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军;苟志平;戴江红;孙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临床上白血病常见类型,我院近来收治一例患儿,骨髓细胞涂片形态具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型(ANLL-M4)特点,但入院后经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确诊为ALL,同时伴单核细胞增多,比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巩文玉;李志刚;刘怡;李彬;赵晓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影响内置小倒管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因素.①透气性,即物品不能太多,不要堆积成死角;②严格控制灭菌时间和温度;③灭菌后的培养基应尽量立即使用,特殊情况下避光和/或在4℃~12℃冰箱密闭保存等.并提出定期对灭菌效果进行检验,以保障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作者:黄启红;李光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建立抗-HCV试剂参考品以用于评价血站使用的抗-HCV批批鉴定试剂.方法 收集自2009年11月~2010年9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复检报废的抗-HCV阳性及阴性血浆各150份,所有样品均用确证试剂进行检测.根据确证结果挑选组成参考盘的阳性、阴性及精密度参考品,灵敏度参考品是通过用正常阴性血浆将阳性血浆倍比稀释后,挑选合适样品再用确证试剂检测后获得,以上样品组成该室内部抗-HCV参考品.用A,B,C和D四种国产及进口试剂检测该室制备参考品后与国家标准参考品进行比较.结果 该室内部抗-HCV试剂参考品组成包括20份阳性参考品、20份阴性参考品、4份灵敏度参考品、1份精密度参考品.用A,B,C和D四种国产及进口试剂经ELISA检测后与国家参考品比较符合率100%.结论 本套参考品与国家参考品实验符合度高,灵敏度检测结果更适宜本实验室应用,稳定性良好,适合该血站内部使用.
作者:高波;孙莉;张磊;陈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肺功能将COPD组患者分为轻(25例,FEV1% Pre≥80%)、中(32例,50%≤FEV1% Pre< 80%)、重(28例,30%≤FEV1% Pre<50%)、极重(25例,FEV1% Pre< 30%)四级,分别测定各级COPD患者血浆AT-Ⅲ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AT-Ⅲ与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血浆AT-Ⅲ活性(74.98±14.75)明显低于对照组(89.52±14.06),t=4.485,各级COPD组之间血浆AT-Ⅲ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AT-Ⅲ活性与FEV1% Pre呈正相关(r=0.435,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浆AT-Ⅲ活性随COPD疾病严重程度进展而下降.所以监测AT-Ⅲ活性对防治COPD高凝状态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德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一种节省TC缓冲液的方法.方法 把缓冲液试剂瓶设置为“SLD Vial”,Z电机工作的脉冲值由原来的689增加到716来减少试剂瓶的死体积.结果 把试剂瓶的死体积由900μl减少至100μ1,节省了800 μl试剂.结论 该方法解决了缓冲液放置时间越长,测得Fbg的值越低的问题,还减少了试剂污染、变质的机会.
作者:孙志强;马淑丽;李久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开展肿瘤标志物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提高广西临床肿瘤标志物检验质量,实现实验室间检验结果可比.方法 分析2009~2010年肿瘤标志物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比较不同方法学、不同检测系统组结果的差异.结果 ①各方法学组的CV值从小到大依次为电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②进口检测系统组内变异系数(CV)较满意,CV值在3.71%~13.05%;国产检测系统组内CV值不够满意,CV值在16.92%~54.38%;③各批号不同检测系统靶值差距很大,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可比性差;④项目年度合格率较低,2009年、2010年度各项目合格率分别为52.63%~69.05%和30.43%~61.02%.结论 我区临床肿瘤标志物检验总体质量不高,实验室应选择符合临床需要的仪器设备,使用优质的试剂和室内质控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提高肿瘤标志物检验质量,实现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
作者:刘晓春;黄钧;何毅;唐娟;张金立;周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男性患者并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HCV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影响HCV抗体表达的因素.方法 选取经筛选检测终确诊的HIV/HCV并发感染男性患者23例,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共随访6个月.检测HIV及HCV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及HCV抗体.结果 首次HCV RNA检测阳性时78.3%的患者HCV抗体阴性;3个月后,34.8%的患者为HCV抗体阴性;6个月后,17.4%的患者HCV抗体为阴性.结论 HIV 并发HCV的男性感染者,HCV抗体阳性率表达较低,应早期联合核酸检测.
作者:贺美荣;焦东丽;贾艳春;严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广西南宁市开展免费婚检以来自愿接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的现况.方法 用血红蛋白电泳法联合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同时进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对所有受检对象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同时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法(RDB)对部分筛查结果异常者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结果 在7 896例受检者中,共筛查出1 432例异常,占18.14%.有166例接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占筛查异常者的11.59%;经基因诊断,排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9例,占17.47%,确诊137例,占82.53%;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94例,占68.61%;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42例,占30.66%;a复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例,占0.73%.结论 广西南宁市免费婚检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检出率较高,接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比率较低,需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婚育指导,对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升俊;肖永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澳大利亚质量评价限在我国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组织全国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对所检测的项目包括钾、钠、氯、钙、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铁、镁、酸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澳大利亚质量评价限作为室间质量评价限.评价项目除了碱性磷酸酶、钙、铁和酸性磷酸酶以外,钾、钠、氯、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镁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评价项目有80%以上实验室能通过评价限.结论 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评价项目有80%的实验室都能够达到澳大利亚室间质量的评价限,所以澳大利亚评价限适用于我国常规化学的室间质评.
作者:何法霖;胡丽涛;王薇;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浓缩型酶法二氧化碳(CO2)试剂盒在Roche Modular生化分析仪中的检测性能.方法 根据CLSI系列文件(EP15-A2,EP6-A,EP9-A2,C28-A3)和其他相关文献的实验方案,对迈克浓缩型酶法CO2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及其与Roche配套试剂进行可比性分析,结果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或者公认的质量目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分析迈克与罗氏试剂检测参数,高中低浓度标本结果及其检测点吸光度值变化.结果 精密度性能通过验证;呈一次线性,线性范围为5.8~43.8 mmol/L;与罗氏原装试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回归方程为Y-0.982 2X+0.020 8,相关系数r=0.9916;参考区间验证结果均在该实验室给出的参考区间内;迈克和罗氏试剂的参数设置略有不同,高中低浓度标本检测点吸光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迈克浓缩型酶法CO2试剂盒在Roche Modular检测中的主要分析性能均符合质量目标要求,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何敏;陈丹娜;徐建华;柯培锋;万泽民;林海标;周灿邦;黄宪章;庄俊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EP9-A2文件,Bland-Altman图和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 TEa(允许总误差)为判断标准的一致性评价方案在判断不同检测系统可接受性能的一致性.方法 以血清肌酐(SCr)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为例,依据CLSI EP9-A2文件设计比对试验,以HITACHI 7060系统(X)为目标,分别以三个一致性评价方案判断强生VITROS 350系统(Y)与目标系统的一致性和准确度传递.结果 三个方案的判断结果不全相同.在ALT医学决定水平3,EP9-A2方案认为,预期值95%可信区间(327~332U/L)位于临床可接受区间(270~330U/L)外,系统间不具有一致性,CLIA,88TEa方案中,相对偏差(9.89%)小于1/2 CLIA'88 TEa(10%),系统间具有一致性;EP9-A2方案和在Bradley-Blackwood检验补充下的Bland-Altman分析的判定结果一致.结论 上述一致性评价方案的严格程度有差异,实验室可根据不同实验项目的要求选择.
作者:曾宪飞;李军民;谈昀;王小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研究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两种方法:Verifynow抗血小板功能检测系统与血栓弹力图实验.方法 ①随机选取2011年3月~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及门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48例(所有患者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60~90岁,其用药方案是首先给患者300mg的负荷量,继之以75mg/d维持量治疗.②选择在治疗的第三天服用氯吡格雷75mg/d后2h抽血取样.③采用Verifynow抗血小板监测系统检测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INHI(%),血栓弹力图实验检测氯吡格雷药物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 48例观察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Verifynow的1NHI(%)主要集中在0%~20%之间,大于20%的有10例,占总数的20.8%,其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为0.74%;血栓弹力图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主要集中在10%~60%,小于10%的对象2例,占总数的4.17%,大于60%的对象6例,占总数的12.5%,其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为:0.54%;两者呈正相关(r相关系数 =0.480 6,P=0.000 54<0.01);回归方程:Y=0.267X+4.577[Verifynow的INHI(%)为因变量Y;血栓弹力图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自变量X].结论 口服氯吡格雷后,Verifynow抗血小板监测系统的INHI(%)与血栓弹力图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操作更为简便、费用更为低廉,可以作为临床氯吡格雷药物抗血小板功能监测的新方法.
作者:任军伟;陈建魁;丛玉隆;白洁;邓新立;李玉茹;傅淑宏;王伊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性肝癌(HCC)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的价值.方法 研究共收集140例血清,来自东莞康华医院2010年1月~12月间门诊或住院患者及体检者,其中90例为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和50例HCC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两组人群中GP73蛋白的表达;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相应人群血清中的AFP的量,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和AFP对HC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①HCC组及正常对照组GP73水平分别为(279.2±126.4)μg/L和(41.2±26.9)μg/L;AFP分别为(285.4±270.2)μg/L和(4.35±3.64) μg/L. HCC组GP73和AF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分别为2.87,3.02,P<0.01);②GP73和AFP用于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和0.832,此时的敏感度分别为74.0%和52.0%,特异度分别为91.1%和87.7%,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2.0%,特异度为93.3%.③通过对4例AFP<400μg/L的HCC患者连续监测表明,GP73与治疗效果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GP73可用于HCC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筛选,是单独检测HCC的理想血清标志物,而AFP及GP73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HCC的诊断率,并对HCC的复发有较大的监测作用.
作者:张光辉;梁丽萍;李忠信;蒲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以健康人咽部菌群为基础,研究呼吸道感染经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方法 采集180例健康人群与180例呼吸道感染未治疗的患者、呼吸道感染治疗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及厌氧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和治疗后患者咽部菌群密度的分布和呼吸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 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的需氧菌密度为4.875 2±0.971 3,与健康组需氧菌密度5.193 1±1.091 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厌氧菌的密度为5.147 6±0.903 8,与健康组厌氧菌密度5.0917±0.922 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道感染经5天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后患者的需氧菌密度为5.457 9±1.023 1,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厌氧菌密度为5.896 3±0.763 5,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组咽部的主要细菌甲型链球菌、奈瑟菌、消化链球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微球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葡萄球菌、类杆菌、韦荣球菌、梭杆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咽部菌群密度在健康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菌群可失调,并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咽部菌群严重失调;呼吸道抗感染治疗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严重导致呼吸道菌群失调.
作者:孙莉;张利侠;杨淑梅;苍金荣;苏宝凤;刘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参加骨髓涂片室间质量评价的相关实验室对混合细胞性白血病(MAL)的诊断鉴别能力,普及和了解MAL基本理论、诊断技能和标准.方法 2011年采用同一份已确诊为MAL的骨髓涂片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其他检查结果,发放至两组参控实验室间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 室间质评在一组实验室中收到39份回报结果,基本相符的占87%,误报或错报的占13%;另一组74份回报结果,基本符合率与前一组相近.两组回报结果显示,其基本符合率与常见类型血液病骨髓涂片的室间质评比较,基本符合率偏低、错报误报率偏高.结论 开展罕见类型血液病(例如MAL)骨髓涂片的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普及相关血液病知识和发现相关血液病实验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寿爽;吕洁;王晓君;谭焕腾;李早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患者的血清标本,行降钙素原检测,并与微生物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组PCT浓度为(4.48±13.09)ng/ml,高于非感染组(0.07±0.02)ng/ml(t=5.31,P<0.05).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PCT浓度分别为(9.97±21.65)ng/ml,(5.92±8.82)ng/ml,(14.13±21.41)ng/ml,三组间PC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4;t=-0.80,P=0.425;t=-2.14,P=0.064),若以血清PCT≥0.115 ng/ml为诊断感染的阳性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80%,93.80%.结论 血清PCT检测敏感度高于培养,对老年感染患者具有重要的早期、快速诊断价值.
作者:何紫琪;李从荣;杨艳兵;李娟;余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 Tcm-DTPA)肾动态显像(GFR)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92例经临床诊断的未经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试验组)和3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Cys C,GFR,Cr和BUN结果,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Cys C,GFR,Cr和BUN的(x-)±s值分别为:1.118±0.391 1 mmol/L,74.6±21.6 ml/min,102.98±39.58μmol/L和5.63±2.16 mmol/L;健康对照组的CysC,GFR,Cr和BUN的(x-)s值分别为:0.92±0.12 mmol/L,98.2±14.3 ml/min,83.9±16.6μmol/L和5.02±1.31 mmol/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ysC及GFR在0.0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s C:t=-4.37,P=0.007;GFR:t=6.84,P=0.008),Cr在0.0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73,P=0.016),而BUN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6);ROC曲线下AUC:1/GFR和Cys C分别为0.952和0.927,有较高准确性,Cr和BUN分别为0.692和0.535,有较低准确性.结论 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肾功能评价中,GFR和Cys C更能准确敏感的反映患者肾功能损伤.
作者:夏丽君;全晖;胡宏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测定邯郸地区健康育龄妇女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及与生殖年龄的相关性,建立该地区实验室血清AMH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165例20~50岁健康育龄妇女早卵泡期(月经周期2~5天)或黄体中期(BBT上升后4~8天)血清AMH水平,并同时检测LH,FSH,T,E2,PRL和P等六项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血清AMH水平呈非正态分布,故参考值范围用中位数(M)和范围表示.卵泡早期与黄体中期血清AMH水平分别为3.87(0.41~10.69)ng/ml和4.64(0.45~11.64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育龄早期和育龄晚期血清AMH水平分别为5.148(0.45~11.64) ng/ml和2.02(0.41~9.0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AMH水平参考值范围为4.55(0.41~11.65)ng/ml,且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365,P=0.000),即随着年龄增长而减低.结论 AMH医学参考值范围可以用于妇女生殖和不孕症的临床诊断、治疗等医疗卫生实践的参考.
作者:杨小岗;王芳;武佳敏;武春燕;武保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检测在肺结核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2月以来于西安市结核病医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69例,另外选择50例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照,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水平,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69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69例肺结核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平均活性水平为4 233±653.2U/L,50例健康对照组为6 196±716.9U/L,肺结核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极显著(t=39.6,P<0.0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的肝脏实质损伤状况,为肺结核患者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作者:闫福堂;王华;孙惠平;袁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方法 检测西安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208例(男102例,女106例)已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0岁~80岁)血清中TSH,FT3和FT4水平.对照组为100例门诊体检非糖尿病患者(30岁~80岁).采集空腹静脉血并以电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甲状腺功能.结果 100例门诊体检非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异常发生率11%,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异常者80例,发生率为38.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临床甲亢、亚临床甲亢、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4.3%(9/208),10.6%(22/208),6.3%(13/208)和17.3%(36/208);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3.5%)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者(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亚甲减多见(17.3%);且女性(26.0%)明显高于男性(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甲减或亚甲减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异常发生率较高尤以甲减或亚甲减较为常见且女性多于男性,同时受患者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影响.因此,应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定期随访促甲状腺素以提高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
作者:王禺;李秀娥;王双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