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HBV-DNA质控物的稳定性评价

邓演超;李全双;沈红艳;徐湛;任思坡

关键词:HBV-DNA, 质控物, 室间质量评价
摘要:目的 制备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质控物,评价其稳定性.方法 收集HBV-DNA阳性新鲜血清及HBV-DNA阴性新鲜血清,去除其他阳性指标(HAV-Ab,HCV-Ab,HIV-Ab和梅毒抗体)的标本后,分别充分混合,使用HBV-DNA阴性混合血清将HBV-DNA 阳性混合血清稀释至一定浓度后,灭活、分装,随机分为5组,即A,B,C,D和E组.A组:立即在佳条件下和常规条件下,应用HBV-DNA荧光实时定量PCR 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20次;B组:放置4℃冰箱48h后检测;C组:放置4℃冰箱48 h后,再置-20℃冷冻24h后复融检测;D组:在满足C组条件后,置-20℃冰箱冷冻24h后二次复融检测;E组:置-20℃保存12个月复融后检测.各组质控物均在常规条件下检测20次,分别计算各组均值的对数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结果 A,B,C,D,E组HBV-DNA质控物均值的对数值分别为4.611,4.590,4.600,4.638和4.571,经方差分析F=2.32<F0.05(4,95)2.47,P>0.05,均值的对数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标准差分别为0.211,0.198,0.221,0.191和0.214;变异系数分别为4.5%,4.3%,4.8%,4.1%和4.6%,标准差、变异系数之间差异很小.结论 HBV-DNA质控物制备简单,稳定性良好,适合临床检验中心进行室间质评(EQA)或现场EQA.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连云港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 了解连云港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为临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PCR检测88株分离自连云港地区的大肠埃希菌株的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和aac(6')-Ib-cr,将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确认,并通过将aac(6')-Ib序列与Genbank登记序列比对以确定aac(6')-Ib-cr;分析基因阳性菌株的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 在检测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共检出qnr基因阳性7株(7.95%),其中qnrB基因2株(2.27%),qnrS基因5株(5.68%),未检出qnrA基因阳性菌株.检出aac(6')-Ib基因阳性菌株12株(13.64%),经测序确定其中6株(6.82%)为aac(6')-Ib-cr基因.检测出的12株qnr和aac(6')-Ib-cr基因阳性的大肠埃希菌中,8株对喹诺酮类耐药,3株对喹诺酮类敏感,1株对左旋氧氟沙星敏感但对环丙氟派酸耐药;有11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结论 连云港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存在qnr和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的流行,喹诺酮类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中均有qnr基因和aac(6')-Ib-cr基因的存在.qnr和aac(6')-Ib-cr基因往往和ESBLs同时存在,应加强临床分离菌株的质粒介导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监测,以防止其传播与流行.

    作者:张丽;茆海丰;王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自制HLA-B27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应用

    目的 检验自制HLA-B27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可靠性.方法 根据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原理,通过对HLA数据库上HLA-B位点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选择出B27特异序列合成引物,进而对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摸索优化,自制HLA-B27基因检测试剂盒,同时以北京思而成B27基因检测试剂盒为对照试剂盒,对254例疑似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葡萄膜炎等患者EDTA抗凝血的B27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和对照试剂盒进行比较,分析其一致性.结果 自制试剂盒疑似患者的HLA-B27阳性检出率为35.8%,对照试剂盒的检出率36.6%,经配对χ2检验,χ2=0.125,P=0.727>0.05,两试剂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制试剂盒的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实验室研究应用价值.

    作者:郭华;张海祥;孙丽君;王海芳;赵院利;梁导艳;刘杨;胡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自制HBV-DNA质控物的稳定性评价

    目的 制备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质控物,评价其稳定性.方法 收集HBV-DNA阳性新鲜血清及HBV-DNA阴性新鲜血清,去除其他阳性指标(HAV-Ab,HCV-Ab,HIV-Ab和梅毒抗体)的标本后,分别充分混合,使用HBV-DNA阴性混合血清将HBV-DNA 阳性混合血清稀释至一定浓度后,灭活、分装,随机分为5组,即A,B,C,D和E组.A组:立即在佳条件下和常规条件下,应用HBV-DNA荧光实时定量PCR 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20次;B组:放置4℃冰箱48h后检测;C组:放置4℃冰箱48 h后,再置-20℃冷冻24h后复融检测;D组:在满足C组条件后,置-20℃冰箱冷冻24h后二次复融检测;E组:置-20℃保存12个月复融后检测.各组质控物均在常规条件下检测20次,分别计算各组均值的对数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结果 A,B,C,D,E组HBV-DNA质控物均值的对数值分别为4.611,4.590,4.600,4.638和4.571,经方差分析F=2.32<F0.05(4,95)2.47,P>0.05,均值的对数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标准差分别为0.211,0.198,0.221,0.191和0.214;变异系数分别为4.5%,4.3%,4.8%,4.1%和4.6%,标准差、变异系数之间差异很小.结论 HBV-DNA质控物制备简单,稳定性良好,适合临床检验中心进行室间质评(EQA)或现场EQA.

    作者:邓演超;李全双;沈红艳;徐湛;任思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6和TNF-α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性损伤的应用研究

    目的 使用地塞米松干预,动态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常规治疗组和50例常规治疗加地塞米松治疗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水平,并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常规治疗组IL-6:134.73±29.64 μg/L,TNF-α:57.62±5.13 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136.65±31.56 μg/L,TNF-α:56.84±5.03 μg/L,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6,1.14,P>0.05);与正常对照组(IL-6:27.84±7.76 μg/L,TNF-α:40.27±4.85 μg/L)相比差异显著(t=5.29,4.41,P<0.001);术后第3天常规治疗组IL-6:120.51±30.75 μg/L,TNF-α:59.24±4.72 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108.47±26.73 μg/L,TNF-α:46.75±4.64 μ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t=2.42,2.35,P<0.05);第7天常规治疗组IL-6:70.65±17.73 μg/L,TNF-α:50.62±5.11 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58.16±14.65 μg/L,TNF-α:41.64±5.01 μ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t=2.81,2.76,P<0.05);第10天常规治疗组IL-6:34.52±8.92 μg/L,TNF-α:46.27±4.43 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28.17±7.45 μg/L,TNF-α:40.89±4.27 μ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t=2.34,2.56,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常规治疗组37.12±4.56,地塞米松治疗组38.05±4.72)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常规治疗组67.35±8.95,地塞米松治疗组69.02±7.74,差异无显著性(t=0.98,0.79,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NDS(常规治疗组26.13±3.89,地塞米松治疗组16.74±3.26)和ADL(常规治疗组45.43±6.77,地塞米松治疗组38.64±5.49)比较差异显著(t=3.54,2.96,P<0.01).结论 IL-6,TNF-α介导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炎性反应,有效控制其含量,对于减少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脑损伤和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秋楠;党小军;刘晓斌;王继军;黄卫东;缪星宇;许彦钢;杨军;张越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DNA提取方法

    目的 探讨一种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乳腺癌组织DNA提取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无自溶、退变或组织结构不清、大片出血的70例10 ml/dl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在避免交叉污染的情况下,经过TES溶液水浴脱蜡后,先后用PBS缓冲液(pH7.2)及无水、95 ml/dl,75 ml/dl浓度梯度的乙醇60℃温浴4 h;加入含蛋白酶K的裂解液56℃消化72 h后,酚氯仿法抽提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A260nm/A280nm值,分析所提取DNA的质量.结果 62例(88.57%)石蜡组织标本DNA获得成功提取,所得DNA样本A260nm/A280nm比值为1.78±0.16,采用此条件处理的样本可获得足够数量的完整DNA,抽提率高,可满足后续临床研究需要.结论 改进的石蜡包埋组织提取DNA方法简单、经济,是较理想的非试剂盒法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方法.

    作者:康毓芝;王永兴;杨宝珍;韩恩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四种抗生素对西安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对西安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该地区临床MRSA感染的治疗选择药物.方法 采用KB药敏试验方法,测定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抗菌药物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180株非重复统计的MRSA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对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91.7%和90.5%,但对克林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四环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低,仅为44.6%~10.1%.结论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对西安地区分离的MRSA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提示可选择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作为MRSA感染时的治疗药物,氯霉素在必要时也可作为一种选择.

    作者:王华;苍金荣;张利侠;归巧娣;苏宝凤;刘英;李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换血治疗重症Rh抗-E新生儿溶血病1例

    由于血型抗原、抗体的复杂性,以及多次妊娠、母婴血型不合等因素导致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可引起流产、早产、胎儿水肿、死胎、新生儿贫血、黄疸、胆红素脑病,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ABO血型系统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时有报道,但Rh血型系统和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较少.近我们发现抗-E抗体引起的重症新生儿溶血病一例,随后进行换血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春;夏爱军;张秋会;张献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临床化学酶学指标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探讨

    目的 通过在20家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检验科间开展酶学指标的实验室间比对,探讨临床化学酶学检测的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将来开展检验结果全国互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各实验室在各自的检测系统上检测统一发放的罗氏临床化学复合校准品和血清标本的6项酶学指标(ALT,AST,ALP,GGT,LDH,CK)上报检测结果;统计各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比较以罗氏校准品对各实验室结果进行公式校准前后的结果,从而探讨实验室间酶学指标互认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果 汇总检测数据,从稳健Z比分数、校准前后百分差值、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等指标反映检测结果.ALP,AST呈现显著的系统偏倚,公式校准前的结果显著高于靶值水平;ALT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小,离散程度亦低;GGT,LDH和CK的偏倚在适合的偏倚水平内.结论 临床化学酶学指标在实验室间互认尚不成熟,需要保证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良好,努力实现酶学检测的标准化,才能实现检验结果实验室间互认的目标.

    作者:李栋;包安裕;宋霖;陈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毒载量与病毒学应答及肝功能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与病毒学应答及转氨酶、胆红素含量的变化,探讨其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间长海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103例丙型肝炎患者资料,其中男64例,女39例,年龄18~70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12,24和48周血清中HCV RNA水平,肝功能酶学和胆红素指标(ALT,AST及TBIL,DBIL).根据治疗前HCV RNA含量高低与病毒学应答与否分为高载量应答组、高载量无应答组和低载量应答组.结果 18例低HCV RNA载量的患者治疗后均有病毒学应答.高载量应答组ALT,AST治疗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治疗后迅速下降,而后保持在正常水平;低载量应答组ALT,AST始终在正常范围内;而高载量无应答组ALT,AST治疗前后下降不明显,始终在高于正常范围波动.高载量无应答组治疗前DBIL显著高于有应答的两组(P<0.01),且治疗期间持续高于正常范围;TBIL虽也升高,但与高载量应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与低载量应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高HCV RNA载量的患者,伴ALT,AST显著升高,病毒学应答较好;而ALT,AST轻微升高,且伴有DBIL显著升高者病毒学应答常常较差.低HCV RNA载量的患者均有病毒学应答,其病毒学应答与肝功能酶学和胆红素值无明确相关.

    作者:方超萍;张薇薇;孙小波;张军;卫涛;秦琴;张倩;谷明莉;贾音;邓安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35在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IL-35在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方法 80例诊断为进展期肺结核患者全部采用支气管镜检查,收集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其中的单个核细胞,经50 μg灭活的结核杆菌提取物刺激36 h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35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35的两个亚单位IL-12a和EBI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35的亚单位EBI3的蛋白表达水平;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进展期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35的水平是76.6±20.1 pg/ml,显著高于患者的外周血(t=23.07,P<0.01),Western blot能够检测到肺泡灌洗液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EBI3的条带,而外周血培养上清中未能检测到.IL-12a的mRNA水平较外周血增高约6倍(t=18.02,P<0.01),EBI3的水平较外周血增高约9倍(t=17.85,P<0.01).肺泡灌洗液中Treg细胞的比例(12.6%±3.3%)显著高于外周血(4.2%±1.8%),(t=12.24,P<0.01).肺泡灌洗液中Treg细胞表达EBI3的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Treg.结论 进展期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主要是Treg)分泌表达IL-35,IL-35可能在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中起到调节作用.

    作者:丁春梅;张军;胡成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11年川西地区细菌耐药监测及分析

    目的 了解川西地区细菌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川西地区18家医院2011年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临床分离菌20 0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 625株,占28.0%,革兰阴性菌14 454株,占72.0%.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共1 867株,占阳性菌的33.2%;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共3 185株,占阴性菌的22.0 %.排名前5位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统计分析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46.3%和87.1%;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7%和4.0%;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整体耐药率较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9%和19.7%.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喹诺酮类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85%.结论 川西地区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但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性具有地域差异性.

    作者:刘敏;邓瑛;张峻梅;杨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住院观察的脑梗死患者8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中h-FABP水平,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h-FABP水平,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65,7.943,均P<0.05),且患者的h-FABP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923 1,P<0.05).结论 h-FAB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作者:帕提古丽·吾甫尔;阿依古丽·阿布列孜;巴提木·依明;魏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HBeAb与Pre-S1抗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eAg,HBeAb与Pre-S1抗原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3月HBV感染者血清1 0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Pre-S1抗原,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HBeAg,HBeAb与Pre-S1抗原的相关性.结果 在1 080例HBV感染者中,HBeAg阳性240例,HBeAg阴性840例,HBeAg阳性者和阴性者Pre-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1.25%和70.12%,HBeAg阳性者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在840例HBeAg阴性者中,HBeAb阳性者636例,HBeAb阴性者204例,HBeAb阳性者和阴性者Pre-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65.72%和83.82%,HBeAb阳性者中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HBeAb阴性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5,P<0.05).结论 血清HBeAg,HBeAb与Pre-S1抗原存在相关性.Pre-S1抗原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Pre-S1抗原阴性可作为HBV被清除和感染趋于恢复,病情趋向好转的标志.

    作者:叶芳丽;张平安;杨相升;肖守平;祝成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iRNA载体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microRNA(以下简称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通过与靶mRNA的3' UTR端(非翻译区)互补匹配,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负向调控,导致mRNA翻译抑制或降解.在基因调控的研究中,大量使用miRNA,其主要的工具是miRNA的表达载体.miRNA真核表达载体广泛运用于各种生物体内基因的功能研究,该文就近年来miRNA载体构建方法给予综述,为各种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石.

    作者:周琼芝;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AT-Ⅲ的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的意义.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COPD急性缓解期患者75例,以及100例健康人群.PT和TT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FDP检测采用ELISA法,AT-Ⅲ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结果 对照组和COPD各分期组间的PT和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FDP水平与缓解期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AT-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T-Ⅲ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功能是否异常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廖洪利;蒋小丽;田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铅暴露对大鼠体内离子浓度及相关PKC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铅暴露大鼠体内不同离子浓度含量的改变,阐明铅通过破坏不同离子浓度在体内各系统的平衡状态,影响离子介导的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 C,PKC)信号通路分子的调控作用,为探讨铅毒性作用机制的生物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80只断乳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0.1,0.2和0.3 mg/ml醋酸铅(PbC4H6O4·3H2O)浓度组,通过饮水建立大鼠铅暴露模型,利用大鼠血铅浓度确定建模成功;通过观察铅暴露大鼠血中离子Ca2+,Fe2+,Mg2+,Zn2+,Cu2+和P3+浓度的变化以及Western blot验证铅暴露大鼠脑组织离子相关信号通路分子PKC的表达改变,探讨离子浓度变化对铅暴露大鼠脑组织信号通路分子PKC表达的影响.结果 铅暴露大鼠血Zn2+,Fe2+,Ca2+和P3+离子浓度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铅暴露大鼠血Cu2+离子浓度减低,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铅暴露大鼠血Mg2+离子浓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铅暴露大鼠脑组织信号通路分子PKC磷酸化增加显著(P<0.05).结论 慢性铅暴露可以竞争性抑制大鼠体内部分离子的吸收和利用,且铅暴露诱导的体内离子浓度改变可活化PKC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

    作者:徐焰;赵芳;柯涛;张建彬;净锦飞;袁亚娟;郝晓柯;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种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两种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系统性能,为实验室合理选择降钙素原检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EP9-A2收集血清标本测定批内精密度、线性、相关系数.结果 检测系统A和检测系统B的低中高值测定结果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01%~4.44%和1.11%~8.77%之间;PCT测定结果相关系数为0.997 7.结论 两种检测系统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相关性,但存在一定的偏差,临床实验室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测系统.

    作者:汪丽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糖尿病自身免疫标志物研究的进展

    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形成的糖尿病,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疾病,它发生于遗传上易感的个体.此病同一系列抗胰岛自身抗体有关,此抗体可在高血糖发生前数年出现.该文将集中介绍临床和研究工作感兴趣的几种主要自身抗体,它们是:胰岛细胞胞浆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胰岛素瘤2有关的自身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以及锌转运蛋白8自身抗体等.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糖化清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比较糖化清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24例疑似糖尿病患者,应用WHO诊断标准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HbA1c和GA的诊断糖尿病佳切点及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GA的ROC曲线佳切点为17.02%,敏感度63.2%,特异度95.6%,曲线下面积0.856;HbA1c的ROC曲线佳切点为6.48%,敏感度60.5%,特异度83.7%,曲线下面积0.772.结论 GA可作为一个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代谢情况的指标,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指导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大意义.

    作者:刘常同;黄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2009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用WHONET软件对239株SA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9株SA重症监护室分布多,其次为老年病科和神经外科,分别占35.6%,20.9%,13.8%;标本来源以痰液及脓液为主,分别为65.7%和23.4%;SA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高为86.5%,其次为青霉素及红霉素,分别为86.2%和86.28%,该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都为0%,其次是阿米卡星,但耐药率高达60.1%.结论 SA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王华;苏宝凤;苍金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