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肾损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依力夏提·依麻木;徐世茹;田刚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摘要: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肾损伤患者早期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患者接尿清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分为3组:A组为正常清蛋白尿组(UAER<20 g/min或尿蛋白<30 mg/24 h)30例 ;B组,微量清蛋白尿组(UAER为20~200 g/min或尿蛋白30~300mg/24 h)28例;C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UAER>200 g/min或尿蛋白>0.5 g/24 h)22例.另择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NC)组.同时检测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胱抑素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间血RBP,UAER,尿RBP,Hcy和Cys 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NC组血RBP,UAER,尿RBP,Hcy和CysC水平和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均低于B和C组(P<0.01);C组血RBP,UAER,尿RBP,Hcy和CysC水平都高于A和B组(P<0.01);A组和B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RBP和CysC以及Hcy联合检测可以作为鉴别糖尿病肾损伤患者病变程度的早期指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儿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1年1月~12月9 225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和/或输血治疗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TRUST)及艾滋病毒抗体(抗-HIV1/2)四项传染性指标感染状况,为预防医院感染,防范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年龄分成四组(≤1岁组;>1岁~≤5岁组;>5岁~≤10岁组;>10岁~≤18岁组).分别检测HBsAg、抗-HCV、TRUST和抗-HIV1/2.结果 9 225例患儿中,>5岁~≤10岁组和>10岁~≤18岁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7%和2.87%(18/1 318,19/662)均高于总阳性率0.63%(58/9 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40.16,P均<0.01);>10岁~≤18岁组抗-HCV阳性率0.91%(6/662)高于总阳性率0.14%(13/9 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9,P<0.01);TRUST和抗-HIV1/2总阳性率均为0.01%(1/9 225)与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0.07,P均>0.05).结论 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和/或输血治疗前传染病指标阳性率均低于一般人群;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或输血治疗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患儿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郑岚;项盈;傅启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1年5月~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别根据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为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根据血红蛋白浓度(HBG)分为正常组(C组)和降低组(D组).计算A/B组和C/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好转出院率,经统计学分析,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组和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升高和HBG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于保荣;王克迪;苏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A组)78例和未达标组(B组)54例,与正常对照组38例进行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HbA1c,TC,TG,LDL-C和HDL-C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15,7.65,9.36,9.11和10.25,P均<0.01);TC,TG和LDL-C水平随HbA1c水平升高而升高,HDL-C相反;HbA1c,TC,TG,LDL-C和HDL-C水平两组间比较: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25,2.025,2.133,2.321和-1.998,P均<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5,3.156,4.562,3.178和-2.625,P均<0.01);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1,2.117,2.734,2.4631和-2.005,P均<0.05);糖尿病组TC,TG,LDL-C和HDL-C与HbA1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29,0.35和-0.52 (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应调整血脂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燕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伴单核细胞增多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报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临床上白血病常见类型,我院近来收治一例患儿,骨髓细胞涂片形态具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型(ANLL-M4)特点,但入院后经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确诊为ALL,同时伴单核细胞增多,比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巩文玉;李志刚;刘怡;李彬;赵晓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测札如病毒分析

    目的 分析西宁地区5岁及以下儿童引起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方法 收集2011年3月~11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儿童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多重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腹泻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共采集标本241例,经核酸检测,共检出札如病毒12例,检出率为4.98%,检出诺如病毒14例,检出率为5.81%,轮状病毒25爷,检出率为10.37%.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例中除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外,札如病毒也是引起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

    作者:闵沛;冯海娥;周肇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反应曲线的解析和常见应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可全程监控等特点,应用广泛.奥林巴斯AU640的反应曲线是该仪器的一大亮点,该文介绍了反应曲线的解析和常见应用.

    作者:刘跃平;王超;李明;江志红;颜进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临床检验项目的生物学变异

    临床检验项目的生物学变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检验质量规范的制定,并进一步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质量.每个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了解生物学变异.检验人员也应该了解生物学变异的制定方法,包括有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的采集、处理及存储以及数据的分析.此外,检验人员还应该了解生物学变异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可以通过查询当前国际上相关的数据库,帮助临床实验室减轻工作量,减少实验室误差,提高检验服务的质量.

    作者:杨雪;王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澳大利亚室间质量评价限在我国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澳大利亚质量评价限在我国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组织全国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对所检测的项目包括钾、钠、氯、钙、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铁、镁、酸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澳大利亚质量评价限作为室间质量评价限.评价项目除了碱性磷酸酶、钙、铁和酸性磷酸酶以外,钾、钠、氯、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镁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评价项目有80%以上实验室能通过评价限.结论 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评价项目有80%的实验室都能够达到澳大利亚室间质量的评价限,所以澳大利亚评价限适用于我国常规化学的室间质评.

    作者:何法霖;胡丽涛;王薇;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及冠心病关联研究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A5 (ApoA5)-1131 T>C,1259 T>C及c.553G>T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及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了54例CHD患者和58例健康人群的ApoA5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ApoA5基因型与CHD患者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两组间ApoA5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并得出:①ApoA5-1131 T>C与总胆固醇(CHOL)水平有关,(TC+ CC)型比TT型CHOL水平高.②ApoA5 1259 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关,(CT+TT)比CC型HDL-C水平高.③ApoA5 c.553G>T与三酰甘油(TG)水平有关,GT+TT型比GG型TG水平高.结论 ApoA5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及CHD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

    作者:贺军;苟志平;戴江红;孙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抗凝剂、样本放置时间及保存温度对B型利钠肽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检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标本类型,不同放置时间及不同样本保存温度,对心衰标志物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检测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EP15-A2文件对NT-proBNP与BNP常用检测仪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Roche Cobas E601”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SIEMENS ADVIA Centaur”检测NT-proBNP与BNP的精密度进行验证.然后分别对采用肝素抗凝管、EDTA抗凝管、分离胶管和干燥血清管抽取不同浓度BNP和NT-proBNP血样,在不同时间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判断适标本类型;然后将栓测适类型的样本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放置时间对二者的检测稳定性进行探讨,分析不同样本保存温度对BNP和NT-proBNP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Cobas E601与ADVIACentaur对NT-proBNP与BNP检测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总不精密度小于3.5%,符合临床检测要求.对于BNP而言,分离胶管与干燥管血清检测结果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t=3.98,P<0.05),EDTA或肝素抗凝血浆在放置2h内对BNP检测稳定(CV<3.79%),EDTA抗凝血浆BNP测定值明显高于肝素抗凝血浆(P<0.05),并与NT-proBNP结果有很好的互通性与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是BNP适标本类型.而对NT-proBNP而言,不同标本类型均可室温稳定2h(CV<2.28%).非抗凝血清NT-proBNP检测变异程度小,与EDTA抗凝血浆BNP检测相关性好,相关系数(r) =0.998 5,是NT-proBNP适标本类型.EDTA抗凝血浆BNP与血清NT-proBNP在不同温度保存48 h内,结果稳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6,P>0.05).结论 不同标本类型对BNP及NT-proBNP的检测有很大影响,正确的选择检测标本类型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前提条件.

    作者:王伟佳;张秀明;温冬梅;欧阳能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A-530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节省TC缓冲液的方法

    目的 探索一种节省TC缓冲液的方法.方法 把缓冲液试剂瓶设置为“SLD Vial”,Z电机工作的脉冲值由原来的689增加到716来减少试剂瓶的死体积.结果 把试剂瓶的死体积由900μl减少至100μ1,节省了800 μl试剂.结论 该方法解决了缓冲液放置时间越长,测得Fbg的值越低的问题,还减少了试剂污染、变质的机会.

    作者:孙志强;马淑丽;李久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库存血G6PD活性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时库存血G6PD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换入的库存血的G6PD活性检测结果将177例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两组: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组(G6PD-D组)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G6PD-N组).比较换血后各时段(0,12,24 h)两组患儿的TSB水平及其下降百分比.结果 ①换入的370袋库存血中,26 袋(7.03%)为G6PD活性降低.②两组患儿在换血前及换血后0时TSB水平及其下降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33,0.10和0.04,P>0.05);而换血后12 h~24 h期间,G6PD-D组TSB水平明显高于G6PD-N组(t分别为4.39和5.63,P=0.00),TSB下降百分比明显小于G6PD-N组(t分别为8.90和11.02,P=0.00).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时输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液将使换血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建议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对库存血液进行G6PD活性筛查实验.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刘建良;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肺功能将COPD组患者分为轻(25例,FEV1% Pre≥80%)、中(32例,50%≤FEV1% Pre< 80%)、重(28例,30%≤FEV1% Pre<50%)、极重(25例,FEV1% Pre< 30%)四级,分别测定各级COPD患者血浆AT-Ⅲ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AT-Ⅲ与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血浆AT-Ⅲ活性(74.98±14.75)明显低于对照组(89.52±14.06),t=4.485,各级COPD组之间血浆AT-Ⅲ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AT-Ⅲ活性与FEV1% Pre呈正相关(r=0.435,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浆AT-Ⅲ活性随COPD疾病严重程度进展而下降.所以监测AT-Ⅲ活性对防治COPD高凝状态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德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体外诊断试剂的稳定性测试

    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是确保试剂使用过程中有效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测试的过程及要点的介绍,希望对试剂研发者及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测试的标准化的推进有所帮助.

    作者:张妍;王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评价方案在临床比对试验应用的方法学探讨

    目的 探讨EP9-A2文件,Bland-Altman图和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 TEa(允许总误差)为判断标准的一致性评价方案在判断不同检测系统可接受性能的一致性.方法 以血清肌酐(SCr)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为例,依据CLSI EP9-A2文件设计比对试验,以HITACHI 7060系统(X)为目标,分别以三个一致性评价方案判断强生VITROS 350系统(Y)与目标系统的一致性和准确度传递.结果 三个方案的判断结果不全相同.在ALT医学决定水平3,EP9-A2方案认为,预期值95%可信区间(327~332U/L)位于临床可接受区间(270~330U/L)外,系统间不具有一致性,CLIA,88TEa方案中,相对偏差(9.89%)小于1/2 CLIA'88 TEa(10%),系统间具有一致性;EP9-A2方案和在Bradley-Blackwood检验补充下的Bland-Altman分析的判定结果一致.结论 上述一致性评价方案的严格程度有差异,实验室可根据不同实验项目的要求选择.

    作者:曾宪飞;李军民;谈昀;王小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国产浓缩型酶法二氧化碳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浓缩型酶法二氧化碳(CO2)试剂盒在Roche Modular生化分析仪中的检测性能.方法 根据CLSI系列文件(EP15-A2,EP6-A,EP9-A2,C28-A3)和其他相关文献的实验方案,对迈克浓缩型酶法CO2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及其与Roche配套试剂进行可比性分析,结果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或者公认的质量目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分析迈克与罗氏试剂检测参数,高中低浓度标本结果及其检测点吸光度值变化.结果 精密度性能通过验证;呈一次线性,线性范围为5.8~43.8 mmol/L;与罗氏原装试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回归方程为Y-0.982 2X+0.020 8,相关系数r=0.9916;参考区间验证结果均在该实验室给出的参考区间内;迈克和罗氏试剂的参数设置略有不同,高中低浓度标本检测点吸光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迈克浓缩型酶法CO2试剂盒在Roche Modular检测中的主要分析性能均符合质量目标要求,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何敏;陈丹娜;徐建华;柯培锋;万泽民;林海标;周灿邦;黄宪章;庄俊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Kleihauer-Betke实验诊断胎母输血综合征

    目的 分析含胎儿血红蛋白(HbF)红细胞对K-B实验的影响,提高K-B实验诊断胎母输血综合征(FMH)的准确性.方法 对2011年1月~6月间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100例正常未孕妇女、200例正常待产孕妇的血涂片进行K-B实验检测,对含HbF红细胞和胎儿红细胞进行区分,并确定两种细胞在正常待产孕妇血液内的参考值范围;通过对同时期就诊的123例胎心监护出现正弦样曲线、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水肿、孕妇主诉胎动减少或不明原因死胎的可疑FMH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验证胎儿红细胞参考值范围的准确性,结果 胎儿红细胞呈深粉红色、折光性强,含HbF红细胞呈浅粉色、折光性差;含HbF红细胞在未孕妇女和待产妇百分含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u=0.15,P=0.44>0.05),参考值范围为0%~2.33%;待产妇胎儿红细胞浓度高于未孕妇女,胎儿红细胞在待产妇的参考值范围为<0.67%;123例可疑FMH孕妇中,120例(97.56%)胎儿红细胞检测结果位于参考值范围内,其中未发现FMH患者,3例患者高于参考值范围,其中确诊两例FMH患者.结论 含HbF红细胞是影响K-B实验检测胎儿红细胞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应建立孕妇两种细胞的参考值范围以保证实验准确性.

    作者:杨树法;翟燕红;王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电子交叉配血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应用

    电子交叉配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多年,国外很多报道证实其具有很多优点,可以使输血更加安全.但是中国除香港外尚未见应用的报道,为了尽早在国内实现该技术,首先要设计一套简单而实用的电子交叉配血应用系统.笔者依据AABB对电子交叉配血的基本要求,运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应用程序及Microsoft Access 2000数据库管理软件,自行设计和编程“电子交叉配血应用软件”,并进行模拟测试.结果证实该软件能够实现输血科(血库)电子交叉配血和电子发血功能,可以省略常规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从而使交叉配血从血清学试验进入电子信息化阶段,使流程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作者:叶柱江;何子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HR-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 综合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检查对农村女性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大规模开展女性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式.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农村35~60岁女性进行HR-HPV检测,阳性者进行LCT检查,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病变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 采集49458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R-HPV阳性4 080例(8.25%),其中2 077例行LCT检查,结果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病变为阳性,共717例,阳性率34.52%;无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病变(NILM)为阴性,共1 360例,阴性率65.48%.63例HSIL与组织病理学活检的复合率为71.43%.结论 HR-HPV联合LCT检查提高了女性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是大规模宫颈癌筛查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

    作者:罗招云;杨立业;林敏;詹小芬;陈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甲胎蛋白对肝细胞性肝癌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的研究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性肝癌(HCC)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的价值.方法 研究共收集140例血清,来自东莞康华医院2010年1月~12月间门诊或住院患者及体检者,其中90例为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和50例HCC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两组人群中GP73蛋白的表达;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相应人群血清中的AFP的量,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和AFP对HC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①HCC组及正常对照组GP73水平分别为(279.2±126.4)μg/L和(41.2±26.9)μg/L;AFP分别为(285.4±270.2)μg/L和(4.35±3.64) μg/L. HCC组GP73和AF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分别为2.87,3.02,P<0.01);②GP73和AFP用于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和0.832,此时的敏感度分别为74.0%和52.0%,特异度分别为91.1%和87.7%,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2.0%,特异度为93.3%.③通过对4例AFP<400μg/L的HCC患者连续监测表明,GP73与治疗效果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GP73可用于HCC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筛选,是单独检测HCC的理想血清标志物,而AFP及GP73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HCC的诊断率,并对HCC的复发有较大的监测作用.

    作者:张光辉;梁丽萍;李忠信;蒲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