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雪;张代英;彭定蓉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与单纯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病人分别用异丙酚2.5mg/kg、氯胺酮0.4mg/kg+异丙酚1.5mg/mg行静脉麻醉;结果:两者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呼吸循环抑制及肢动复合组显著小于单用异丙酚组,两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手术医生及病人评价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优于单纯异丙酚麻醉.
作者:郑春雪;张代英;彭定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科自1999年10月~2002年2月,应用经尿道气化切除术(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11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0例,年龄49~83岁,平均74.4岁,病程3月~20年,均有尿频、夜尿增多或排尿困难等梗阻症状.术前B超测重30~120g,平均50g.残余尿(RU)60~900ml,平均300ml.合并慢支炎肺气肿23例(20.9%),冠心病16例(14.5%),糖尿病8例(7.22%),腹股沟直疝5例(5.45%).其中尿潴留18例(16.2).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平分(IPSS)为20~37分,平均31.6,生活质量评分(QOL)4~7分,平均5.5分.
作者:梁尚游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见腹腔干、肝总动脉有特殊变异,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开荣;杨朝鲜;先雄斌;戴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建立及眼表面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我们在翼状胬肉根治性切除基础上,采用患眼健侧带结膜的自体角膜干细胞,而且有效阻止异常结膜源性组织增生,防止胬肉复发,达到治疗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钟碧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寻求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指标.方法:用actim尿胰蛋白酶原-Ⅱ检测试纸条,对238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尿胰蛋白酶原-Ⅱ的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89例中86例阳性,敏感度为97%,非急性胰腺炎组149例,仅11例阳性.其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56%,阴性预测值98%.结论:尿胰蛋白酶原-Ⅱ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等特点,可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作者:邓明明;唐川康;王宗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在2001年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98例,施行开放手术46例,我们随机将开放手术患者分为术后麻醉镇痛组与整体护理组,对其膀胱痉挛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分析比较,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鸿芳;汪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科于2000年5月应用我院配制的5%潘生丁乳膏(双嘧达莫5g,羊毛脂2g,雪花膏93g)经超声波导入治疗面部扁平疣,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张小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幽门梗阻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990年~2000年间2000余例食道癌术后发生幽门梗阻的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道癌术后幽门梗阻与术后胃生理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幽门痉挛为其始动原因,胃壁缺血可加重其痉挛,延迟恢复,幽门周围的粘连压迫为幽门梗阻的另一原因.结论:减少胃术后生理功能紊乱可防止幽门梗阻的发生,功能性幽门梗阻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是机械性幽门梗阻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何金涛;李强;彭林;陈利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颈静脉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颈静脉扩张症的临床资料.17例颈外静脉扩张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3例颈内静脉扩张症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结果:手术病例均痊愈,无并发症,20例患者平均随访7月,恢复良好.结论:颈静脉扩张症静脉造影能明确诊断,颈外静脉扩张症应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钟武;何延政;李国英;伊海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1)本组均系住院病人,共27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4~58岁.CSF墨汁染色镜检均发现新型隐球菌或培养出隐球菌.
作者:周培建;高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乳糜胸是指胸导管破裂,其内的液体漏出聚集在胸膜腔[1].其特征是液体中富含甘油三脂和乳糜微粒[2].乳糜胸导致乳糜丢失可引起循环、呼吸、代谢和免疫功能异常,是威胁生命的严重病理状态.其治疗方法尤其是保守治疗的好处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尚存在较大的争议[3].
作者:詹福生;卞进明;廖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性粒细胞(PMN)是机体重要的炎性细胞,它对炎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了关键的作用.PMN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由造血干细胞粒系发育而来,在骨髓中经过约2周的时间从髓前细胞发育、分化、成熟,2天后进入血流.PMN是血细胞中寿命短的细胞,平均生命期限为48小时左右,至分化成熟,PMN就开始启动其自发性凋亡的机制,凋亡的PMN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掉.
作者:宋传旺;刘佳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口服乳酸亚铁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观察对象服用乳酸亚铁6周并与琥珀酸亚铁组进行非盲法随机对比分析.结果:乳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酸亚铁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使用方法简便、经济、疗程短、无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晓明;陈新贵;韩丽英;王建英;李发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降低肺结核病的病死率,笔者分析了我院近8年来死亡的42例肺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发现死亡原因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关系.1 一般资料资料全来源于我院住院病例,对死亡病例逐一查阅住院病历并登记分析,42例均符合肺对核诊断标准.其中男33例,女9例.平均年龄53岁,小3岁,大78岁.
作者:吴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食道癌晚期患者,因晚期病变或放疗后狭窄,致使病人进食困难,营养缺乏,全身衰竭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年10月10日我院开展了食道内支架安置术,成功地将内支架放置在食道狭窄部位,使狭窄的食道扩张,术后能正常进食,有效地解决了病人进食困难的难题,延长了病人的生命,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所行食道内支架安置术病人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谭燕琼;韩兴平;谭道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小儿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肺炎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血浆ET含量.结果:轻症肺炎和重症肺炎患儿血浆E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病情越重,ET升高越明显.结论:肺炎患儿ET水平显著升高,尤以重症肺炎明显.
作者:朱正芳;王珉;何利章;刘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本组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全面尿动力学检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根据其结果作出相应手术治疗,并对术后效果作出相应评价和分析.结果:尿动力学检查39例诊为膀胱出口梗阻(BOO),其中21例伴逼尿肌不稳定(DI),严重低顺应性膀胱8例,高顺应性膀胱3例.平均大尿流率(5.95±2.3)ml/s,大逼尿肌压(74.2±40.3)cmH2O,膀胱容量(285±103)ml,IPSS评分(26.8±4.7).术后有18例患者未达满意疗效,均为DI及逼尿肌活动低下DUA,经药物治疗3月后恢复.术后3月39例手术患者平均Qmax(12.3±2.5)ml/s,IPSS评分13.2±5.4(n=39).术前对手术效果预测的准确性达8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应当作为前列腺增生术前的常规检查,它对指导手术,预测手术效果及术后药物治疗、防范医疗纠纷等具有要重要意义.
作者:傅招伦;陈善勤;赖建平;李兴斌;文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孕引产妇女分两组行单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入和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引产,观察临产发动时间、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生殖道损伤情况.结果: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比单用利凡诺在上述指标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安全、有效、痛苦小、损伤小.
作者:李晓琴;李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自1924年于日本发现流行后,虽然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发病率大大降低,但全球每年病死人数仍超过万人,致残人数约1.5万人.该病广泛分布在整个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泰国和印度等.
作者:刘薇;余光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眼眶炎性假瘤是眼眶的非真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本文对我院1981~1999年间15例眼眶炎性假瘤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X线及病理学特点.
作者:周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