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目的:比较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非手术矫治前后舌体位置及舌骨位置.方法:对2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舌背涂有硫酸钡糊剂的非手术患者矫治前后拍摄头侧位X光片并在舌背涂抹硫酸钡糊剂,选择舌体及舌骨的17个点进行描记,对13个测量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舌体形态(O-T1,T3,T4,T5,T7)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长变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高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骨前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手术畸形矫治后舌体形态位置均有改变,舌骨位置后移.
作者:袁小平;王昊;朗么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创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由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引起的癫痫发作,发病机制复杂,以神经元损伤为主,免疫、炎症、代谢和内分泌等多因素参与其中,共同对神经元、神经胶质进行干扰,改变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1],导致患者反复出现创伤后癫痫发作(posttraumatic seizure,PTS).相对于其他原因所致癫痫,PTE的治疗难度大,PTS控制效果差,使病情更趋复杂化,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迫切需要提高PTE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近年来在PTE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临床医师治疗PTE提供参考.
作者:廖进;梁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体检对小肝癌的检出影响因素,探讨如何优化体检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年体检中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彩超、增强CT等检查资料12例,回顾性分析其检出影响因素并总结体检优化方案.结果:12例患者均无明显的腹痛等典型肝癌临床症状.9例有慢性肝病病史,其中2例合并轻度肝硬化.AFP升高7例,彩超提示肝内结节9例,增强CT提示小肝癌12例,其中AFP升高、彩超提示肝内结节、增强CT提示小肝癌7例,彩超提示肝内结节、增强CT提示小肝癌、AFP正常5例;AFP升高、增强CT提示小肝癌、彩超未见异常3例.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年无瘤生存12例(生存率100%),5年无瘤生存10例(生存率83.3%).结论:综合利用多种检查手段、优化体检方案能提高体检对无症状性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与特异性,为临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颖;周仲芳;罗家红;熊廷莲;李玲;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腹膜后巨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18例腹膜后巨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23~64岁,男13例,女5例,术前主要诊断方法有常规CT、MRI、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等,评估肿瘤的数目、大小、相邻关系,并与术中情况比较,其中CT三维成像显示均与术中发现一致,18例均成功实施肿瘤切除术,肿瘤(6~18)cm×(7~12)cm×(6~10)cm,位于左侧腹膜后10例,右侧6例,双侧2例,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癌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例(其中双侧2例),腹膜后横纹肌肉瘤1例,畸胎瘤1例,肾上腺腺瘤3例.结论:对于腹膜后巨大肿瘤,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提供更准确的解剖细节,有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和成功实施,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姜隽;兰永树;程波;姜睿;杨海帆;程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了解国内2001年至2012年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情况,为乳腺癌预后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文献,从发表年限、发表期刊、下载次数和被引频次数、作者和获得资助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至2012年被中国知网收录的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文献量为1905篇,数量总体为上升趋势;发文量多的期刊为《中国肿瘤临床》,为78篇;发文量和被引次数高的研究机构为天津医科大学;发文量多的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王树滨,为9篇;发文被引次数多的作者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刘红,为57次;获得项目资助多的机构为天津医科大学.结论:从2001年至2012年中国知网收录情况看,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天津医科大学在此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
作者:雷蕾;吴斌;何涛;汤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收治的3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52.6±15.04岁,均有明显的高血压症状(血压140 ~ 230/90 ~ 170mmHg),血去甲肾上腺素为(981.80~1982.63 pg/ml).结果: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2例为单发肿瘤均位于左侧肾门腹膜后主动脉旁,1例为双侧肿瘤,其中左侧多发,于左肾上下极平面各有一肿瘤.病理诊断均为副神经节瘤.2例随访15 ~ 36个月,1例血压正常,1例血压轻度升高(140~155/90 ~ 105mmHg),复查CT未发现肿瘤复发;1例患者术后6d血压115~135/75~90 mmHg.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强调术前定位定性诊断,要求充分术前准备和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手术完整切除是根本治疗方法.
作者:何毅;张齐梅;姜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应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1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19~72岁,平均45岁,共有结石23枚,其中上、中盏结石15枚,结石寻及率100%,单次碎石成功率93.3%(14/15),下盏结石8枚,结石寻及率75%(6/8),单次碎石成功62.5%(5/8),无输尿管穿孔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12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复杂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余俊杰;刘利权;严景元;李程;岳良;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科患者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进行ECT检查的116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检查配合率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检查配合率及图像显像质量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在检查中的配合度和检查成功率,对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和提高图像质量有较大帮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雷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并发胆囊疾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524例胃癌患者,统计其胆囊超声检查结果和相应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524例胃癌患者中胆囊无疾病365例,有疾病159例,占30.3%,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1例,占9.7%;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结晶或息肉36例,占6.9%,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2例,占11.8%;胆囊切除10例,占1.9%.上述病例根治性全胃切除22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49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3例;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5例;姑息性胃切除6例;剖腹探查3例;胃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术15例;自愿放弃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36例.15例行胃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9d,长14d,平均12.1 d,均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胃癌患者中胆囊疾病发生率高,建议胃癌患者常规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如果患者能耐受手术及术中所见情况允许,应尽可能根治胃癌的同时切除胆囊,胃癌根治联合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
作者:高玉海;武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甲状腺疾病的常见类型并探讨其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9月间4340例甲状腺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340例甲状腺疾病中,男性715例,女性3625例,男∶女=1∶5,高发年龄30~49岁,共2191例;甲状腺良性疾病以滤泡性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见,分别为2488例和651例,恶性肿瘤以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多见,分别为550例和50例.结论: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病,在泸州地区女性显著多于男性,疾病的病变类型多样,准确掌握甲状腺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叶入裴;肖秀丽;李鑫;伏铠文;龙汉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米多君不同收缩压时给药对防治老年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疗效.方法:将36例反复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老年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随即分为3组:A、B、C组,每组12例.3组患者均在血透前30 min服用盐酸米多君5mg,血透开始时收缩压均高于130mmHg.A组患者在透析中监测收缩压降至110 mmHg时,即补服盐酸米多君5mg;B组患者在透析中收缩压降至120mmHg时,即补服盐酸米多君5 mg;C组患者在透析中收缩压降至130 mmHg时,即补服盐酸米多君5 mg.结果:B组总有效率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盐酸米多君在收缩压降至130mmHg时给药更有效的降低老年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风险.
作者:丁琦;李勤;张健;刘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前言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国内,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均已达10%以上;尤其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医保体系的完善,终末期CKD患者得到越来越好的治疗,长期存活的接受透析和肾移植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总人数迅速增加.
作者:陈江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间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输尿管结石患者309例,其中输尿管镜治疗组178例,输尿管镜联合管路封堵器治疗组131例,比较各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结石清除率、输尿管损伤、术后发热、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输尿管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总的结石清除率与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输尿管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5.3±13.4 min,结石清除率为85.5%,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4.3±16.9 min,结石清除率为91.7%(x2=9.870,P<0.05).输尿管镜治疗组共发生输尿管损伤12例(6.7%),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组为9例(6.8%),无统计学差异(x2=4.310,P>0.05).输尿管镜治疗组共发生结石上移至肾脏13例(7.3%),其中9例(11.8%)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治疗组共发生2例(4.2%),均为中上段结石(x2=8.943,P<0.05).输尿管镜治疗组20例(11.2%)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发热,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治疗组为5例(3.8%),具有统计学差异(x2=8.778,P<0.05).输尿管镜治疗组和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治疗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9±1.1 d和1.8±1.2 d(P> 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联合应用输尿管管路封堵器不增加输尿管损伤风险,可有效提高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发热、结石残留等并发症.
作者:裴利军;粟宏伟;邓青富;朱永生;姜睿;杨海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32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7例患者(共339侧)中,单次碎石成功率为89.97%(305/339),其中,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为65.96%(31/47)、中段结石碎石成功率86.05% (74/86)、下段结石碎石成功率为97.09%(200/206).手术时间为15~75 min,术中未发生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2~5d.术后2周、1月、3个月复查分别有5例、1例及0例结石残留,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8.53%、99.71%和100%.所有患者肾积水情况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程波;姜睿;程勇;杨海帆;何启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影响着世界2%~3%的入口[1],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它是一种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通过免疫介导的炎症通路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增殖.T细胞的活化,真皮层T细胞的浸润及致炎因子的释放,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是其发病的三个主要环节.炎症细胞活化及促炎性因子对银屑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进展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银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间关系密切,现从流行病学、高危因素、免疫病理学基础和治疗等方面对银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简要综述.
作者:杨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10月利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205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或肾盏结石879例,部分和完全性鹿角形结石共57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587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3例.肾结石大小18~108 mm,输尿管结石大小9~36 mm.结果:结石清除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99.5% (584/587),单纯肾盂或肾盏结石为96.2%(846/879),鹿角形肾结石85.6% (489/571).术后输血患者8例(0.39%),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3例(0.15%),发生寒战高热15例(0.73%),感染性休克1例(0.05%),胸腔积液3例(0.15%),1例行胸腔穿刺引流,改行开放手术2例(0.10%);无死亡及肾切病例.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
作者:粟宏伟;朱永生;邓青富;陈同良;裴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肠道钩虫病患者的内镜特点,提高医师内镜下对钩虫病特征认识.方法:用天助内镜图文管理工作站进行检索和统计,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镜诊断的钩虫病患者内镜特点.结果:内镜检出540例钩虫病患者,男270例,女270例,平均年龄56.1岁.所有患者均为农民,有下地劳作史.内镜下钩虫清晰可见,钩虫形态随活动进食状况而不同.胃镜钩虫检出率为5.4‰,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双气囊小肠镜及结肠镜钩虫检出率分别为11.54%、0.77‰.212例患者合并钩虫性肠炎.结论:内镜检查钩虫病准确可靠,为肠道钩虫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杜光红;王忠琼;邓明明;李昌平;毛登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变迁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80例VAP患儿的气管导管培养病原学结果及药敏试验,按年份分为两组,对比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结果:80例患儿分离出9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44.6%,革兰阴性菌占55.3%.2011年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012年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出现超广谱耐药菌株.结论: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机械通气易导致病原菌种植引起感染.多重耐药菌日渐增多,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改善环境、流程及人员配置,严格灭菌消毒制度.
作者:巨容;蒋燕;汪瑾;叶正蔚;张砺;胡旭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掌握海马神经元的有效培养方法和细胞保存培养方法,利于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取出出生1d的SD大鼠海马,联合机械吹打法和胰酶消化法分离海马细胞,加入DMEM/F12+10%FBS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在玻璃培养瓶内1~2 d,收集上清细胞液、离心、重悬细胞;再接种在培养板上,培养1d后,全液更换为Neurobasal+2% B27,以后每3d半量换液.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NF-200、Neu-N抗体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技术鉴定海马神经元;利用96孔板培养细胞,计数每个孔海马细胞比例;利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接种在培养板上第1d细胞贴壁,第3~4 d细胞长出突触,第7~8d细胞突触生长迅速,第11~13 d细胞交织成网状,第15~20 d细胞生长旺盛,20 d后细胞形态开始改变.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突触呈红色,细胞核呈绿色;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突触和胞核都呈棕黄色.细胞纯度95~97.5%,细胞活性以15~17 d高(93.94 ~ 95.13%),与其他时间点比较,P<0.0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节约取材及时间,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的海马细胞,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肖兴莉;杨朝鲜;高小青;陈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如何快速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为开展牙周病的病因及防治的研究提供简便可靠的造模方法.方法:20只5周龄SD大鼠,采取“牙龈划割+钢丝结扎+牙周炎患者细菌培养物冲洗+高糖饮食”的办法进行造模,在第2周末和第4周末观察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及牙松动度、牙槽骨吸收情况等指标,确认是否成功建模.结果:在第4周末实验牙牙槽骨吸收已深达根尖,其余指标也均显示成功建立了大鼠重度牙局炎模型.结论:使用该方法能够比较快速简便的构建大鼠重度牙周炎模型,从而有效模拟临床牙周炎发展进程,为牙周病的病因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蔡炜;张齐梅;贺晓萍;王忠朝;蒋俊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