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王养维;李辉;李晓华;张燕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JRA)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儿童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幼年类风温关节炎(JRA)确诊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幼年其它风湿病患者69例,健康对照儿童50例血清标本,检测其血清中抗CCP抗体及RF,AKA和APF四种指标,分析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的相关性及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00例JRA组中抗CCP抗体,RF,AKA和APF阳性率分别为48%,25%,28%和34%;69例幼年其它风湿病患者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89%,4.35%,1.45%和1.45%,50例健康对照组各指标均为阴性.抗CCP抗体在JRA组阳性率与幼年其它风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43.7,P<0.001).在JRA组中,抗CCP抗体,RF,AKA和APF的敏感度分别为48%,25%,28%和34%,特异度分别为98.3%,97.5%,98.8%和98.8%,抗CCP抗体测定对JRA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很好的特异度,敏感度与RF,AKA和AP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6.1,38.2,31.7,P<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这三种指标的重叠阳性率分别为21%,24%和31%,结果相符率分别为69%,72%和80%.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87,0.451和0.401;均P<0.01,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JRA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很好的特异度,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之间存在相关性,抗CCP抗体在RF,AKA和APF均为阴性的JRA中意义重大.各项指标若能联合检测,则可较大提高JRA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可以弥补单项检测造成的误诊或漏诊.
作者:卢春利;刘小玲;曹团平;赵婵媛;闻苗苗;尤国栋;王锐;刘媛;赵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CT与FIB-4无创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准确性,并与肝组织活检进行比较,为临床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连续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平均年龄46.5±7.3岁,平均病程3.4±1.8年,平均HBV-DNA(49.4±5.3)×102 copies/ml.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均对其实施CT与FIB-4无创检查,并将结果与肝组织活检进行比对.结果 CT与FIB4无创检查与肝组织活检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r=0.580,P=0.034;FIB-4:r=0.885,P=0.027);且FIB-4无创检查结果(包括AUC、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4无创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效果可能成为替代肝组织活检的一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段发兰;李亚新;杨飞翔;李毅;王小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趋化因子CXCR12和唾液酸S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R 12和SA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分析其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AFP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CXCR12表达量为5 362.52±985.43 pg/L,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2 784.46±976.33 pg/L)和健康对照组(2 768.89±980.42 p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2.15,387.77,P<0.05),而肝脏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A的表达量为728.22±169.43mg/L,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569.16±87.66mg/L)和健康对照组(564.26±89.23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8,61.53,P<0.05),而乳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CXCR12和S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634,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清CXCR12和S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AFP水平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XCR12和SA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于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旭;王晓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拟检测西安地区育龄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了解该地区该基因突变情况,以期指导孕妇根据MTHFRC677T基因型合理补充叶酸,从而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以西安地区3 492例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PCR基因芯片技术检测MTHFRC677T基因,统计分析该地区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其他地区MTHFRC677T基因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西安地区女性的MTHFRC677T基因CC型,CT型和TT型频率分别为22.91%,48.97%和28.12%,以CT型为主.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孕周妇女MTHFRC677T基因无差异(P>0.05).与文献报道全国多地MTHFR基因型比较,西安地区与郑州MTHFR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5,P>0.05),与淄博、临沂、德阳、松滋、武汉、镇江、惠州、昆明、广东、琼海和海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安地区女性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具有地域特异性,以CT型为主.
作者:归巧娣;苍金荣;宫艳艳;高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变化,分析其与B型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探讨sST2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已确诊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216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组62例、心功能Ⅱ级组58例、心功能Ⅲ级组54例和心功能Ⅳ级组42例;并收集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和心功能正常的8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sST2浓度和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心功能Ⅰ~Ⅳ级组血清sST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心功能Ⅰ~Ⅳ级组之间,心功能Ⅱ级组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01),而心功能Ⅳ级组虽然与心功能Ⅲ级组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Ⅰ~Ⅳ级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递增而逐渐升高,四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sST2与BNP呈正相关(r=0.453,P<0.01);根据心力衰竭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sST2为0.812,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71%;BNP为0.913,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79%;两者联合诊断心力衰竭价值升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3%.结论 血清sST2与血浆BNP呈正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新的生化指标.sST2联合BNP检测可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福堂;苏宝凤;詹颉;张华;袁军;党小军;郑霄;奚逢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采用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s)进行诊断性测试,不同类型的微阵列以及它们在临床实验室中的运用突飞猛进.微阵列技术是目前较为新颖的一项技术,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的检测、鉴定、基因分型以及耐药性的确定.该文以建立微阵列检测的一般要求为起始,按照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的顺序进行具体说明;同时描述微阵列技术分析性能的验证和确认;提出关于微阵列技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考虑;并讨论数据分析和解释部分所需的方法和参数.
作者:张诗诗;章晓燕;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HCV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早期感染者体内的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观察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方法 20例HCV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早期感染的病例,22例抗原阴性与抗体阳性HCV感染病例及25例抗原阳性与抗体阳性慢性HCV感染病例和21例健康人作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比较各组外周血中的有核细胞中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并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与其的相关性.结果 HCV感染病例的外周血中CD4+ CD25+Fox 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百分率)较健康对照组高(t值分别为2.231,3.764;P均<0.05);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与抗原阳性抗体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P=0.035);抗原阴性抗体阳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7,P=0.665);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与肝脏炎症指标的ALT和AST有相关性(rALT=0.571,rAsT=0.521,P<0.05).结论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有重要相关性,可能是早期感染HCV并加速其慢性化的其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黄启强;黄丽庆;周青;肖寒;黄伙荣;胡淑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在胃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BMP-7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27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BMP-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7例配对的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63.0%(17/27)的癌组织BMP-7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1,配对t检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77.8%(7/9)的癌组织BMP-7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配对t检验).结论 胃癌组织中BMP-7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临床胃癌的辅助诊断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郑齐锶;严留佳;王庆飞;陈军浩;沈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危急结果可能意味着一个危及生命或者可能导致有意义的患者发病或不可逆损害或死亡并因此需要紧急的医疗关注和行动的病理生理状态.因此,危急结果的及时和准确报告对患者安全极其重要.国际认可和患者安全标准要求医学实验室拥有用于及时可靠的将危急结果报告给负责患者的医护人员的系统.许多文献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危急结果报告实践和技术.然而,全国性调查显示出了现存危急结果报告的缺点和不足.以这些文献为基础,该文对各种报告实践进行了总结.希望能提出一致性术语,同时提供一个设计更好和更循证的能及时通知可能危害患者安全的实验室结果的方法.
作者:费阳;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宝安区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段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及体检科不同年龄健康成人1 156例,其中男性417例,女性739例.按年龄分为18~49岁,50~59岁及>60岁三组.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呈偏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确定该区相应的生物参考区间,并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之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D-二聚体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2~1.092,P均>0.05);18~49岁组和50~59岁组健康成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4,P>0.05),>60岁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2,P<0.05);18~59岁组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为0~225 mg/L;>60岁组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为0~297mg/L.结论 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高D-二聚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因此,不同地区应建立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正常值参考区间.
作者:刘晓鸽;姚伟;房笃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表达,并观察HIF-2α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胰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胰腺癌组织中的HIF-2α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32例胰腺癌组织HIF-2α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51.6%(32/62).10例正常胰腺组织HIF-2α表达均阴性.HIF-2α阳性表达于细胞质.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血管侵犯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452,4.089;P均<0.05),而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8,0.001,0.518,1.004,2.325,1.617;P均>0.05).胰腺癌中HIF-2α阴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30%,而HIF-2α阳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6.2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4,P<0.05).结论 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IF-2α有望成为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作者:党珊;周健;杨帆;周家琛;易默;史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源性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α(ERα)水平与中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中日友好医院2012年心内科住院确诊的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98例,同时募集体检中心2012年9月~12月自愿加入实验研究的中老年男性健康体检者7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中6种内源性性激素水平,包括总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孕酮(PROG)及泌乳素(PRL),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α(ERα)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84.71±34.31 pmol/L vs 67.44±30.56 pmol/L,t=2.626,P=0.02),其余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ERα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5.4%±9.3% vs 21.8%±10.4%,t=1.65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2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OR=0.91,95%CI 0.84~0.99,P=0.032).E2与ERα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而年龄与ER阳性率呈负相关.结论 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减低与中老年男性人群冠心痛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王国镇;芦宏凯;韩呈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在辅助诊断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73例乳腺癌患者(Ⅰ,Ⅱ期患者28例,Ⅲ,Ⅳ期患者45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为45.7岁)、6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41.1岁)及50例女性正常对照人群(年龄为28~60岁,平均年龄为40.2岁)的血清,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和HE4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HE4 (81.5±34.5 pg/L)和乳腺良性疾病组HE4(87.0±38.0 pg/L)分别与乳腺癌组HE4(213.4±136.5 pg/L)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442,3.016;P<0.01);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9,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CA153的敏感度(43.8%)高于HE4(37.0%),而特异度则是HE4(68.70%)高于CA153(66.95%),将HE4与CA153联合检测,其敏感度(52.0%)与特异度(70.59%)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HE4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具有临床价值,HE4与CA153联合检测,检出率会有所提高.
作者:党小军;张华;王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临床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检测梅毒血清抗体方法的结果,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期间70 829例住院、门诊及体检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TP-CMIA)初筛,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验证,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测定阳性血清抗体滴度.结果 TP-CMIA初筛阳性1 522例(阳性率为2.15%),TPPA阳性1 401例(阳性率为1.98%),其中男性704例(50.25%),女性697例(49.75%),男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P=0.031);男女阳性检出高发年龄段也呈明显差别,男性以61~70岁年龄组多,女性以41~50岁年龄组多.RPR检测抗体阳性541例,其中男性为270例,女性为271例,效价>1∶8为80例(14.79%),<1∶8为461例(85.21%),RPR阳性感染患者高发年龄段为61~70岁96例(1 7.74%),其次是71~80岁91例(16.82%),低年龄段为1~10岁3例(0.55%).结论 梅毒血清抗体阳性检出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阳性检出高发年龄集中在60~70岁段,并且男女阳性检出高发年龄段有所不同.应根据梅毒检出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梅毒血清学检测需要多种方法结合,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吴晓康;张妮;尹佳锋;任建文;卢洁;李妙羡;王香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在临床实验室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校准品,寻求血清酶测定标准化的新途径.方法 以乳酸脱氢酶(LDH)为例,收集混合血清,由4家酶学参考实验室联合赋值,制备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参加试验的8个实验室先使用自己的校准品,在校准通过后,将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和参考物质各测定3次,记录检验结果;再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作为校准品校准后,重复测定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和参考物质各3次,记录检验结果.计算8家实验室在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作为校准品校准前后,参考物质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和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LDH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结果 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参后,参考物质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由6.80%降到1.40%;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LDH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由11.41%,9.93%和9.87%降到了4.13%,3.55%和3.80%.结论 在临床实验室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作校准品,能大大降低实验室间结果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各个实验室各设备间结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作者:张莹;周铁成;童开;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大面积烧伤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对6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组)进行TEG的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情况,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TEG相比较.结果 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组)TEG均表现为高凝图像,R值(4.01±0.79 min),K值(0.90±0.15 min),Angle值(77.58±2.75°),MA值(73.89±5.64 mm)及CI值(4.21±0.90),与对照组R值(4.66±0.92min),K值(1.45±0.48min)相比较,治疗组R,K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Angle值(68.63±5.74°),MA值(62.33±6.31 mm)及CI值(1.79±0.74)相比较,治疗组明显变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应用TEG动态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状态,对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荆晶;胡兴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五种非线性校准方法的差异与特征,并确定其合适校准曲线.方法 分别采用对数函数(Logit-log3P,Logit-log4P,Logit-log5P)、样条函数(Spline)及多元折线函数(Line-Graph)五种校准方法对mALB进行校准,同时检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5个批号的室问质评物质,记录相关校准参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测量偏倚分析.结果 五种校准方法的测量偏倚与平均秩次由小到大排序分别为Line-Graph(9.6%,7.5),Logit-log5P(12.0%,9.5),Spline(11.7%,11.8),Logit-log4P(13.2%,15.4),Logit-log3P(18.8%,20.8);五种校准方法测量偏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8,P<0.05).结论 多元折线函数(Line-Graph)校准方法测量偏倚与平均秩次小,为mALB的合适的校准曲线.
作者:张杰良;邓文成;梁映亮;徐宁;莫和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荧光探针PCR与膜芯片分型技术在检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门诊230例妇女同时利用荧光探针PCR与膜芯片分型技术检测其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其中70例进行阴道镜宫颈组织病理活检.荧光探针PCR定性检测14种高危型HPV病毒(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和66),同时对其中的HPV16和HPV18型进行分型检测.膜芯片分型技术检测23种HPV型,包括上述14种HPV,另外还有HPV53,73,82和83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HPV病毒(HPV6,11,42,43和81).结果 荧光探针PCR定性检测HPV的阳性率为11.30%(26/230),膜芯片分型技术检测HPV的总阳性率为19.57%(45/230),高于荧光探针PCR定性(P<0.05).二者检测14种高危型HPV病毒总的符合率为94.35%.在70例病理活检中荧光探针PCR定性和膜芯片分型技术检测为HPV-DNA阳性的妇女中,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以上,分别为26.92%(7/26)及22.22%(10/45),分别高于其HPV-DNA阴性对照组的4.55% (2/44)及4.00% (1/25)(P<0.05).结论 荧光探针PCR与膜芯片分型技术比较,在检测常见14种高危型HPV方面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更适合大规模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然而两种方法又有其不同的优势,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应用.
作者:刘小君;向华国;曾锦婷;李红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鼠X射线辐照后对血清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特定病原体成年大鼠19只,随机分为试验组(A)、试验组(B)和对照组(C).A,B两组大鼠均每日进行全身一次性X线照射,连续6天,1次/天.A组照射剂量为3Gy,B组照射剂量为2Gy,C组不进行X线照射,完毕后留取血样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SOD:A组185.486±27.606 U/ml,B组255.087±43.519 U/ml,C组299.171±26.890 U/ml,A,C组间与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组SOD水平显著低于C组,且A组显著低于B组;CAT:A组0.438±0.400 U/ml,B组1.173±0.457 U/ml,C组1.497±0.702 U/ml,A,C组间与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组CAT水平显著低于C组,且A组显著低于B组;GSH-Px:A组3139.474±435.677U/ml,B组3160.150±335.989 U/ml,C组3189.473±338.204 U/ml,GSH-Px检测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和B组GSH-Px水平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结论 X线辐射对血清SOD和CAT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可显著降低血清SOD及CAT水平,抗氧化酶SOD及CAT活性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X线辐射可降低血清GSH-Px水平,但对GSH-Px指标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李大鹏;吕春雷;王凤娇;翟真真;郑文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中期的糖脂代谢异常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产科就诊并分娩的孕妇1 685例,于24~28周检测糖脂等代谢指标并进行常规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根据国际妊娠并发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推荐的诊断标准分为妊娠糖尿病组(GDM)和糖耐量正常组;根据三酰甘油(TG)水平分为TG增高组(TG≥3.23 mmol/L)和TG正常组(TG<3.23 mmol/L),随访并比较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685例孕妇中GDM组孕妇占11.69%,TG增高组孕妇占14.01%.①GDM组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三酰甘油[(3.61±1.85)vs(2.98±1.34)mmol/L,t=5.73],总胆固醇[(5.07±1.22) vs (4.60±0.99) mmol/L,t=6.03]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28±0.61) vs (1.72±0.93) mmol/L,t=-6.4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GDM组的妊娠高血压(10.66% vs 4.54%)、子痫/子痫前期(7.11% vs 3.29%)、巨大儿(12.18% vs 5.85%)、新生儿窒息(4.57% vs 1.41%)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TG增高组与TG正常组相比,BMI(27.3±3.1 kg/m2 vs 20.4±2.3 kg/m2,t=40.59),空腹血糖(4.65±0.71) vs (4.27±0.62) mmol/L,t=8.64],空腹胰岛素[(20.16±10.53) vs (14.35±8.46)mU/L,t=9.86],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3.95±1.14 vs 2.72±0.89,t=18.9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TG增高组的妊娠高血压(10.59% vs 4.42%)、子痫/子痫前期(6.36% vs 3.31%)、巨大儿(11.44% vs5.80%)、新生儿窒息(4.66% vs 1.31%)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G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和FPG的异常增高发生妊娠高血压(OR=1.805和1.179,95% CI:1.314~2.249和0.926-1.451),巨大儿(OR=3.011和2.194,95%CI:2.317~3.526和1.562~2.927),新生儿窒息(OR=2.529和2.103,95%CI:1.208~5.246和1.591~2.493),妊娠糖尿病(OR=3.446和2.214,95%CI:1.472~8.254和1.578~3.006)的风险均升高(P值均<0.05).结论 妊娠中期FPG,TG水平的代谢紊乱,可能造成妊娠不良结局风险增加.
作者:张小平;余海珍;赵家宁;付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