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探讨(附36例报告)

傅光华;赖建平;陈善勤

关键词: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 输尿管结石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6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失败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手术中结石移位进入肾盂,无法碎石;8例因输尿管走行迂曲或输尿管狭窄置镜未成功;5例因局部出血或引流不畅导致视野不清终止手术;6例因输尿管穿孔而改开放手术.结论:结石移位、输尿管走行迂曲或狭窄、术中视野不清、输尿管穿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病例,保持液适当的灌注速度和压力,保持视野的清晰和在直视下推进输尿管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胰腺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收治的30例慢性胰腺炎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B超、ERCP或MRI检查确诊;慢性酒精中毒是其主要病因;30例CP患者中有20例采用药物治疗,8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例采用内镜治疗.结论:B超、ERCP、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CP的诊断,内镜治疗可成为治疗CP的首选方案.

    作者:王忠琼;陈霞;徐安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ATV-NDV治疗的护理

    目的:通过细致周密的护理过程尽量避免接受ATV-NDV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方法:对ATV-NDV疫苗的制备及治疗全过程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接受ATV-NDV治疗者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ATV-NDV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一种,对术后肿瘤患者提供了难得的辅助治疗机会.其制备及治疗过程相当复杂,为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必须做好各阶段的护理.

    作者:熊永祥;郑熙琳;雷开键;贾钰铭;魏彪;黄启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和医学心理健康教育

    1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1.1医学教育的整体观21世纪,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着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竞争的挑战,面临着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与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矛盾,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

    作者:李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痤疮的药物治疗进展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以及常有瘢痕.它是一种青春期疾病,90%的青少年在不同程度上患有此病.其治疗方法很多,近年来也取得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培媚;熊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对单纯性阑尾切除与传统阑尾切除术临床比较分析

    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腹腔镜单纯性阑尾切除与传统阑尾切除术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陈勇;罗义;吴科;周亮;门兴宽;高庆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B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HCV)为全球流行性疾病,据估计全球HCV感染者超过1亿人.每年受HCV新感染者在100万以上.HCV是一个单股正链RNA,属黄病毒科,编码约9600个核苷酸,可分为5'末端、3'末端和位于两个末端之间的约9400个核苷酸的开放读码框,编码由3010或3011个氨基酸组成的前蛋白多肽.

    作者:陈霞;李昌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分析45例乳腺癌患者和50份正常对照人群血清的12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原125(CA125),糖原15-3(CA15-3),糖原242(CA242),糖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铁蛋白(FER),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人生长激素(HGH).结果:45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有36例血清肿瘤标志物为阳性(敏感性为80%),5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有4例血清出现肿瘤标志物(特异性92%).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乳腺癌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开键;贾钰铭;裴玲;殷圣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减少尼莫地平输注中残留药液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有效减少尼莫地平输注中药液残留的方法.方法:将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待茂菲氏滴管上段无药液流下,即更换药液瓶.实验组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待茂菲氏滴管上段无药液流下,下拉绿色针座插瓶针,使针头斜面至瓶塞口低处,引出瓶内残留药液,再更换药液瓶.将2组取下的尼莫地平药液瓶启开后倒出瓶内残留药液于小药杯中,用1ml注射器抽取计量.结果:对照组药液瓶残留药液量为3.0±1.5ml,实验组药液瓶残留药液量为0.3±0.1ml,P<0.05.结论:更换药液瓶时采用实验组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药液瓶内残留药液,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作者:刘珉甬;陈海英;吴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生物粘附剂的研究进展

    现在对于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不仅在空间方向上要求局部靶向给药,还在时间方向上要求提高对药物体内释放的控制.但是很多缓控释制剂在体内受吸收部位等因素的多变性影响不能充分发挥缓控释作用[1].

    作者:范虹;张鸿珂;罗凤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来自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右动脉1例

    作者在解剖中发现1例营养肝的动脉变异,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2cm,50~60岁.该例来源于肝总动脉的肝固有动脉(直径0.55cm)管径比正常小(正常管径0.583cm±0.166cm)[1],并出现了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较粗的支配肝右叶的变异肝动脉,在此暂且将它称为副肝右动脉(见附图).

    作者:熊怀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组织谐波在胆囊小隆起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组织谐波显像对胆囊小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胆囊小隆起病变患者进行基波显像和谐波显像对比观察.结果:组织谐波显像对胆囊小隆起病变的边缘、内部回声、胆囊壁显示清晰度优于基波显像.结论:组织谐波显像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使胆囊小隆起病变的显示率和准确性明显提高.

    作者:万映;张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引流管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的护理体会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常可并发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不容易自止,病死率较高,在第1次大出血后1~2年内,约50%病人可再次并发大出血[1].因此临床在积极利用非手术疗法止血后,常选择适当时期手术防止再出血;而对于非手术疗法止血失败,亦选择急诊手术止血.有时对于无出血史而经内镜证实食道静脉曲张较重,易于出血时,也作预防性手术,防止出血.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创伤大,为防止并发症发生,常需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方面腹腔引流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可预防或治疗由于积液而对机体造成的生物学损害,有助于术后顺利恢复[2],但因引流不当招致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亦不乏其例.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此病患者2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义芳;吴菊;陈茂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术中超声在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例术前经超声、CT、MRI确诊的肝脏肿瘤病例,与术中超声的检查结果做比较.结果:术前超声及CT检查发现13例均为肝脏单发病灶,其中左肝肿瘤8例,右肝肿瘤5例;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脏肿瘤13例,其中1例为左肝的单发病灶,在肝门部见一可疑病灶;术中超声检查发现13例肝脏肿瘤中有4例在肝内发现子灶,其中1例MRI怀疑肝门部病变的病例术中超声检查为肝门部直径约3cm的肿物,并在肝内还检出多个小子灶.结论:术中超声在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对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确定肝脏肿瘤的边界,指导外科医生确定手术范围,降低肝切缘癌残留率和术后肝内转移复发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梅;李明星;雷正明;周静;毛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辅助小切口在小儿腹腔镜小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辅助小切口在小儿腹腔镜小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作2~2.5cm辅助小切口将病变肠管提出腹腔外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术16例(美克尔憩室8例,急性肠套叠肠坏死6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8min,术中出血2~3ml,无术后并发症,术后5~7天出院,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作辅助小切口完成肠切除、肠吻合,简化了复杂的腹腔镜镜下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麻醉风险和治疗费用,拓宽了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同时也不失微创原则,在小儿腹腔镜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术式.

    作者:孙新一;李捷;刘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处理探讨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处理.方法:23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均经皮穿刺行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并注意栓塞的范围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3例患者中22例血细胞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或恢复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注意脾脏栓塞的范围,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控制腹胀,治疗腹水,加强保肝治疗及其它对症处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涂国建;李玉伟;郭召友;李云辉;斯光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1例报告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s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胆道疾病,1958年由法国学者Jaeque Caroli首先详细描述、报道1例肝内末梢胆管的多发囊性扩张病例,故一般多称为Carolis病,其特征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而形成的胆管囊肿,可单发,较多为多发性.此病为少见病.我院收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琼;陈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麻醉术中支气管痉挛防治

    目的:探讨麻醉术中支气管痉挛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过对我科近年5例病人及国内主要杂志上发表的近10年麻醉术中支气管痉挛病例的分析,为临床防治此症提供参考.结果:多数患者在发作之前有明显诱因,经妥善处理,预后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用药、妥善的麻醉处理对于防治此症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的临床分析(附128例报告)

    目的:对脑室腹腔分流治疗128例脑积水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128例脑积水患者均采用侧脑室后角穿刺脑室腹腔分流,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症状显著缓解,影像学检查脑室形态恢复正常98例,占76.56%;症状明显好转,脑室形态恢复正常27例,占21.09%;3例症状明显好转,但脑室形态无明确改变,占2.32%.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建军;刘云诗;邬正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氩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裂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氩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73例干性视网膜裂孔使用氩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术,观察其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裂孔全部封闭,无1例发展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第1天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第3天后视力和眼压无明显变化,未增加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未见角膜、虹膜损伤和晶状体混浊.结论:氩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视网膜裂孔简便、有效而且安全的手术.

    作者:喻应贵;李友谊;康刚劲;廖光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牙隐裂治疗的临床体会

    牙隐裂是一种中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因牙齿结构缺陷和过大咬合力的作用致牙冠表面产生非生理性细小裂纹,裂纹可深及牙髓.浅表的隐裂常无明显症状,当隐裂的裂纹深入到牙本质结构,其位置接近牙髓时常引起游走性牙痛及咬合不适,甚至出现急性牙髓炎症状,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1].由于裂纹常不易被发现,因而临床常延误诊断和治疗,从而导致牙齿结构破坏和咀嚼功能丧失.牙隐裂诊断处理得当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曾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