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素β4研究进展

何娟娟;马列婷

关键词:胸腺素β4, 抗炎症, 促伤口愈合, 促器官修复
摘要:胸腺素β4(Tβ4)由43个氨基酸组成,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Tβ4自发现以来,由于其存在于大多数组织和细胞中而被科学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经大量实验证实Tβ4具有抗炎症、促伤口愈合、促进器官修复、促进毛发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淋巴瘤患者血浆和PBMC EBV定量测定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淋巴瘤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EBV-DNA的阳性率及病毒载量.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56例淋巴瘤患者(霍奇金淋巴瘤1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3例)血浆和PBMC EBV-DNA进行定量测定,比较分析两种样本的EB病毒阳性率及EBV载量的差异.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浆EBV-DNA阳性率(26.8%)与PBMCEBV-DNA阳性率(32.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阳性淋巴瘤患者血浆与PBMC的EBV栽量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血浆EBV-DNA定量可以代替PBMC EBV-DNA定量作为监测EBV阳性淋巴瘤疗效的一个生物标志.

    作者:姜昌丽;龚军丽;李云;林明辉;王惠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种肠系膜淋巴液处理方法的确立及探讨

    目的 为研究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系膜淋巴液在“肠-淋巴”途径中的作用,建立淋巴液的两种处理方法.方法SPF级SD健康雄性大鼠,体重280~320 g,随机分为:肠道缺血再灌注引流(I/R+D)组和普通引流(N+D)组(η=10).I/R+D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复灌120min,同时引流肠系膜淋巴液180 min;N+D组开腹后只引沆淋巴液180 min.收集肠系膜淋巴液.两组的淋巴液处理:①用蛋白酶K水解法降解其中蛋白质,并测定水解前后淋巴液中蛋白含量;②内毒素去除柱除去淋巴液中内毒素,并检测过柱前后淋巴液中内毒素水平.结果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及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32和-9.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用蛋白酶K水解后能降解淋巴液中大部分蛋白质,处理前后蛋白含量:N+D组(24.35±1.37)vs(2.94±0.33) g/L,I/R+D组(34.89±1.68) g/L vs(3.72±0.51) g/L,其水解效率都在87%以上;内毒素去除柱能除去淋巴液中大部分内毒素,处理前后淋巴液中内毒素水平:N+D组(0.0095±0.005 3)EU/ml vs(0.002 1±0.000 5)EU/ml,I/R+D组(0.032 1±0.013 1)EU/ml vs(0.003 0±0.000 3)EU/ml,其去除效率I/R+D组达到90%.结论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和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蛋白酶K能够降解淋巴液中87%以上的蛋白质,内毒素去除柱能够通过亲和的方法去除淋巴液中大部分内毒素,为进一步研究“肠-淋巴”途径中淋巴液成分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及思路.

    作者:张睿;何桂珍;王玉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糖尿病湿性坏疽358株需氧菌感染耐药特点

    目的 了解糖尿病湿性坏疽细菌感染的耐药特点,使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更有针对性.方法 取糖尿病湿性坏疽分泌物进行需氧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275例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中,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100%,共培养出358株细菌.革兰阳性(G+)菌213株,其中葡萄菌属有5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肠球菌属有11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革兰阴性(G-)菌122株,其中肠杆菌科有3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有8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真菌23株,其中光滑念珠菌有3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结论 糖尿病湿性坏疽需氧菌感染耐药特点是G+菌感染中的肠球菌属、G-菌感染中的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真菌感染中的光滑念珠菌耐药率较高.

    作者:范洪;刘静;王汝哲;尹金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种新型结核分枝杆菌快速药敏系统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应用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快速药敏系统(MB FS-1型)检测MTB对利福平(RIF)和异烟肼(INH)的耐药性,并对该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新型药敏系统对115株MTB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异烟肼以及利福平分别设置三个浓度梯度,与BECTEC MGIT 960法对比分析药敏结果,评估该系统检测多药耐药结核(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应用性价值.结果 以BECTEC MGIT 960法为参考标准,MB-FS-1型快速药敏系统检测INH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3%,94.88%,97.26%和88.10%,检测RIF分别为96.50%,94.83%,94.83%和96.50%.异烟肼浓度为0.2μg/ml或0.1 μg/ml,利福平浓度为1.0 μg/ml时两种药敏方法等效性高,符合率分别为93.97%和95.69%.Kappa值分别为0.867和0.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新型MTB快速药敏系统检测MTB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性与BACTEC MGIT 960符合率高,具有快速、价廉、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作为临床检测MDR-TB的快速检测方法之一.

    作者:胡香南;吴晓渊;吕小华;郭建;邓桂林;吴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国云南汉族迟发性运动障碍与醌氧化还原酶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醌氧化还原酶1[ (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C609T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tardive dyskinesia,T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了2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55例和非TD组178例)NQOIC609T基因多态性.结果 TD组中NQO1 C609T位点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5.5%,40.0%和14.5%;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5%和34.5%.非TD组中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0%,47.2%和16.8%;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6%和40.4%.NQO1 C609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D组与非T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1,P=0.448;x2=1.23,P=0.267).结论 NQO1基因C609T位点在中国云南汉族人群中存在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云南汉族精神分裂症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不存在关联,该基因多态性在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若莲;杨保春;龚毅;王玉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在临床生化质控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在临床生化质控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Westgard等[7]的报道方法对18个临床生化项目基于生物学变异不同水平质量目标对应的sigma值进行了计算.不精密度(CV%)的数据采用近6个月(2011年5月~10月)室内质控数据.偏倚(Bias)的数据采用该室参加Bio-Rad实验室间质控比对计划(Inter laboratoryQCProgram)中与对等组比较的近(2011年10月)的偏倚数据.根据sigma值及质控方案性能选择合适的质量目标及质控方案.结果 18个生化项目中,分别有7个、2个和6个项目选择了佳、期望和低水平的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Ca,Cl和Na目前的性能不能满足低水平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的要求,分别选择了CLIA' 88和德国Rilibak质控指南的标准.结论 应用基于生物学变异不同水平的质量规范,可以让临床清楚了解检测过程给实验结果带来的误差大有多少,更有利于检测结果的临床应用.

    作者:尹利民;胡大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以检验报告质量为指标确定室内质控的分析批长度

    目的 以检验报告质量为指标确定室内质量控制的分析批长度,使得既保证检验质量,又降低质控成本.方法 以不合格检验结果个数≤1为目标,采用概率计算的方法,预测不同分析性能的项目在出现不同类型误差(间断误差和持续误差)时,分别应采取的分析批长度作为推荐分析批长度,并将此与实际分析批长度做比较.结果 所选项目分析性能介于2.83~6.01 Sigma,存在间断误差时的推荐分析批长度介于942~45 737 062 445个测试数,存在持续误差时的推荐分析批长度介于480~43 907 579 947个测试数.分析性能≥3Sigma时,推荐分析批长度远远长于实际分析批;分析性能<3Sigma时,推荐分析批长度接近甚至短于实际分析批.结论 分析性能≥3Sigma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分析批长度,降低质控成本;分析性能<3Sigma的项目需小心谨慎,必要时可根据推荐分析批长度,缩短质控时间间隔,保证检验质量.

    作者:李园园;李萍;吴建平;陈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紫外线照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紫外线照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分离并培养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特异性表面标志.利用普通紫外线距离细胞20 cm分别照射2 min,5 min后,RT-PCR法检测其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gel-pro analyzer软件比较未经照射、照射2 min、照射5 min后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量,应用SPSS13.0软件,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经紫外线照射2 min组与未经照射组比较t值为2.0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紫外线照射5 min组与未经照射组比较t值为7.22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紫外线照射5 min后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 紫外线照射可以提高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urvivinmRNA的表达量,提示紫外线照射可能通过提高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而延长间充质干细胞的寿命.

    作者:周雅丽;白海;马丽;马得炳;张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与全血血小板浓度和红细胞比容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浓度与全血血小板浓度、红细胞比容(HCT)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162例门诊体检志愿者静脉血标本,以EDTA-K2,枸橼酸钠抗凝.枸橼酸钠抗凝血800 r/min(离心半径19 cm)离心5 min,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应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全血血小板浓度(X1)和HCT(X2),PRP血小板浓度(Y).以HCT 0.35为界,将数据分为正常组和低值组.结果 所得数据采用多元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总=1.309 51X1 +744.294 5X2-262.068(R2 =0.897 8);Y正常组=1.380 208X1 +855.884 8X2-323.374(R2=0.892 9);Y低值组=1.088 972X1 +465.228 8X2-123.101(R2=0.961 1).结论 全血血小板浓度、红细胞比容与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相关显著,由全血血小板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可初步推算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

    作者:李祖兰;任军伟;丛玉隆;白洁;邓新立;马长生;陈兴明;杨亮程;王海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按照CLSI EP15-A指南验证BN Prospec特定蛋白仪测定免疫球蛋白的精密度和正确度

    目的 利用CLSI EP15-A指南对德灵公司生产的BN Prospec特定蛋白仪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精密度和正确度进行验证.方法 精密度验证试验对2个不同水平的质控品每个每天测定3次,共测定5天,分别计算其批内不精密度和天间不精密度,然后与厂家声明的不精密度进行比较,若小于厂家声明的不精密度则认为该仪器的精密度符合厂家声明的精密度;正确度验证试验使用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室间质控品作为参考物质,对2个不同水平的室间质控品5天内每个每批测定2次求均值,计算相对偏倚.若相对偏倚在参考物质允许的偏倚范围内,结果为可接受.结果 BNProspec特定蛋白仪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批内和天间不精密度均达到厂家声明的不精密度.2个室间质控品的测定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倚均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的允许偏倚范围内.结论 BN Prospec特定蛋白仪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精密度和正确度达到厂家声明的性能.

    作者:莫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尿移行上皮细胞在膀胱炎和肾盂肾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移行上皮细胞在膀胱炎和肾盂肾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156例泌尿系感染的尿沉渣标本进行分析[取患者中段尿10 ml于无菌试管中送检,400×g离心5 min,剩余沉淀0.2 ml,混匀后吸沉淀物20μl,滴在波片上,用18 mm×18 mm盖玻片覆盖后显微镜检查,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图片,后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检查20个视野],探讨表层移行上皮细胞,中、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膀胱炎、肾盂肾炎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符合情况.以临床诊断作为标准,计算尿沉渣检测结果对膀胱炎和肾盂肾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以白细胞>5/HP、红细胞>3/HP、移行上皮细胞>3/HP为阳性,对156例尿沉渣标本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较进行分析,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膀胱炎的诊断(x2=2.5,P>0.05)及中、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肾盂肾炎的诊断(x2=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膀胱炎的诊断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8.3%,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为93.4%,准确度为93.6%,中、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96.2%,阳性预测值为78.3%,阴性预测值为96.2%,准确度为93.6%,与临床诊断有很好的符合率.结论 尿沉渣是泌尿系感染检查的重要检测手段,尤其是移行上皮细胞对膀胱炎和肾盂肾炎鉴别诊断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婧;汪建军;余艳丽;任超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OPRM1基因PCR产物和测序产物三种纯化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简便、效果好的OPRM1基因PCR产物和测序产物纯化方法,建立稳定的DNA测序技术平台.方法 采用乙醇/醋酸钠、过柱和SAP-Exonuclease Ⅰ结合BigDye Xterminator Purification Kit 3种纯化方法,对50份OPRM1基因PCR产物和测序产物进行纯化效果的比较.结果 SAP-Exonuclease Ⅰ法对PCR反应产物进行纯化的回收率显著高于乙醇/醋酸钠和过柱法,分别为0.86±0.01,0.48±0.08,0.65±0.01(t=32.5,P<0.001;t=86.1,P<0.001);BigDye Xterminator Purification Kit法对测序产物进行纯化成功率显著高于乙醇/醋酸钠和过柱法,分别为100%,62%和84%(x2=23.46,P<0.001;x2 =8.70,P=0.003).结论 SAP-Exonuclease Ⅰ结合BigDye Xterminator Purification Kit是一种快速、简便、效果好的测序纯化方法.

    作者:李少英;马晓燕;张双全;张慧敏;黎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邯郸地区无偿献血人群ALT上限值调查及不合格原因分析

    目的 调查邯郸地区无偿献血人群ALT上限值及不合格原因,为低限度的减少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浪费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用SPSS软件建立邯郸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指标以及相关ALT值的数据库,一共为10 844人,通过SPSS13.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的ALT上限值95%的参考范围为不高于48.91U/L.按照现在的献血体检标准速率法ALT≥40 U/L的淘汰标准,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和ALT不合格相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性别、年龄以及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阳性(有一项为阳性,变量定为1,都为阴性,变量定为0).其中男性和女性相比(OR=4.001;95%CI:3.279~4.883,P=0.00);年龄(OR=1.008;95% CI:1~1.005,P=0.039);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阳性(OR=1.805;95%CI:1.19~2.912,P=0.015).结论 无偿献血群体ALT上限值略高于现行献血法颁发的淘汰标准,献血次数、献血者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在统计学上对ALT不合格没有意义,对ALT不合格有影响的仍是献血者本人的性别、年龄以及其它检测项目阳性这些内在因素.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建立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率,如何在献血者中建立更科学的ALT淘汰标准才是今后献血工作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作者:李燕;徐晓艳;刘宁;刘虎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与MIF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总IgE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2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AD患者按SCORAD指数分三个亚组,轻度AD组31例、中度AD组58例、重度AD组37例)及4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总IgE和MIF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D患者组血清总IgE和MIF水平分别为(1 596.04±1 064.61)U/ml和(28.28±11.95)μ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1.60±64.67)U/ml和(7.29±1.83)μg/L(F值分别为70.20,1 297.15,P均<0.05).轻、中、重度AD血清总IgE水平及中、重度AD血清MIF的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SCORAD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0.526,0.569,0.426和0.447,P均<0.05).将血清总IgE与MIF水平用于AD的临床诊断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9和0.958,佳cutoff值分别为163.81U/ml和8.87 μg/L.结论 不同病程的AD患者血清总IgE和MIF表达增高,血清中总IgE与MIF水平可作为判断AD病情活动和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检验指标,但MIF对区分轻度AD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低.

    作者:王蕾;常连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D-二聚体质控品制备方法学研究

    目的 研制稳定的D-二聚体质控品,用于实验室内部D-二聚体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原料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分别用肝素、枸橼酸钠和EDTA-K2抗凝的三种不同抗凝血为原料,都使用尿激酶为裂解酶,分别制备得到D-二聚体,比较其效价水平.②选择合适的纤维蛋白裂解酶来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将EDTA-K2抗凝血作为原料,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纤维蛋白裂解酶-链激酶、尿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比较其裂解效果.③选择稳定的D-二聚体质控品介质组分.三种候选介质组分别在4℃和37℃保存条件下连续检测5天,以确定其稳定性.④对研制的D-二聚体质控品进行37℃,4℃和-35℃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⑤用研制的D-二聚体质控品对不同批号及不同检测系统D-二聚体试剂盒进行检测,以建立实验室内部D-二聚体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①相同条件下,肝素、枸橼酸钠和EDTAK2三种不同抗凝血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的水平分别是24 mg/L,75 mg/L和100 mg/L.因此选择效价高的EDTA-K2抗凝血浆作为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的原料.②用链激酶、尿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裂解纤维蛋白,分别得D-二聚体60mg/L,110 mg/L和50 mg/L.因此选择尿激酶作为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的裂解酶.③由25 mmol/L pH7.4磷酸缓冲液(PBS),60 g/L蔗糖,20 g/L聚乙二醇2万衍生物,10 g/L小牛血清清蛋白(BSA),0.5 g/L叠氮钠(NaN3)组成的D-二聚体质控品的介质组分稳定.④7.0mg/L浓度质控品,在37℃下,至少稳定5天,4℃可以保存4个月,-35℃冷冻保存到目前试验阶段已10个月.⑤用不同批号试剂盒检测系列浓度质控品,实际测定值与预期值的相关系数r≥0.95.不同检测系统对D-二聚体质控品的测定差异较大,因此,实验室内部研制的D-二聚体质控品不适用于室间质控.结论 实验室内部的D-二聚体质控品可用健康人EDTA-K2抗凝血浆为原料,用尿激酶降解后,由25 mmol/LpH7.4磷酸缓冲液(PBS),60 g/L蔗糖,20 g/L聚乙二醇2万衍生物,10 g/L小牛血清清蛋白(BSA),0.5 g/L叠氮钠(NaN3)作为介质组分,定标制备.该质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作为实验室内部D-二聚体检测的质量控制,以弥补因缺乏D-二聚体国际和国家标准品带来的测试结果缺少可靠性控制的问题.

    作者:顾敏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三者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良性肠病中三者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①S100P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57.5%)显著高于良性肠病(6.7%)及癌旁正常组织(3.8%)(x2=66.234,P<0.01);较之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组(x2=4.940,P<0.05)及晚期(Dukes C+D期)结直肠癌组(x2=5.693,P<0.05)S100P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随着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S100P蛋白的表达有升高的趋势.②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率(52.5%)较良性肠病(90.0%)及癌旁正常组织(93.8%%)明显降低(x2=41.014,P<0.01);E-cadher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③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指数(66.78%±9.77%)明显高于两对照组(31.40%±9.19%和7.14%±3.87%)(P<0.0l);淋巴结转移组和晚期(Dukes C+D期)组Ki-67阳性指数(68.49%±9.27%和69.35%±8.78%)升高,但较对照组(65.44%±l0.04%和65.74%±10.0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Ki-67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④三者间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不能排除在肿瘤进展过程中三者有间接的协同作用.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和Ki-67表达明显升高,而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S100P和E-cadherin与结直肠癌组织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

    作者:许华;李胜水;张凤梅;李双标;刘岩;张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融合蛋白d-EGF的结构预测及其意义

    目的 对融合蛋白d-EGF二级、三级结构进行预测,为构建相应结构重组分子的可能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融合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用DNAStar软件预测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用Insight Ⅱ软件对其三级结构进行建模预测.结果 DNAStar软件的Gamier Robson方法预测融合蛋白d-EGF含较多β-折叠结构;Charge Density-Charge显示其3~22,31~48区段含丰富的正电荷.Insight Ⅱ软件对其三级结构进行建模显示融合蛋白d-EGF存在一个由六个链内二硫键组成的结构域,同时存在3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结构,这些结构是融合前β-defensin-3,EGF两分子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部分.结论 融合蛋白d-EGF的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组合分子可能具有β-defensin-3,EGF两种分子的功能,该方法可以为构建具有相应结构重组蛋白的可能性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房兵;孙淼;李友建;李娜;耿家珍;邵先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Roche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NT-proBNP的检测限值和功能灵敏度研究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检测限值和功能灵敏度.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7A文件制备空白样品及系列低浓度样品.空白样品采用配套的稀释液,系列低浓度样品采用倍比稀释的方法获得.样品制备后用Roche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NT-proBNP浓度,以确定该方法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结果 NT-proBNP的空白限为2.53 pg/ml,检出限为7.75 pg/ml,10% CV时的功能灵敏度为8.82 pg/ml.结论 建立了Roche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NT-proBNP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索明环;张秀明;温冬梅;王伟佳;李飞;欧阳能良;阚丽娟;严海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风疹病毒E1蛋白原核可溶性表达、纯化及血清学诊断研究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风疹病毒E1蛋白在原核系统内可溶性表达,亲和纯化后,评价该重组蛋白在风疹病毒患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将PCR扩增得到的风疹病毒E1核酸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NusA中,利用原核系统表达融合蛋白NusA-E1,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对其抗原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NusA-E1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进行表达,亲和纯化后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结果均证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活性.结论 融合蛋白NusA-E1在大肠埃希菌中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高纯度的重组融合蛋白NusA-E1抗原性强,临床上可以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检测风疹病毒抗体.

    作者:孙卫国;李邦印;王卫;张灵霞;李国利;程小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红细胞保存的氧化损伤及对策

    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有形成分,其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并协同维持酸碱平衡.红细胞的代谢速度取决于保存温度,由于血液在0℃以下时红细胞周围有冰晶形成,易刺破红细胞膜或损伤红细胞内部结构而引起溶血,因此目前通常在4℃条件下保存红细胞[1].固定温度条件下随着保存时间延长红细胞过氧化反应增强,保存损伤作用增加,衰老红细胞使血流不畅,细胞破裂后释放毒性物质,临床输注后易导致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血栓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使外伤病人的死亡率增加等[2].血液过氧化作用是造成血液损坏的主要原因.

    作者:廖红;陈海珊;张献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