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霄龙;闫胜利;王颜刚;綦玉芹;王娈
目的:了解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抗御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方法:采用大鼠脾细胞培养技术,以乙酰螺旋霉素作为阳性对照,观察淋巴细胞本身以及加入扁桃酸(MA)后,对虫体侵入淋巴细胞及在淋巴细胞内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其他体细胞相比较,淋巴细胞在受到弓形虫侵害时,仍可抑制和杀灭弓形虫.当存在免疫作用的情况下,安全剂量的MA抑制弓形虫侵入的作用不显著,但抑制细胞内弓形虫增殖的作用显著.结论:以细胞介导的免疫作用是宿主抗弓形虫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注重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同时加用药物,以增强机体抗虫的效果.
作者:石琦;郝炳华;周玉玲;石兴民;杨安宁;张瑾;程彦斌;李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构建含16个氨基酸的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方法: 以PCR扩增人工合成的随机DNA模板, 经BamH I和EcoR I酶切后, 克隆入酵母表达质粒pGADT7 GH, 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并检验其库容及随机性, 扩增、抽提并纯化酵母双杂交环肽库质粒.结果: 构建了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 库容为1.28×107, 氨基酸分布与理论频数无显著差异, 并扩增获得大量高纯度的环肽库质粒.结论: 成功地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 并获得大量高纯度的环肽库质粒.
作者:徐祥;梁华平;王付龙;罗艳;王正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体内筛选可与胃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结合的多肽片段,为肿瘤的血管抑制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方法:采用肾包膜下移植法(SRCA),建立免疫抑制小鼠肾包膜下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在小鼠体内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4轮淘筛,回收移植瘤和对照组织(脑)中的噬菌体并滴定计数.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噬菌体在移植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与胃癌移植瘤血管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得到富集,为对照组织(脑)的3.4倍.随机挑取单个克隆测序鉴定,发现十二肽YESIRIGVAPSQ的出现次数多,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噬菌体注入小鼠尾静脉5 min 后,定位于移植瘤血管的内皮细胞.向小鼠体内单独注入呈现十二肽YESIRIGVAPSQ的噬菌体,从胃癌移植瘤组织回收的噬菌体数量为对照组织(脑)的4.2倍,肺的4.9倍,心脏的5.4倍.结论:筛选到的模拟短肽YESIRIGVAPSQ,有可能成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有效工具.体内淘筛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与靶器官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结合的短肽是可行的,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王瑜;吴开春;聂勇战;韩者艺;韩全利;乔泰东;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培养的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培养的妊娠早期滋养层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液)、H2O2组(细胞+培养液+H2O2)和胰岛素+H2O2组(细胞+H2O2+胰岛素).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观察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及胰岛素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检测胰岛素对滋养细胞caspase-3的活性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2O2可诱导培养的滋养细胞凋亡,透射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细胞核改变.胰岛素可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较H2O2组显著下降(P<0.01).H2O2组滋养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则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胰岛素可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滋养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spase-3的活性和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于月成;辛晓燕;张峰;马向东;王德堂;郭惠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环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腹腔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来源和调节.方法:将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0例正常妇女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并在培养的正常妇女腹腔液巨噬细胞中加入17-β雌二醇、孕酮和脂多糖(LPS)共培养.用ELISA法检测培养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水平.同时将二者无血清培养的上清液,加入到内皮细胞中培养,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对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者的巨噬细胞表达受体flt-1和flt-4 的水平. 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无周期性变化(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巨噬细胞无血清培养上清液,在体外能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雌激素和孕激素能显著增加体外巨噬细胞分泌VEGF的水平(P<0.05),与LPS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即激素的调节作用大于LPS的作用.但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巨噬细胞分泌VEGF的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LPS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增加雌激素、孕激素对巨噬细胞分泌VEGF的调节作用(P<0.05).巨噬细胞能表达受体flt-1和flt-4,无周期性变化(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可分泌VEGF,改变腹腔液的环境,可促使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形成.
作者:吴献青;方小玲;林秋华;黄凤英;夏晓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和ELISA方法,检测79例患者血清HBV-DNA拷贝数和免疫学血清指标.结果:26例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的标本,HBV-DNA也全部阳性,平均拷贝数为2.7×105/mL.8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HBV-DNA也全部阳性,平均拷贝数为5.2×104/mL.21例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66.7%,平均拷贝数为3.1×104/mL.9例HBsAg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11%.平均拷贝数为1.4×103/mL.结论: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作者:许丽艳;敬华;杨晋德;刘春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克隆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TBhsp70)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从结核杆菌H37Rv中扩增Hsp70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UC19中,进行测序.将得到的Hsp70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TBhsp70,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结果:成功地克隆了TBhsp70基因.DNA测序证实,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含pGEX-TBhsp70基因表达质粒的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能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96 000的融合蛋白.结论:获得了TBhsp70基因,成功地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TBhsp70,并在大肠杆菌得到表达,为其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叶菁;隋延仿;陈广生;张秀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外膜蛋白gp120是HIV-1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它的V3区存在着中和抗体决定簇、CTL决定簇,以及对巨噬细胞和脑组织纤维特异性识别的区,与HIV-1可诱导中和抗体应答、特异性细胞毒反应及分子致病机制密切相关[1,2].
作者:江文正;金宁一;李子健;张立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构建含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TR的抗氧化功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从重组质粒pGEM-TR上用内切酶切下编码500个氨基酸的全长TR cDNA片段,并连接穿梭质粒pShuttle,再双酶切pShuttle-TR.将带有CMV启动子的目的片段,插入E1、E3缺失的Adeno-X病毒DNA中,以Adeno-TR DNA通过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eno-TR进行PCR鉴定及病毒滴度测定.用重组腺病毒感染CV1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重组腺病毒感染的细胞上和裂解液中TR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Adeno-TR的病毒滴度为4.4×1011pfu/L.PCR、荧光显微镜证实,以及Western bolt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55 000处均出现特异性条带.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能介导外源基因TR表达,为进一步研究TR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江英;许琳;彭光勇;丁传林;卢是月;姚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mRNA(acetyl-heparanase mRN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及其受体(laminin recepter,LR),在50例卵巢癌、33例淋巴结转移卵巢癌及10例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转录水平及LN和LR的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乙酰肝素酶mRNA在卵巢癌病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转录水平明显增强,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之间表达的差异更为明显(P<0.01).LN在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少;而LR的表达却明显增强.乙酰肝素酶mRNA与LN表达呈负相关,与LR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与LN和LR的表达之间分别呈正、负相关性,提示乙酰肝素酶是参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的方式之一.
作者:刘玉;辛晓燕;韩良辅;王德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有关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仅见早期报道,且尚无统一结论.为探讨PM/D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LA-DR的表达及其意义,我们应用双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FACS)进行了检测.
作者:张士发;梁再赋;许静;赵丽萍;王良明;顾绍裘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构建能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 CⅡTA)基因的突变体, 并探讨其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机制.方法: 用PCR、酶切及连接技术, 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2, 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3以及含起始密码子及NLS(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的pcDNA3mCⅡTA4突变体.用脂质体转染法, 将上述3种突变体及空载体pcDNA3转入Hela细胞和Raji细胞中.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 观察他们对Hela/Raji细胞HLA-DR/DQ分子的诱导性和组成性表达的影响.将mCⅡTA4转移到对四环素浓度依赖的质粒pUHD10-3上, 通过改变培养环境中四环素的浓度, 调节外源CⅡ TA突变体的表达量, 观察突变体的表达量与MHC-Ⅱ类分子受抑率的关系.结果: 细胞和基因水平证实, pcDNA3mCⅡTA3和pcDNA3mCⅡTA4对Hela/Raji细胞HLA-DR/DQ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pcDNA3mCⅡTA2和空载体pcDNA3无此作用.MHC-Ⅱ类分子被抑制的程度与外源转入CⅡTA突变体(pUHD10-3mCⅡTA4)的量明显相关.结论: 成功地构建pcDNA3mCⅡTA3和pcDNA3mCⅡTA4, 并能抑制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初步证实CⅡTA突变体是通过与胞内的野生型CⅡTA竞争性结合反式激活蛋白, 来抑制MHC-Ⅱ类分子的转录和表达.
作者:欧启水;林琳;黄立东;陆佩华;周光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在口服耐受发生中的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 ①口服耐受组, 用小剂量(每次8 mg/2 mL PBS)的Fx1A抗原灌胃.②对照组, 用PBS 2 mL/次灌胃.观察大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了解大鼠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免疫组化和ELISA法, 检测大鼠淋巴组织中NF-κB p65的活性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口服耐受组大鼠DTH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 肠黏膜Peyer's淋巴结(PP结)中NF-κB p65的活性及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加.脾淋巴组织中NF-κB p65的活性降低, 但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低剂量Fx1A抗原诱导的口服耐受的发生, 可能与不同部位免疫细胞内NF-κB p65的活性改变有关.
作者:杜晓刚;甘华;陈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蓖麻毒素(Ricin)是一种毒素蛋白,由A、B两条多肽链组成,通过二硫键结合,毒素进入人体后,B链结合到细胞表面,A链内转化到细胞浆,使核糖体失活,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造成人体中毒死亡,对成人的平均致死剂量为1.5 μg[1].
作者:郝兰群;郭胜清;郭振泉;宋凤卿;刘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定位克隆构建s基因nt587 G→A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S2.S+145R(PR).用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 G2后,用EIA、ELISA及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其抗原性.以重组变异型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R)和载体pcDNA3.0分别免疫C57BL/6小鼠各5只.每只小鼠各肌肉注射纯化质粒100 μg.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及抗-HBs2抗体的效价.结果:体外实验证实,变异型HBsAg可与抗-HBs结合;PR免疫小鼠可诱导其产生抗-HBs抗体及抗-HBs2抗体,但抗-HBs2抗体的出现早于抗-HBs抗体约1~2 wk.结论:HBV变异s基因(nt587 G→A)的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够诱导C57BL/6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作者:葛军辉;刘惠敏;何金;李玉莉;余宏宇;叶忠;张乐之;胡以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31I标记的美罗华用于CD20表达阳性的晚期难治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15例晚期NHL患者,年龄46~68岁,以剂量为50~100 Bq的131I作为标记物标记100 mg的Rituxan,按剂量的1/3直接注射于局部病灶,2/3静脉滴注.每2~3个月1次,2~3次为1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者5例,部分缓解(PR)者7例,病情稳定(SD)者2例,病情进展(PD)者1例,总有效率(ORR)80%.定期检查患者血清HAMA,未发现阳性者.结论:131I标记的美罗华是NHL极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春华;罗荣城;菜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BLCAP蛋白表达与骨肉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法,对临床收集骨肉瘤病理标本进行检测,观察BLCAP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随访结果,判断BLCAP蛋白表达与骨肉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BLCAP蛋白在原发骨肉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约为65.6%,而在复发性骨肉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只有25.0%.结论:BLCAP蛋白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恶性程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临床判断骨肉瘤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苏海川;赵玉红;范德刚;范清宇;张鹏;文艳华;刘云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肥大细胞的功能特性.方法:29例轻度哮喘患者BALF中的细胞经冲洗后,加入含抗IgE抗体、腺苷、缓冲液或腺苷+抗IgE抗体的LP4试管中进行激发试验.检测BALF肥大细胞中的组胺释放量.结果:腺苷浓度达100 μmol/L时,仍无明显刺激组胺释放的作用,仅在浓度高达1 000 μmol/L时,方可诱导哮喘患者BALF中肥大细胞释放约17%的组胺.抗IgE抗体的浓度大于1×10-4 g/L时对哮喘患者BALF中肥大细胞的释放组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仅3×10-5 g/L的抗IgE抗体与腺苷联合应用的实测值,明显高于对应的单独作用组的相加值.结论:哮喘患者BALF中的肥大细胞对腺苷的刺激反应较差,但对抗IgE抗体刺激的反应性明显增强.仅低浓度的抗IgE抗体和腺苷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谢华;何韶衡;陈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T3、T4的主要原料,而且又是重要的甲状腺功能调节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作者:余霄龙;闫胜利;王颜刚;綦玉芹;王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瞬时表达的反义CD40 RNA,对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膜表面CD4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应用T-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人反义CD40 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40,并以其转染本室建立的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B细胞膜上CD40分子表达的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反义CD40 RNA对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转染空载体pcDNA3组相比,转染pcDNA3/CD40细胞上CD40分子的表达降低(P<0.01),其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反义CD40 RNA技术,可作为有效的免疫调控手段.CD40基因本身在细胞的生长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郑祥雄;李和军;李频;周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