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分析

帕提古丽·吾甫尔;阿依古丽·阿布列孜;巴提木·依明;魏春霞

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住院观察的脑梗死患者8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中h-FABP水平,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h-FABP水平,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65,7.943,均P<0.05),且患者的h-FABP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923 1,P<0.05).结论 h-FAB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种抗生素对西安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对西安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该地区临床MRSA感染的治疗选择药物.方法 采用KB药敏试验方法,测定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抗菌药物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180株非重复统计的MRSA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对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91.7%和90.5%,但对克林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四环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低,仅为44.6%~10.1%.结论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对西安地区分离的MRSA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提示可选择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作为MRSA感染时的治疗药物,氯霉素在必要时也可作为一种选择.

    作者:王华;苍金荣;张利侠;归巧娣;苏宝凤;刘英;李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 初步探讨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GUM和QUAM的要求,采用A,B类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评定肌酸激酶(CK)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以长期重复性和方法学偏倚(方法学偏倚为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方法间的偏倚)为分量进行不确定度的评估,长期重复性和方法学偏倚均是构成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结论 采用A,B类评定方法,以长期重复性和方法学偏倚为分量进行评估可能更能真实地反映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线索.

    作者:张莹;周铁成;岳乔红;童开;郝晓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福州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分析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型别,为福州地区宫颈癌防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基因芯片技术,对2010年8月~2011年8月769例门诊妇女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以了解福州地区HPV感染的年龄和亚型分布.结果 769例妇女中HPV阳性381例,阳性率49.5%,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为36~40岁,各年龄段HPV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3.02,P<0.01).23种HPV亚型中,检出21种.单亚型感染主要为HPV16,58,6,多亚型感染主要为HPV16,52,58.高危型HPV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6亚型占21.0%;58亚型占17.6%;52亚型占13.4%;18亚型占8.7%;31亚型占5.8%.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为6亚型,占12.1%和43亚型占11.5%.结论 福州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主要以16,58,52,18,31亚型为主,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以6,43亚型为主.36~40岁妇女为易感人群.

    作者:林伟;徐桂秋;刘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方法决定图评价迈瑞BC-5300血细胞分析仪性能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准确的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方法.方法 依据CLIA'88规定的实验结果总允许误差(Tea%),用室间质量评价平均偏倚(Bias%)和室内质控变异系数(CV%),在Excel中用X,Y轴散点法作方法决定图(MD)、方法决定总图.结果 5个评价项目X,Y数据点分别为:红细胞(0.95%,2.05%)、血细胞比容(1.44%,0.63%)、血红蛋白(0.96%,3.63%)、白细胞(1.95%,0.19%)、血小板(5.45%,5.93%);方法决定总图5个数据点分别为:(15.83%,34.15%),(24.00%,10.47%),(137.10%,51.83%),(13.00%,1.24%),(21.80%,23.74%).结论 方法决定图评价仪器性能简单、准确,值得临床推广,迈瑞BC-5300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良好.

    作者:万延川;周雪宁;权志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提高血型鉴定准确率,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应用ABO 血型正反定型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和谱细胞鉴定试验等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结果 2011年1月~12月西安地区56 536例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者74例,经血型确认试验检测分析鉴定,其中冷凝集素18例、亚型7例、确定不规则抗体49例,分别为:抗-M 14例,抗-N 10例,抗-Pl 1例,抗-Lea 2例,抗-Leb 10例,抗-Mur 1例,抗-S 5例,抗-HI 1例,抗-Jka 1例,抗-Dia 1例,抗-Dib 2例和抗-I 1例.结论 对于健康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冷凝集素和亚型是造成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的主要原因,血站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疑难血型鉴定方法,分析各种复杂血型产生的原因并熟知其解决方法,以预防输血不良反应.

    作者:张玲玲;孙文利;张献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液流荧光技术在AFP和CEA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液流荧光技术在临床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中的应用,并与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利用Luminex200和Cobas e-411两台仪器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清中AFP与CEA含量,计算两种方法的检测阈值,同时检测41例乙肝患者的AFP与CEA含量,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 Luminex200与Cobas e-411的AFP与CEA的正常检测限分别为6.57,2.81 ng/ml与4.19,2.38 ng/ml.t值分别为2.799和1.485,P值分别为0.007和0.142 9.以Cobas e-411仪器作为参考仪器,Luminex200的AFP与CE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97.1%,95.8%与97.3%,88.2%,92.9%.两台仪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FP的相关系数达0.9以上,CEA的相关系数0.8左右.结论 AFP和CEA在两种仪器的检测结果有各自的正常检测限,检测结果虽相关性较好,但不同仪器不同试剂不同溯源,必须使用各自的正常值范围,检验单必须注明仪器方法,检验结果的互认好建立在同类仪器同种方法相同溯源的基础上.Luminex200以Cobas e-411为参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而且该仪器具有高通量特性,可以根据检测项目的 需求进行组合,在临床检测和科研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实际操作上简便快捷,标本用量少,便于推广.

    作者:胥萍;陈慧;周晓玲;吴敏娟;陈永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黏菌素B、氨曲南和万古霉素药敏纸片在细菌分离及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多黏菌素B、氨曲南和万古霉素特殊的抗菌机制,拓展其在细菌分离及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将直接涂片或增菌后革兰染色疑似肠杆菌和肠球菌共存的标本,直接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粘贴多黏菌素B 药敏纸片;对变形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共存的混合培养物则粘贴氨曲南药敏纸片;对于形态不典型、革兰染色性不定的难以鉴定的菌株,采用KB药敏实验方法,同时粘贴多黏菌素B、万古霉素药敏纸片.35℃培养18~24 h观察结果.结果 多黏菌素B抑菌环内肠球菌生长良好而肠杆菌不生长,氨曲南抑菌环内革兰阳性球菌生长良好而变形杆菌不生长.取多黏菌素B、氨曲南抑菌环内细菌转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从而达到快速分纯菌株的目的.13份肠杆菌和肠球菌共存的胆汁及脓液标本,采取该方法仅需一代就可以将肠杆菌与肠球菌分离;5份变形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共存的培养物也仅需一代就可将革兰阳性球菌分纯,而采用传统的方法,6份胆汁标本需2~3代才能分纯,剩余7份均未分离出肠球菌;5份变形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共存的培养物采用传统的分纯方法也均未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对于形态不典型,革兰染色性不定的难以鉴定的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而多黏菌素耐药的多为革兰阳性细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多黏菌素B敏感的多为革兰阴性细菌.结论 利用多黏菌素B、氨曲南药敏纸片可将难以分纯标本中的肠球菌、革兰阳性球菌快速分纯;另外,对于形态不典型、革兰染色染色性不定的难以鉴定菌株,利用其对多黏菌素B、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可为待鉴定细菌选定正确的鉴定方向.

    作者:王华;苍金荣;张利侠;苏宝凤;归巧娣;刘文康;任健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象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分析73例病毒性肝炎引发肝硬化并发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象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瑞氏染色法(Wright's staining)对73例肝硬化并发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进行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分级及分类计数.结果 在73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象中,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的5例,增生明显活跃的16例,增生活跃的44例,增生减低的8例;骨髓细胞分类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的增生、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的成熟障碍.结论 骨髓象分析是造血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病毒性肝炎所引发的肝硬化并发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对于排除患者造血系统疾病及进一步临床诊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潇潇;洪炜;马海梅;孟昭扬;安晓霞;张贺秋;葛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乳头瘤病毒(6/11,16/18)核酸实时荧光PCR检测室内质控品研制及应用

    目的 研制HPV(6/11),(16/18)型核酸质控品应用于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HPV(6/11)型和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对患者的分泌物进行FQ-PCR检测.提取双阳性分泌物,经适当灭活后,将HPV(6/11),(16/18)型核酸模式的阳性混合标本经过回收、防腐、调剂及分装等流程,制成中、高值各3个批次的质控品,完成校准和比对试验.分别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室内质控检测,观察其稳定性,确定其靶值,计算s,CV,绘制质控图.结果 各批次质控品前6个月的HPV(6/11),(16/18)型核酸质控品相对稳定(P<0.05),质控物高低值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99%和2.61%(CV<5%),批间差CV<10%,稳定性好.结论 HPV型模式的阳性混合标本制备定量检测的HPV(6/11),(16/18)型核酸质控品的稳定性好,可用于HPV(6/11),(16/18)型核酸荧光定量的PCR诊断的室内质量控制,测定结果能反应标本的真实性,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裴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NO与红细胞保存损伤研究进展

    血液输注已成为现代医疗救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尤其是红细胞的输注.在各种血液病、慢性失血、慢性贫血等患者救治过程中,红细胞输注可有效纠正贫血和改善机体携氧状况,提高机体循环代谢功能.

    作者:王文婷;穆士杰;张献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HBeAb与Pre-S1抗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eAg,HBeAb与Pre-S1抗原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3月HBV感染者血清1 0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Pre-S1抗原,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HBeAg,HBeAb与Pre-S1抗原的相关性.结果 在1 080例HBV感染者中,HBeAg阳性240例,HBeAg阴性840例,HBeAg阳性者和阴性者Pre-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1.25%和70.12%,HBeAg阳性者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在840例HBeAg阴性者中,HBeAb阳性者636例,HBeAb阴性者204例,HBeAb阳性者和阴性者Pre-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65.72%和83.82%,HBeAb阳性者中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HBeAb阴性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5,P<0.05).结论 血清HBeAg,HBeAb与Pre-S1抗原存在相关性.Pre-S1抗原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Pre-S1抗原阴性可作为HBV被清除和感染趋于恢复,病情趋向好转的标志.

    作者:叶芳丽;张平安;杨相升;肖守平;祝成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迈瑞BS-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携带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迈瑞BS-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项目间的试剂携带污染及其规避措施.方法 除脂肪酶为强盛生物试剂外,余均采用迈瑞试剂,根据方法学原理和试剂成分将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分为六组,各组分别选择几对疑似污染物和被污染物,按照B,A,B,B,B的测试顺序测定(A为疑似污染物,B为被污染物),观察A对B的影响,B值在偏倚允许范围内为影响不显著,否则为影响显著,P值>0.05表示A测试对B测试的差异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表示A测试对B测试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K(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A)→Mg(镁,magnesium)(B)偏倚率50%,P<0.05;Lip(脂肪酶,Lipase)(A)→TBA(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B)偏倚率338%,P<0.05;T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A)→Lip(B)偏倚率80%,P<0.05;余偏倚率均在4%以下,P值均>0.05.结论 ①测试试剂中含有高浓度(10倍以上)的另一测试待测成分时对该一测试结果影响显著,6倍以下影响微小;②其余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日常工作中,合理设置测试顺序,经常注意保养维护仪器,保证各清洗功能良好,是保证分析结果可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者:宋国军;张军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iRNA载体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microRNA(以下简称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通过与靶mRNA的3' UTR端(非翻译区)互补匹配,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负向调控,导致mRNA翻译抑制或降解.在基因调控的研究中,大量使用miRNA,其主要的工具是miRNA的表达载体.miRNA真核表达载体广泛运用于各种生物体内基因的功能研究,该文就近年来miRNA载体构建方法给予综述,为各种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石.

    作者:周琼芝;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用Excel做药敏自动判读软件

    利用Excel表格,做一套微生物实验室K-B法药敏自动判读软件,输入药物的抑菌环直径时,软件会自动判断该药物的敏感度.纸片扩散法(K-B)法,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常规药敏试验时使用多的方法.其优点:技术简单,重复性好;试验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特殊设备;药物选择灵活;结果(敏感、中介和耐药)临床医生易理解.其缺点之一是:在判断药物的敏感度时,要查CLSI表,费时费力,且易产生错误.该文基于K-B法查CLSI表比较费时,且容易产生错误的缺点,做一款自动判读软件,当输入抑菌环直径时,计算机根据预设公式自动判读,方便、快捷、准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郑枭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骨关节结核病原菌的菌型及耐药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骨关节结核的病原菌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结核液体快速培养基法对2009~2011年143例骨关节结核患者进行结核杆菌培养检测.结果 143例标本中,培养阳性标本71例,阳性率49.7%.其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52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16例,非结核分枝杆菌3例.药物全部敏感38例(53.5%),耐1种药6例(8.5%),耐2种药3例(4.2%),耐3种药8例(11.3%),耐4种药16例(22.5%).结论 骨关节结核感染病原菌以人结核杆菌为主,耐药尤其耐多药、全耐药状况严重,应对耐药结核菌株依据药物敏感测定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胡强;赵和平;陈伯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6和TNF-α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性损伤的应用研究

    目的 使用地塞米松干预,动态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常规治疗组和50例常规治疗加地塞米松治疗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水平,并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常规治疗组IL-6:134.73±29.64 μg/L,TNF-α:57.62±5.13 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136.65±31.56 μg/L,TNF-α:56.84±5.03 μg/L,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6,1.14,P>0.05);与正常对照组(IL-6:27.84±7.76 μg/L,TNF-α:40.27±4.85 μg/L)相比差异显著(t=5.29,4.41,P<0.001);术后第3天常规治疗组IL-6:120.51±30.75 μg/L,TNF-α:59.24±4.72 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108.47±26.73 μg/L,TNF-α:46.75±4.64 μ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t=2.42,2.35,P<0.05);第7天常规治疗组IL-6:70.65±17.73 μg/L,TNF-α:50.62±5.11 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58.16±14.65 μg/L,TNF-α:41.64±5.01 μ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t=2.81,2.76,P<0.05);第10天常规治疗组IL-6:34.52±8.92 μg/L,TNF-α:46.27±4.43 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28.17±7.45 μg/L,TNF-α:40.89±4.27 μ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t=2.34,2.56,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常规治疗组37.12±4.56,地塞米松治疗组38.05±4.72)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常规治疗组67.35±8.95,地塞米松治疗组69.02±7.74,差异无显著性(t=0.98,0.79,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NDS(常规治疗组26.13±3.89,地塞米松治疗组16.74±3.26)和ADL(常规治疗组45.43±6.77,地塞米松治疗组38.64±5.49)比较差异显著(t=3.54,2.96,P<0.01).结论 IL-6,TNF-α介导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炎性反应,有效控制其含量,对于减少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脑损伤和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秋楠;党小军;刘晓斌;王继军;黄卫东;缪星宇;许彦钢;杨军;张越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35在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IL-35在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方法 80例诊断为进展期肺结核患者全部采用支气管镜检查,收集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其中的单个核细胞,经50 μg灭活的结核杆菌提取物刺激36 h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35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35的两个亚单位IL-12a和EBI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35的亚单位EBI3的蛋白表达水平;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进展期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35的水平是76.6±20.1 pg/ml,显著高于患者的外周血(t=23.07,P<0.01),Western blot能够检测到肺泡灌洗液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EBI3的条带,而外周血培养上清中未能检测到.IL-12a的mRNA水平较外周血增高约6倍(t=18.02,P<0.01),EBI3的水平较外周血增高约9倍(t=17.85,P<0.01).肺泡灌洗液中Treg细胞的比例(12.6%±3.3%)显著高于外周血(4.2%±1.8%),(t=12.24,P<0.01).肺泡灌洗液中Treg细胞表达EBI3的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Treg.结论 进展期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主要是Treg)分泌表达IL-35,IL-35可能在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中起到调节作用.

    作者:丁春梅;张军;胡成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CCP抗体在RF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抗CCP抗体在RF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6例确诊为RA且RF阴性(<20 IU/ml),38例非RA其他风湿病、3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0例健康成人进行抗CCP抗体检测.结果 抗CCP抗体在RF阴性的RA组阳性率为62.8%,非RA风湿性疾病组2.7%,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0%.RA组与非RA其它风湿病组、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χ2值分别为44.30,39.83和50.23,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抗CCP抗体对RF阴性的RA患者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作者:曹团平;齐进康;王梦涛;刘小玲;郑杰;王利;刘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生理性抗凝物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生理性抗凝物判断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能力.方法 对2012年2月~4月住院治疗,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26例(62例诊断为肝硬化)及正常对照34例,检测其入院时生理性抗凝物及肝功能相关指标:蛋白C活性(PC)、抗凝血酶活性(AT)、蛋白S含量(PS)、凝血酶原活动度(P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和乙肝病毒(HBV)DNA,同时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按Child-Pugh改良分级法对肝硬化患者分级.结果 肝硬化和无肝硬化乙肝患者间,PC(U=58.5,P<0.001),AT(U=58.5,P<0.001),PT%(U=71.0,P<0.001),AST(U=153.5,P<0.05),TBIL(U=202.0,P<0.05),ALB(U=92.5,P<0.001),PLT(U=179.0,P<0.05)水平有显著差异,各指标判断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的诊断效能以PC(ROC曲线下面积AUC=0.914,s=0.039)和AT(AUC=0.914,s=0.045)高;校正临床因素的影响后,仅PC为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预测指标(OR=0.907;95%CI为0.849~0.968;P<0.005);仅ALB在3个Child-Pugh分级间均有显著差异(H=13.63,P<0.05).结论 生理性抗凝物PC可用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发生肝硬化,其预测能力优于常用的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

    作者:唐宁;左萍;尹世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富血小板血浆量、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对血小板聚集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量、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对血小板聚集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72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枸橼酸钠抗凝(1∶9),离心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2只血小板聚集杯分别加PRP 300 μl和500 μl,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采集同量枸橼酸钠抗凝不同量静脉血(1∶10~1∶3)14例,离心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采用血浆比浊法,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所得数据分别采用单因素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花生四烯酸(AA)诱导,PRP 300 μl和500 μl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7.0±33.6)%和(58.3±35.3)%,二磷酸腺苷(ADP)诱导,PRP 300 μl和500 μl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2.3±18.7)%和(59.6±18.7)%,均P>0.05;血浆Ca2+浓度在0.11~0.04 mmol/L时,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81.1±3.9)%~(26.4±27.01)%和(67.3±17.8)%~(8.6±11.1)%,血小板聚集率随Ca2+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其中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明显,在Ca2+浓度0.08 mmol/L时聚集率明显下降.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用300 μl测血小板聚集率对血小板聚集检验结果影响不明显;Ca2+浓度对血小板聚集检验结果有明显影响,血小板聚集率随Ca2+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常规血小板聚集实验血浆Ca2+浓度应在0.09~0.11 mmol/L之间.

    作者:李祖兰;马长生;陈兴明;邹有丽;白洁;邓新立;李健;杨亮程;陈冠军;丛玉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