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郭美玲;李剑
目的:探讨MSCT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合并肛瘘以及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D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全腹部MSCT ,结合MSCT重建图像,分析病变肠壁的厚度、黏膜强化程度、肠系膜血管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肠腔狭窄及肛瘘情况。结果:22例CD患者中1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肛瘘,其中复发7例,C T图像均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明显强化、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腔明显狭窄;未复发8例,CT 表现为肠壁增厚8例、肠壁明显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增多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多3例、肠腔狭窄4例。22例CD患者,C T表现为肠壁增厚21例(95.5%),肠壁强化22例(100%),肠系膜血管增多17例(77.3%),肠系膜淋巴结增多17例(77.3%),肠腔狭窄16例(72.7%)。结论:肛瘘是否术后复发与肠道病变的M SC T表现有关。
作者:庄启湘;沈宣文;陈浩;郑志勇;胡春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主动脉夹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症状典型的诊断并不难,但由于撕裂位置的不同,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除了一些不典型的腹胀、腹痛、腰部不适的表现外,还有部分患者以肢体疼痛为主诉,严重干扰了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判断。现回顾性分析6例主动脉夹层致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探讨超声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洁;曾燕荣;孙文清;张杰;信瑞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时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闭塞及R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颅外段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程度及RI。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50%狭窄的发生率及闭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双侧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的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多见,但2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双侧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更易导致脑梗死;颅外段动脉RI测量无助于脑梗死的诊断。
作者:张玲云;郑雪;张国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同一组受试者运用多种方法检测获得的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 ave velocity ,baPWV ),探讨将超声技术引入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纳入30例正常人,分别行日本Colin动脉硬化仪检测、联合多普勒超声及脉搏波传感器同步检测、仅多普勒超声检测baPWV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为(1118.20±176.42)cm/s ;将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肱动脉、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胫后动脉同步检测的baPWV为(1135.74±246.26)cm/s ;仅用多普勒超声分2次分别将探头放置于肱动脉及胫后动脉时测得的baPWV为(1048.96±117.24)cm/s。多普勒超声及脉搏波传感器联合应用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549, P<0.01)。多普勒超声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无相关性(r=0.277,P>0.05)。结论: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与脉搏波传感器为PWV的检测提供了新途径,测量数据准确度较高;仅运用多普勒超声分2次检测PWV的方法误差较大。
作者:任亚娟;肖沪生;徐芳;银浩强;高东雯;王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因起病缓慢,症状多样,CT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影像诊断及临床工作中漏诊、误诊较多。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2012年我院收治的25例EB T B的误诊及漏诊患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13~78岁,平均33岁。主要症状及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37.5~39℃,咳嗽、咳痰,1例出现痰中带血丝。
作者:刘兆芹;钱学江;刘中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mal tumors ,PNET)的CT 与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PNET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①中枢性PNET 2例,影像学表现为颅内幕上较大肿块,位于额叶、颞叶,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见钙化,肿瘤周围水肿较轻或不明显,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②外周性PNET 7例,其中发生于肩胛骨1例、肾脏2例、腹膜后2例、胸腔1例、原发于椎管内1例,影像表现为较大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变坏死区,钙化未见,邻近骨质破坏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免疫组化至少有1种神经元标记物阳性表达。结论:PNE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缺乏特异性,CT和MRI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及手术评估。
作者:李洪梅;吴晶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致冷镜头的红外热成像仪扫描下阳虚体质的评价部位。方法:募集22~71岁健康人共80例,根据中医体质调查表筛选出平和体质及阳虚体质的健康人76例纳入本研究,分为健康平和质组(30例)和健康阳虚质组(46例)。运用H IR-2000型红外热像诊断系统,对每位受试者行全身扫描并采集图像,完成每例受试者全身共计47个区位热值的测量,所有数据在SPSS 19.0软件下进行分析。结果:2组受试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平和质组与健康阳虚质组红外热成像热值表现特点如下:47个区位中,前额和面部为热值高的2个区位,头后位上部和头后位中部为热值低的2个区位。健康平和质组较健康阳虚质组在示指、中指、无名指、股前区、膝部、小腿前区、股后区、小腿后区等8个区位热值更高(P<0.05);其中,股后区、小腿后区热值偏高更明显(P<0.01)。结论:①示指、中指、无名指和下肢是应用非致冷镜头的红外热像诊断系统判定阳虚的敏感区位。②无论何种致冷方式的红外热成像仪对膝部、股后区与小腿后区热值差异的研究具有可重复性。③冬季仅行下肢部扫描即可进行阳虚评价。
作者:李启佳;陆华;邓延莉;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垂体Rathke囊肿的M 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16例,均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 RI检查。结果:2例囊肿位于鞍内,1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根据囊肿内容物的不同表现为多种M RI信号,其中9例呈短T1、长T2信号,3例呈短T1、等T2信号,2例呈长 T1、长 T2信号,2例呈等T1、长短混杂T2信号;增强扫描仅1例囊肿边缘轻度强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虽然少见,但仔细分析其M RI表现,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
作者:王琪;李军;曹庆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在鼻前庭底外侧份、鼻翼脚根部软组织内和上颌骨骨质表面的囊肿,使鼻翼脚、鼻前庭底及相应的口前庭唇龈反折处软组织呈局限性球形隆起,临床较为少见。现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1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螺旋C T 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鼻前庭囊肿的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王汉杰;丁勇生;段书峰;司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男,40岁,活动后胸闷伴颜面部浮肿10余天,外院C T增强扫描提示后纵隔肿瘤。有乙型病毒肝炎病史及长期吸烟、饮酒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病史。查体:心界增大,心率82次/min ,律齐,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心脏彩超检查:右心房扩大,内见一巨大实性中等回声团块,大小约86 mm ×100 mm ×61 mm ,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可见裂隙样无回声区,该肿块与右心房外侧壁关系密切,随心脏搏动瘤体轻微摆动,但幅度不大,并见部分瘤体自三尖瓣口突向右室(图1)。CDFI显示: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舒张期右心房血流自肿块两侧进入右室(图2),收缩期三尖瓣口见少量返流血流信号。右房顶部心包腔见少许液体无回声区。余心腔、大动脉及心脏周围未见类似病变。超声提示:右心房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心包少量积液。X线胸片显示:右心缘旁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与心缘分界不清。门诊以“右心房肿瘤”收治心胸外科。手术所见:心包与心脏紧密粘连,右房区向前凸出;正前方纵行切开粘连心包,探查右心房肿瘤侵入心肌全层,右房区心肌无搏动。手术无法完整切除肿瘤,取少许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提示为心脏血管肉瘤(图3)。
作者:刘慧;贺祎;刘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SIS)的相关性,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证实的S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X线摄影所示的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进行分型、测量,并与M RI所见进行对照,分析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与SIS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中,肩峰平坦形(Ⅰ型)8例、弧形(Ⅱ型)10例、钩状(Ⅲ型)42例。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下间隙为(1.21±0.36)cm ,M RI所示肩峰下间隙值为(1.10±0.18)cm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肩袖损伤 M RI分级Ⅰ级27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肩峰下间隙值与肩袖损伤M RI分级呈正相关( P<0.05)。结论: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与SIS发生密切相关;当肩峰形态为钩状及肩峰下间隙值<1 cm ,强烈提示 SIS可能,对于无M RI的基层医院诊断SIS临床意义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范晓黎;刘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 H患者10个病灶的M SC T 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 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胡久民;邹文远;徐官珍;李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为热门词,笔者尝试应用百度搜索,返回约100000000个结果,而以“中西医结合”作为主题词搜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94-2013年)也查阅到31016条记录。这从侧面反映出中西医结合研究已受到极大关注。介入诊疗历史不长,自1976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以来尚不满40年,但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作者:王芳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扭转的高频超声特点、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经超声诊断,并经临床手术证实的睾丸扭转患儿,分析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二维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患侧睾丸增大,实质回声尚均匀或不均匀,部分睾丸内可见裂隙状的低回声,边缘向内凹陷呈蚕豆状。CDFI示患侧睾丸内无血流信号或较对侧明显减少。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辐射,无创伤,对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左汴京;祝黎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局灶性病变,是局部内膜过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临床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不孕等,发病率为7.8%~25.0%[1-2]。经阴道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手段,准确性高,但由于内膜息肉声像图存在非特异性,易受多种因素干扰,月经不同时期的生理变化直接影响超声对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性。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14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误诊28例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脑的功能偏侧性在近一个半世纪中,经历了从被人们发现到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近年f M RI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脑功能偏侧性的研究中,更多的脑功能被发现存在偏侧性,主要存在偏侧性的脑功能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及语言功能。脑功能偏侧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脑功能偏侧性及其影响因素的f M RI研究,提出应深入研究利手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为脑功能偏侧性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汪林英(综述);徐春生(综述);李传富(审校);杨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很少。我院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女,16岁,发现左大腿包块3 d来院就诊。查体发现左大腿上方内侧软组织内突出包块,位置较深,质硬固定,无压痛,其他无异常。X线平片(图1)、CT扫描(图2,3)见左股骨内、上方肌间隙内大小约4.7 cm×5.4 cm×9.2 cm类圆形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晰,其内及边缘示明显片絮状钙化,与周围肌肉界限清晰,邻近骨质结构正常。行手术切除,术中沿肿物中心纵向切开,切口长约8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见肿物质硬,周围有骨化,约9cm×6cm×5cm大小,固定,无明显包膜,表面血运丰富。常规完整切除肿物,彻底止血。病理切片(图4):平滑肌瘤伴钙化。免疫组化染色:SM A (+),CD34(-),S-100(-), Ki67(<1%)。
作者:张天彪;董恩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中的钙化类型及分布特点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776个结节)的超声图像,依钙化大小及形状分为微钙化、粗钙化、周边钙化、钙化斑,分别统计其对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将钙化分布类型分为中央型、边缘型和混合型,统计其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结果:776个结节中,存在钙化共319个(良性102个,恶性217个)。微钙化结节恶性发生率高(78.9%),粗钙化、周边钙化及钙化斑亦有恶性的可能(发生率分别为42.9%、30.0%、40.0%);钙化分布方面,边缘型钙化多见于良性结节(70.6%),中央型、混合型钙化多见于恶性结节,尤其以中央型恶性比例高(90.5%)。结论:任何形式的钙化都是恶性的风险因素,以微钙化特异性高;钙化分布方面,中央型钙化恶性风险更高。
作者:马云初;李美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 SC T表现,其中嗜铬细胞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12例嗜铬细胞瘤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4例节细胞神经瘤形态不规则,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1例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 SC 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王鹏;乔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