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疾病与胃癌发病的临床分析

高玉海;武健

关键词:胃癌, 胆囊疾病, 超声, 联合手术,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并发胆囊疾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524例胃癌患者,统计其胆囊超声检查结果和相应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524例胃癌患者中胆囊无疾病365例,有疾病159例,占30.3%,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1例,占9.7%;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结晶或息肉36例,占6.9%,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2例,占11.8%;胆囊切除10例,占1.9%.上述病例根治性全胃切除22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49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3例;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5例;姑息性胃切除6例;剖腹探查3例;胃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术15例;自愿放弃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36例.15例行胃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9d,长14d,平均12.1 d,均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胃癌患者中胆囊疾病发生率高,建议胃癌患者常规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如果患者能耐受手术及术中所见情况允许,应尽可能根治胃癌的同时切除胆囊,胃癌根治联合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全程双层监管模式控制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初探

    目的:采用我院临床用血全程双层功能监管模式,探讨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强化安全输血,减少输血风险,提倡节约用血.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的住院病人和手术病人的用血情况及临床输血适应症符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至2012年住院人次和手术台次呈上升趋势;异体输血总量,平均住院人次和平均手术台次输血量呈下降趋势,而临床输血适应症符合率逐年提高.结论:我院制定的临床用血全程双层功能监管模式,在临床输血应用效果中,达到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目的,效果明显.

    作者:石德清;刘红;陈萍;黎金凤;黄学平;林新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英语病句诊治(二)

    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是为了国外同行用短时间(英语为母语者一般仅需若干秒钟)了解该文主要内容,以便阅读者判断是否阅读全文,以及方便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等.国人在构思英文语句时难免受汉语语法思维定势的影响,产生一些问题,如句子冗长重复、主谓关系不清等,以致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的甚至要仔细分析,才能大致弄懂意思.目前关于英语写作的书籍虽然很多,但医学论文作者往往科研及临床事务繁忙,撰文前一般不会去查阅相关英文文献,日常的工作、学习培训中也未开展相应的课程提高其英文表述能力.

    作者:陈振华;邹雨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创伤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创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由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引起的癫痫发作,发病机制复杂,以神经元损伤为主,免疫、炎症、代谢和内分泌等多因素参与其中,共同对神经元、神经胶质进行干扰,改变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1],导致患者反复出现创伤后癫痫发作(posttraumatic seizure,PTS).相对于其他原因所致癫痫,PTE的治疗难度大,PTS控制效果差,使病情更趋复杂化,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迫切需要提高PTE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近年来在PTE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临床医师治疗PTE提供参考.

    作者:廖进;梁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泸州地区4340例甲状腺疾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甲状腺疾病的常见类型并探讨其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9月间4340例甲状腺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340例甲状腺疾病中,男性715例,女性3625例,男∶女=1∶5,高发年龄30~49岁,共2191例;甲状腺良性疾病以滤泡性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见,分别为2488例和651例,恶性肿瘤以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多见,分别为550例和50例.结论: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病,在泸州地区女性显著多于男性,疾病的病变类型多样,准确掌握甲状腺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叶入裴;肖秀丽;李鑫;伏铠文;龙汉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体检对小肝癌的检出影响因素与体检方案优化分析

    目的:分析体检对小肝癌的检出影响因素,探讨如何优化体检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年体检中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彩超、增强CT等检查资料12例,回顾性分析其检出影响因素并总结体检优化方案.结果:12例患者均无明显的腹痛等典型肝癌临床症状.9例有慢性肝病病史,其中2例合并轻度肝硬化.AFP升高7例,彩超提示肝内结节9例,增强CT提示小肝癌12例,其中AFP升高、彩超提示肝内结节、增强CT提示小肝癌7例,彩超提示肝内结节、增强CT提示小肝癌、AFP正常5例;AFP升高、增强CT提示小肝癌、彩超未见异常3例.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年无瘤生存12例(生存率100%),5年无瘤生存10例(生存率83.3%).结论:综合利用多种检查手段、优化体检方案能提高体检对无症状性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与特异性,为临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颖;周仲芳;罗家红;熊廷莲;李玲;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腹膜后巨大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了解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腹膜后巨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18例腹膜后巨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23~64岁,男13例,女5例,术前主要诊断方法有常规CT、MRI、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等,评估肿瘤的数目、大小、相邻关系,并与术中情况比较,其中CT三维成像显示均与术中发现一致,18例均成功实施肿瘤切除术,肿瘤(6~18)cm×(7~12)cm×(6~10)cm,位于左侧腹膜后10例,右侧6例,双侧2例,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癌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例(其中双侧2例),腹膜后横纹肌肉瘤1例,畸胎瘤1例,肾上腺腺瘤3例.结论:对于腹膜后巨大肿瘤,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提供更准确的解剖细节,有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和成功实施,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姜隽;兰永树;程波;姜睿;杨海帆;程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肾性高血压模型建立法——从“两肾一夹”到“单肾可控结扎”

    目的:探讨银针与左肾动脉共结扎后抽取银针造成左肾动脉缩窄的方法以改良“两肾一夹”法复制肾性高血压模型.方法:选50只150g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0.10 mm组、0.20 mm组、0.25 mm组、0.30 mm组、0.35 mm组.每组均采用大鼠背侧卧位,切口取左侧肋弓下缘平行于脊柱约0.5 cm处,暴露肾脏选取不同直径针灸针与左肾动脉共结扎,然后抽出针灸针造成左肾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术前后连续监测动物血压5周,术后4周观测模型成功率及肾脏形态.结果:不同口径的左肾动脉狭窄模型术后1~2周内血压均升高,特别是第2周更为显著,与术前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25 mm管径的左肾动脉狭窄能成功的复制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模型.

    作者:毛晓燕;胡东旭;冉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

    目的:掌握海马神经元的有效培养方法和细胞保存培养方法,利于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取出出生1d的SD大鼠海马,联合机械吹打法和胰酶消化法分离海马细胞,加入DMEM/F12+10%FBS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在玻璃培养瓶内1~2 d,收集上清细胞液、离心、重悬细胞;再接种在培养板上,培养1d后,全液更换为Neurobasal+2% B27,以后每3d半量换液.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NF-200、Neu-N抗体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技术鉴定海马神经元;利用96孔板培养细胞,计数每个孔海马细胞比例;利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接种在培养板上第1d细胞贴壁,第3~4 d细胞长出突触,第7~8d细胞突触生长迅速,第11~13 d细胞交织成网状,第15~20 d细胞生长旺盛,20 d后细胞形态开始改变.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突触呈红色,细胞核呈绿色;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突触和胞核都呈棕黄色.细胞纯度95~97.5%,细胞活性以15~17 d高(93.94 ~ 95.13%),与其他时间点比较,P<0.0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节约取材及时间,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的海马细胞,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肖兴莉;杨朝鲜;高小青;陈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电针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BMP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和电针(Ea)联合治疗大鼠脑出血性损伤对脑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尾壳核处注射肝素和胶原酶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s组)、电针组(Ea)、MSCs组、MSCs移植联合电针组(MSCs+Ea)共4组,每组25只.术后第3d分别给予注射生理盐水、电针刺激、MSCs移植、MSCs移植联合电针刺激,每组又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1、3、5、7、14 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到相应时间点时麻醉处死大鼠,取脑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P2的表达.结果:对各组BMP2阳性细胞数比较显示:MSCs+Ea组各时间点比Ns组相应时间点增多(P<0.05),在1、5、7d时比Ea组上升(P<0.05),在1d和14 d时比MSCs组增加(P<0.05);MSCs组比Ns组在3d和5d时增多,比Ea组在1d和5d时上调(P<0.05).Ns组和Ea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s移植和电针联合治疗比单纯的MSCs移植或电针刺激更能促进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BMP2的表达.

    作者:杨国强;萧洪文;范学慧;范光碧;李振;王玉波;杨朝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MMA骨水泥用量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PMMA骨水泥用量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应用骨水泥强化的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X线、椎体高度、检测Cobb角方法进行评定预后效果.结果: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6.5±2.7分降至术后平均1.2±0.9分(P<0.05),其中骨水泥渗漏2例,评分由术前6分降至术后3.5分.椎体高度治疗前(1.5±0.4)cm,经椎弓根钉内固定骨水泥强化后增加为(2.4±0.3)cm,手术后Cobb角较手术前减小(P<0.05).结论:骨水泥的用量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联系密切,骨水泥用量超过3ml易导致骨水泥渗漏,引起愈后不良.

    作者:付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540例钩虫病的内镜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肠道钩虫病患者的内镜特点,提高医师内镜下对钩虫病特征认识.方法:用天助内镜图文管理工作站进行检索和统计,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镜诊断的钩虫病患者内镜特点.结果:内镜检出540例钩虫病患者,男270例,女270例,平均年龄56.1岁.所有患者均为农民,有下地劳作史.内镜下钩虫清晰可见,钩虫形态随活动进食状况而不同.胃镜钩虫检出率为5.4‰,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双气囊小肠镜及结肠镜钩虫检出率分别为11.54%、0.77‰.212例患者合并钩虫性肠炎.结论:内镜检查钩虫病准确可靠,为肠道钩虫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杜光红;王忠琼;邓明明;李昌平;毛登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胸腹腔积液的诊断和处理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术中并发胸腹腔积液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3年间320例肾结石患者接受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对其中10例并发胸腹腔积液的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9.5岁,左侧肾结石7例,右侧3例,在B超定位下经第11肋间或12肋骨下穿刺,术中发现6例轻度胸腹腔积液,2例出现严重的胸腹腔积液,术后发现2例轻度胸腹腔积液,分别经胸腔引流和腹腔引流、保守治疗后治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术中并发胸腹腔积液发生率为3.1%(10/320),9例随访3月无异常发现.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术中可并发胸腹腔积液,严重的胸腹腔积液须立刻引流;术中仔细观察、减低灌注液压力、减少胸腹膜损伤等是防止胸腹腔积液的关键.

    作者:万旭辉;姜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山奈酚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星型胶质细胞和轴突的影响

    目的:观察山奈酚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的影响,探讨其对星型胶质细胞和轴突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奈酚治疗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GFAP和β-APP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FAP和β-APP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山奈酚治疗组显著减少GFAP和β-APP的过度表达,较之于模型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山奈酚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星型胶质细胞和轴突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余录;胡光强;李永杰;陈碧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输尿管支架对中晚期宫颈癌输尿管梗阻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采用输尿管支架对中晚期宫颈癌输尿管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30例因中晚期宫颈癌所致输尿管梗阻患者,采用输尿管支架置入治疗,术后1月复查B超及肾功能.结果:成功置管22例(73.3%),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时间3个月,非置管因素死亡10例,其余12例存活患者的腰痛症状明显好转,与置管前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肾积水程度均明显减轻,术后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中晚期宫颈癌继发输尿管梗阻的患者,采用输尿管内留置输尿管支架治疗具有成功率较高、效果明显、患者痛苦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置管后需密切监测,定期更换.

    作者:袁方;姜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儿童患者ECT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科患者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进行ECT检查的116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检查配合率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检查配合率及图像显像质量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在检查中的配合度和检查成功率,对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和提高图像质量有较大帮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雷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致清醒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致清醒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5例,年龄18~60岁,ASA Ⅰ~Ⅱ级,体重40~80 kg.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10 min后按照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由4.5 ng/ml开始,相邻浓度梯度为0.5 ng/ml.计算瑞芬太尼致呼吸抑制的Cp50及95%CI.结果:14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以RR降低、SpO2下降为主要表现.瑞芬太尼的Cp50为3.17 ng/ml,其95%CI为1.72~3.87 ng/ml.结论:瑞芬太尼复合0.03 mg/kg咪达唑仑致清醒患者呼吸抑制的Cp50为3.17 ng/ml.

    作者:莫利群;吴刚明;曹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01至2012年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的中文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了解国内2001年至2012年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情况,为乳腺癌预后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文献,从发表年限、发表期刊、下载次数和被引频次数、作者和获得资助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至2012年被中国知网收录的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文献量为1905篇,数量总体为上升趋势;发文量多的期刊为《中国肿瘤临床》,为78篇;发文量和被引次数高的研究机构为天津医科大学;发文量多的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王树滨,为9篇;发文被引次数多的作者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刘红,为57次;获得项目资助多的机构为天津医科大学.结论:从2001年至2012年中国知网收录情况看,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天津医科大学在此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

    作者:雷蕾;吴斌;何涛;汤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Aβ1-42诱导HUVEC细胞凋亡适浓度与时间选择

    目的:探讨β样淀粉肽1-42(Aβ1-4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细胞凋亡的适浓度和时间.方法:体外培养HUVEC,将Aβ1-42分为5× 10-4、5× 10-3、5×10-2、5× 10-1、5、5×10、5×102 μmol/L7个浓度,分别刺激0.5、2、6、12、24、48h后,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Hochest33342/PI双染后细胞形态.结果:同阴性组比较,Aβ1-42浓度≥5 μmol/L刺激48h均可引起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5×10,5×102 μmol/L刺激24h可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但48h HUVEC细胞活力下降更明显(P< 0.05).Hochest33342/PI双染可见明显核浓缩和凋亡小体的产生,甚至出现死亡现象.结论:Aβ1-42刺激后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综合时间与剂量考虑,5×10 μmol/L刺激24h可致理想的HUVEC细胞凋亡模型.

    作者:蔡鹏飞;刘明华;冯林林;刘俊红;尤朝菲;章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胆囊疾病与胃癌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并发胆囊疾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524例胃癌患者,统计其胆囊超声检查结果和相应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524例胃癌患者中胆囊无疾病365例,有疾病159例,占30.3%,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1例,占9.7%;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结晶或息肉36例,占6.9%,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2例,占11.8%;胆囊切除10例,占1.9%.上述病例根治性全胃切除22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49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3例;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5例;姑息性胃切除6例;剖腹探查3例;胃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术15例;自愿放弃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36例.15例行胃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9d,长14d,平均12.1 d,均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胃癌患者中胆囊疾病发生率高,建议胃癌患者常规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如果患者能耐受手术及术中所见情况允许,应尽可能根治胃癌的同时切除胆囊,胃癌根治联合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

    作者:高玉海;武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变迁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80例VAP患儿的气管导管培养病原学结果及药敏试验,按年份分为两组,对比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结果:80例患儿分离出9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44.6%,革兰阴性菌占55.3%.2011年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012年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出现超广谱耐药菌株.结论: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机械通气易导致病原菌种植引起感染.多重耐药菌日渐增多,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改善环境、流程及人员配置,严格灭菌消毒制度.

    作者:巨容;蒋燕;汪瑾;叶正蔚;张砺;胡旭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