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红;彭学勤;佘秋琼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250ml(含奥扎格雷钠80mg与氯化钠2.25g),每日早晚各1次,静脉滴注,同时用丹参3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1次/天,静脉滴注,对照组用丹参3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14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自身比较和相互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钟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我国癌症死亡的第2位.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过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基因分析,一次只能研究少量基因且操作复杂费时的传统方法已显局限.新近发展的基因表达分析平台--基因芯片技术能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已成为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基因表达及表达程度方面研究的强有力工具,用它可以随意获取肝癌生长各期与肝癌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确定肝癌发生发展中基因突变位点;同时,根据基因型将肝癌分类,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以及进行药物筛选,在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文理;段承刚;宋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儿童腹腔镜应用经验.方法:2001.4~2003.6应用微型腹腔镜诊治儿童疾病268例.采用Olympus微型腹腔镜,常规脐下缘0.3~0.5cm切口进镜,气腹压力10~12mmHg,根据情况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氯胺酮静脉全麻或单次硬膜外加氯胺酮静脉全麻.结果:本组14例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前期100例中.180例223侧斜疝镜下行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慢性腹痛13例,7例具阳性发现.急性腹痛44例中,35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美克尔憩室出血4例探查证实诊断.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11例中,8例镜下完成粘连松解.结论:腹腔镜技术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操作理念,具有微创、诊治同行的优点,为腹腔内器官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手段,在儿童腹部外科和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实用价值.操作熟练,配合良好,病例选择得当,能障低并发症,减少副损伤,提高安全性.
作者:刘铭;杜一华;植勇;曹相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神经传导通路的传统教学中,使用简图或模型的形式沿用已久,而没有设计制作出这类标本,这对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与形象思维都存在着一定困难,为解决这类难题,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制作出一系列关于神经传导通路的标本,使各种传导通路的纤维走行,中继核团的立体位置都一一清楚显示,现将本体感觉传导路的剥制法予以介绍.
作者:廖新品;杜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观察联合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的变化及副反应,并观察联合治疗对外周血PLT、APTT、PT的影响.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副反应发生少,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PLT、APTT、PT与常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骆洪;王海波;何树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是评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敏感、准确、简便的新指标.本文比较Cystatin C和血肌酐(Scr)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白蛋白排泄率(UAE)分为,Ⅰ组正常蛋白尿组29例(UAE<20μg/min),Ⅱ组微量蛋白尿组18例(UAE 20~200μg/min),和Ⅲ组大量蛋白尿组15例(UAE>200μg/min).测定各组血清中的肌酐(Cr)及Cystatin C.进而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Ⅱ组糖尿病患者中所测的Cystatin C平均值高于Ⅰ组(P<0.05),第Ⅲ组高于Ⅰ组,也高于第Ⅱ组(P<0.05).而血肌酐在Ⅰ组和Ⅱ组中所测的平均值并无明显差别,只是第Ⅲ组中的血肌酐平均值高于Ⅰ、Ⅱ组(P<0.01).血Cystatin C(>0.96mg/L)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性为84%,而血肌肝(>134μmmol/L)为30%(P<0.01).结论:血Cystatin C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较血肌酐更敏感.Cystatin C是临床上评定糖尿病GFR的更可靠、敏感、简便的指标.
作者:徐勇;蒋岚;谢书和;马红艳;朱建华;何建华;杨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高压氧治疗是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反复认识才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压氧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氧舱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我院这种用氧气加压的单人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尤为重要.虽我院开展高压氧治疗已有20年,由于时时不忘安全管理,至今未有差错事故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丹;杨元碧;刘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药物流产(简称药流)中不全流产的临床分析,进一步掌握药流指针,确保药流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460例中不全流产60例.结果:妊娠大于7周25例,不全流产率达41.6%;子宫屈度过大20例,不全流产率达33.3%;瘢痕子宫9例,不全流产率达15%;有人流史者48例,不全流产率达80%.结论:药物终止早孕影响流产的主要原因有妊娠大于7周,子宫屈度过大,瘢痕子宫,人流史,故对此类原因的早孕要慎用药流.
作者:周跃花;曾利;童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使用一次性头皮针采血再连接输液器输液和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和输液分开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用随机法将12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抽取所需血量后,直接换接排完气的输液管输液;对照组按常规采取血液量,再按周围静脉输液法给病人输液.比较疼痛率、满意率和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1);而观察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采血时输液,减少病人的痛苦,病人家属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红;彭学勤;佘秋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时的误诊原因与救治方法.方法:总结回顾国内报告的102例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并具有(AMI)样临床表现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102例,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理,讨论其诊断及误诊原因,鉴别诊断与救治方法.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结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动态分析患者心电图演变情况十分重要,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对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丽;杜一平;何江;林文果;罗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60例CML慢性期住院患者;对照组:60例健康查体者.均采用美国CELL-DYN3700型自动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T显著增高(P<0.01),PCT、MPV、PDW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ML慢性期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但形态无明显改变.
作者:景莉;王秦;袁凯锋;王建英;韩建群;李哓明;韩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是一种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归因理论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 Heider)有关社会认识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该理论是目前解释学习动机系统的理论.
作者:刘彬儒;高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髋关节炎X线表现和分型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证实的化脓性髋关节炎130例,回顾性分析化脓性髋关节炎临床及X线表现与分型的关系.结果:据化脓性髋关节炎原发和继发的不同分4型:Ⅰ型(滑囊型);Ⅱ型(髂骨型);Ⅲ型(股骨型);Ⅳ型(坐骨型).结论:认识分型的X线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估计.
作者:苏久维;张贤江;曹跃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筛选人工流产镇痛方法.方法:笑气(N2O)吸入复合阿托品静脉注射,氯胺酮配伍安定、阿托品静脉注射,并设立对照组,比较其结果.结果:两组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扩宫效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痛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简单、安全、迅速、有效、易于掌握,能有效减轻人工流产时的痛苦.
作者:刘惠根;张德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纳洛酮、利多卡因均可治疗眩晕症,而联合应用效果如何,报道少.现将我院纳洛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胡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对170例股骨干骨折采用了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8个月.结果:发现骨不连、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共34例,占内固定治疗的20%.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应严格遵循内固定技术原则,术中对骨部血供的保护和对骨缺损部位的植骨,术后循序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骨折满意愈合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晨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男尸,约40岁.在解剖中发现,左上肢正中神经由3部分纤维在两处相合形成.第1处在胸小肌下缘、腋动脉前内侧,由发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根,距喙突4.08cm处相合,内侧根宽0.3cm,厚0.15cm,外侧根宽0.2cm,厚0.10cm,合成后的干宽0.35cm,厚0.2cm.第2处在臂中、下1/3交界处,腋动脉的前外侧方,由第1次合成的干与肌皮神经发出的分支在距喙突21.07cm处相合成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分支宽0.32cm,厚0.21cm,相合后的正中神经宽0.53cm,厚0.21cm,见图1、图2.
作者:胡光强;杜杰;涂江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利多卡因在口腔局部麻醉过程中对大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口腔门诊拔牙患者共60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选2%利多卡因;对照组选用2%普鲁卡因,观察两组在口腔局部麻醉过程中是否发生晕厥反应.结果:①实验组300例中无1例发生晕厥反应;对照组300例中发生晕厥反应的有13例,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②13例晕厥患者在1周后改用利多卡因,则无1例再次发生晕厥反应.结论:利多卡因通过减少动作电位的产生,降低能量消耗,从而对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王正伦;李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用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和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83.6%,多潘立酮组有效率仅为51%(P<0.01),治疗结束后1~3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不影响肝肾功能,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李世东;黄兴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制作一套适用于医学本科实验教学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方法:采用Flash作为主创软件,Photosphop、Corl draw、Premiere、Creative Wave Studio为辅助软件,通过编写课件脚本,将实验技术操作演示过程进行摄像、图片制作、Flash动画设计和实验模拟操作设计与制作等构成CAI课件.结果:制作完成的CAI软件,可对生物化学中常用实验技术进行生动形象地动画演示与模拟操作.结论:已应用于医学本、专科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软件开发成功.
作者:吴民泸;刘寒;罗文炽;罗家鸣;肖斌;郑小莉;曹高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