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各栀子主产区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王谦;唐灿;姚健;张彦燕;李云鹏;蒲清荣;赵剑

关键词:栀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栀子苷含量测定, 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栀子苷含量,控制和比较各主产区栀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为化学对照品,固定相:UltimateTMC18键合硅胶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0:90),流速:1.0ml·minM-1温度:25℃,波长:238nm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结果:栀子苷在3.2~11.2μg范围内,峰面积A与其进样量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各主产区栀子中栀子苷从高到低排列:湖北宜昌栀子>巴中栀子>江津栀子>江西红栀子>纳溪大渡栀子>青川栀子>浙江平阳栀子>乐山栀子.结论:栀子苷的含量,巴中栀子位居第二,川产栀子很有开发前景.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各栀子主产区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栀子苷含量,控制和比较各主产区栀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为化学对照品,固定相:UltimateTMC18键合硅胶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0:90),流速:1.0ml·minM-1温度:25℃,波长:238nm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结果:栀子苷在3.2~11.2μg范围内,峰面积A与其进样量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各主产区栀子中栀子苷从高到低排列:湖北宜昌栀子>巴中栀子>江津栀子>江西红栀子>纳溪大渡栀子>青川栀子>浙江平阳栀子>乐山栀子.结论:栀子苷的含量,巴中栀子位居第二,川产栀子很有开发前景.

    作者:王谦;唐灿;姚健;张彦燕;李云鹏;蒲清荣;赵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猪干扰素-γ基因表达产物的纯化与复性研究

    目的:纯化、复性猪干扰素-γ基因(poIFN-γ)表达产物并分析其抗病毒活性.方法: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诱导原核表达载体pQE30/poIFN-γ,超声裂解包涵体,尿素溶解、Ni-NTA纯化和透析复性后,对所得的蛋白进行抗病毒活性检测.结果:经复性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在PK15细胞上抗滤泡性口炎病毒比活性为6.2×105u/mg.结论:获得PoIFN-γ活性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王丽;何涛;刘晓燕;宋杰;梅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年龄大鼠VSMCs培养及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

    目的:培养出不同年龄组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探讨VSMCs复制衰老过程.方法:取出主动脉,0.2%Ⅱ型胶原酶溶液消化分离细胞,培养,按比例1:3传代.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平滑肌细胞α-actin.制备老年组、年轻组的第2、6、11代细胞爬片,用SA-β-gal工作液染色,显微镜下计数蓝染细胞阳性,计算衰老细胞率.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纯度在95%以上.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随代龄增加,衰老细胞数量增加(P<0.05);第6、11代龄,老年组衰老细胞率较年轻组高.结论:1.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可以成功培养出不同年龄组大鼠主动脉VSMCs.2.培养的SD大鼠VSMCs表现出复制衰老过程,这可能为探讨细胞衰老及其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莫显刚;罗兴林;严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现状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中居首位,其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胃癌病死率高的原因不仅仅限于原发灶本身,还取决于有无远处转移和复发.对胃癌来说,手术仍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局部病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仍是当前胃癌手术的标准术式.淋巴转移是影响肿瘤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而淋巴结清扫彻底与否直接影响病人预后,也是决定手术切除范围的主要依据.广泛性的淋巴结清扫(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ELND)手术,操作复杂,一般医师难以真正完成,而且广泛切除无转移的淋巴结,可能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手术创伤,无益于手术疗效的提高[1~5];但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够,又担心手术的根治程度,会影响预后.因此,需要一种能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方法,来指导淋巴结清扫范围.近年来,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概念引人了胃癌的治疗研究中,特别是SLN活检在早期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可能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郭静;徐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利用分段栓塞法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经普通导管利用分段栓塞法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护理及疗效.方法:本组47例患者咯血量>300ml/24h,均采用经普通导管利用分段栓塞法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栓塞剂术前制备和消毒,明胶海绵颗粒:1.0mm×1.0min×1.0mm3、1.5min×1.5min×1.5mm3、2.0min×2.0min×2.0mm,真丝线段长约1.0 mm;术前急救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并随访观察8~24个月.结果:本组47例患者即刻止血43例,咯血明显减少3例,有效率97.9%(46/47),1例止血无效.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手术顺利实施,无严重并发症(脊髓动脉损伤)发生.结论:经普通导管利用分段栓塞法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游海燕;代新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对结直肠癌的检查手段主要有大便隐血试验、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检测、消化道钡剂灌肠、肠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性都较低,或者为侵入性检查,重复性较差.寻找结直肠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张巍;邓明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61例尿亚硝酸盐阳性和尿白细胞的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尿亚硝酸盐阳性和自细胞阳性间的关系,尿亚硝酸盐阳性能不能完全代表泌尿系统感染.方法:我们采用了2种不同型号的尿分析仪(为保证亚硝酸盐为真阳性)对61例亚硝酸盐阳性的病人的尿液进行平行检测,同时离心镜检白细胞.结果:尿亚硝酸盐阳性和白细胞阳性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亚硝酸盐阳性不完全代表病人就有泌尿系统感染,需与白细胞和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来诊断.

    作者:陈珊;何云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思想筛和神经功能网络假说

    思想筛(thought sifting)和神经功能网络(nerve functionalnetwork)假说,是在已知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应用笔者的三因素思维模式和互交理论而提出的.

    作者:冯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脑出血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SIRS在判断急性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率为41.89%,MODS的发生率为29.05%,且发生MODS的43例全部来源于急性脑出血诱发SIRS的患者;出血量≥30mL、出血破入脑室、随机血糖≥11.1mmol/L患者的SIRS发生率分别较出血量<30ml、出血未破入脑室、随机血糖<11.1mmol/L患者显著增高;SIRS发生率与脑出血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率高,是MODS发病的基础;SIRS发生与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血糖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SIRS对于脑出血患者病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驰宇;瞿泽祥;李正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策略

    癫痫(Epileosy,EP)因其发病率高,呈慢性过程且难以控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疾病.其中约30~40%属于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是控制难治性癫痫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癫痫术前评估及定位手段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加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得癫痫外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就癫痫手术适应症、术前评估、手术方式等予以综述.

    作者:张苓;陈礼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治疗气胸62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符合美容要求等特点,正逐步得到临床的重视和普及.2007年4月至2008年9月我科施行VATS手术治疗气胸62例,效果良好.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良琴;金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可生物降解的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提高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的认识.方法:随机选取91例Excel支架置入患者,对本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果:91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安全出院.结论:加强支架置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葡立胶囊与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葡立胶囊与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纳入120例膝关节OA的患者,分为2组,A组采用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1次/周,5次为一个疗程,B组采用葡立胶囊口服.结果:根据WesternOntafto MacMaster(WOMAC)评分对疼痛、僵硬、身体功能等疗效观察指标进行评估,两组均能改善上述症状,而A组在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疗效均优于B组,两组疗效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与葡立胶囊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确有疗效,玻璃酸钠在疗效上优于葡立胶囊.

    作者:吴侗;刘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柔脉冲剂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柔脉冲剂的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采用小白鼠大耐受量测定法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柔脉冲剂对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201.5克(生药)/kg;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对动物一般行为活动、体重增长、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柔脉冲剂临床剂量口服安全、无毒.

    作者:顾立;刘剑;吴章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时机与中间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时机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血液灌流时分为两组,中毒后24h内行血液灌流20例为治疗组,24h以后行血液灌流20例为对照组,通过观察阿托品用量、脱机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阿托品用量、脱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15%,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血液灌流能清除体内有机磷农药,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中间综合征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玉高;刘芳;白寒松;韩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与心脏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

    心脏兴奋刺激来源于窦房结(sinoattial node,SAN),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atriovenazieular node,AVN),通过房室结纤维传导至心室浦氏纤维.心脏兴奋起源、传导等障碍是形成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发现在心脏起搏中,有一种在超极化时激活,受环核苷酸调控的离子通道,一般称作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hrization-acdvated andcyclic nucleodde-gate cation channel,HCN).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电流命名为If(funny current)或Ih(hyperpolarizadon cur-rent)[1].If的重要作用在于使心脏起搏细胞产生自动节律[2],保证心脏的节律性和规则性跳动,是保证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前提.If异常将导致发生心律失常相关性疾病.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调控If,达到对心脏起搏激动和节律调控[3].近年HCN通道的研究引起生物医学科学的重视[4],以期通过对该通道及If的研究,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如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生物起搏器治疗.本文就HCN通道结构、心脏分布、电生理特点及构建心脏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付勇;于风旭;廖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及药敏60例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隆昌县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现状,结合临床以制定相应对策,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经血培养证实阳性的6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败血症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以葡萄球菌居多(96.6%),晚期新生儿的败血症发生率高于早发性.全部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100%,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8.2%,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93.1%,而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钠/3代、头孢曲松钠对所有葡萄球菌均敏感,哌拉西林敏感率为96.5%.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是本县社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李朗;邱英;张成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复杂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内镜治疗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伴有输尿管继发性病变的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伴有输尿管继发性病变的输尿管下段结石23例,钬激光碎石的同时处理炎性肉芽、息肉或环形输尿管管腔狭窄等输尿管继发性改变.结果:23例患者19例术后3月时结石已排净,一次性成功率为82.6%.4例结石碎片嵌顿于原结石梗阻部位,需要再次输尿管镜手术处理.2例术后原结石梗阻部位输尿管进行性狭窄,改行开放手术.输尿管结石复发3例,经ESWL处理后结石排净.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可以有效治疗大多数合并输尿管继发性病变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术后应重视定期随访.如果结石嵌顿部位炎性肉芽和息肉病变严重、重度输尿管管腔狭窄或合并严重的上尿路感染时应考虑改行开放手术.

    作者:杨海帆;陈昌志;李映川;姜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外侧手术入路及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的改良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采用改良外侧手术入路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比较改良的外侧手术入路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与常规手术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差异.结果:2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月~4年零6个月,骨折复位对线对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经过功能锻炼后肘关节功能良好,1例轻度肘内翻(<5°),发生率4%.参照朱盛修的疗效标准,本组优1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改良外侧手术入路、肱骨髁上外侧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复位容易,稳定性可靠,功能恢复良好,可避免医院性神经损害且不增加肘内翻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远辉;叶里子;田泽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静脉留置针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静脉留置针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利用改良静脉留置针作为支撑物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42例,术后常规处理,3月拔除静脉留置针,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术后仅有少数患者有轻微的下眼睑外翻,无其它并发症.42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中治愈39例(92.86%),好转2例(4.76%),无效1例(2.38%),总有效率达97.62%.结论:改良静脉留置针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效果好,安全可靠,改良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理想材料.

    作者:盘如刚;李友谊;郐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