT和TT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FDP检测采用ELISA法,AT-Ⅲ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结果 对照组和COPD各分期组间的PT和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FDP水平与缓解期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AT-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T-Ⅲ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功能是否异常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住院观察的脑梗死患者8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中h-FABP水平,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h-FABP水平,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65,7.943,均P<0.05),且患者的h-FABP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923 1,P<0.05).结论 h-FAB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作者:帕提古丽·吾甫尔;阿依古丽·阿布列孜;巴提木·依明;魏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液流荧光技术在AFP和CEA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液流荧光技术在临床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中的应用,并与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利用Luminex200和Cobas e-411两台仪器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清中AFP与CEA含量,计算两种方法的检测阈值,同时检测41例乙肝患者的AFP与CEA含量,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 Luminex200与Cobas e-411的AFP与CEA的正常检测限分别为6.57,2.81 ng/ml与4.19,2.38 ng/ml.t值分别为2.799和1.485,P值分别为0.007和0.142 9.以Cobas e-411仪器作为参考仪器,Luminex200的AFP与CE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97.1%,95.8%与97.3%,88.2%,92.9%.两台仪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FP的相关系数达0.9以上,CEA的相关系数0.8左右.结论 AFP和CEA在两种仪器的检测结果有各自的正常检测限,检测结果虽相关性较好,但不同仪器不同试剂不同溯源,必须使用各自的正常值范围,检验单必须注明仪器方法,检验结果的互认好建立在同类仪器同种方法相同溯源的基础上.Luminex200以Cobas e-411为参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而且该仪器具有高通量特性,可以根据检测项目的 需求进行组合,在临床检测和科研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实际操作上简便快捷,标本用量少,便于推广.

    作者:胥萍;陈慧;周晓玲;吴敏娟;陈永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育龄妇女全血五种金属元素的分析

    目的 了解各种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育龄妇女全血中Cu2+,Zn2+,Ca2+,Mg2+,Fe2+5种金属元素含量,为评价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育龄妇女营养状况及孕前合理补充金属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3月经基因诊断的52例静止型、68例标准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42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育龄妇女以及80例健康育龄妇女全血的Cu2+,Zn2+,Ca2+,Mg2+,Fe2+含量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间全血Fe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全血Cu2+,Ca2+,Mg2+各组间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Zn2+含量除标准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育龄妇女相比于正常妇女更容易缺铁和缺锌,应加强全血Fe2+和Zn2+的营养监测与干预.

    作者:冯瑶;黄钰君;赵旦;伍绍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临床化学酶学指标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探讨

    目的 通过在20家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检验科间开展酶学指标的实验室间比对,探讨临床化学酶学检测的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将来开展检验结果全国互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各实验室在各自的检测系统上检测统一发放的罗氏临床化学复合校准品和血清标本的6项酶学指标(ALT,AST,ALP,GGT,LDH,CK)上报检测结果;统计各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比较以罗氏校准品对各实验室结果进行公式校准前后的结果,从而探讨实验室间酶学指标互认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果 汇总检测数据,从稳健Z比分数、校准前后百分差值、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等指标反映检测结果.ALP,AST呈现显著的系统偏倚,公式校准前的结果显著高于靶值水平;ALT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小,离散程度亦低;GGT,LDH和CK的偏倚在适合的偏倚水平内.结论 临床化学酶学指标在实验室间互认尚不成熟,需要保证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良好,努力实现酶学检测的标准化,才能实现检验结果实验室间互认的目标.

    作者:李栋;包安裕;宋霖;陈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低水平HBsAg性能及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评估化学发光法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西安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2012年6月间门诊及住院的8 408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患者,初筛出少见模式标本438例,再次对初筛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化学发光检测过程中采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水平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检出的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本再进行中和确认试验.结果 438例初筛标本经化学发光法分23次不同批次检测出27例低水平HBsAg分布于4种乙型肝炎模式中,其中包含21例原ELISA检测为HBsAg阴性标本.测定中标准物质阳性符合率和阴性参考品符合率均为100%,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两者符合率为94.7%,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HBsAg的低灵敏度分别为0.1 μg/L,0.4 μg/L.结论 化学发光法产品性能指标符合临床要求.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化学发光法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助于低水平HBsAg的检出,对低水平HBsAg的人群的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计玉仙;张志明;姜小建;肖改娥;马莹;舒放;姜立茹;王鑫;李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汉中地区Rh阴性个体D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汉中地区血清学方法检测表现RhD阴性个体的RHD基因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RhD阴性表型的个体,对特殊样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351例样本中,检出d/d基因型248例,占70.7%;DEL型67例,占19.1%;RHD-CE(2-9)-D/d融合基因型22例,占6.3%;DⅥ,Ⅲ型7例,占2.0%,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弱D-15型、弱D25型和Dva型各1例;弱D33型和RHD711delC各2例;DEL血型个体中具有C抗原者比例较高,但亦有C抗原阴性表型存在;首次在中国报道发现弱D25型和弱D33型.结论 阴性表型个体中主要的RHD基因阳性个体是DEL型,对汉中地区Rh阴性无偿献血者D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揭示了Rh阴性个体D基因多态性,既有临床意义,也有遗传学意义.

    作者:丁珂;徐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σ方案评估临床定量检验质量及室内质控规则设计

    目的 应用6σ质量管理体系对临床定量检验项目质量进行评估,根据sigma水平可以对质控规则进行合理选择,为医学实验室提供了质量改进的客观依据.方法 对该实验室常规开展的32项临床化学项目,利用室内质控得到的平均CV和卫生部EQA获得的偏倚计算sigma值.结果 该室参加质控的32个检验项目其中18个检验项目的 性能达到6σ水平,占检验项目的 56.3%;5个项目达到5~6σ水平,占总项目的 15.6%,5σ水平以上可以采用单一的质控规则;3个项目达到4~5σ水平,占总项目的 9.4%;6个项目在4σ水平以下,占总项目的 18.7%,需采用westgurd多规则控制质量.结论 应用6σ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临床定量检验质量及室内质控规则设计等以实现实验室质量改进的过程中,6σ体系依据数据进行决策,以实际调查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在建立目标、确定关键因素以及提出改善方案上有更强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作者:赵建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铅暴露对大鼠体内离子浓度及相关PKC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铅暴露大鼠体内不同离子浓度含量的改变,阐明铅通过破坏不同离子浓度在体内各系统的平衡状态,影响离子介导的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 C,PKC)信号通路分子的调控作用,为探讨铅毒性作用机制的生物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80只断乳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0.1,0.2和0.3 mg/ml醋酸铅(PbC4H6O4·3H2O)浓度组,通过饮水建立大鼠铅暴露模型,利用大鼠血铅浓度确定建模成功;通过观察铅暴露大鼠血中离子Ca2+,Fe2+,Mg2+,Zn2+,Cu2+和P3+浓度的变化以及Western blot验证铅暴露大鼠脑组织离子相关信号通路分子PKC的表达改变,探讨离子浓度变化对铅暴露大鼠脑组织信号通路分子PKC表达的影响.结果 铅暴露大鼠血Zn2+,Fe2+,Ca2+和P3+离子浓度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铅暴露大鼠血Cu2+离子浓度减低,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铅暴露大鼠血Mg2+离子浓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铅暴露大鼠脑组织信号通路分子PKC磷酸化增加显著(P<0.05).结论 慢性铅暴露可以竞争性抑制大鼠体内部分离子的吸收和利用,且铅暴露诱导的体内离子浓度改变可活化PKC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

    作者:徐焰;赵芳;柯涛;张建彬;净锦飞;袁亚娟;郝晓柯;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分析原理的凝血仪检测PT和INR值的研究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原理的凝血仪检测PT和INR值的差异.方法 以Sysmex1500凝血仪为比对方法,Stago compact凝血仪为实验方法,检测50例体检健康者和患者新鲜血浆的PT和INR值,判断两个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两种不同原理的凝血仪PT值在11~16 s范围内,PT值的相对偏倚(SE%)分别为6.2%和7.3%,INR值在1.5处的相对偏倚为4.3%,<1/2允许误差;但在医学决定水平20 s处PT值的相对偏倚(SE%)为7.8%,INR值在3.0处的相对偏倚为14.4%,>1/2允许误差,偏倚不能接受.结论 实验室应定期对凝血仪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估并建立不同原理凝血仪的参考值范围,好对来自临床不同科室的样本固定仪器检测,以免两仪器间的结果不同而误导临床诊断治疗.

    作者:李芒会;李亚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检验科样品批量编号程序的设计与应用探讨

    目的 通过程序设计软件实现样品号码编辑的批量生成,用软件代替手工编写样本号码表和仪器手工输入样本号.方法 利用Visual Basic与Microsoft Access 2003程序建立实验室需要的样本号码批量生成和输出打印程序.结果 样品号码批量生成程序可以实现样品号码表格的快速准确编辑和输出以及文本导出.结论 程序的应用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发生几率,可作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

    作者:李永利;朱姗薇;刘立明;马洪滨;王雪飞;王海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自制HBV-DNA质控物的稳定性评价

    目的 制备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质控物,评价其稳定性.方法 收集HBV-DNA阳性新鲜血清及HBV-DNA阴性新鲜血清,去除其他阳性指标(HAV-Ab,HCV-Ab,HIV-Ab和梅毒抗体)的标本后,分别充分混合,使用HBV-DNA阴性混合血清将HBV-DNA 阳性混合血清稀释至一定浓度后,灭活、分装,随机分为5组,即A,B,C,D和E组.A组:立即在佳条件下和常规条件下,应用HBV-DNA荧光实时定量PCR 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20次;B组:放置4℃冰箱48h后检测;C组:放置4℃冰箱48 h后,再置-20℃冷冻24h后复融检测;D组:在满足C组条件后,置-20℃冰箱冷冻24h后二次复融检测;E组:置-20℃保存12个月复融后检测.各组质控物均在常规条件下检测20次,分别计算各组均值的对数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结果 A,B,C,D,E组HBV-DNA质控物均值的对数值分别为4.611,4.590,4.600,4.638和4.571,经方差分析F=2.32<F0.05(4,95)2.47,P>0.05,均值的对数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标准差分别为0.211,0.198,0.221,0.191和0.214;变异系数分别为4.5%,4.3%,4.8%,4.1%和4.6%,标准差、变异系数之间差异很小.结论 HBV-DNA质控物制备简单,稳定性良好,适合临床检验中心进行室间质评(EQA)或现场EQA.

    作者:邓演超;李全双;沈红艳;徐湛;任思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尿液干化学分析人工显微镜复检筛选规则中亚硝酸盐项目存在意义的探讨

    目的 利用Urisys24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分析探讨亚硝酸盐项目在尿液干化学分析人工显微镜复检筛选规则中存在的意义.方法 ①对参加实验的两位检验师进行随机标本双盲法人工显微镜检查,评价两者一致性.②用Urisys24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KOVA尿液专用计数板人工显微镜检查同时对每日随机尿液标本进行检查.③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评价两个检验师人工镜检一致率;用χ2检验进行三联组合(红细胞-ERY,白细胞-LEU,尿蛋白-PRO)和四联组合(红细胞-ERY,白细胞-LEU,尿蛋白-PRO,亚硝酸盐-NIT)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漏检率)、假阳性(复检率)差异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 ①两位检验师显微镜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κ>0.70).②Urisys24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三联组合和四联组合筛选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1.09,P>0.05).③检查结果中NIT和LEU同时阳性者230例(占NIT阳性总例数的74.2%);NIT和ERY同时阳性者95例(占30.6%);NIT和PRO同时阳性者90例(占29.0%);单NIT阳性者70例(占22.6%).结论 亚硝酸盐项目在尿液干化学分析人工显微镜复检筛选规则中存在的意义不大,选用四联规则与三联规则相比,灵敏度没有提高,特异度有所降低,复检率增高.

    作者:任军伟;陈建魁;丛玉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乳头瘤病毒(6/11,16/18)核酸实时荧光PCR检测室内质控品研制及应用

    目的 研制HPV(6/11),(16/18)型核酸质控品应用于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HPV(6/11)型和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对患者的分泌物进行FQ-PCR检测.提取双阳性分泌物,经适当灭活后,将HPV(6/11),(16/18)型核酸模式的阳性混合标本经过回收、防腐、调剂及分装等流程,制成中、高值各3个批次的质控品,完成校准和比对试验.分别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室内质控检测,观察其稳定性,确定其靶值,计算s,CV,绘制质控图.结果 各批次质控品前6个月的HPV(6/11),(16/18)型核酸质控品相对稳定(P<0.05),质控物高低值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99%和2.61%(CV<5%),批间差CV<10%,稳定性好.结论 HPV型模式的阳性混合标本制备定量检测的HPV(6/11),(16/18)型核酸质控品的稳定性好,可用于HPV(6/11),(16/18)型核酸荧光定量的PCR诊断的室内质量控制,测定结果能反应标本的真实性,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裴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同时用4种临床常用真空抗凝管空腹采集38例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血,在HLC-723 G7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上测定不同保存条件、保存时间及用新鲜蒸馏水、生理盐水及5 g/dl葡萄糖水按1∶1稀释后的HbA1c水平.结果 EDTA-K2、肝素锂、枸橼酸钠1∶4和枸橼酸钠1∶9抗凝后的全血即时HbA1c水平分别为(8.37±2.43)%,(8.62±2.63)%,(8.78±2.53)%和(8.31±2.49)%,不同抗凝剂采血管间HbA1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室温-20℃保存至72 h血中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但用新鲜蒸馏水、生理盐水及5 g/dl葡萄糖水按1∶1稀释后的HbA1c水平明显高于稀释前(P<0.05).结论 用患者近3日内的抗凝血检测HbA1c没有明显影响,临床一定要按规范程序采血,否则,标本稀释后检测HbA1c结果明显偏高.

    作者:曹晶晶;彭俊华;殷瑞鹏;朱晓红;王正;常亚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HBeAb与Pre-S1抗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eAg,HBeAb与Pre-S1抗原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3月HBV感染者血清1 0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Pre-S1抗原,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HBeAg,HBeAb与Pre-S1抗原的相关性.结果 在1 080例HBV感染者中,HBeAg阳性240例,HBeAg阴性840例,HBeAg阳性者和阴性者Pre-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1.25%和70.12%,HBeAg阳性者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在840例HBeAg阴性者中,HBeAb阳性者636例,HBeAb阴性者204例,HBeAb阳性者和阴性者Pre-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65.72%和83.82%,HBeAb阳性者中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HBeAb阴性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5,P<0.05).结论 血清HBeAg,HBeAb与Pre-S1抗原存在相关性.Pre-S1抗原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Pre-S1抗原阴性可作为HBV被清除和感染趋于恢复,病情趋向好转的标志.

    作者:叶芳丽;张平安;杨相升;肖守平;祝成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35在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IL-35在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方法 80例诊断为进展期肺结核患者全部采用支气管镜检查,收集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其中的单个核细胞,经50 μg灭活的结核杆菌提取物刺激36 h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35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35的两个亚单位IL-12a和EBI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35的亚单位EBI3的蛋白表达水平;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进展期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35的水平是76.6±20.1 pg/ml,显著高于患者的外周血(t=23.07,P<0.01),Western blot能够检测到肺泡灌洗液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EBI3的条带,而外周血培养上清中未能检测到.IL-12a的mRNA水平较外周血增高约6倍(t=18.02,P<0.01),EBI3的水平较外周血增高约9倍(t=17.85,P<0.01).肺泡灌洗液中Treg细胞的比例(12.6%±3.3%)显著高于外周血(4.2%±1.8%),(t=12.24,P<0.01).肺泡灌洗液中Treg细胞表达EBI3的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Treg.结论 进展期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主要是Treg)分泌表达IL-35,IL-35可能在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中起到调节作用.

    作者:丁春梅;张军;胡成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AT-Ⅲ的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的意义.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COPD急性缓解期患者75例,以及100例健康人群.PT和TT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FDP检测采用ELISA法,AT-Ⅲ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结果 对照组和COPD各分期组间的PT和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FDP水平与缓解期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AT-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T-Ⅲ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功能是否异常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廖洪利;蒋小丽;田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清标本冷藏保存时间对梅毒TRUST试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标本冷藏保存时间对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9月收集45份有临床症状且TRUST试验阳性的梅毒感染患者新鲜血清标本,3 000 r/min离心4 min,血清保存于2~8℃冰箱,连续7天进行TRUST试验.将研究对象分为混合组(45份),效价≥1∶16组(20份),效价<1∶16组(25份).①3组检测结果做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②分别统计效价≥1∶16组和效价<1∶16组,1~7天转为阴性的比率(转阴率)、效价降低比率及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组内多重比较.结果 ①3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组间效应比较、组内效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重复检测时间无交互作用(P=0.961).②3组检测时间多重比较,仅第1天与第2天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③效价≥1∶16组,转阴率7天均为0;效价降低率2~4天均为5%,后3天均>30%;组内多重比较,第2~4天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效价<1∶16组,转阴率前4天均为0,后3天均>8%;效价降低率7天均>16%;组内多重比较,仅第2天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结论 将血清标本保存于2~8℃冰箱,TRUST试验结果2天内稳定(效价≥1∶16的可稳定至第4天),滴度效价从第2天起开始下降.进行TRUST试验,尤其是滴度效价测定时,好使用新鲜血清标本.

    作者:李小妹;佘尚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用Excel做药敏自动判读软件

    利用Excel表格,做一套微生物实验室K-B法药敏自动判读软件,输入药物的抑菌环直径时,软件会自动判断该药物的敏感度.纸片扩散法(K-B)法,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常规药敏试验时使用多的方法.其优点:技术简单,重复性好;试验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特殊设备;药物选择灵活;结果(敏感、中介和耐药)临床医生易理解.其缺点之一是:在判断药物的敏感度时,要查CLSI表,费时费力,且易产生错误.该文基于K-B法查CLSI表比较费时,且容易产生错误的缺点,做一款自动判读软件,当输入抑菌环直径时,计算机根据预设公式自动判读,方便、快捷、准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郑枭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自制HLA-B27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应用

    目的 检验自制HLA-B27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可靠性.方法 根据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原理,通过对HLA数据库上HLA-B位点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选择出B27特异序列合成引物,进而对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摸索优化,自制HLA-B27基因检测试剂盒,同时以北京思而成B27基因检测试剂盒为对照试剂盒,对254例疑似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葡萄膜炎等患者EDTA抗凝血的B27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和对照试剂盒进行比较,分析其一致性.结果 自制试剂盒疑似患者的HLA-B27阳性检出率为35.8%,对照试剂盒的检出率36.6%,经配对χ2检验,χ2=0.125,P=0.727>0.05,两试剂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制试剂盒的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实验室研究应用价值.

    作者:郭华;张海祥;孙丽君;王海芳;赵院利;梁导艳;刘杨;胡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