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PCR-金磁纳米微粒层析技术检测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吕晓玥;刘玉泉;惠文利

关键词:乙醛脱氢酶2, 口腔拭子, 金磁微粒层析检测技术
摘要:目的 基于“PCR-金磁纳米微粒层析法”建立用于口腔拭子样本类型的乙醛脱氢酶2(ALDH2) Glu504Lys基因分型检测技术.方法 以口腔拭子为样本类型,利用ARMS-PCR技术,针对ALDH2 Glu504Lys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实验室PCR常规反应条件上以金磁纳米层析试纸条为检测平台对各项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优PCR-金磁微粒ALDH2Glu504Lys口腔拭子反应体系和PCR反应程序.收集60例口腔拭子样本,利用金磁纳米层析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并用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检测的60例口腔拭子样本中杂合突变型16例,野生型42例,纯合突变型2例,金磁微粒层析法检测基因分型结果与测序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建立了基于金磁纳米微粒ALDH2 Glu504Lys口腔拭子基因检测技术,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准确的特点,迎合了当下POCT的发展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uminex技术检测肾移植患者血清IL-17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38例肾移植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预后将肾移植患者分为急性排斥组(18例)和非排斥组(20例),分别检测两组肾移植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IL-17的表达情况,分析血清IL-17与移植肾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IL-17的平均水平为1.3±1.9 p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9±8.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8,P<0.001);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组血清在术后第7天IL-17水平为3.4±5.8 pg/ml,高于非排斥组(0.5±0.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3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肾移植术后非排斥反应患者血清IL-17高值水平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值水平(P<0.001).ROC曲线显示,将肾移植患者术后第4天与第7天血清IL-17水平联合分析,预测其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100%.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后4~7天血清IL-17水平的动态升高趋势可预测其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徐翠香;靳占奎;王曦;杨乐;韩峰;段万里;田普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VITEK 2 Compact专家系统对肠杆菌科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分析的问题探讨

    目的 评估Vitek 2 compact专家系统(AES)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的提示和分析的准确性,探讨弥补其不足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用Vitek 2 compact检测亚胺培南非耐药,而专家系统提示其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28株.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药物的敏感度;改良Hodge试验(MHT)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菌株;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检测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28株菌中,均扩增出ESBLs相关耐药基因,其中16株扩增出KPC基因.金属酶表型皆为阴性.以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金标准,AES的符合率为57.1%;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的符合率为100%;MHT的符合率为100%.PCR与纸片扩散法及MHT对碳青霉烯酶检测的结果一致,与AES有差异(x2=10.08,P<0.05).结论 AES对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提示不一定全部准确,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简便易行的纸片扩散法或改良Hodge试验予以复检,以提高药敏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王颖;陈芳芳;黄梅;奚海燕;范明;邵海枫;王卫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PCR-金磁纳米微粒层析技术检测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基于“PCR-金磁纳米微粒层析法”建立用于口腔拭子样本类型的乙醛脱氢酶2(ALDH2) Glu504Lys基因分型检测技术.方法 以口腔拭子为样本类型,利用ARMS-PCR技术,针对ALDH2 Glu504Lys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实验室PCR常规反应条件上以金磁纳米层析试纸条为检测平台对各项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优PCR-金磁微粒ALDH2Glu504Lys口腔拭子反应体系和PCR反应程序.收集60例口腔拭子样本,利用金磁纳米层析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并用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检测的60例口腔拭子样本中杂合突变型16例,野生型42例,纯合突变型2例,金磁微粒层析法检测基因分型结果与测序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建立了基于金磁纳米微粒ALDH2 Glu504Lys口腔拭子基因检测技术,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准确的特点,迎合了当下POCT的发展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吕晓玥;刘玉泉;惠文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UHRF1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finger domains 1,UHRF1)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京市江宁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入院的130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54例,肺部良性病变胸腔积液76例.肺部良性病变胸腔积液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6例,炎症性胸腔积液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各组UHRF1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胸腔积液UHRF1水平(437.28±140.05 ng/L)高于肺部良性病变者(338.47±163.72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6,P=0.0005).非腺癌患者UHRF1水平(470.59±127.74 ng/L)高于腺癌患者(377.78±145.8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P=0.023).良性病变组中结核性胸腔积液UHRF1水平为365.51±167.54 ng/L,与炎性胸腔积液(314.13±158.34 ng/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374,P=0.174).良恶性胸腔积液UHRF1水平均与年龄、性别及吸烟史无关.结论 UHRF1是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一个潜在指标.

    作者:王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维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7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29例SCD患者及同期住院的非脊髓病变患者7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维生素B12及Hcy浓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浓度,并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结果 SCD组及对照组的血清Hcy和维生素B12浓度四分位数分别为49.41 μmol/L vs 12.36 μmol/L,44.35 pg/ml vs 166.75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43.50,800.00,P<0.05);血清维生素B12与Hcy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248,P=0.012);血清维生素B12及Hcy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55.2% vs 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03),且前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后者(69.9% vs 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5,P=0.041).结论 在SCD的诊断中,血清Hcy及维生素B12的检测在SCD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血Hcy水平可作为诊断SCD的一个更为敏感的指标,有利于提高对SCD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欣;刘西玲;刘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口服氨溴索提高肺结核痰涂片阳性检出率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口服氨溴索提高肺结核痰涂片检验阳性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 536份结核门诊病人即时痰涂片镜检后,随机交替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实验组口服氨溴索三天后收集清晨痰涂片复检,比较各组阳性检出率.结果 即时痰涂片对照组和实验组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56%(x2=0.058,P>0.05),对照组给药前后阳性率分别为4.82%和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5,P>0.05).给药后清晨痰涂片对照组和实验组阳性率分别为5.60%和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4,P<0.05),实验组给药前后阳性率分别为4.56%和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8,P<0.05).结论 口服氨溴索可提高疑似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镜检阳性率.

    作者:廖东宁;熊志刚;刘庆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200例检测Hp阳性体检者为观察组和200例Hp阴性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脂水平及血管超声等相关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水平(5.68±1.46 mmol/L)、三酰甘油(TG)水平(1.58±0.76 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36±0.89 mmol/L)高于对照组(4.86±1.21,1.06±0.58,2.93±0.61 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12,7.69,5.64,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66.00%,明显高于对照组4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9.61,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44.5%,明显高于对照组(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1.73,P<0.05).结论 Hp感染与患者体内血脂代谢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杜洁;杨维;张桂侠;何秋仙;李红艳;隋永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HBsAb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 PreS-S区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分析血清HBsAb阳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 PreS-S区基因变异,初步探讨该特殊感染模式的发生机制.方法 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陕西省血液中心保存的38份HBsAb阳性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血清样本进行HBV PreS-S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序,确定基因型和血清型,并与对应基因型HBsAg阳性野毒株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38份HBsAb阳性OBI血清样本中,11份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其中8份测序成功.C基因型5份,其中1份为血清型adw,4份为血清型adr;B基因型3份,全部为血清型adw.OBI毒株PreS-S区,PreS-S免疫反应区以及亲水区(MHR)氨基酸变异率均显著高于对应野毒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 vs o.8%,x2=40.23;3.2% vs0.3%,x2 =52.13;3.6% vs 0.6%,x2=13.25,均P<0.01),“α”抗原决定簇检测到I126T,Q129R,M133T,F134I,D144E,G145K突变.C基因型PreS-S区氨基酸变异率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 vs 1.2%,x2=15.98,P<0.01);而其MHR,“α”抗原决定簇以及PreS-S免疫反应区氨基酸突变率虽均高于B基因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4.7% vs 1.7%,x2=2.96;3.6% vs 2.9%,x2=0.25;4.1% vs 2.3%,x2=3.59,均P>0.05).结论 OBI毒株PreS-S区,尤其是PreS-S免疫反应区氨基酸发生较多变异,可能改变了病毒的免疫原性,造成免疫逃逸,从而导致HBsAb阳性OBI发生.

    作者:郭燕;蔡斌;段勇;景媛媛;白珉;现红斌;巩晗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以及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的含量与HP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纳入781例体检样本,分别用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该人群行血清HP抗体分型,PGⅠ,PGⅡ和G-17水平测定.运用SPSS22.0分析系统,分析该人群HP感染率,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间及不同分型感染者问PGⅠ,PGⅡ,PGⅠ/PGⅡ (PGR)和G-17水平差异,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体检者感染率及各水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HP阳性感染者占49.81%,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4,P=0.594),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3,P=0.014).HP阳性与阴性者比较,血清中PGⅠ,PGⅡ,PGR和G-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616~14.125,均P=0.000).HP Ⅰ型感染者和HP Ⅱ型感染者比较,血清PGⅡ和PG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4,3.385,均P=0.001).不同性别血清中PGⅠ和PG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12,4.478,均P=0.000),PGⅠ,PGⅡ水平男性较女性偏高;不同年龄组血清中PGⅠ,PGⅡ和PG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6~4.614,均P<0.05),而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4~0.941,均P>0.05),随年龄升高,PGⅠ,PGⅡ和G-17有升高趋势,而PGR呈下降趋势.结论 该地区体检人群中,血清PG水平与性别、年龄、HP是否感染有关,且与HP感染分型密切相关.将HP抗体分型及血清PG,G-17水平联合作为胃功能常规检测,对早期胃部疾病的筛查和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培莉;刘义庆;张炳昌;王勇;邵婧;范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LHD和RDW在缺铁性贫血患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血红蛋白浓度(1ow haemoglobin density,LHD)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6例为IDA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儿童1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IDA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儿童血常规,依据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计算出LHD,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中LHD值为2.74%±0.90%,其中男童为3.07%±0.81%,女童为2.26%±0.69%,男童高于女童,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5,P<0.05);RDW值为12.37%±2.84%,其中男童为12.09%±2.80%,女童为12.56%±2.8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7,P>0.05);86例IDA患儿治疗前外周血中LHD和RDW值分别为30.67%±20.12%和16.62%±3.2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5~19.650,P<0.05~0.01),其中男、女患儿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1~0.917,P>0.05),治疗后LHD和RDW值分别为10.65%±8.92%和14.02%%±2.93%,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2~9.675,P<0.05).结论 IDA患儿治疗前血液中的LHD和RDW值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LHD和RDW值对IDA患儿诊断和治疗动态监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丽云;杜宇;罗奇智;何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及雄激素水平与男性盐敏感性高血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男性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及雄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口服盐水负荷试验及速尿缩容法将男性高血压组人群分为盐敏感者(SS组)及盐不敏感者(SR组),对61例SS组和40例SR组患者及60例年龄匹配的男性正常对照组采用测序方法分析(CAG)n的重复数,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水平.结果 161例研究对象的CAG重复次数介于14~34次,平均22.4±2.7.SS,SR和健康对照组CAG重复次数分别为23.5±3.75,22.3±3.17和21.8±2.95,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7~3.257,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S,SR两组TT,FT水平下降,且SS组下降更明显,TT水平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8~3.215,均P<0.05).FT水平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4~3.826,均P<0.05).结论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及雄激素水平与男性高血压特别是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病有关,长CAG重复序列多态可能是高血压的遗传因素之一,血浆雄激素水平可能作为男性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预测指标.

    作者:尚亮;卫娜;马庆;刘延梅;张静;时晔;苗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近几十年以来全球范围发病率显著升高,对其预防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T2DM的发生及其治疗有着密切关系,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改善和治疗T2DM的新方向.该文就近年来T2DM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严重生精障碍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严重生精障碍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就诊的严重生精障碍男性患者56例,按WHO标准分为严重无、少精子症组25例和弱精子症组31例,对照组为无生育障碍的男性27例.对所有纳入研究者运用全自动精液分析仪进行精子参数分析,精子DNA碎片指数和血清Hcy水平的检测分别运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和酶比色法.结果 对照组人群中精子DNA碎片指数和Hcy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33%[95%CI(29.0%~34.4%)]和13.2 μmol/L[95%CI(12.4 μmol/L~14.2 μmol/L)],而在严重生精障碍组中这两个指标分别为21%[95%CI(19.0%~24.0%)]和8.9μmol/L[95%CI(8.4 μmol/L~9.4 μ mol/L)],这两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对照组均高于严重生精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3~7.543,P=0.000).精子存活率正常对照组和严重生精障碍组分别为71%[95%CI(67.8%~75.1%)]和57%[95%CI(52.3%~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5,P=0.000).精子DNA碎片指数与血清Hcy水平、精子浓度呈正相关,Passing-Bablok回归方程分别为:Y=10.705+0.053X,Y=21.071+0.286X,而Hcy水平和精子浓度呈负相关趋势.结论 Hcy水平和精子DNA碎片指数的升高,可能是严重生精障碍男性的重要病因,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海洪;郭伟权;兰希;柯娟玉;陈雷;周义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CCL2和VEGF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这及意义.方法 收集27例健康对照者和85例OSCC患者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CCL2及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OSCC患者血清CCL2水平为69.12±19.54 p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103.41±34.42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77,P<0.05).OSCC患者血清CCL2水平与TNM分期明显相关(t=2.193,P<0.05).OSCC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145.76±49.34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70.35±14.93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5).CCL2水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1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中CCL2水平及CCL2/VEGF比值都能够很好地区分健康人和OSCC患者(P<0.05),其佳临界值分别为98.61 pg/ml及0.82.结论 OSCC患者血清中CCL2表达降低,VEGF表达增高,提示其可能与OSCC发生、发展相关.检测血清CCL2及VEGF水平可以作为OSCC的筛查指标.

    作者:李兵;傅尧;符义富;游丽萍;刘畅;孙国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孕妇血清L-精氨酸水平检测对妊高症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评估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症(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发展中是否起到作用,分析其作为临床预测指标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共纳入186例妊娠期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症(PIH)的孕妇为实验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对比健康孕妇和妊娠期高血压症孕妇(PIH)在妊娠期不同阶段血清L-精氨酸以及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分析血清L-精氨酸和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在妊娠期高血压发展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在年龄(x2=2.426,P=0.119;t=1.218,P=0.229)和妊娠前吸烟(x2=2.088,P=0.14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BMI(x2=8.772,P=0.003)和孕产次(x2=6.083,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妊娠不同阶段的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孕产次不同的受试者,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BMI和以及是否吸烟等特征不同的受试者,血清L-精氨酸浓度和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浓度无显著差异.血清L-精氨酸浓度和脐带血血清L-精氨酸浓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效能较低.结论 妊娠期孕妇L-精氨酸水平与PIH的发展与BMJ和孕产次存在相关性.但由于样本量限制,L-精氨酸对PIH的诊断效能分析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确定.

    作者:汪海瑛;杨金光;李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MLPA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基因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的诊断价值

    目的 使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的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和重复检测,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1个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和1个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DM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缺失和重复,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患者是DMD基因外显子45~50缺失所致,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患者是外显子3~4重复所致.两个家系中的患者及致病基因携带者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 在规范操作的条件下,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的探针拷贝数可预示DMD基因的外显子缺失和重复,因此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可作为临床对DMD基因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陆盈;孙顺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miR-122,ALT及HBV-DNA定量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miR-122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的相关性,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miR-122,ALT和HBV-DNA水平,并做三者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分析.结果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显示慢性乙肝或早期肝炎感染患者HBV-DNA载量显著高于其它患者(F=12.355,P=0.00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患者(F=24.654,P=0.000),ALT和HBV-DNA相关性与HBV-M模式无显著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ALT含量>80U/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例逐渐升高(u=86.313,P=0.000).相关性分析表明,ALT含量与HBV-DNA载量显著正相关(r=0.919,P=0.034).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122水平逐渐升高(F=1463.435,P=0.000).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miR-122与HBV-DNA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975,P=0.012).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122,ALT和HBV-DN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者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中应用三者联合检测,相互补充,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

    作者:王福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DN Treg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TCRαβ+ CD3+ CD4-CD8-T细胞即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double negative regulatory T cells,DN Tregs)的表达水平及功能,并探讨DN Tregs在SLE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 TCRαp+细胞中DN Tregs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SLE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IFN-γ,TNF-α,IL-6和IL-17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DN Tregs与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组DN Tregs占TCRαβ+细胞的比例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1),SLE患者血浆中IFN-γ,TNF-α和L-6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4,2.085,2.304,均P<0.05).DN Tregs的水平与IFN-γ的含量呈正相关(r=0.52,P=0.02),而与TNF-α,IL-6的含量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7和0.16,P值分别为0.47和0.49).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DN Tregs细胞比例显著上升,DN Tregs细胞可能在SLE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伟;王森;黄太宏;徐学静;夏永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石墨烯量子点构建生物传感器检测尿酸和多巴胺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制备石墨烯量子点(GQDs)以构建生物传感器检测尿酸和多巴胺.方法 一步法碳化枸橼酸合成含羧基的石墨烯量子点用以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差分脉冲法检测尿酸和多巴胺,并评估其检测性能.采集2016年7月29日三名实验人员晨尿,用构建的传感器以完成生物样本检测.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的GQDs大小在3~5 nm之间.构建的生物传感器检测50~600 μmol/L尿酸(r2=0.996 6)和2~240 μmol/L多巴胺(r2=0.992 5)的浓度线性相关性良好.检测尿液样本中尿酸的浓度(n=3),RSD值小于3%.尿酸和多巴胺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在95.7%~101.4%和96%~102%.结论 成功构建了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生物传感器检测尿酸和多巴胺.

    作者:蒋晶慧;于洪伟;张泽;常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美国CLSI M52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过程

    应用商品化微生物检测系统检测患者样本前,每个实验室须确定其是否能达到厂商规定的性能规范,包括正确度、精密度(重复性)、检测结果的报告范围,以及厂商参考范围是否适用于实验室患者.对此,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成立了委员会以制定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过程及质量保证计划,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商品化检测提供建议.该指导方针聚焦于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的仪器系统,也可用于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手工检测方法.现根据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的原理及CLSI M52为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过程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黄钰竹;王薇;赵海建;王治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