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兵;王军;陈利江
目的:观察缬沙坦逆转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116 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服用缬沙坦80~160mg/d,共36 周,随访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及不良反应.结果:116例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舒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 、心室后壁厚度(PWT) 、左室重指数(LVMI) 均明显减少 ( P 均<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作者:吴镜;蔡琳;王伟;唐炯;罗俊;燕纯伯;邓晓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集体儿童的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对1998-2007年成都市托幼机构集体儿童定期体检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成都市集体儿童身高、体重达标率,身高、体重年增长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中、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下、发育迟缓、消瘦)患病率逐年下降;单纯性肥胖发生率逐年升高;贫血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患病率无明显下降;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成都市集体儿童体格发育良好.儿童营养不良减少,肥胖明显增加,视力不良患病率无明显下降,今后托幼园所要将肥胖的预防和干预作为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并重视眼保健工作.
作者:罗红裔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再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复发性胃癌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探查发现30例侵及毗邻器官,16例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5年以上1例、3年以上18例、1年以上3例、1年以内死亡15例.结论:术后定期胃镜检查有助于复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提高手术率.选项择身体素质好、肿瘤复发局限者采取再次手术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全信保;吴建平;罗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中大出血死亡,其余137例均治愈出院.术后硬膜下积液2例,脑内血肿5例,张力性气颅2例,癫痫发作3例,3例复发.结论:头颅CT平扫是诊断CSDH的首选检查.对于有症状的CSDH患者,应根据血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而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是治疗CSDH的关键.
作者:吴建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注射液应用在中重度急性腹腔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纳入31 例患者,随机分为罗氏芬加甲硝唑治疗组(对照),罗氏芬2 g,每日1次,甲硝唑0.5 g,每日2次;莫西沙星治疗组,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均为静脉滴注,疗程为7~14 天.结果: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0 %和81.25 %,有效率分别为86.67 %和87.5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67%与9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2/15和 1/16,主要表现为局部刺激及转氨酶升高等.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中重度腹腔细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李雪梅;黄立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明确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40岁,平均32岁).6例CT检查,3例有MRI检查.结果:发生于胸椎3例,腰椎1例,骶椎2例.CT主要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和较大软组织肿块;MRI表现T1加权成像为低等信号,T2加权成像为高低混杂信号特点,可显示瘤内坏死、囊变、出血等.结论:脊柱骨巨细胞瘤具有侵袭性强、生长活跃、易复发等特点,结合CT、MRI检查可对该病做出及时诊断,且对临床分期、手术方案制订及术后定期随访有重要价值.
作者:温晓玲;董志辉;王戚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能量CO2激光切除扁桃体切除术中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关系,以改进手术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科51例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观察、记录扁桃体切除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程度、术后创面反应程度、术后再出血、术后术区瘢痕共6项指标.结果: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主要的并发症是术后较轻的伤口疼痛、术中少量出血,无术后再出血及术后术区瘢痕.结论: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小,反应轻,手术方法易掌握,提高手术技巧可进一步减少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并发症,更好体现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是扁桃体切除术中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
作者:张中菊;蒋振华;王杰;刘国旗;董钏;梁传余;付启红;罗刚;张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骨坏死(osteonecrosis,ON),又称缺血性ON、无菌性坏死,是一类有特殊病理改变的疾病,按照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的定义,ON是指骨的血供中断引起骨组织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过程.
作者:陈演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中表现为乳腺痛及肿块者30例,以乳房肿块就诊者16例.钼靶照片14例,诊断为乳腺癌5例(35.7%).42例作彩色超声检查,发现不规则低回声结节37例(89.0%),部分肿块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周围有蟹足状,血流增加.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40例,23例发现癌细胞,直接住院,术中冰冻切片决定手术方式;23例门诊先行切除活检后住院治疗.结论:高危妇女表现为乳腺增生,用药不好转、症状加重者,应怀疑乳腺癌,首选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价值优于钼靶照片.有肿块者结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汪雪;汪树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建立后,培养液中加入蜕皮甾酮共同孵育,观察蜕皮甾酮及吡格列酮对模型细胞葡萄糖掺入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等方法观察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S-1、IRS-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细胞组比较,1×10-5mol/L蜕皮甾酮可使IR HepG2细胞IRS-1、IRS-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蜕皮甾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可能与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IRS-1、IRS-2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陈秋;张蓉;刘学鹏;邱宗荫;夏永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62例经病理证实的术前结直肠癌患者、40例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CS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CSF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CSF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M-CS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可能是一个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杨志明;刘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哮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2 例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适当的治疗,32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妊娠患者症状缓解,随访至产后1 个月,婴儿和母亲均正常.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妊娠时,妊娠早期可选用对胎儿无影响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β2 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吸入布地奈德,强的松口服,短期甲强龙静滴),妊娠中晚期还可选用茶碱类药物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作者:胡竞予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研究纤溶系统与纤维蛋白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2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照,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UA患者体内PAI-1、FIB水平明显高于S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UA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也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者;UA患者体内t-PA水平明显低于S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UA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也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者.结论:UA 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FIB水平升高程度较SA患者更加明显,并且U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与溶系统功能异常和FIB水平升高相关.
作者:梁振炼;马建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钠片与二甲双胍片分别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太罗组(罗格列酮钠片)(21例);B组,二甲双胍组(19例),进行为期16周的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呈有意义的下降(P<0.05),从下降幅度的百分率统计,太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结论:太罗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的控制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
作者:熊萍;董刚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几种术式的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探讨术式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8年收治268例低位直肠癌病例资料,按局部切除,TME+DIXON、TME+MILES分成三组,对术后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局部切除组12例,2年局部复发2例,复发率16.7%,TME+DIXON组192例,总保肛率84.4%,2年复发45例,复发率16.7%,5年生存率61.3%,TME+MILES术64例,2年复发11例,复发率17.2%,5年生存率59.6%,三组病例2年复发率相近,统计学数据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可根据病灶大小,病理学类型,Dukes分期等把握术式选择的适应症:保肛术式为首选,Miles术为后的选择.
作者:贺鳌;吴建平;罗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HUA(高尿酸)血症与MS(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3 1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血糖、血压等各指标患病率的统计,血尿酸(SUA)与MS相关指标的分析.结果:(1)HUA组肥胖、高TC、高TG、IFG、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均比正常尿酸组显著增多(P<0.05).(2)血尿酸与HOMA-IR呈正相关.(3)MS组的HUA患病率为23.46%,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组的患病率10.24%(P<0.001).结论:HUA血症可能是MS发生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曾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8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疏血通注射液),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Scr、BUN、TC、TG和血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作者:代频;蔡文静;廖艳丽;管慧;刘叙;代小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小二乘法两种趋势剔除法中找出一种能较好反映某医院门诊量季节变化规律的方法.方法:根据该医院2005~2008年各月门诊数据,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小二乘法分别计算该医院门诊患者的季节指数(seasonal index)和各月预测值,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平均绝对偏差(MAD)、平均平方误差(MSE)、平均预测误差(AF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分析.同时,判断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容许区间的关系.结果: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和小二乘法预测值的MAD、MSE、AFE、MAPE分别为766.94,888236.8542,-0.23,5.4782498%和739.0196,802281.2,-0.125,5.259453%.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有4个实际值落在容许区间之外,小二乘法有2个.结论:小二乘法能够更好反映出该院门诊量季节变化的规律,是预测的佳选择方案.
作者:上官江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愈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1例子宫全切手术患者分常规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常规组按妇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结果:常规组患者自我认知能力稍差,有缺失感,住院时间稍长;观察组患者术后乐观,配合术后康复训练较为积极,住院时间稍短.结论:认为做好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并进行及时的康复训练,对其术后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亚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在地震伤员膝关节周围开放性骨折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汶川大地震中25例膝关节周围开放性骨折早期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同时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胫骨平台骨折13例,(SchatzkerⅤ型4例,SchatzkerⅥ型 9例),股骨远端骨折12例,(AO分型C1型3例,C2型5例,C3型4例),25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GustiloⅡ型5例,GustiloⅢA型8例,GustiloⅢB型10例,GustiloⅢC型2例.结果:术后至患者转院治疗期间两周内,25例开放性伤口均闭合,8例伤口术后出现表浅感染,经加强局部换药感染控制,无伤口深部感染.术后复查X线片无关节面塌陷,骨折无成角畸形,患者出院时无外固定支架钉道松动.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为不适宜做内固定治疗的膝关节周围严重开放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地震等重大灾害所造成的复杂伤情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胡旭栋;王光林;裴福兴;宋跃明;杨天府;屠重棋;黄富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