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和尿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邬晓敏;黄才发;柏晓松

关键词: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介素-18
摘要:目的 探讨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L)-18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89例(SSNS组)和SRNS组3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和尿TGF-β1与IL-18水平,分析尿TGF-β1和IL-18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SSNS组和SRNS组血清、尿TGF-β1,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4.87±0.96,5.41±1.15 vs 3.64±0.63)μg/L,(0.58±0.19,0.69±0.22 vs 0.28±0.09)μg/L,尿(29.17±4.21,31.48±5.11 vs 18.64±3.17)pg/ml,(47.81±14.65,50.12±17.98 vs 21.14±9.06)pg/ml,SRNS组血清TGF-β1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SSNS组(P<0.05).治疗后1,4周,SSNS组血清、尿TGF-β1和IL-18水平随时间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同期SRNS组(P<0.05),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NS组血清、尿TGF-β1,IL-18水平治疗后1,4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和血清TGF-β1,IL-18与24 h尿蛋白,Scr,BUN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尿:r=0.459,0.396,0.387,0.418,0.404和0.391,血清:r=0.467,0.405,0.399,0.426,0.416和0.387,均P<0.05).结论 SRNS患者血清和尿TGF-β1,IL-18水平明显升高,其持续升高对SRNS有一定预测价值.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东省中山地区孕中期产前筛查血清标志物中位数方程的建立

    目的 探讨中山地区孕妇孕中期产前筛查血清标志物中位数方程的建立.方法 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IMMULITE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对11779例105~146孕天妇女进行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AFP,HCG,uE3)浓度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孕龄、体重及年龄与AFP,HCG和uE3浓度的相关性;采用加权回归分析法,构建中山地区血清标志物中位数曲线方程及体重校正曲线方程;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中山地区数据与Prisca4风险评估软件内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体重与AFP,HCG,uE3呈低度相关;孕龄与AFP/HCG/uE3呈中度相关;中山地区的AFP,HCG,uE3浓度中位数与软件内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山地区的AFP-MOM,HCG-MOM和uE3-MOM体重校正中位数与软件内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山地区人群模型所得AFP-mMOM,HCG-mMOM和uE3-mMOM值更接近1.结论 建立中山地区孕中期孕妇的血清标志物中位数方程及体重校正方程是产前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证,势在必行.

    作者:梁培松;王结珍;王伟佳;陈康;卢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相关肿瘤标志物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相关肿瘤标志物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胃癌组患者(192例)、胃炎组患者(135例)及健康对照组人群(164例)血清中PGⅠ,PGⅡ,糖类抗原(CA-724,CA-1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计算PGⅠ/PGⅡ(Ⅰ/Ⅱ)值,分析上述指标与胃癌的相关性.结果 ① 胃癌组、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间PGⅠ,PGⅡ,Ⅰ/Ⅱ,CA-724,CA-199和C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56,36.54,27.87,19.78,16.89,19.01,均P<0.05);②胃癌组中转移组PGⅠ,Ⅰ/Ⅱ,CA-199水平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6,6.79,6.33,均P<0.05);③I/II与胃癌TNM分期呈负相关(r=-0.513,P=0.0071),CA-724,CA-199与胃癌TNM分期呈正相关(r=0.452,0.427,P=0.0082,0.042);④六种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胃癌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不同,其中以Ⅰ/Ⅱ敏感度(68.38%)、特异度(97.10%)、准确度(65.39%)较高.结论 Ⅰ/Ⅱ,CA-724,CA19-9与胃癌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在胃癌转移监测中PGⅠ/PGⅡ比值,CA-199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刘夏炎;余安运;刘益;王鑫;张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小板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已经被认可超过一个世纪,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证明血小板也是重要的癌症中间介质.癌症的确影响血小板生理特性,激活的血小板通过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转移和癌症相关血栓形成而参加癌症发展的每个过程.根据血小板参与癌症进展和众多实验模型以及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提出血小板是降低短期癌症风险、癌症传播和癌症死亡率的潜在靶点.因此,血小板对癌症和癌症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肿瘤界的重视,并且需要越来越多的实验去证实其联合其他抗癌药物的临床效果.

    作者:买志福;杨波;蔡小玲;哈小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钾测定影响因素初探

    目的 探讨样本采集量、采集顺序、放置时间、温度及不同类型采血管对血钾测定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0~12月自愿参加实验的健康体检者及患者76例,根据实验内容采集静脉血分组进行样本采集量、采集顺序、放置时间、温度及不同类型采血管血钾浓度差异比较,并计算回归方程.将血钾医学决定水平2.8,3.6,5.5和6.2 mmol/L代入回归方程,如果所有决定水平处偏差在3%以内,则认为血钾差异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果 不同真空采血管血钾测定有差异,血浆钾结果低于血清钾结果,不同促凝剂对血钾结果可能有影响;采血量及采血顺序对血钾测定影响小;标本采集后8 h内检测对血钾结果影响不大;存放温度对血钾影响大,37℃结果变低,4℃结果变高.结论 各实验室应对血钾测定的真空采血管选择、标本运送及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进行规范,以确保血钾检测的分析前质量保证.

    作者:胡孝彬;王诗涛;向小节;丁贵梅;张梦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对须癣毛癣菌体外抑制作用和超微结构初步研究

    目的 体外研究2017年9月 ~2018年3月收集的15株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T.mentagrophytes)对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药物敏感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推测白藜芦醇可能的抑菌机理.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38-A2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对照组及实验组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体外抗须癣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透射电镜下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对须癣毛癣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064 mg/ml,0.128 mg/ml;实验组的菌体结构在透射电镜下较正常对照组变化明显:细胞壁剥离、缺如,质壁分离现象严重,且明显肿胀、变形,细胞膜严重皱缩,核膜暴露并膨大,断裂、溶解消失,细胞器完全消失,呈空泡化改变.结论白藜芦醇对须癣毛癣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治疗皮肤癣菌病的应用潜力.

    作者:张瑞;秦永亮;李姣;郭玉楷;张曼娜;李永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喹诺酮类及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株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及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存在情况和药敏特点.方法 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株CRKP,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6株CRKP临床分离株呈现多药耐药特点,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83.3%和83.3%,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66.7%,50% 和66.7%.检出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qnrB,qnrS和qnrD,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50%和33.3%,未检出qnrA,qnrC和qepA基因.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耐药相关基因armA,基因阳性率为50%,未检出rmtA,rmtB,rmtC和npmA基因.结论 6株CRKP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其耐药性与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及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高度相关,其耐药基因主要型别分别是qnrB,qnrS,qnrD和armA.

    作者:张丽;齐军;吴宗勇;张晓煜;吴卫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miR-150-5p和miR-155-5检测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miR-150-5p和miR-155-5p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126例老年DN患者(DN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miR-150-5p和miR-155-5p水平,分析其对老年DN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DN组血清miR-150-5p(3.35±1.26 vs 1.04±0.63和0.79±0.25)和miR-155-5p(5.47±1.80 vs 1.60±0.95和1.28±0.8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F/χ2=8.214,10.327,均P<0.01).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清miR-150-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50-5p和miR-155-5p诊断老年DN的佳截值分别为2.65,4.16,二者联合诊断老年DN的AUC(95%CI)为0.892(0.834~0.953),明显优于miR-150-5p[0.805(0.749~0.865)]和miR-155-5p[0.837(0.779~0.894)],Z=7.215,4.692,P<0.05.其敏感度(90.4%)和特异度(85.7%)好.结论 血清miR-150-5p和miR-155-5p水平在老年DN患者中明显升高,有望作为老年DN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杨翠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江苏省宿迁地区育龄妇女TORCH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 回顾宿迁地区育龄妇女TORCH结果,分析TORCH阳性率和流行病学特点,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TORCH筛查的7860例育龄妇女,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anti-TORCH.结果 IgM抗体中,单纯疱疹病毒 Ⅰ/Ⅱ(herpes simplex virus,Ⅰ/Ⅱ)检测出809例,阳性率为10.29%,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病原体;不同季节中风疹病毒(rubellavirus,RUV)和HSVⅠ/Ⅱ好发于秋季,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好发于春、秋两季;在不同年龄组中CMV在35岁以上妇女中阳性率高(31/758,4.09%),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HSVⅠ/Ⅱ在35岁以上妇女中阳性率低(48/758,6.33%),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7,P=0.00);农村人口中TOX,CMV和HSVⅠ/Ⅱ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6.31,4.84,均P<0.05);IgG抗体中,TOX检出率低,阳性率为3.27%(257/7860),明显低于RUV,CMV和HSVⅠ/Ⅱ(78.89%,82.82%和65.95%).结论 宿迁地区育龄妇女TORCH筛查结果阳性率较低,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仍需积极做好预防措施,提高优生优育质量,改善人口素质.

    作者:常珊碧;王跃帮;王梦林;戚小艳;刘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创基因检测(NIPT)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 ~2018年4月在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行NIPT的单活胎孕妇6357例,按孕周分为早、中、晚孕期组,按孕龄分为高、低龄组,低龄组又按申请理由分唐氏筛查高风险组、临界风险组、单项指标或中位数倍数(MOM值)异常组,B超软指标异常组和直接选择NIPT组,对于结果异常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行羊膜腔穿刺术.结果 ①6357例孕妇共检出染色体异常76例,早、中、晚孕期组阳性率分别为2.17%,1.23%和0.70%,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5~6.052,均P>0.05);②6357例孕妇按孕龄和申请理由分组,各组阳性率分别为1.45%,1.07%,0.97%,0.60%,1.29%和1.15%,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1.809,均P>0.05);③76例NIPT结果异常孕妇有64例接受了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其中21,18和13-三体的诊断率分别为90%,100%和100%,符合率分别为88.9%,88.9%和50%;性染色体的诊断率为83.9%,符合率61.5%;其它染色体异常诊断率为58.3%,符合率为0.结论 ①不同孕期NIPT的阳性率之间无差异,孕妇可以尽早行NIPT,为后续介入性诊断争取时间;②不同申请理由NIPT的阳性率之间无差异,高龄和错过唐筛时间的孕妇可将NIPT作为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首选,而唐筛高风险、临界风险、单项指标或MOM值异常的孕妇可将NIPT作为二线筛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羊膜腔穿刺;③NIPT不仅对21和18-三体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对13-三体、性染色体也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可作为产前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辅助手段.

    作者:左娟;刘洁;朱瑾;江玲玲;黄建成;李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江苏省张家港地区妊娠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调查

    目的 分析张家港地区妇女妊娠早、中、晚各期红细胞叶酸水平,探讨红细胞叶酸水平在孕期的变化,全方位对孕妇孕期保健提供科学诊断依据.方法 对2014年8月8日~2015年6月23日在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建卡的665例孕妇,采用Beckman Coulter Access2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定量测定妊娠早、中、晚各期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 妊娠早、中、晚期红细胞叶酸含量分别为672.27±212.38,862.41±276.17和818.25±290.96 ng/ml,不同孕期间红细胞叶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57,-14.696,5.260,均P<0.01).从检测数据来看,张家港市孕妇总体红细胞叶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孕早期相对孕中、晚期稍低;孕早期20~30岁和大于30岁年龄段红细胞叶酸水平低于推荐值者占6.51%(43/661).结论 张家港市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处于相对可控范围,部分孕妇孕早期相对略低可能与主动补充叶酸的频率有关,不断提高补充叶酸依从性不容忽视.

    作者:孙建方;蔡新红;蒋冯霞;陈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栓弹力图参数与血浆狼疮抗凝物质相关性探讨

    目的 评估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血浆狼疮抗凝物质(LA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3月瑞金医院收治的LAC阳性患者56例以及健康对照组40例,同时进行LA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TEG检测.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分析各组间APTT,TEG反应时间(R值),MA值,凝血综合参数(CI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轶相关检验分析LAC与APTT,TEG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APTT,TEG R值和CI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70,13.52,9.185,均P<0.0001),各组间TEG 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73,P=0.4247).LAC阳性患者组的APTT和TEG R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I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01).LAC与APTT及TEG R值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8(P<0.0001)和0.7123(P<0.0001).LAC与TEG MA值和CI值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9(P=0.0149)和-0.6360(P<0.0001).结论 虽然TEG参数与LAC存在相关性,但其临床意义与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不符.

    作者:沈韻;刘禹;梁茜;许冠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山市糖尿病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20例确诊糖尿病并发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患者的临床标本132例和临床资料.通过VTIEK 2 COMP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使用VITEK 2 COMPCT高级专家系统判定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耐药模式,同时根据是否产ESBLs,把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分为ESBLs-positive组和ESBLs-negative组,比较两组在耐药模式之间的区别.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并发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标本来源主要是中段尿.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度为100%,对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度大于98%.大肠埃希菌ESBLs-positive组和ESBLs-negative组在获得性青霉素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野生型、其他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CTX-M型ESBLs四种耐药模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19.23,33.90,42.75,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住院次数、性别、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抗生素使用情况、感染前的治疗情况、类固醇药物应用、外科手术、侵入性操作、并发症等均不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糖尿病患者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的主要致病菌,感染部分主要是泌尿系统.产ESBLs肠杆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大肠埃希菌ESBLs-positive组和ESBLs-negative组主要表现为四种耐药模式的差异.年龄、住院次数和性别等常见因素均不是糖尿病患者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危险因素.

    作者:严海忠;王娟;卢兰芬;冯雪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体质指数与血清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究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6年5月 ~2017年5月收集90例确诊GDM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收集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评估两组受检者BMI,检测两组受检者CRP和HbA1c水平,使用χ2检验分析两组受检者BMI差异,t检验分析两组受检者CRP和HbA1c水平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BMI,CRP,HbA1c与GDM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前超重(47.78%vs 27.78%,χ2=7.658,P<0.05)和肥胖(58.89%vs 31.11%,χ2=14.029,P<0.05)孕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M组孕妇CRP(10.65±0.83 mg/L vs 2.33±0.62 mg/L,t=76.188,P<0.05)和HbA1c[(10.08±0.76)×109/L vs(4.47±0.53)×109/L,t=57.439,P<0.0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CRP,BMI和HbA1c均与GDM患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 GDM患者孕前BMI,CRP和HbA1c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且与GDM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可作为GDM早期临床诊断的指标.

    作者:刘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014~2017年山东省泰安地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山东泰安地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以提高对输入性疟疾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7年58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体征、血细胞检测、肝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多,占82.8%;感染疟原虫类型以恶性疟居多,为56.90%;血细胞检测中,疟疾组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BC:t=5.371,P<0.05,N%:χ2=9.592,P<0.05),血小板(PLT)计数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39,P<0.05),恶性疟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低于其他三种疟疾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q=4.221~6.778,均P<0.05),三日疟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均低于其他三种疟疾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BC:q=3.523~6.818,均P<0.05,N%:χ2=58.19~63.23,均P<0.05);肝功能检查中,疟疾组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1~8.922,均P<0.05),恶性疟患者TBIL高于三日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4.983,P<0.05);疟疾组患者经治疗后,PLT和AST变化为明显,患者PLT逐渐上升,AST逐渐下降,在出院前可恢复正常.结论 输入性疟疾患者实验室指标有明显特点,且不同类型疟原虫的感染实验室指标有差异,在工作中应加以重视,提高疟疾的诊治水平.

    作者:王文洋;李毅;刘平;蔡瑞敏;冯强;柏世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iRNA在自体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意义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本病预后差,患病率约为 1/2500,是心力衰竭的第三位原因,确诊后 5 年生存率约 50%,10 年生存率约 25%.心脏再同 步 化 治 疗 (CRT)植 入 同 步 化 治 疗 除 颤 器(CRTD)等治疗手段与单纯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降低死亡率,改善心功能,但价格昂贵,不能根本改善预后,基因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难度较大.心脏移植是有效的根治方法,但因供体短缺、排异反应等无法广泛开展.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治疗可实现心肌细胞再生、改善心功能,进而提高生存率.同时,miRNA 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转归有相应的影响,本文就 miRNA 在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周红;董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石墨烯和壳聚糖复合膜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尿酸研究

    目的 构建基于石墨烯(GR)和壳聚糖(CHI)复合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对尿酸进行检测和研究.方法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石墨烯进行形貌分析;采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等来研究尿酸在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评估其检测性能.采集2017年9月24日三名实验人员的晨尿,用构建的传感器来对生物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石墨烯呈片层结构.GR/CHI复合膜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6~600μmol/L尿酸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2=0.9934),检测限为0.33μmol/L(S/N=3);同时讨论了扫描速度、修饰量、pH及干扰物对尿酸测定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尿酸的加标回收率在97.5%~101.3%之间.结论 该传感器生产简单,特异度好,稳定性高,可用于实际尿酸样品的检测,为临床尿酸测定提供了新的应用前景.

    作者:高牧丛;张盼;周强;常东;潘洪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乙肝肝硬化(chep-atitis B cirrhosis,HB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治疗的CHB患者80例和HBC患者78例(代偿期55例和失代偿期2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IgA,IgM和IgG水平.结果 CHB组血清IgA和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BC组血清IgA,IgM和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BC组血清IgA和IgG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9~6.804,均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IgA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3,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于CHB和HBC患者的病情判断、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莹;姜小建;赵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TSGF,AFP,CEA和FER联合检测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ER)水平,探讨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7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肝脏疾病患者163例,包括肝癌组(n=82)和肝脏良性病变组(n=81),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TSGF,AFP,CEA和FER水平,以及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等.结果 肝癌组AFP,CEA,FER和TSGF水平高于对照组(Z=-4.688,-4.469,-4.693,-8.239,均P<0.01),肝脏良性病变组AFP,CEA和TSGF水平高于对照组(Z=2.759,-3.724,-2.773,均P<0.01),肝癌组AFP,FER和TSGF水平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Z=-2.619,-3.618,-2.549,均P<0.05).联合检测AFP,FER和TSGF特异度高(88.9%),而联合检测FER和TSGF敏感度高(90.2%).结论 AFP,FER和TSGF是肝脏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联合检测AFP,FER和TSGF可提高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颜丽;魏莲花;齐发梅;周爱华;杨森;何津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低分割放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低分割放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解放军第323医院首诊并仅接受胸部低分割放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以及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TNM分期和病理类型.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方案,单次剂量2.5Gy,5次/周,总剂量35~50 Gy.结果 健康体检对照组共纳入39例,仅接受胸部放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纳入51例,老年肺癌组Fib,PLT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对凝血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中,Ⅲ~Ⅳ期较Ⅰ~Ⅱ期Fib和D-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8,-2.218,均P<0.05).放疗后1周Fib和D-D均显著高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2.57,均P<0.05).结论 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短期内加剧了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亢进.

    作者:李小龙;白巧艳;陆婉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尿液微量蛋白、胱抑素C及尿常规检测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尿液微量蛋白、胱抑素C及尿常规检测在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西京医院临床科室2016年3~12月间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BIL>171μmol/L)患者160例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查体人员10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尿液微量蛋白[尿 α1-微球蛋白(尿 α1-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液常规[尿胆红素(尿BIL),尿沉渣镜检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功能[血清胱抑素C(Cys C),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和阳性率.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组尿α1-MG,尿β2-MG,尿BIL和血清Cys C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28,-2.669,-31.86,-8.246,均P<0.01),BUN和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9,2.769,均P>0.5);高胆红素血症组尿α1-MG,尿β2-MG,尿BIL,血清Cys C和尿沉渣镜检肾小管上皮细胞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0.000,45.549,251.654,68.734,247.694,均P<0.01).结论 尿 α1-MG,尿β2-MG,血清Cys C,尿BIL和尿沉渣镜检肾小管上皮细胞检测可提示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引发的早期肾功能损伤情况.

    作者:王刚强;杨丽华;程翔;江岩;秦爽;郑善銮;郝晓柯;陈茜;李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