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军;范光碧;周正丽
流鼻涕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多系自限性,一般3~4天自愈,但有很大一部分患儿不能自愈,有的流鼻涕还相当顽固,治疗效果不好,故研究它的治疗方法很有意义.
作者:胡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下腔静脉的变异类型包括双下腔静脉、左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失等,当肾切除处理肾蒂时应注意有无下腔静脉变异,切勿损伤左侧下腔静脉[1].由于发育异常而致双下腔静脉并不多见,据李瑞祥统计国内调查1292具尸体见有双下腔静脉的仅15例,其出现率为1.116%±0.29%,欧美人调查1271具尸体,双下腔静脉的出现率为1.03%±0.16%,日本人794具尸体中出现双下腔静脉的有10具,出现率为1.26±0.39%,因此人类双下腔静脉的出现率为1.14%±0.18%[2].截至2005年止,国内总共报告双下腔静脉36例,故双下腔静脉确系较为少见的变异.笔者在局部解剖学课上作尸体解剖时见有1例,现予报告.
作者:胡佳;蓝顺清;胡兴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辅助小切口在小儿腹腔镜小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作2~2.5cm辅助小切口将病变肠管提出腹腔外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术16例(美克尔憩室8例,急性肠套叠肠坏死6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8min,术中出血2~3ml,无术后并发症,术后5~7天出院,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作辅助小切口完成肠切除、肠吻合,简化了复杂的腹腔镜镜下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麻醉风险和治疗费用,拓宽了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同时也不失微创原则,在小儿腹腔镜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术式.
作者:孙新一;李捷;刘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某高校中老年教职工脂肪肝、胆囊结石和高脂血症这3种主要疾病的检出情况及探讨脂肪肝与后2种疾病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对某高校35岁以上中老年教职工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折.结果:高脂血症、脂肪肝和胆囊结石分别位列该人群常见疾病第1、2和4位;脂肪肝组伴胆囊结石19例(11.95%),无脂肪肝职工伴胆囊结石39例(9.05%),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胆囊结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05);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高脂血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0,P<0.01).结论:高脂血症、脂肪肝与胆囊结石是该人群主要健康问题,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
作者:陈德芬;李爱玲;叶运莉;张清碧;甘仲霖;杨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68例388眼白内障采用9点钟到13点钟之间做反眉状或直线形隧道小切口约5~6mm,1/2巩膜半层切开,做成巩膜遂道弹性切口,小的较软的核用圈匙一次性取出,较大而硬的核用碎核器分成两块分次取出.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0.5有317眼占81.7%,角膜散光度1.55±0.50,术后1月视力达0.5有355眼占91.5%,角膜散光度0.85±0.75.结论:该术式切口小、愈合良好,视力恢复快,而且手术易于掌握,适应证广,不需昂贵超声乳化设备,费用低.
作者:陈智刚;李燕平;杨乾芳;余赛;关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局部解剖教学中,笔者发现1例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于腹主动脉的变异.本例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65cm.
作者:汤华军;范光碧;周正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关系.方法:对11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并分析神经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型占41.59%,胃食管反流病四种证型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肝郁气滞型的神经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型.结论:肝之疏泄功能失常在GERD的发病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作者:周爱华;段国勋;李志;肖国辉;徐州;杨小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处理.方法:23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均经皮穿刺行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并注意栓塞的范围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3例患者中22例血细胞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或恢复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注意脾脏栓塞的范围,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控制腹胀,治疗腹水,加强保肝治疗及其它对症处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涂国建;李玉伟;郭召友;李云辉;斯光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牙隐裂是一种中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因牙齿结构缺陷和过大咬合力的作用致牙冠表面产生非生理性细小裂纹,裂纹可深及牙髓.浅表的隐裂常无明显症状,当隐裂的裂纹深入到牙本质结构,其位置接近牙髓时常引起游走性牙痛及咬合不适,甚至出现急性牙髓炎症状,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1].由于裂纹常不易被发现,因而临床常延误诊断和治疗,从而导致牙齿结构破坏和咀嚼功能丧失.牙隐裂诊断处理得当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曾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脑室腹腔分流治疗128例脑积水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128例脑积水患者均采用侧脑室后角穿刺脑室腹腔分流,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症状显著缓解,影像学检查脑室形态恢复正常98例,占76.56%;症状明显好转,脑室形态恢复正常27例,占21.09%;3例症状明显好转,但脑室形态无明确改变,占2.32%.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建军;刘云诗;邬正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患者血清中CRP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血清CRP和免疫球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CR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血清免疫球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检测血清中CRP和免疫球蛋白对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意义.
作者:彭宇生;王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病历分析,总结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以指导临床手术,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并及时正确处理.方法:对289例(347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巩膜下咬切术虹膜切除术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347只眼中,术后33只眼(9.5%)发生浅前房.经分析其原因有:①引流过畅(15/33只眼,占45.5%);②结膜瓣漏(5/33,占15.2%);③脉络膜脱离(3/33,占9.1%);④葡萄膜炎(2/33,占6.1%);⑤恶性青光眼(2/33,占6.1%);⑥综合原因(两种以上原因)(6/33,占18.2%).经治疗后,除1例恶性青光眼转上级医院外,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抗青光眼手术出现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但及时发现,针对原因,正确处理,可以纠正.
作者:肖贤柳;沈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细致周密的护理过程尽量避免接受ATV-NDV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方法:对ATV-NDV疫苗的制备及治疗全过程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接受ATV-NDV治疗者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ATV-NDV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一种,对术后肿瘤患者提供了难得的辅助治疗机会.其制备及治疗过程相当复杂,为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必须做好各阶段的护理.
作者:熊永祥;郑熙琳;雷开键;贾钰铭;魏彪;黄启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科从2000年开始,坚持对麻醉专业本科实习生开展医学英语教学,主要学习麻醉方面的专业英语,使学生对常用麻醉专业的英文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现将几年来的实施情况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欧册华;唐显玲;王晓斌;魏继承;石恒林;屈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10年间46例非结肠准备结肠癌性梗阻Ⅰ期切除的临床研究.方法:术前未行肠道准备,在术中均采用徒手排空肠道内容物,保证远端肠管通畅后消毒吻合口进行结肠端端吻合.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5例;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术32例;乙状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降结肠直肠吻合术9例(Dixonsy术6例,改良welch术3例).结果:吻合Ⅰ期愈合45例(97.82%),切口感染2例(4%),吻合口漏1例(2%),死亡2例(4%);平均住院22.8天.结论:积极作好术中肠道排空处理,掌握好吻合条件及技术保证,结肠癌性梗阻Ⅰ期手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并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崇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腹腔镜单纯性阑尾切除与传统阑尾切除术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陈勇;罗义;吴科;周亮;门兴宽;高庆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方法:采用Water Spherisorb C18(5μmm 4.6×1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0.5);检测波长为249nm.结果:该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RSD为0.67%(n=4).结论:可用于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作者:王中兰;冯碧敏;陈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有效减少尼莫地平输注中药液残留的方法.方法:将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待茂菲氏滴管上段无药液流下,即更换药液瓶.实验组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待茂菲氏滴管上段无药液流下,下拉绿色针座插瓶针,使针头斜面至瓶塞口低处,引出瓶内残留药液,再更换药液瓶.将2组取下的尼莫地平药液瓶启开后倒出瓶内残留药液于小药杯中,用1ml注射器抽取计量.结果:对照组药液瓶残留药液量为3.0±1.5ml,实验组药液瓶残留药液量为0.3±0.1ml,P<0.05.结论:更换药液瓶时采用实验组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药液瓶内残留药液,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作者:刘珉甬;陈海英;吴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性染色体异常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可能原因.方法:常规外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镜下核型分析.结果:732例遗传咨询者中,检出X染色体异常12例,Y染色体异常29例.性逆转综合征7例.结论:性染色体异常可导致性发育异常或生殖异常等遗传效应.
作者:黄燕;赵小平;税青林;陈绍坤;余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从1895年伦琴第一张X平片的诞生到如今64层螺旋CT以及3.0T磁共振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走过了110余年的曲折历程,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在医学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者:唐光才;欧光乾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