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碘对比剂主动脉成像效果的临床评估

蒋华东;范晔辉;顾庆春;薛春华;杨波;樊春笋

关键词:主动脉,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64层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较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主动脉血管成像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对比剂70mL+生理盐水30mL;B组为对比剂60mL+生理盐水40mL;C组为对比剂50mL+生理盐水50mL。注射速率均为5mL/s,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进行图像重组,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各1名独立阅片,对血管强化程度、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A、B2组4个解剖部位CT值及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层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对比剂60mL+生理盐水40mL),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TVS 4D-HyCoSy)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前来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采用新型微泡对比剂行T VS 4D-HyCoSy经阴道四维造影技术评判输卵管的通.性,实时动态观察对比剂在宫腔、输卵管内流动的过程及显影效果,并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X-HSG)进行对比。结果:33例不孕症患者 T VS 4D-HyCoSy 共检查66条输卵管。以X-HSG为标准,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的符合率为96.43%(27/28),通而不.的符合率为100%(25/25),阻塞的符合率为89.23%(14/13),总体符合率为92.83%。2种方法判断输卵管通.性的能力相当(P<0.05,K>0.75),且均未出现与对比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SonoVue行 TVS 4D-HyCoSy能安全、有效地显示子宫输卵管的形态,并准确判断其通.性,是检查输卵管通.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利玲;黄秀虹;黄涛;钟子辉;黄淑清;刘婷婷;达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支气管结核的CT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因起病缓慢,症状多样,CT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影像诊断及临床工作中漏诊、误诊较多。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2012年我院收治的25例EB T B的误诊及漏诊患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13~78岁,平均33岁。主要症状及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37.5~39℃,咳嗽、咳痰,1例出现痰中带血丝。

    作者:刘兆芹;钱学江;刘中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阴道超声误诊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局灶性病变,是局部内膜过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临床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不孕等,发病率为7.8%~25.0%[1-2]。经阴道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手段,准确性高,但由于内膜息肉声像图存在非特异性,易受多种因素干扰,月经不同时期的生理变化直接影响超声对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性。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14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误诊28例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应用非致冷镜头的红外热成像仪对76例正常人阳虚质的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非致冷镜头的红外热成像仪扫描下阳虚体质的评价部位。方法:募集22~71岁健康人共80例,根据中医体质调查表筛选出平和体质及阳虚体质的健康人76例纳入本研究,分为健康平和质组(30例)和健康阳虚质组(46例)。运用H IR-2000型红外热像诊断系统,对每位受试者行全身扫描并采集图像,完成每例受试者全身共计47个区位热值的测量,所有数据在SPSS 19.0软件下进行分析。结果:2组受试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平和质组与健康阳虚质组红外热成像热值表现特点如下:47个区位中,前额和面部为热值高的2个区位,头后位上部和头后位中部为热值低的2个区位。健康平和质组较健康阳虚质组在示指、中指、无名指、股前区、膝部、小腿前区、股后区、小腿后区等8个区位热值更高(P<0.05);其中,股后区、小腿后区热值偏高更明显(P<0.01)。结论:①示指、中指、无名指和下肢是应用非致冷镜头的红外热像诊断系统判定阳虚的敏感区位。②无论何种致冷方式的红外热成像仪对膝部、股后区与小腿后区热值差异的研究具有可重复性。③冬季仅行下肢部扫描即可进行阳虚评价。

    作者:李启佳;陆华;邓延莉;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

    “继续教育园地”是我刊于2009年开始着力打造的特色栏目,每期我们邀请医学影像学和中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内容涉及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各个方面,实用性较强。每篇讲座均附有继续教育选择题,供读者作答,成绩合格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继续教育园地栏目为热爱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SCTA 对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 SC T 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急诊CT 平扫、CTA 及三维重建资料。结果:13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 SM AE)7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embolism ,SM VE)6例。直接征象:7例SM A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2例,CTA均见充盈缺损;6例SMV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4例,CTA均见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3例中肠梗阻5例,腹水6例。SMAE:血管壁钙化5例,薄纸样肠壁改变2例,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减弱3例;SMVE:增强扫描管壁环形强化、管径扩张5例,缆绳征4例;受累肠管、肠系膜广泛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减弱或未强化特点,肝脏门脉期强化减弱不均匀2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2例。结论:CTA对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较CT 平扫高,对于CT 平扫阴性的患者行CTA检查很有价值。

    作者:鲁观春;杨有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骨骨折的 MSCT 表现及诊断误区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的M SC T表现及诊断误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M SC 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包括M PR、M IP及V R。结果:251例骨折中,单纯性骨折84例,60例无明显错位,24例明显错位;粉碎性骨折123例;复合型骨折44例。轴位上正常结构误诊为骨折11例,鼻骨孔6例,缝间骨2例,鼻骨变异(勾形鼻)1例,鼻骨内面压迹2例。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能明确地显示鼻骨骨折情况。

    作者:孙世杭;马智军;孙西河;房伟;董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皮下巨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 MFH)是一种可发生于多个部位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文献多从临床治疗角度加以探讨,CT联合超声尤其是超声的表现报道极少。现搜集1例发生于皮下的巨大M FH ,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男,69岁。“发现右侧大腿肿块1年”于2011年4月17日入院。于2010年发现右侧大腿有一肿块,如桃子大小,无局部红肿、疼痛等任何不适。肿块逐渐增大,在当地医院行下肢CT检查提示“大腿部炎性肿块,中央区脓肿形成”(图1a ,1b)。我院右大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图1c):右大腿实性肿块。遂以“右侧大腿肿块待查”收住入院。既往史:于2009年8月在当地县医院行右大腿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提示“鳞状上皮呈乳头状瘤样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体格检查:体温36.4℃,心率7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专科检查:右侧大腿背侧可及一大小约15.0 cm ×12.0 cm肿块,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表面皮肤呈紫红色,皮温较高。入院后积极准备在局麻下行右大腿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右侧大腿后侧10.0cm×12.0cm范围皮肤缺损,肉芽组织鲜红,创面搔刮见血供丰富。完整切除肿块后病理标本送湖北省肿瘤医院会诊,病理报告:(右大腿包块)M F H (图1d)。免疫组化:SM ART (-)、CD68灶状(+)、Vim (+), S100(+),CD34(-),NF(-)。术后行切口换药,因皮肤张力大、缺损多,于2011年5月24日行2期植皮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等促进切口愈合、换药等治疗,伤口愈合出院。

    作者:侯明伟;邹文远;白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子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子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40例子宫角妊娠患者均采用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8%(30/43)、90.7%(39/43),三维超声优于二维超声(χ2=5.9386,P<0.05);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对子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5%(29/40)、92.5%(37/40),三维超声优于二维超声(χ2=5.5411,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子宫角妊娠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黄祝兰;林李梅;郑洪平;胡志刚;陈荣霞;谭卫平;黄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14年第2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膈角充填征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以预防疾病为目的、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健康管理的健康干预措施日益成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笔者总结分析心膈角被脂肪充填的健康体检者的X线表现,将其定义为“心膈角充填征”,并探讨其在疾病预防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收集有“心膈角充填征”的健康体检者1023例,设为甲组;无明显“心膈角充填征”的健康体检者3306例作为乙组(对照组)。“心膈角充填征”按充填程度分为3度:Ⅰ度(轻度):左心膈角出现心包脂肪垫,正常心膈角弧形锐利切迹消失,但脂肪垫未超出左心缘延长线;Ⅱ度(中度):左心膈角完全充填,心包脂肪垫较大,超出左心缘延长线(图1);Ⅲ度(重度):在Ⅱ度基础上,右心膈角区也出现三角形或不规则形脂肪影(图2)。

    作者:滕树春;张淑华;邵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SCT 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 H患者10个病灶的M SC T 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 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胡久民;邹文远;徐官珍;李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方法检测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同一组受试者运用多种方法检测获得的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 ave velocity ,baPWV ),探讨将超声技术引入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纳入30例正常人,分别行日本Colin动脉硬化仪检测、联合多普勒超声及脉搏波传感器同步检测、仅多普勒超声检测baPWV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为(1118.20±176.42)cm/s ;将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肱动脉、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胫后动脉同步检测的baPWV为(1135.74±246.26)cm/s ;仅用多普勒超声分2次分别将探头放置于肱动脉及胫后动脉时测得的baPWV为(1048.96±117.24)cm/s。多普勒超声及脉搏波传感器联合应用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549, P<0.01)。多普勒超声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无相关性(r=0.277,P>0.05)。结论: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与脉搏波传感器为PWV的检测提供了新途径,测量数据准确度较高;仅运用多普勒超声分2次检测PWV的方法误差较大。

    作者:任亚娟;肖沪生;徐芳;银浩强;高东雯;王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的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然后注入化疗药物,部分患者行栓塞治疗。临床观察患者改善情况,1~3个月后复查C T观察肿块变化。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肿瘤缩小,咳嗽、咯血、胸痛、胸水等症状缓解,患者生存时间8~25个月。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徐洪俊;高兴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 MSCT 表现

    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 SC T表现,其中嗜铬细胞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12例嗜铬细胞瘤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4例节细胞神经瘤形态不规则,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1例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 SC 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王鹏;乔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流阻力指数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时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闭塞及R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颅外段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程度及RI。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50%狭窄的发生率及闭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双侧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的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多见,但2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双侧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更易导致脑梗死;颅外段动脉RI测量无助于脑梗死的诊断。

    作者:张玲云;郑雪;张国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1例

    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很少。我院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女,16岁,发现左大腿包块3 d来院就诊。查体发现左大腿上方内侧软组织内突出包块,位置较深,质硬固定,无压痛,其他无异常。X线平片(图1)、CT扫描(图2,3)见左股骨内、上方肌间隙内大小约4.7 cm×5.4 cm×9.2 cm类圆形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晰,其内及边缘示明显片絮状钙化,与周围肌肉界限清晰,邻近骨质结构正常。行手术切除,术中沿肿物中心纵向切开,切口长约8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见肿物质硬,周围有骨化,约9cm×6cm×5cm大小,固定,无明显包膜,表面血运丰富。常规完整切除肿物,彻底止血。病理切片(图4):平滑肌瘤伴钙化。免疫组化染色:SM A (+),CD34(-),S-100(-), Ki67(<1%)。

    作者:张天彪;董恩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周围神经的影像诊断进展

    影像设备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使超声、X线、C T、M RI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有了明显进展。在显示周围神经正常解剖、周围神经病变定位及定性方面上述检查各有优势;受设备、成像条件、操作者水平等因素制约,也各有局限性。各种检查手段相结合,优势互补,将有效提高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水平。

    作者:刘胜全(综述);张彦(综述);王巧玲(综述);李长勤(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及超声在鼻前庭囊肿诊断中的应用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在鼻前庭底外侧份、鼻翼脚根部软组织内和上颌骨骨质表面的囊肿,使鼻翼脚、鼻前庭底及相应的口前庭唇龈反折处软组织呈局限性球形隆起,临床较为少见。现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1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螺旋C T 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鼻前庭囊肿的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王汉杰;丁勇生;段书峰;司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介入诊疗与中西医结合思考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为热门词,笔者尝试应用百度搜索,返回约100000000个结果,而以“中西医结合”作为主题词搜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94-2013年)也查阅到31016条记录。这从侧面反映出中西医结合研究已受到极大关注。介入诊疗历史不长,自1976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以来尚不满40年,但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作者:王芳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