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令雄;张燕;张明威;印中鹏;宇世飞;汪俊军;宋佳希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补体C1q水平的变化,探讨急性期和恢复期NS患儿血清补体C1q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3月~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肾内科住院并确诊的儿童PNS患者标本141例,其中急性期NS患儿78例、恢复期NS患儿63例.分别检测NS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77例)的血清补体C1q水平,同时测定其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肾功能指标[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ri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期NS组血清补体C1q水平为203.50(183.75~223.75)mg/L(F=30.92,P<0.001),恢复期NS组血清补体C1q水平为185.00(161.00~202.00) mg/L(F=30.92,P=0.020<0.0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3.00(161.00~185.00) mg/L;且急性期NS患儿血清补体C1q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惠儿(F=30.92,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S患儿血清补体C1q水平与TC(r=0.483,P<0.001),TG(r=0.423,P<0.001)和LDL-C(r=0.450,P<0.001)水平均呈正相关,与TP(r=-0.276,P=0.001<0.01),ALB(r=-0.410,P<0.001)呈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下,PNS患儿血清补体C1q水平与TG水平呈高度相关(β=9.235,P<0.001,校正R2 =0.215).结论 PNS患儿血清补体C1q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和血脂水平相关,有望作为其临床病情评估的新指标.
作者:宋令雄;张燕;张明威;印中鹏;宇世飞;汪俊军;宋佳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与高血压及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4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56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性高血压组(62例)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50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141例,比较三组的RDW-CV,HCY和LP(a)水平.再将冠心病组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四级,比较各组的RDW-CV水平,分析RDW-CV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心病组RDW-CV,LP(a)和HCY水平分别为13.25%±1.22%,17.82±8.36 μmol/L,172.05±122.32 mg/L,高于高血压组(12.98%±0.57%,14.35±6.36 μmol/L,124.49±75.88mg/L)和正常对照组(11.41%±2.85%,11.41±2.85 μmol/L,71.07±27.5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其中RDW-CV和HCY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461,0.197;P=0.000,0.032);③ROC曲线下面积大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排序为:HCY>LP(a)>RDW-CV.LP(a)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31.7%;RDW-CV灵敏度为48.8%,特异度为22.2%.结论 高水平的RDW-CV,HCY和LP(a)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DW-CV和HCY与冠心病及心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心功能发展程度的判定指标.
作者:刘夏炎;余安运;于佩方;王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症(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发展中是否起到作用,分析其作为临床预测指标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共纳入186例妊娠期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症(PIH)的孕妇为实验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对比健康孕妇和妊娠期高血压症孕妇(PIH)在妊娠期不同阶段血清L-精氨酸以及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分析血清L-精氨酸和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在妊娠期高血压发展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在年龄(x2=2.426,P=0.119;t=1.218,P=0.229)和妊娠前吸烟(x2=2.088,P=0.14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BMI(x2=8.772,P=0.003)和孕产次(x2=6.083,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妊娠不同阶段的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孕产次不同的受试者,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BMI和以及是否吸烟等特征不同的受试者,血清L-精氨酸浓度和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浓度无显著差异.血清L-精氨酸浓度和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浓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效能较低.结论 妊娠期孕妇L-精氨酸水平与PIH的发展与BMJ和孕产次存在相关性.但由于样本量限制,L-精氨酸对PIH的诊断效能分析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确定.
作者:汪海瑛;杨金光;李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在临床应用中比较分析电化学发光法和新型的基于纳米微球的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方法 以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系统作为参比系统,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荧光免疫定量分析系统作为待评估系统,测定2015年11月期间141例临床样本,对测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两个医学决定水平处(PCT=0.5 ng/m l和PCT=2.0 ng/ml)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Y=1.008X-0.032,r=0.995,P<0.001)和较小的偏差(t=-0.230,P=0.819>0.05);在两个医学决定水平处(PCT=0.5 ng/ml和PCT=2.0ng/ml)的kappa值分别为0.944和0.943.结论 基于微球的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各项指标均能达到临床检测需求,可用于临床PCT浓度的快速检测,在实时性方面优于电化学发光法.
作者:王臣玉;杨丽萍;陈磊;杨晶;李福刚;石晓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查体者2 665例(年龄6~95岁,男性1 370例,女性1 295例);来医院预防接种的学龄前儿童682例(年龄0~6岁,男性356例,女性326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在Beckman-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流水线上测定血清NGAL浓度,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建立西安地区人群不同年龄、性别血清NGAL参考值范围.结果 血清NGAL水平在健康人群中呈偏态分布,其中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为37.66±23.12 ng/ml,6~15岁为39.25±25.34 ng/ml,16~49岁为46.68±27.06 ng/ml,50~69岁为57.82±29.13 ng/ml,前二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89,P<0.05);而70岁以上为61.87±32.64 ng/ml,15~49岁与70~91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8.529,P<0.01).同时经相关性分析,血清NGAL与年龄较为密切(r=0.298,P<0.01).而男女之间血清NGAL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3~0.542,均P>0.05).以50岁为分界年龄,以87.0 ng/ml为参考值上限.结论 血清NGAL水平与年龄有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而与性别无关.
作者:施瑞洁;闫福堂;刘文康;张华;袁军;弥鹏;胡淑玲;郑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评价和比较在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和健康人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HSV1和HSV2),抗巨细胞病毒(CMV)和抗EB病毒(EBV)抗体IgG的水平,研究病毒特别是疱疹病毒在寻常型天疱疮中的意义.方法 23例寻常型天疱疮和26例健康人组成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从两组中取血清样品,使用ELISA方法检测抗HSV1,抗HSV2,抗CMV和抗EBV的抗体IgG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中的抗四种病毒的抗体IgG水平均有较高表达,而抗EBV,抗CMV和抗HSV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t=4.76,P<0.01;t=3.75,P<0.01).而在抗HS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结论 在该研究中,排除遗传学、毒素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外,EBV,CMV和HSV2病毒可能在天疱疮的发病机理中起作用.HSV1和寻常型天疱疮之间没有观察到有统计学差异,在这方面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作者:黄芳;薛丽;冯义国;宋琳岚;耿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使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的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和重复检测,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1个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和1个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DM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缺失和重复,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患者是DMD基因外显子45~50缺失所致,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患者是外显子3~4重复所致.两个家系中的患者及致病基因携带者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 在规范操作的条件下,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的探针拷贝数可预示DMD基因的外显子缺失和重复,因此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可作为临床对DMD基因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陆盈;孙顺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7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29例SCD患者及同期住院的非脊髓病变患者7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维生素B12及Hcy浓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浓度,并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结果 SCD组及对照组的血清Hcy和维生素B12浓度四分位数分别为49.41 μmol/L vs 12.36 μmol/L,44.35 pg/ml vs 166.75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43.50,800.00,P<0.05);血清维生素B12与Hcy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248,P=0.012);血清维生素B12及Hcy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55.2% vs 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03),且前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后者(69.9% vs 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5,P=0.041).结论 在SCD的诊断中,血清Hcy及维生素B12的检测在SCD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血Hcy水平可作为诊断SCD的一个更为敏感的指标,有利于提高对SCD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欣;刘西玲;刘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广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清叶酸的参考区间.方法 应用LK3000V维生素检测仪对广州地区1 860名健康儿童(男性1 061例,女性799例)和129例成年人(男性52例,女性77例)的血清叶酸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11岁以内的11个年龄组、11~17岁和成人组血清叶酸水平均无性别差异(P>0.05).②血清叶酸水平(中位数(P2.5,P97.5)0~1岁(含1岁,下同)组、1~17岁组、成人组分别为9.39(6.12,14.85) nmol/L,,10.65(6.05,16.52) nmol/L和11.12(6.3,17.51)nmol/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与血清叶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39,P=0.09).结论 广州地区正常儿童血清叶酸水平的参考区间为1岁以内(含1岁)为6.12~14.85 nmol/L,1岁~17岁为6.05~16.52 nmol/L.
作者:黄钰君;伍绍国;丘媛媛;蔡敏敏;陈慧敏;黎彦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西安地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基因亚型,及不同基因型别与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63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疣体脱落细胞中的HPV基因型.结果 63例尖锐湿疣检出61例HPV阳性,阳性率96.83%,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6 (59.2%),11 (22.95%),42(8.20%),43(8.20%),52(8.20%),16(6.56%)和18 (4.92%)等.43例单一型HPV感染占70.49% (43/61),混合感染14例,占22.95%(14/61);61例患者采用激光治疗,3月后观察复发情况,发现高危组复发率66.67%及混合感染组复发率71.43%明显高于低危组复发率48.78%.结论 西安地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主要以低危型HPV6,11为主,多重型别HPV的混合感染及高危型别感染是西安地区女性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惠海英;宫艳艳;弥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血红蛋白浓度(1ow haemoglobin density,LHD)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6例为IDA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儿童1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IDA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儿童血常规,依据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计算出LHD,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中LHD值为2.74%±0.90%,其中男童为3.07%±0.81%,女童为2.26%±0.69%,男童高于女童,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5,P<0.05);RDW值为12.37%±2.84%,其中男童为12.09%±2.80%,女童为12.56%±2.8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7,P>0.05);86例IDA患儿治疗前外周血中LHD和RDW值分别为30.67%±20.12%和16.62%±3.2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5~19.650,P<0.05~0.01),其中男、女患儿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1~0.917,P>0.05),治疗后LHD和RDW值分别为10.65%±8.92%和14.02%%±2.93%,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2~9.675,P<0.05).结论 IDA患儿治疗前血液中的LHD和RDW值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LHD和RDW值对IDA患儿诊断和治疗动态监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丽云;杜宇;罗奇智;何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Vitek 2 compact专家系统(AES)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的提示和分析的准确性,探讨弥补其不足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用Vitek 2 compact检测亚胺培南非耐药,而专家系统提示其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28株.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药物的敏感度;改良Hodge试验(MHT)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菌株;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检测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28株菌中,均扩增出ESBLs相关耐药基因,其中16株扩增出KPC基因.金属酶表型皆为阴性.以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金标准,AES的符合率为57.1%;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的符合率为100%;MHT的符合率为100%.PCR与纸片扩散法及MHT对碳青霉烯酶检测的结果一致,与AES有差异(x2=10.08,P<0.05).结论 AES对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提示不一定全部准确,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简便易行的纸片扩散法或改良Hodge试验予以复检,以提高药敏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王颖;陈芳芳;黄梅;奚海燕;范明;邵海枫;王卫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以及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的含量与HP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纳入781例体检样本,分别用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该人群行血清HP抗体分型,PGⅠ,PGⅡ和G-17水平测定.运用SPSS22.0分析系统,分析该人群HP感染率,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间及不同分型感染者问PGⅠ,PGⅡ,PGⅠ/PGⅡ (PGR)和G-17水平差异,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体检者感染率及各水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HP阳性感染者占49.81%,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4,P=0.594),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3,P=0.014).HP阳性与阴性者比较,血清中PGⅠ,PGⅡ,PGR和G-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616~14.125,均P=0.000).HP Ⅰ型感染者和HP Ⅱ型感染者比较,血清PGⅡ和PG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4,3.385,均P=0.001).不同性别血清中PGⅠ和PG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12,4.478,均P=0.000),PGⅠ,PGⅡ水平男性较女性偏高;不同年龄组血清中PGⅠ,PGⅡ和PG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6~4.614,均P<0.05),而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4~0.941,均P>0.05),随年龄升高,PGⅠ,PGⅡ和G-17有升高趋势,而PGR呈下降趋势.结论 该地区体检人群中,血清PG水平与性别、年龄、HP是否感染有关,且与HP感染分型密切相关.将HP抗体分型及血清PG,G-17水平联合作为胃功能常规检测,对早期胃部疾病的筛查和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培莉;刘义庆;张炳昌;王勇;邵婧;范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 (microRNA,miRNA)-210,-23b检测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住院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35例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坏死组和非坏死组,其中坏死组27例,非坏死组10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NA-210,miRNA-23b的表达.比较分析血清miRNA-210,miRNA-23b的变化与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坏死组血清miRNA-210,miRNA-23b表达分别为(0.19±0.03,0.21±0.05);非坏死组血清miRNA-210,miRNA-23b表达分别为(0.92±0.18,0.87±0.17).坏死组血清miRNA-210,miRNA-23b表达分别与非坏死组比较显著下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9,31.20,P<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23b,miRNA-210的AUC分别为0.790(95%CI:0.687~0.892,P=0.000)和0.743(95%CI:0.633~0.854,P=0.000).miRNA-23b,miRNA-210在佳临界值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3.9%,91.5%和92.3%.结果显示血清miRNA-23b,miRNA-210的表达对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临床意义.结论 检测血清miRNA-210,miRNA-23b表达可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估计病情的发展状况.
作者:朱超;姜彦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CD69+ CD4+ CD25-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12月长海医院血液科诊断的32例AIP患者与同期体检的32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中的CD69+ CD4 +CD25-T,以ELISA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两组间变量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计量资料间的关系以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CD69+ CD4+ CD25-T表达水平为10.36%±3.68% vs3.99%±1.45%,(t=9.110,P<0.000 1);TGF-β的表达水平为399.86±121.88 vs 143.87±56.22 pg/ml,(t=10.79,P<0.000 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D69+CD4+CD25-T细胞与TGF-β呈正相关(r=0.653,P<0.001),与IL-4,IFN-γ,IL-2呈负相关(r=-0.442,-0.567,-0.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69+ CD4+ 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AIP的免疫病理过程,是临床诊断与治疗潜在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腾达;龙曙萍;黄元兰;孙懿;郭杰;刘云;张薇薇;谷明莉;邓安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清HBsAb阳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 PreS-S区基因变异,初步探讨该特殊感染模式的发生机制.方法 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陕西省血液中心保存的38份HBsAb阳性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血清样本进行HBV PreS-S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序,确定基因型和血清型,并与对应基因型HBsAg阳性野毒株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38份HBsAb阳性OBI血清样本中,11份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其中8份测序成功.C基因型5份,其中1份为血清型adw,4份为血清型adr;B基因型3份,全部为血清型adw.OBI毒株PreS-S区,PreS-S免疫反应区以及亲水区(MHR)氨基酸变异率均显著高于对应野毒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 vs o.8%,x2=40.23;3.2% vs0.3%,x2 =52.13;3.6% vs 0.6%,x2=13.25,均P<0.01),“α”抗原决定簇检测到I126T,Q129R,M133T,F134I,D144E,G145K突变.C基因型PreS-S区氨基酸变异率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 vs 1.2%,x2=15.98,P<0.01);而其MHR,“α”抗原决定簇以及PreS-S免疫反应区氨基酸突变率虽均高于B基因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4.7% vs 1.7%,x2=2.96;3.6% vs 2.9%,x2=0.25;4.1% vs 2.3%,x2=3.59,均P>0.05).结论 OBI毒株PreS-S区,尤其是PreS-S免疫反应区氨基酸发生较多变异,可能改变了病毒的免疫原性,造成免疫逃逸,从而导致HBsAb阳性OBI发生.
作者:郭燕;蔡斌;段勇;景媛媛;白珉;现红斌;巩晗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基于“PCR-金磁纳米微粒层析法”建立用于口腔拭子样本类型的乙醛脱氢酶2(ALDH2) Glu504Lys基因分型检测技术.方法 以口腔拭子为样本类型,利用ARMS-PCR技术,针对ALDH2 Glu504Lys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实验室PCR常规反应条件上以金磁纳米层析试纸条为检测平台对各项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优PCR-金磁微粒ALDH2Glu504Lys口腔拭子反应体系和PCR反应程序.收集60例口腔拭子样本,利用金磁纳米层析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并用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检测的60例口腔拭子样本中杂合突变型16例,野生型42例,纯合突变型2例,金磁微粒层析法检测基因分型结果与测序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建立了基于金磁纳米微粒ALDH2 Glu504Lys口腔拭子基因检测技术,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准确的特点,迎合了当下POCT的发展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吕晓玥;刘玉泉;惠文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242(CA242)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长安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60例,用TBA-120FR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GPDA,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EA,CA724和CA242的水平,分析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敏感度.结果 胃癌组GPDA检测结果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9.532,P=0.000);胃癌组CEA,CA724和CA242检测结果高于萎缩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EA:F=59.926,P=0.001;CA724:F=51.056,P=0.001;CA242:F=72.613,P=0.000).胃癌组血清GPDA,CEA,CA724和CA242单项检测的阳性率为70%,45%,61.7%和50%,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242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5%,血清GPDA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和CA242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6.7%,高于三项及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635,P=0.003).胃癌组血清GPDA,CEA,CA724和CA242单项检测的敏感度是70.2%,50.2%,67.3%和53.2%,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242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5.6%,血清GPDA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和CA242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0.3%,高于三项及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016,P=0.001).结论 GPDA联合CEA,CA724,CA242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及敏感度,对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朱文芳;沈建军;付涛;邹爱民;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口服氨溴索提高肺结核痰涂片检验阳性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 536份结核门诊病人即时痰涂片镜检后,随机交替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实验组口服氨溴索三天后收集清晨痰涂片复检,比较各组阳性检出率.结果 即时痰涂片对照组和实验组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56%(x2=0.058,P>0.05),对照组给药前后阳性率分别为4.82%和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5,P>0.05).给药后清晨痰涂片对照组和实验组阳性率分别为5.60%和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4,P<0.05),实验组给药前后阳性率分别为4.56%和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8,P<0.05).结论 口服氨溴索可提高疑似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镜检阳性率.
作者:廖东宁;熊志刚;刘庆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miR-122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的相关性,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miR-122,ALT和HBV-DNA水平,并做三者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分析.结果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显示慢性乙肝或早期肝炎感染患者HBV-DNA载量显著高于其它患者(F=12.355,P=0.00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患者(F=24.654,P=0.000),ALT和HBV-DNA相关性与HBV-M模式无显著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ALT含量>80U/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例逐渐升高(u=86.313,P=0.000).相关性分析表明,ALT含量与HBV-DNA载量显著正相关(r=0.919,P=0.034).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122水平逐渐升高(F=1463.435,P=0.000).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miR-122与HBV-DNA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975,P=0.012).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122,ALT和HBV-DN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者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中应用三者联合检测,相互补充,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
作者:王福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