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锋;李建华;杨超;刘玉军;史媛;康炜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表达及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在DN早期的作用.方法 选择单纯糖尿病(DM)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CD62P,CD63的表达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结果 ①单纯糖尿病组的CD62P(5.56±2.31)%和CD63(7.60±2.18)%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1.60±0.56)%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D62P(8.60±2.43)%,CD63(15.67±3.35)%的表达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0.64±0.28mg/L)结果较单纯糖尿病组(0.91±0.12mg/L)高(P<0.01);②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D62P,CD63与Cys-C呈正相关(r1=0.394,r2=0.592,P<0.05).结论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水平与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李云婷;赵建宏;付洁;杨敬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精子肉芽肿的临床价值,了解精子肉芽肿细胞形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细针针吸细胞学方法观察48例男性附睾病变,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结果 48例经病理诊断为精子肉芽肿,其中44例经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精子肉芽肿,与病理符合率91.67%,另有4例因穿刺涂片细胞成分较少未作明确诊断.根据不同细胞浸润程度和病情的进展情况,将精子细胞肉芽肿分为中性粒细胞浸润期(早期)、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期(中期)和纤维细胞增殖期(晚期),早期、中期、晚期是精子肉芽肿的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过程,随着病情发展,早期向中期、晚期转化.结论 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精子肉芽肿准确率高,方法简单,病人较易接受,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贺才标;刘西平;胡林忠;鲁德斌;王明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俗称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脆性(EF),血红蛋白A2(HbA2)对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筛查的应用价值,减少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漏诊.方法 对基因确诊的156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孕妇,168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非孕妇,103例正常孕妇及101例正常非孕妇进行血常规,EF,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分析MCV,EF和HbA2血液学指标,评价其筛查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健康孕妇和健康非孕妇的MCV,EF及HbA2分别为(88.37±7.51 vs 79.94±12.73)fl,(77.01±8.45 vs 73.27±13.57)%,(2.71±0.50 vs 2.47±0.53)%,健康孕妇的MCV及HbA2比健康非孕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025,-5.44,P<0.05).②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及健康孕妇的MCV,EF及HbA2分别为(72.36±7.99,65.65±11.70 vs 88.37±7.51)fl,(56.21±13.76,50.56±12.17 vs 73.27±13.57)%和(2.77±1.15,4.96±1.14 vs 2.47±0.53)%,α及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MCV,EF均明显低于健康孕妇(t=10.62~14.26,P<0.05);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HbA2明显高于健康孕妇(t=11.52,P<0.05).③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及非孕妇的MCV,EF及HbA2分别为(72.36±7.99 vs 68.86±9.29)fl,(56.21±13.76 vs 52.75±18.67)%和(2.77±1.15 vs 2.18±0.61)%;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及非孕妇的MCV,EF及HbA2分别为(65.65±11.70 vs 63.51±5.13)fl,(50.56±12.17 vs 50.34±11.35)%和(4.96±1.14 vs 5.39±0.70)%,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MCV,HbA2均明显高于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非孕妇(t=-3.07,-3.763,P<0.05);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HbA2明显低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非孕妇(t=2.215,P<0.05).结论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MCV,HbA2与非孕妇存在显著差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红细胞大小(MCV)比健康孕妇者小,但比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非孕妇者要大,结果提示采用血常规筛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更容易漏检.掌握孕妇MCV,HbA2及EF血液学指标的特点有助于更准确地筛查妊娠并发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减少漏诊.
作者:喻晶;张恋;刘晓翌;张银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44例高血压患者与314例对照者(无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其他慢性病史)的血清CysC,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肌酐(CREA),酶偶联速率法测定血清尿素(BUN),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Cys C的阳性率(59.43%)明显高于对照组(6.37%)(P<0.01).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的阳性率(59.43%)明显高于其血尿素(40.16%)和血肌酐阳性率(20.90%)(P<0.01).此外,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的升高早于血尿素和血肌酐.结论 血清CysC是反映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其敏感度高于血尿素和血肌酐,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姜昌丽;王惠萱;牛军州;陈忠明;黄柠;马蓉;田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各个阶段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含量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HBeAg(-)患者42例(其中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22例),HBeAg(+)患者38例(其中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18例),检测其LHBs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HA,LN,PC-III和IV-C),并与20例健康成人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结果 ①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8.825,P=0.000),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3.003,P=0.000),肝炎组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648,P=0.521)②其中HBeAg(-)肝炎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t=40.61,P=0.000),而HBeAg(+)肝炎组与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3,P=0.524);四项纤维化指标HBeAg(-)和HBeAg(+)肝硬化组均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③HBeAg(-)组LHBs和HA,PC-III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0.05);HBeAg(+)组LHBs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 LHBs可以预测HBeAg(-)患者的肝纤维化的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BeAg(-)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但是在HBeAg(+)患者LHBs不能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作者:关雪;关秀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胃黏膜、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95例胃病患者胃黏膜Hp,并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患者胃黏膜和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Hp阳性组胃黏膜中IL-2,IL-4,IL-8和TNF-α含量(ng/mg)分别为0.47±0.29,0.26±0.06,0.68±0.21和0.54±0.21,与Hp阴性组胃(0.85±0.23,0.18±0.01,0.41±0.10和0.38±0.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500,7.500,8.359和4.102,P均<0.01);同样,Hp阳性组血清中上述四种细胞因子含量(ng/ml)分别为1.29±0.94,0.74±0.32,0.44±0.20和2.78±1.12,与Hp阴性组(2.87±1.12,0.43±0.24,0.30±0.11和1.53±0.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281,5.438,4.375和6.497,P均< 0.01).结论 Hp感染后,患者胃黏膜和血清中的IL-2水平有下调趋势,而IL-4,IL-8和TNF-α水平均有上调趋势,提示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部疾病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袁建芬;喻海忠;张小洁;洪宏;顾庆华;何秀萍;刘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与糖尿病肾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8月~10月门诊确诊1型糖尿病患者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以及103例体检确认的健康者,依据尿蛋白/血肌酐比(albumin-to-creatinine rate,ACR)和血清肌酐水平将糖尿病确诊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ACR<30 mg/g·cr),微量蛋白尿组(ACR=30~299 mg/g·cr),临床蛋白尿组(ACR≥300 mg/g·cr)和肾衰竭组(Scr>176.8 mmol/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尿L-FABP浓度,同时检测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Scr)、尿肌酐、尿清蛋白和尿胱抑素C等指标,MDRD校正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健康人群尿L-FABP水平为13.0(10.8~14.8)μg/g·cr,95%参考值范围为9.0~17.5 μg/g·cr;随着糖尿病肾损伤程度的加重,尿L-FABP水平增高(各组间比较H=282.5,P<0.005);糖尿病患者尿L-FABP水平与尿胱抑素C(r=0.623,P<0.01),尿蛋白/血肌酐比(r=0.701,P<0.01)呈正相关关系,与eGFR (r=-0.780,P<0.01)呈负相关关系,与HbA1c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尿L-FABP水平能准确反映糖尿病肾损伤程度,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标志物.
作者:曾宪飞;李军民;谈昀;王小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特点,探讨基因型、HCV病毒载量的治疗基线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基因测序仪测定靶片段的基因序列,分析患者HCV基因型及分布特点;选取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HCV-RNA含量、HCV基因型,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本研究中检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有1b型,2a型,6b型,1b/2a混合型,1b/2k混合型,6d/6k混合型.其中,HCV 1b型149例(89%),2a型8例(5%),1b/2a型5例(3%),6b型3例(2%),1b/2k型2例(1%),6d/6k型1例(0.7%).1b型患者显著多于其他型别患者(χ2=754.3,P<0.01).选取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非1b型患者的快速病毒应答(RVR)的比例显著高于1b型患者(χ2=4.67,P<0.05).不同基线HCV RNA水平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无显著性差异(χ2=0.17,0.22,1.51,0.09,均P>0.05).结论 湖北地区HCV RNA基因型以1b型为主,亦可见混合型及罕见型别.非1b型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包安裕;李艳;童永清;郑红云;吴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108例妊高征患者、4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与40例正常非孕妇女进行网织血小板百分率(IPF%)、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妊高征组的IPF%较正常非孕对照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明显升高,与正常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1),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P=0.001).妊高征组的PLT较正常非孕对照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降低,与正常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2,P=0.042),而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85).妊高征组的MPV较正常非孕对照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升高,与正常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01),而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146).妊高征组的PDW较正常非孕对照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明显升高,与正常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01),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01).结论 网织血小板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情况,对监测妊高征病情发展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翁妙珊;黄樾;林敏;吴教仁;杨立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血脂及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随机检测2012年2月~7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比率(HbA1c )、C肽(C-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依据HbA1c,C-P水平将其分为Ⅰ(C肽≥0.6 nmol/L及HbA1c比率<6.0%),Ⅱ(C肽≥0.6 nmol/L及HbA1c比率≥6.0%)及Ⅲ(C肽<0.6 nmol/L及HbA1c比率≥6.0%)三组.结果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组间TG(F=4.33,P<0.05),CHO(F=6.86,P<0.05),ApoB(F=9.32,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Pa(F=0.53,P>0.05),ApoA1(F=1.99,P>0.05),HDL-C(F=5.7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poA1与HDL-C(r=0.75,P<0.001),CHO与ApoB(r=0.78,P<0.001)分别呈正相关.结论 Lpa是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TG是重要影响因素.HDL-C/CHO优于HDL-C,ApoA1/CHO优于ApoA1.
作者:谢艳红;匡金石;李艾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Bayer ADVIA 120羊水板层小体计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诊断及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10月~2011年6月住院的57例孕产妇羊水标本作为研究对象(9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RDS,48例确诊无RDS),利用Bayer120 及Coulter STKS血小板计数通道对上述羊水中板层小体(LB)计数,以×103/μl表示,以25×103/μl作为判断易发生RDS的临界值,进行结果判断,分别计算出上述两种仪器用于RDS诊断的诊断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符合率、阳性结果预测值、阴性结果预测值),以评估两种仪器用于RDS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采用多参数测定血小板的Bayer120在测定羊水中的LB计数值高于Coulter STKS测定结果(t=-3.099,-5.702,P<0.05),其用于诊断RDS时的阳性似然比(LR)和阳性结果预测值明显高于Coulter STKS(χ2=10.25,7.52,P<0.05),而假阳性率明显低于Coulter STKS(χ2=8.52,P<0.05).结论 该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多参数血小板计数功能的血液分析仪在计数羊水中的LB以预测RDS发生的临床价值,要优于采用单参数血小板计数的血液分析仪.
作者:洪俊;饶永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多种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O型洗涤红细胞中残留ABO血型抗体(IgM抗-A,抗-B;IgG抗-A和抗-B)的含量,观察非O型患儿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的安全性.方法 取O型洗涤红细胞上清,首先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其中IgM抗-A、抗-B含量.再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手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其中IgG抗-A、抗-B含量.选取非O型患儿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者(异型组)与年龄体重相当的输等量同型洗涤红细胞的患儿(同型组),分别比较2组患儿输血前后血红蛋白上升幅度、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直接coombs试验结果.结果 共检测O型洗涤红细胞上清液597份,盐水试管法在室温及4℃ 条件下均未观察到凝集现象,显微镜下也未观察到凝集现象.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手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和抗-B均为阴性.2组患儿输血前后血红蛋白上升幅度、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0.19,0.22和0.13,P> 0.05),直接coombs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血型血清学方法无法检出O型洗涤红细胞中残留ABO血型抗体.非O型患儿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是安全的.
作者:马曙轩;宋文琪;赵宇东;靳剑芸;邵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百草枯(paraquat,PQ)属有机杂环类速效触杀死型灭杀性季胺盐类除草剂,对人有很强的毒性,死亡率可达50%~80%,PQ有对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和致细胞因子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作用,中毒患者血清多项生化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检验人员应对PQ中毒理论基础有所了解.为此,该文就PQ中毒后检验数值变化及中毒机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张和平;薛克俭;林国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精氨酸升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水平及其与病情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11年10月~2012年7月期间43例正常对照者、45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AVP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韦氏记忆量表中的记忆商数(memory quotient of wechsler memory scale,WMS-MQ)评定记忆功能.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AVP水平比较以及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AVP水平、HAMD评分、WMS-MQ评分比较用t检验.抑郁症患者AVP水平和HAMD,WMS-MQ评分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患者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AVP水平分别为71.90±19.33 ng/L,90.52±24.01 ng/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62.47±56.8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5,P<0.01;t=18.33,P<0.01);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AVP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P<0.01).②患者组治疗4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WMS-Q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1;t=25.83,P<0.01).③患者组基线时的AVP水平与HAMD评分的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6,P>0.05),与WMS-MQ评分呈正相关(r=0.77,P<0.01);AVP治疗前后变化值与HAMD减分率的相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0.05,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清AVP水平下降和记忆功能受损,AVP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与记忆有关,但与临床疗效无关.
作者:张岳春;包敏洁;凌卫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水平与相关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76例肝硬化患者(liver cirrhosis,LC)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MMP-13和TIMP-1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和Ⅳ型胶原(CⅣ) 的水平,观察MMP-13,TIMP-1与相关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及临床动态变化.结果 CHB和LC组中血清MMP-13,TIMP-1,HA,LN,PCⅢ和Ⅳ-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组中患者血清MMP-13和TIMP-1,HA,LN,PCⅢ和Ⅳ-C的水平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慢性肝病的进展TIMP-1的升高幅度高于MMP-13,MMP-13/TIMP-1比值逐渐下降;CHB和LC组中患者血清MMP-13和TIMP-1的水平与其HA,LN,PCⅢ和Ⅳ-C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7,0.756,0.813,0.642和0.905,0.829,0.887,0.918,P均<0.01).结论 血清MMP-13和TIMP-1的水平与慢性肝病的病情进展呈正相关,而MMP-13/TIMP-1比值与慢性肝病的病情进展呈负相关,因此MMP-13和TIMP-1的血清水平及其两者的比值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病纤维化程度的观察指标.
作者:黄书明;张建忠;包海燕;朱建云;邵玲玲;刘群德;徐燃;钱引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肺结核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95与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肺结核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63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95与PD-1,PD-L1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95的表达率为(62.07±14.87)%,与正常对照组(35.74±10.14)%比较显著升高(t=8.515,P<0.05);PD-L1的表达率为(26.55±12.8)%,与正常对照组(18.56±6.46)%比较显著升高(t=3.127,P<0.05);而PD-1的表达率(13.64±9.10)%与正常对照组(28.71±7.06)%比较显著降低(t=-7.766,P<0.05);经相关性分析,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95与PD-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79,P<0.05),CD95与PD-L1表达水平无确定相关性(r=-0.025,P>0.05).结论 CD95和PD-L1在肺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明显升高,这可能在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健;王昕升;王宝英;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1月,以同期GDM组(67例)、正常孕妇组(40例)及正常非孕组(40例)为研究对象.酶联法检测空腹血清FFA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及GDM组血清FFA水平(0.41±0.15,0.65±0.12和0.97±0.19)mmol/L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F=21.904,P<0.01),且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3.781,P<0.01);三组HOMA-IR值(0.77±0.29,1.04±0.45和2.94±0.96)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F=55.613,P<0.01),且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12.048,P<0.01).GDM患者空腹血清FFA水平与HOMA-IR值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 GDM患者体内存在着高FFA血症及IR状态,FFA水平与IR相关,此为早期干预GDM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文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总蛋白肌酐比(TPCR)与胱抑素C(CysC)等的关系及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ysC,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尿肌酐(cr),邻苯三酚红比色测定法测定尿总蛋白,同时计算出尿总蛋白肌酐比(TPCR).结果 糖尿病患者按照尿总蛋白(TPCR)分两组:TPCR≥200 mg/gCr组和TPCR<200 mg/gCr组,两组血清CysC,TPCR分别是1.24±0.64 mg/L,1 869.67±2 207.58 mg/L和0.957 5±0.51 mg/L,64.68±46.55 mg/L.CysC与TPCR呈显著正相关(r=0.91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以TPCR 200 mg/gCr分组或为划界值是判别糖尿病病人早期肾损害程度良好的指标.
作者:陈晓燕;胡望平;叶桂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目前长沙地区儿童静脉全血微量元素(Cu,Zn,Fe)和常量元素(Ca,Mg)等5种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1年1月~11月期间于湖南旺旺医院体检的0~18岁儿童5 561例静脉全血的Cu,Zn,Ca,Mg和Fe 5种元素进行检测.按年龄分为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11岁和11~18岁7个年龄组,每组按性别又分为男、女2组,对不同年龄段间元素含量差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对不同性别间元素含量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之间Cu,Zn,Ca,Mg和Fe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202,920.508,203.255,5.02,121.304,P均<0.01).对各年龄组之间5种元素含量两两比较显示Zn在不同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41~62.32,P均<0.05),Cu,Ca,Mg和Fe在部分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08~28.45,P<0.05).从含量分布看,Cu和Ca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Zn和Fe含量呈上升趋势,Mg含量较稳定.在性别上,Cu在1~2岁组,3~4岁组和5~11岁组不同性别儿童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2.43,2.31,P均<0.05).Mg在3~4岁组和11~18岁组不同性别儿童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4.44,P均<0.01).11~18岁组不同性别儿童间Ca和Fe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5.58,P均<0.05).Zn含量在相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长沙地区儿童Cu,Zn,Ca,Mg和Fe 5种元素总缺乏率分别为1.31%,51.65%,19.89%,0.07%,12.86%.不同年龄组儿童Zn,Fe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Ca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儿童5种元素含量不同,含量缺乏随年龄增长有不同变化,提示应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给予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作者:陈明;沈群;梁日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oche 9180电解质分析系统检测血清锂离子的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tivity,AS)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linical reportable range,CRR).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7-A,配制一系列低浓度样本进行日间重复测定,用参数或非参数检验方法估计分析灵敏度并确定功能灵敏度(functional senstivity,FS);参考EP6-A,配制超过厂家声明的分析测量范围(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AMR)上限的高值样本与选用尽可能低的值的患者标本按比例混合成等间距的不同浓度样本进行重复测定2次,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AMR;配制一份高浓度样本用空白血清做不同倍数稀释,计算稀释回收率确定大允许稀释度并结合FS建立CRR.结果 Roche 9180分析仪检测血清锂的AS为0.129~0.162 mmol/L,AMR为0.185~5.821 mmol/L,FS为0.166 mmol/L,大允许稀释度为1∶25,CRR为0.166~145.525 mmol/L.结论 采用Roche 9180电解质分析系统检测血清锂离子具有良好的分析灵敏度和分析测量范围,完全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监测需要.通过本次研究为实验室建立了更具体更合理的报告方式.
作者:潘锡龙;陈扎生;何淑玲;平军娇;张嘉萱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