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征;白玉盛;项欣;古丽扎提;杨雪;朱江丽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 (microRNA,miRNA)-210,-23b检测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住院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35例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坏死组和非坏死组,其中坏死组27例,非坏死组10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NA-210,miRNA-23b的表达.比较分析血清miRNA-210,miRNA-23b的变化与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坏死组血清miRNA-210,miRNA-23b表达分别为(0.19±0.03,0.21±0.05);非坏死组血清miRNA-210,miRNA-23b表达分别为(0.92±0.18,0.87±0.17).坏死组血清miRNA-210,miRNA-23b表达分别与非坏死组比较显著下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9,31.20,P<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23b,miRNA-210的AUC分别为0.790(95%CI:0.687~0.892,P=0.000)和0.743(95%CI:0.633~0.854,P=0.000).miRNA-23b,miRNA-210在佳临界值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3.9%,91.5%和92.3%.结果显示血清miRNA-23b,miRNA-210的表达对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临床意义.结论 检测血清miRNA-210,miRNA-23b表达可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估计病情的发展状况.
作者:朱超;姜彦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广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清叶酸的参考区间.方法 应用LK3000V维生素检测仪对广州地区1 860名健康儿童(男性1 061例,女性799例)和129例成年人(男性52例,女性77例)的血清叶酸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11岁以内的11个年龄组、11~17岁和成人组血清叶酸水平均无性别差异(P>0.05).②血清叶酸水平(中位数(P2.5,P97.5)0~1岁(含1岁,下同)组、1~17岁组、成人组分别为9.39(6.12,14.85) nmol/L,,10.65(6.05,16.52) nmol/L和11.12(6.3,17.51)nmol/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与血清叶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39,P=0.09).结论 广州地区正常儿童血清叶酸水平的参考区间为1岁以内(含1岁)为6.12~14.85 nmol/L,1岁~17岁为6.05~16.52 nmol/L.
作者:黄钰君;伍绍国;丘媛媛;蔡敏敏;陈慧敏;黎彦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液及尿液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泌尿系统感染定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11月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45例(排除其它系统感染),按照上、下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感染组21例,下尿路感染组24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5例健康成人.在Cobas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上检测其血清和尿液PCT水平,分析上、下尿路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上尿路感染组尿液PCT水平为0.243±0.123 ng/ml,显著低于下尿路感染组0.486±0.232 ng/ml和正常对照组0.454±0.25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00;t=3.96,P=0.000);上尿路感染组血清PCT水平为0.062±0.014ng/ml,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0.043±0.020 ng/ml和正常对照组0.032±0.01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1);3组尿液PCT水平都显著高于其血清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9.12,6.79,P值均<0.01);血清PCT对上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84.2%,阳性预测值为80.6%,阴性预测值为85.6%;尿液PCT对上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0.7%,阳性预测值为88.4%,阴性预测值为83.1%.结论 血清PCT和尿液PCT检测对于临床尽早鉴别上下尿路感染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严海忠;王伟佳;慕月晶;徐全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根据生物学变异确定的要求探讨其在全血细胞分析仪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6年4~11月份每个月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8个项目的室内质控不精密度(CV%)和2016年两次卫生部室间质评回报的8个项目的偏倚(Bias%),然后按照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质量规范的低、适当和佳的3个层次计算出不精密度和偏倚的合格率,并利用平均偏倚和平均不精密度及生物学变异确定的3个层次的总误差(TEa)标准,算出相应的σ值和QGI值,从而综合评估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性能,进而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8个检测项目的不精密度除了MCHC的中值外,其他检测项目的不精密度均100%符合适当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偏倚除了MCH外,其他项目的偏倚80%以上均符合适当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而计算出的σ值,按照佳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除了WBC的σ值为4.6外,其他项目σ值均<3,按照适当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除了MCHC的σ值为1.9外,其他项目σ值均>3,按照低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8个项目的σ值均>3.经过分析,该全血细胞分析仪除了MCHC需要按照低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外,其他检测项目均可以按照适当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而所计算的QGI值均<0.8.结论 根据生物学变异确定的要求及计算σ值和QGI值的方法能对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更精准的质量评价,是更高层次的质量管理,将更有利于质量改进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刘连义;史光华;崔雯;姜慧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口服氨溴索提高肺结核痰涂片检验阳性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 536份结核门诊病人即时痰涂片镜检后,随机交替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实验组口服氨溴索三天后收集清晨痰涂片复检,比较各组阳性检出率.结果 即时痰涂片对照组和实验组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56%(x2=0.058,P>0.05),对照组给药前后阳性率分别为4.82%和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5,P>0.05).给药后清晨痰涂片对照组和实验组阳性率分别为5.60%和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4,P<0.05),实验组给药前后阳性率分别为4.56%和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8,P<0.05).结论 口服氨溴索可提高疑似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镜检阳性率.
作者:廖东宁;熊志刚;刘庆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CD69+ CD4+ CD25-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12月长海医院血液科诊断的32例AIP患者与同期体检的32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中的CD69+ CD4 +CD25-T,以ELISA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两组间变量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计量资料间的关系以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CD69+ CD4+ CD25-T表达水平为10.36%±3.68% vs3.99%±1.45%,(t=9.110,P<0.000 1);TGF-β的表达水平为399.86±121.88 vs 143.87±56.22 pg/ml,(t=10.79,P<0.000 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D69+CD4+CD25-T细胞与TGF-β呈正相关(r=0.653,P<0.001),与IL-4,IFN-γ,IL-2呈负相关(r=-0.442,-0.567,-0.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69+ CD4+ 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AIP的免疫病理过程,是临床诊断与治疗潜在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腾达;龙曙萍;黄元兰;孙懿;郭杰;刘云;张薇薇;谷明莉;邓安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儿童恶性疟疾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关键蛋白的改变及其生理学功能,为疟疾防治提供新依据.方法 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获得疟疾惠儿外周血基因芯片数据,共5例疟疾患儿,均依据WHO疟疾诊断标准明确诊断,采用自体匹配设计,每位患儿分别在轻症、重症疟疾时采集外周血;分析不同病情患儿的基因表达谱、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子生物学过程、基因功能,寻找疟疾惠儿病情进展相关的关键基因.结果 623个(1.93%)差异表达基因可鉴别区分轻症、重症患儿;OAS2,OAS3,IFIT3和USP18基因是差异基因蛋白-蛋白交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中子网络的核心节点;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应答、对外部刺激应答、干扰素-1型通路的活化等生物学功能.结论 疟疾患儿病情的进展可能受OAS2,OAS3,IFIT3和USP18等基因的调控,儿童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与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关系.
作者:杨维;彭晶;何秋仙;张荣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为基础的阴性筛选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6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21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及10例健康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绘制ROC曲线分析.结果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临界值为4.5(>4)个时,其AUC为0.806,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5.4%,96.8%和97.3%;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含量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腹腔积液量、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与FIGO分期和存在远处转移相关.
作者:赵枰;洪煜婧;陈相;周峰;鲁晓燕;洪宏;李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应用商品化微生物检测系统检测患者样本前,每个实验室须确定其是否能达到厂商规定的性能规范,包括正确度、精密度(重复性)、检测结果的报告范围,以及厂商参考范围是否适用于实验室患者.对此,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成立了委员会以制定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过程及质量保证计划,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商品化检测提供建议.该指导方针聚焦于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的仪器系统,也可用于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手工检测方法.现根据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的原理及CLSI M52为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过程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黄钰竹;王薇;赵海建;王治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这及意义.方法 收集27例健康对照者和85例OSCC患者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CCL2及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OSCC患者血清CCL2水平为69.12±19.54 p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103.41±34.42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77,P<0.05).OSCC患者血清CCL2水平与TNM分期明显相关(t=2.193,P<0.05).OSCC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145.76±49.34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70.35±14.93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5).CCL2水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1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中CCL2水平及CCL2/VEGF比值都能够很好地区分健康人和OSCC患者(P<0.05),其佳临界值分别为98.61 pg/ml及0.82.结论 OSCC患者血清中CCL2表达降低,VEGF表达增高,提示其可能与OSCC发生、发展相关.检测血清CCL2及VEGF水平可以作为OSCC的筛查指标.
作者:李兵;傅尧;符义富;游丽萍;刘畅;孙国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症(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发展中是否起到作用,分析其作为临床预测指标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共纳入186例妊娠期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症(PIH)的孕妇为实验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对比健康孕妇和妊娠期高血压症孕妇(PIH)在妊娠期不同阶段血清L-精氨酸以及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分析血清L-精氨酸和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在妊娠期高血压发展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在年龄(x2=2.426,P=0.119;t=1.218,P=0.229)和妊娠前吸烟(x2=2.088,P=0.14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BMI(x2=8.772,P=0.003)和孕产次(x2=6.083,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妊娠不同阶段的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孕产次不同的受试者,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BMI和以及是否吸烟等特征不同的受试者,血清L-精氨酸浓度和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浓度无显著差异.血清L-精氨酸浓度和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浓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效能较低.结论 妊娠期孕妇L-精氨酸水平与PIH的发展与BMJ和孕产次存在相关性.但由于样本量限制,L-精氨酸对PIH的诊断效能分析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确定.
作者:汪海瑛;杨金光;李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使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的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和重复检测,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1个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和1个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DM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缺失和重复,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患者是DMD基因外显子45~50缺失所致,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患者是外显子3~4重复所致.两个家系中的患者及致病基因携带者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 在规范操作的条件下,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的探针拷贝数可预示DMD基因的外显子缺失和重复,因此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可作为临床对DMD基因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陆盈;孙顺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icroRNA-12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104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microRNA-126的表达(共104对).应用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microRNA 126细胞系,并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研究microRNA-126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icroRNA-126相对表达水平(0.63±0.1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1,P<0.01).结肠癌组织中microRNA-126表达阳性率(61.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908,P<0.05).microRNA-126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在有基质胶的Transwell实验中,转染组细胞迁移数(11.26±4.85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264.37±32.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8,P<0.01).无基质胶的Transwell实验中,转染组细胞迁移数(83.75±13.74个)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39.64±26.3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2,P<0.01).microRNA-126可以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及其侵袭转移.结论 microRNA-126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发生发展,影响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李洪;唐浏;郑淋;刘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7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29例SCD患者及同期住院的非脊髓病变患者7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维生素B12及Hcy浓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浓度,并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结果 SCD组及对照组的血清Hcy和维生素B12浓度四分位数分别为49.41 μmol/L vs 12.36 μmol/L,44.35 pg/ml vs 166.75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43.50,800.00,P<0.05);血清维生素B12与Hcy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248,P=0.012);血清维生素B12及Hcy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55.2% vs 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03),且前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后者(69.9% vs 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5,P=0.041).结论 在SCD的诊断中,血清Hcy及维生素B12的检测在SCD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血Hcy水平可作为诊断SCD的一个更为敏感的指标,有利于提高对SCD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欣;刘西玲;刘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与高血压及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4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56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性高血压组(62例)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50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141例,比较三组的RDW-CV,HCY和LP(a)水平.再将冠心病组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四级,比较各组的RDW-CV水平,分析RDW-CV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心病组RDW-CV,LP(a)和HCY水平分别为13.25%±1.22%,17.82±8.36 μmol/L,172.05±122.32 mg/L,高于高血压组(12.98%±0.57%,14.35±6.36 μmol/L,124.49±75.88mg/L)和正常对照组(11.41%±2.85%,11.41±2.85 μmol/L,71.07±27.5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其中RDW-CV和HCY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461,0.197;P=0.000,0.032);③ROC曲线下面积大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排序为:HCY>LP(a)>RDW-CV.LP(a)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31.7%;RDW-CV灵敏度为48.8%,特异度为22.2%.结论 高水平的RDW-CV,HCY和LP(a)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DW-CV和HCY与冠心病及心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心功能发展程度的判定指标.
作者:刘夏炎;余安运;于佩方;王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乳糖凝集素3(Gal-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2012年3月1日~2016年8月31日之间的儿童21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学检验MM-9,Gal-3,(TGF-β1)的水平,再使用肺功能检验应用测定仪器,检查所有儿童的肺功能,指标选择FEV1%,FEV1/FVC和FEF50,分别比较对照组、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儿童以上指标的数据.结果 对三组218例儿童的血清中MM-9,Gal-3和TGF-β1水平进行检测,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4,46.51,56.73,均P<0.05),经过q检验,任意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对三组218例儿童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量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进行检测,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13,52.69,26.24,均P<0.05),经过q检验,任意两组之间的数据也同样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清MM 9,Gal-3,TGF-β1三种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发作程度和惠儿肺功能下降程度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范艳平;易甲其;吴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Vitek 2 compact专家系统(AES)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的提示和分析的准确性,探讨弥补其不足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用Vitek 2 compact检测亚胺培南非耐药,而专家系统提示其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28株.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药物的敏感度;改良Hodge试验(MHT)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菌株;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检测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28株菌中,均扩增出ESBLs相关耐药基因,其中16株扩增出KPC基因.金属酶表型皆为阴性.以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金标准,AES的符合率为57.1%;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的符合率为100%;MHT的符合率为100%.PCR与纸片扩散法及MHT对碳青霉烯酶检测的结果一致,与AES有差异(x2=10.08,P<0.05).结论 AES对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提示不一定全部准确,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简便易行的纸片扩散法或改良Hodge试验予以复检,以提高药敏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王颖;陈芳芳;黄梅;奚海燕;范明;邵海枫;王卫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体外不同因素对载BSA壳聚糖纳米纤维缓释的影响.方法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壳聚糖及壳聚糖-有机累托石纳米纤维,以BSA为模型蛋白,探讨pH值、自组装层数及加入有机累托石对复合材料药物缓释的影响.结果 初1h只有少量的BSA释放,8h达到高峰.在相同的自组装层数以及测试时间点,PBS溶液中BSA的缓释量要多于盐酸溶液中的释放量.pH1.2和pH7.4条件下,自组装5,5.5层与10,10.5层相比较,蛋白的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1.324,P>0.05).加入OREC后,BSA释放量明显增加(t=2.264~2.305,P<0.05).结论 BSA的释放受到环境的pH值、自组装层数、释放时间,以及是否加入OREC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作者:徐瑞芬;赵清侠;陈欣;郑星星;冯旭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清HBsAb阳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 PreS-S区基因变异,初步探讨该特殊感染模式的发生机制.方法 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陕西省血液中心保存的38份HBsAb阳性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血清样本进行HBV PreS-S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序,确定基因型和血清型,并与对应基因型HBsAg阳性野毒株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38份HBsAb阳性OBI血清样本中,11份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其中8份测序成功.C基因型5份,其中1份为血清型adw,4份为血清型adr;B基因型3份,全部为血清型adw.OBI毒株PreS-S区,PreS-S免疫反应区以及亲水区(MHR)氨基酸变异率均显著高于对应野毒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 vs o.8%,x2=40.23;3.2% vs0.3%,x2 =52.13;3.6% vs 0.6%,x2=13.25,均P<0.01),“α”抗原决定簇检测到I126T,Q129R,M133T,F134I,D144E,G145K突变.C基因型PreS-S区氨基酸变异率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 vs 1.2%,x2=15.98,P<0.01);而其MHR,“α”抗原决定簇以及PreS-S免疫反应区氨基酸突变率虽均高于B基因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4.7% vs 1.7%,x2=2.96;3.6% vs 2.9%,x2=0.25;4.1% vs 2.3%,x2=3.59,均P>0.05).结论 OBI毒株PreS-S区,尤其是PreS-S免疫反应区氨基酸发生较多变异,可能改变了病毒的免疫原性,造成免疫逃逸,从而导致HBsAb阳性OBI发生.
作者:郭燕;蔡斌;段勇;景媛媛;白珉;现红斌;巩晗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242(CA242)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长安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60例,用TBA-120FR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GPDA,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EA,CA724和CA242的水平,分析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敏感度.结果 胃癌组GPDA检测结果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9.532,P=0.000);胃癌组CEA,CA724和CA242检测结果高于萎缩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EA:F=59.926,P=0.001;CA724:F=51.056,P=0.001;CA242:F=72.613,P=0.000).胃癌组血清GPDA,CEA,CA724和CA242单项检测的阳性率为70%,45%,61.7%和50%,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242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5%,血清GPDA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和CA242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6.7%,高于三项及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635,P=0.003).胃癌组血清GPDA,CEA,CA724和CA242单项检测的敏感度是70.2%,50.2%,67.3%和53.2%,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242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5.6%,血清GPDA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和CA242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0.3%,高于三项及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016,P=0.001).结论 GPDA联合CEA,CA724,CA242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及敏感度,对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朱文芳;沈建军;付涛;邹爱民;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