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张旭东;苏满玉;张发先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诊断
摘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作为无创性血管造影检查当前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41例(72条血管)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同期动脉造影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大多是由于下肢及盆腔的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进入右心,继而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该病死亡率较高,临床危害极大.下腔静脉滤器经皮经股静脉穿刺置入术已被公认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12月选择有肺动脉栓塞高危因素的髂股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皮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插管溶栓治疗共11例,均获得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孟庆建;马磊;郭叔毅;陈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炎性肿块CT表现的探讨

    肺炎性假瘤、限局性机化性肺炎及限局性化脓性肺炎CT检查均可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其临床与CT表现不完全相同,且与肺癌、肺结核鉴别有一定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4例肺炎性肿块的临床与CT表现,旨在提高对于肺炎性肿块CT表现的认识及其与肺癌及其他良性肺结节的鉴别.

    作者:李靖;王大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体表高频超声对兔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体表高频超声评估兔颈动脉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PTA)后再狭窄(RS)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47只雄性日本纯种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应用体表高频超声在动物处死前测定颈动脉内径、膜厚、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评估颈动脉狭窄率;术后取颈动脉进行常规组织处理,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仪分析,测定内径、膜厚和狭窄率,对二种方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评估血管轻、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1.43%、81.82%、50%,特异性分别为75.86%、88%、100%,准确性分别为75%、86.11%、87.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1.67%、75%、100%,阴性预测值75.86%、91.67%、81.48%.结论:体表高频超声对兔颈动脉PTC后RS狭窄程度的动态鉴别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树彪;王硕仁;赵明镜;李秋梅;吕希滢;崔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睾丸结核的CT诊断价值

    睾丸结核较少见,但近几年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上升,睾丸结核也逐渐增多.睾丸结核是生殖系统结核病的一种类型,是其他原发性结核病的继发病变,尤以继发于肺结核多见.睾丸结核多是附睾结核的直接蔓延,也可血行感染引起[1].睾丸结核容易误诊为炎症和肿瘤,从而延误治疗和误治.笔者通过分析睾丸结核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睾丸结核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朱继兰;孙继泽;关美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X线和CT表现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钡餐造影和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钡餐造影和CT表现,其中经数字化胃肠钡餐造影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16例.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部16例,小肠14例,直肠1例.恶性20例,良性10例,交界性1例.良性肿块直径均小于5 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 cm17例(17/20),小于5 cm3例(3/20).钡餐造影表现为胃肠黏膜皱襞推压变平或破坏13例(13/15),偏侧性充盈缺损或肠壁不清、缺失、肠腔狭窄14例(14/15),病变区可见溃疡形成,位于腔外或部分腔外6例(6/15).CT均可见软组织块影(16例),位于腔内或腔外,呈圆形或分叶、不规则形.良性密度均匀,呈均匀性强化,恶性密度大部分欠均匀,肿块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1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间质瘤肿块内可见钙化影5例.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偏侧性腔壁不清或缺失以及肠腔狭窄,黏膜皱襞推压变平或消失,肿块内的钙化及腔外钡斑或溃疡是其诊断重要的征象,CT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

    作者:陈群林;孙辉红;陈益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具有操作简单、数字影像清晰度高、曝光宽容度大、后处理功能强等优点,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自2002年引进美国柯达CR-900系统以来,开展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工作.如针对IP对CR影像质量的影响、CR伪影的认识和处理、激光打印机对CR影像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开展工作,积累了一些直接认识和体会,现小结归纳如下.

    作者:沈毅强;汪维;曹健;恽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脑部CT特征分析(附12例报告)

    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下称甲旁减)引起的脑部CT变化报道不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5月~2004年3月治疗甲旁减患者12例的脑部CT表现,并就其病因类型、病理生理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史巧云;梁志延;王如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肋骨骨折CR漏诊原因分析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交通事故增加而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胸部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直观、有效的方法,但往往由于投照位置、体位、条件等原因不能充分地、完全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数目,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特别是外伤或车祸病人,骨折的数量、对位情况对于判断伤害的程度及伤残等级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准确无误的诊断肋骨骨折是绝对必要的.本文对我院两年来使用CR诊断肋骨骨折的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法.

    作者:郝先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合理饮食和积极的药物治疗对本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如DSA、CT、MRI及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都可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检查.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死亡率(0.15%)和并发症(1.5%),检查费用高,病人需要住院.

    作者:武传华;徐文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难治性小儿肺部啰音的影像学观察

    肺部啰音为临床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常见体征.由于婴幼儿特殊解剖、生理、免疫、发育、呼吸道功能等因素,部分患儿应用足量抗生素及综合治疗后,发热及一般情况好转,但咳嗽痰鸣、肺部啰音及肺部影像学改变久不改善,更换或增加抗生素治疗无效.我们在采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用推拿疗法,肺部啰音迅速消退,影像学改变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韩岩冰;王建敏;李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测量左心室形态及功能的方法和准确性.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仪对4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图像扫描及后处理分析,分别用短轴位、长轴位、四腔心位测量左心室室壁和室间隔的厚度、心腔大小,屏气电影法测量计算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结果:左心室室壁和室间隔的厚度、心腔大小的测量值、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及心肌重量男性均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左心室短径的收缩末期径线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心肌重量与身高的比值、射血分数与年龄无关;经身高的调整,各测量值仍是男性大于女性(P<0.02);经体表面积的调整,心室容积(包括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肌重量的测量值男性大于女性(P<0.05),女性左心室心腔大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增加,而且舒张末期横径与体表面积的比值女性大于男性(P<0.05).结论:左心室的室壁厚度、心腔的大小、心室的功能,均与性别、个体大小有关,磁共振成像能准确测量左心室的室壁厚度、心腔的大小,且能计算心室功能,是一种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技术.

    作者:张蔚;张东友;刘翼程;刘海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动态观察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表现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一直是干扰影像工作者的难点,随着新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不断应用,该病的确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将我院近5年来资料完整的21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随访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孙希刚;李吉臣;陈冰;姜金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随着计算机和医学影像设备的结合与发展,1982年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首先研发了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与传统X线照片相比,其成像质量、宽容度、信息量都优于传统X线照片,且所得信息可按诊断要求进行处理,为X线影像长期保存和检索提供了可能性[1].由于CR系统在我国的普及使用,如何更好地发挥CR系统的作用,提高影像质量和诊断率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以下就我院有关CR系统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刘伟伟;李军;范医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舌骨骨折1例报道

    骨折在临床是常见病、多发病,但舌骨骨折极为罕见.笔者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益群;阳义;刘园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管顺应性的超声研究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肱动脉血管顺应性的改变.方法:选择MS患者38例为研究组(MS组)、健康查体者35例为对照组(NC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肱动脉在静息、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结果:MS组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D与年龄、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呈负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血管顺应性减低及血管内皮功能失调,FMD及NID的测定对MS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褚熙;吕学成;王艳清;路淮英;朱兴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4例SARS患者影像随访观察

    目的:探讨SARS患者肺纤维化的转归情况并随访观察其胸部及髋关节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4例SARS患者进行的影像学检查随访观察1年,随访内容包括摄胸部X线正侧位、骨盆正位片及CT扫描检查.结果:34例SARS患者中18例在住院时期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其中15例重症SARS病例中12例住院时期肺部有纤维化改变.19例普通型SARS中,6例并发肺纤维化.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9例(27%)患者存在肺纤维化.随访1月,4例(12%)SARS患者两肺见纤维条索状影,粗细不均,但与前片比较均有吸收好转.随访3月,仅2例(6%)见两肺纤维条索影,其余2例病灶完全吸收.随访6月及12月,1例(3%)见纤维条索影,两肺纹理增重.1年随访中未观察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结论:肺纤维化是SARS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重症SARS患者较普通型患者更易发生肺纤维化,老年和重症SARS患者合并肺纤维化的程度较重,其肺纤维化吸收慢、时间长.未见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征象.

    作者:余卫业;陆普选;朱文科;杨桂林;蒋小玲;周伯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创伤性液、气胸仰卧位胸片诊断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创伤性液、气胸仰卧位胸片的X线征象,探讨其应用价值及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87例急性创伤性液、气胸卧位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少量胸腔积液154例,大量胸腔积液76例,液气胸57例.合并创伤性湿肺96例,肺撕裂伤24例,支气管断裂7例,张力性气胸15例.单侧胸部损伤252例,双侧胸部损伤35例.结论:仰卧位X线胸片有其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对急性胸部创伤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徐茂盛;林堆贤;曾艳;杨文德;陈文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

    本文收集了我院1997~2003年之间37例浅表软组织肿物就诊患者病历,所有病例均经过手术或穿刺检查证实,分别诊断为血肿、蜂窝织炎、脂肪瘤、纤维瘤,并对这些肿物的检查手法和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在对浅表软组织肿物进行超声检查的同时,局部加压和周围施力导致肿物的动态变化常可以得到很重要信息.

    作者:黄大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融合PACS的医院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目的: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IS)和PACS系统的无缝连接.方法:PACS与HIS采用独立并行开发方式,PACS内部遵循DICOM标准,各类影像诊断报告采用结构化报告形式;HIS内部采用MSMQ通讯方式,PACS与HIS之问采用Windows Socket通讯.结果:经过近几年的修改和完善,我院的HIS已经能完成日常医疗信息化工作,同时确保了在PACS和HIS单方面故障时,另一系统仍能正常工作.结论:该解决方案在医院人力、物力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可推动医院信息化的建设.

    作者:黄大江;洪文松;吴政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方法:对26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52例(94%),其中24例经2次整复成功,2例在术前麻醉后第三次整复成功,失败16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好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整复成功率,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龙威;姜丽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