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初;李美爱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 MFH)是一种可发生于多个部位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文献多从临床治疗角度加以探讨,CT联合超声尤其是超声的表现报道极少。现搜集1例发生于皮下的巨大M FH ,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男,69岁。“发现右侧大腿肿块1年”于2011年4月17日入院。于2010年发现右侧大腿有一肿块,如桃子大小,无局部红肿、疼痛等任何不适。肿块逐渐增大,在当地医院行下肢CT检查提示“大腿部炎性肿块,中央区脓肿形成”(图1a ,1b)。我院右大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图1c):右大腿实性肿块。遂以“右侧大腿肿块待查”收住入院。既往史:于2009年8月在当地县医院行右大腿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提示“鳞状上皮呈乳头状瘤样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体格检查:体温36.4℃,心率7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专科检查:右侧大腿背侧可及一大小约15.0 cm ×12.0 cm肿块,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表面皮肤呈紫红色,皮温较高。入院后积极准备在局麻下行右大腿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右侧大腿后侧10.0cm×12.0cm范围皮肤缺损,肉芽组织鲜红,创面搔刮见血供丰富。完整切除肿块后病理标本送湖北省肿瘤医院会诊,病理报告:(右大腿包块)M F H (图1d)。免疫组化:SM ART (-)、CD68灶状(+)、Vim (+), S100(+),CD34(-),NF(-)。术后行切口换药,因皮肤张力大、缺损多,于2011年5月24日行2期植皮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等促进切口愈合、换药等治疗,伤口愈合出院。
作者:侯明伟;邹文远;白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扭转的高频超声特点、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经超声诊断,并经临床手术证实的睾丸扭转患儿,分析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二维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患侧睾丸增大,实质回声尚均匀或不均匀,部分睾丸内可见裂隙状的低回声,边缘向内凹陷呈蚕豆状。CDFI示患侧睾丸内无血流信号或较对侧明显减少。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辐射,无创伤,对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左汴京;祝黎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fM RI是目前无创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的相关脑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的解剖生理机制,对针刺镇痛所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整合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得气等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刘军平(综述);徐春生(综述);张威(综述);李传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浅表皮下囊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确诊为浅表皮下囊性肿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声像图特征及对应的病理特征。结果:48例中,19例皮脂腺囊肿,1例合并感染误诊,诊断符合率94.7%;14例表皮样囊肿,2例误诊为实性肿块,诊断符合率85.7%;2例皮样囊肿,诊断符合率100%;6例血管瘤,1例误诊为淋巴管瘤,诊断符合率83.3%;7例淋巴管瘤,诊断符合率100%。总诊断符合率91.7%(44/48)。结论:高频彩超对浅表皮下囊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徐平;吴梅;张飞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为热门词,笔者尝试应用百度搜索,返回约100000000个结果,而以“中西医结合”作为主题词搜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94-2013年)也查阅到31016条记录。这从侧面反映出中西医结合研究已受到极大关注。介入诊疗历史不长,自1976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以来尚不满40年,但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作者:王芳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病变脑区的DWI表现,并检测其ADC值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探讨ADC值与NSE水平的相关性,为 HI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新生儿HIE 27例,随机选取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在出生后24~48 h检测血清NSE ,1周内行MRI检查,均测量脑区的ADC值,对比 HIE患儿与对照组的ADC值,并进行病变脑区ADC值与血清NS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HIE患儿病变脑区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脑组织的ADC值(P<0.05),轻、中度 HIE患儿病变组织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病变组织的ADC值低于轻度和中度患儿(P<0.05)。②重度 HIE患儿的血清NSE值大于轻度和中度患儿,中度HIE患儿的血清NSE值大于轻度患儿(P<0.05)。③重度 HIE患儿DWI上高信号的病灶数多于轻度和中度患儿,中度HIE患儿DWI上高信号的病灶数多于轻度(P<0.05)。结论:HIE患儿病变脑区的ADC值低于与正常对照组,且与血清NSE水平呈负相关,二者联合可为足月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管玥;闫安辉;董鹏;葛艳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64层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较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主动脉血管成像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对比剂70mL+生理盐水30mL;B组为对比剂60mL+生理盐水40mL;C组为对比剂50mL+生理盐水50mL。注射速率均为5mL/s,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进行图像重组,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各1名独立阅片,对血管强化程度、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A、B2组4个解剖部位CT值及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层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对比剂60mL+生理盐水40mL),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作者:蒋华东;范晔辉;顾庆春;薛春华;杨波;樊春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MS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 T及M 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4例,其中多房型9例,单房型5例。有壁结节者6例,无壁结节者8例;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匀者12例,囊壁光滑者2例。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明显或中度强化。结论:囊性肾癌的C T及M 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肾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新海;张国安;李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局灶性病变,是局部内膜过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临床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不孕等,发病率为7.8%~25.0%[1-2]。经阴道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手段,准确性高,但由于内膜息肉声像图存在非特异性,易受多种因素干扰,月经不同时期的生理变化直接影响超声对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性。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14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误诊28例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很少。我院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女,16岁,发现左大腿包块3 d来院就诊。查体发现左大腿上方内侧软组织内突出包块,位置较深,质硬固定,无压痛,其他无异常。X线平片(图1)、CT扫描(图2,3)见左股骨内、上方肌间隙内大小约4.7 cm×5.4 cm×9.2 cm类圆形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晰,其内及边缘示明显片絮状钙化,与周围肌肉界限清晰,邻近骨质结构正常。行手术切除,术中沿肿物中心纵向切开,切口长约8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见肿物质硬,周围有骨化,约9cm×6cm×5cm大小,固定,无明显包膜,表面血运丰富。常规完整切除肿物,彻底止血。病理切片(图4):平滑肌瘤伴钙化。免疫组化染色:SM A (+),CD34(-),S-100(-), Ki67(<1%)。
作者:张天彪;董恩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inDose技术对急性胸痛三联排查(triple-rule-out ,TRO)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5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胸痛并行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 TRO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B组(MinDose组),每组25例。A、B组管电流调节技术窗均采用30%~70%的RR间期,A组窗外曝光剂量为全剂量的20%,B组应用MinDose技术,窗外曝光剂量为全剂量的4%。其余扫描参数相同。分析2组图像质量,记录剂量长度乘积,比较有效剂量。采用 t检验比较2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A、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6±0.40)分、(2.91±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辐射剂量为(6.47±1.03)mSv ,明显低于 A组的(7.25±1.43)mS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Dose技术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在TRO低剂量扫描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敏;郭美玲;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mal tumors ,PNET)的CT 与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PNET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①中枢性PNET 2例,影像学表现为颅内幕上较大肿块,位于额叶、颞叶,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见钙化,肿瘤周围水肿较轻或不明显,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②外周性PNET 7例,其中发生于肩胛骨1例、肾脏2例、腹膜后2例、胸腔1例、原发于椎管内1例,影像表现为较大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变坏死区,钙化未见,邻近骨质破坏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免疫组化至少有1种神经元标记物阳性表达。结论:PNE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缺乏特异性,CT和MRI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及手术评估。
作者:李洪梅;吴晶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患者颈部AS斑块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并发AS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二甲双胍组、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空白对照组,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 IM T )变化,计算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各药物治疗组的IM T、斑块面积及Crouse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 IMT、斑块面积及 Crouse积分显著小于辛伐他汀组、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具有抗AS的作用,能明显减轻颈部AS病变程度,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辛伐他汀或二甲双胍。
作者:李新爱;田庆新;高树英;殷镜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致冷镜头的红外热成像仪扫描下阳虚体质的评价部位。方法:募集22~71岁健康人共80例,根据中医体质调查表筛选出平和体质及阳虚体质的健康人76例纳入本研究,分为健康平和质组(30例)和健康阳虚质组(46例)。运用H IR-2000型红外热像诊断系统,对每位受试者行全身扫描并采集图像,完成每例受试者全身共计47个区位热值的测量,所有数据在SPSS 19.0软件下进行分析。结果:2组受试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平和质组与健康阳虚质组红外热成像热值表现特点如下:47个区位中,前额和面部为热值高的2个区位,头后位上部和头后位中部为热值低的2个区位。健康平和质组较健康阳虚质组在示指、中指、无名指、股前区、膝部、小腿前区、股后区、小腿后区等8个区位热值更高(P<0.05);其中,股后区、小腿后区热值偏高更明显(P<0.01)。结论:①示指、中指、无名指和下肢是应用非致冷镜头的红外热像诊断系统判定阳虚的敏感区位。②无论何种致冷方式的红外热成像仪对膝部、股后区与小腿后区热值差异的研究具有可重复性。③冬季仅行下肢部扫描即可进行阳虚评价。
作者:李启佳;陆华;邓延莉;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以预防疾病为目的、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健康管理的健康干预措施日益成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笔者总结分析心膈角被脂肪充填的健康体检者的X线表现,将其定义为“心膈角充填征”,并探讨其在疾病预防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收集有“心膈角充填征”的健康体检者1023例,设为甲组;无明显“心膈角充填征”的健康体检者3306例作为乙组(对照组)。“心膈角充填征”按充填程度分为3度:Ⅰ度(轻度):左心膈角出现心包脂肪垫,正常心膈角弧形锐利切迹消失,但脂肪垫未超出左心缘延长线;Ⅱ度(中度):左心膈角完全充填,心包脂肪垫较大,超出左心缘延长线(图1);Ⅲ度(重度):在Ⅱ度基础上,右心膈角区也出现三角形或不规则形脂肪影(图2)。
作者:滕树春;张淑华;邵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男,40岁,活动后胸闷伴颜面部浮肿10余天,外院C T增强扫描提示后纵隔肿瘤。有乙型病毒肝炎病史及长期吸烟、饮酒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病史。查体:心界增大,心率82次/min ,律齐,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心脏彩超检查:右心房扩大,内见一巨大实性中等回声团块,大小约86 mm ×100 mm ×61 mm ,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可见裂隙样无回声区,该肿块与右心房外侧壁关系密切,随心脏搏动瘤体轻微摆动,但幅度不大,并见部分瘤体自三尖瓣口突向右室(图1)。CDFI显示: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舒张期右心房血流自肿块两侧进入右室(图2),收缩期三尖瓣口见少量返流血流信号。右房顶部心包腔见少许液体无回声区。余心腔、大动脉及心脏周围未见类似病变。超声提示:右心房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心包少量积液。X线胸片显示:右心缘旁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与心缘分界不清。门诊以“右心房肿瘤”收治心胸外科。手术所见:心包与心脏紧密粘连,右房区向前凸出;正前方纵行切开粘连心包,探查右心房肿瘤侵入心肌全层,右房区心肌无搏动。手术无法完整切除肿瘤,取少许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提示为心脏血管肉瘤(图3)。
作者:刘慧;贺祎;刘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脑的功能偏侧性在近一个半世纪中,经历了从被人们发现到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近年f M RI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脑功能偏侧性的研究中,更多的脑功能被发现存在偏侧性,主要存在偏侧性的脑功能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及语言功能。脑功能偏侧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脑功能偏侧性及其影响因素的f M RI研究,提出应深入研究利手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为脑功能偏侧性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汪林英(综述);徐春生(综述);李传富(审校);杨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 SC T表现,其中嗜铬细胞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12例嗜铬细胞瘤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4例节细胞神经瘤形态不规则,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1例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 SC 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王鹏;乔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的M SC T表现及诊断误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M SC 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包括M PR、M IP及V R。结果:251例骨折中,单纯性骨折84例,60例无明显错位,24例明显错位;粉碎性骨折123例;复合型骨折44例。轴位上正常结构误诊为骨折11例,鼻骨孔6例,缝间骨2例,鼻骨变异(勾形鼻)1例,鼻骨内面压迹2例。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能明确地显示鼻骨骨折情况。
作者:孙世杭;马智军;孙西河;房伟;董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 SC T 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急诊CT 平扫、CTA 及三维重建资料。结果:13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 SM AE)7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embolism ,SM VE)6例。直接征象:7例SM A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2例,CTA均见充盈缺损;6例SMV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4例,CTA均见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3例中肠梗阻5例,腹水6例。SMAE:血管壁钙化5例,薄纸样肠壁改变2例,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减弱3例;SMVE:增强扫描管壁环形强化、管径扩张5例,缆绳征4例;受累肠管、肠系膜广泛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减弱或未强化特点,肝脏门脉期强化减弱不均匀2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2例。结论:CTA对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较CT 平扫高,对于CT 平扫阴性的患者行CTA检查很有价值。
作者:鲁观春;杨有优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