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位直肠癌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贺鳌;吴建平;罗文君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 术式, 疗效
摘要: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几种术式的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探讨术式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8年收治268例低位直肠癌病例资料,按局部切除,TME+DIXON、TME+MILES分成三组,对术后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局部切除组12例,2年局部复发2例,复发率16.7%,TME+DIXON组192例,总保肛率84.4%,2年复发45例,复发率16.7%,5年生存率61.3%,TME+MILES术64例,2年复发11例,复发率17.2%,5年生存率59.6%,三组病例2年复发率相近,统计学数据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可根据病灶大小,病理学类型,Dukes分期等把握术式选择的适应症:保肛术式为首选,Miles术为后的选择.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异常的逆转作用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片治疗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对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每日晨8时顿服氨氯地平5~10mg/d,服药前及治疗8周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80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60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逆转,同时改善AASI.而20例血压昼夜节律无逆转,AASI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结论:经氨氯地平片治疗后,75%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可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AASI.

    作者:何皓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的手术技巧及影响因素.方法:总结20例立体定向活检病例,其中多发病灶者4例,单发病灶者16例.使用CT、MRI扫描、立体定向仪及手术计划系统精确定位靶点、制定合适的活检轨迹.使用Backlund和Sedan活检针取材,脑浅表病灶使用立体定向环钻开颅全切.术中冰冻活检,术后石蜡包埋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9例获明确的病理诊断,活检阳性率95%.其中,9例脑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转移瘤,3例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1例结核性肉芽肿,1例脑弓形虫病.结论: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是神经外科十分重要的安全的诊治手段.

    作者:蔡晓东;高永中;李维平;闫大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几种术式的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探讨术式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8年收治268例低位直肠癌病例资料,按局部切除,TME+DIXON、TME+MILES分成三组,对术后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局部切除组12例,2年局部复发2例,复发率16.7%,TME+DIXON组192例,总保肛率84.4%,2年复发45例,复发率16.7%,5年生存率61.3%,TME+MILES术64例,2年复发11例,复发率17.2%,5年生存率59.6%,三组病例2年复发率相近,统计学数据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可根据病灶大小,病理学类型,Dukes分期等把握术式选择的适应症:保肛术式为首选,Miles术为后的选择.

    作者:贺鳌;吴建平;罗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目前的主要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增加心脏收缩力.但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依然很差,病死率很高,就中重度心衰而言,5年病死率可达30%~50%.

    作者:游桂英;刘兴斌;王雅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某医院门诊量季节指数计算方法探讨

    目的: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小二乘法两种趋势剔除法中找出一种能较好反映某医院门诊量季节变化规律的方法.方法:根据该医院2005~2008年各月门诊数据,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小二乘法分别计算该医院门诊患者的季节指数(seasonal index)和各月预测值,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平均绝对偏差(MAD)、平均平方误差(MSE)、平均预测误差(AF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分析.同时,判断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容许区间的关系.结果: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和小二乘法预测值的MAD、MSE、AFE、MAPE分别为766.94,888236.8542,-0.23,5.4782498%和739.0196,802281.2,-0.125,5.259453%.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有4个实际值落在容许区间之外,小二乘法有2个.结论:小二乘法能够更好反映出该院门诊量季节变化的规律,是预测的佳选择方案.

    作者:上官江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8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疏血通注射液),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Scr、BUN、TC、TG和血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作者:代频;蔡文静;廖艳丽;管慧;刘叙;代小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纤溶系统与纤维蛋白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并研究纤溶系统与纤维蛋白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2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照,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UA患者体内PAI-1、FIB水平明显高于S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UA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也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者;UA患者体内t-PA水平明显低于S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UA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也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者.结论:UA 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FIB水平升高程度较SA患者更加明显,并且U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与溶系统功能异常和FIB水平升高相关.

    作者:梁振炼;马建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分别与异丙酚联合用药与胃镜检查

    目的:讨论胃镜检查中更加舒适的一种镇静镇痛方法.方法:芬太尼-异丙酚为Ⅰ组,咪唑安定-异丙酚组为Ⅱ组.观察记录各组术中的反应、胃镜操作时间、麻醉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检查前中后BP、HR和SpO2的变化,及术后问卷调查.结果:Ⅰ组药物的起效快,受检者苏醒及清醒时间短,术中不适反应少,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镇静无痛苦胃镜检查中芬太尼-异丙酚联合用药更舒适.

    作者:罗咏萍;陈扬;李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几种深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不同方式深静脉置管的优缺点.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能否配合操作,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将三种术式的优缺点及所致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76例深静脉置管术中(1) 经锁骨下置管者220例,占79.71%.其中术后感染2例,占0.91%;误入动脉2例,占0.91%;纵膈血肿1例,占0.45%;(2) 经颈内静脉置管者35例,占12.68%.其中术后感染3例,占1.40%;误入动脉者1例,占2.86%;气胸1例,占2.86%;术后导管脱落者1例,占2.86%;(3) 经股静脉置管者21例,占7.60%.其中术后感染5例,占23.8%;误入动脉者1例,占4.76%.结论:几种深静脉穿刺术中,尤以经锁骨下穿刺者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深静脉置管方式中的首选.

    作者:杨芳;高波;朱炜炜;刘后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两种培养基的细菌动力检测结果准确性比较

    目的:寻求一种对细菌动力试验结果更容易判定的半固体培养基.方法:在传统半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进行动力试验,并与传统半固体培养基比较,分析这两种半固体培养基结果的相关性和准确性.结果:198株试验菌中,动力阳性株143株,动力阴性株55株.传统半固体培养基对动力阳性菌符合率为90.9%,对动力阴性菌符合率为100.0%;TTC半固体培养基对动力阳性菌符合率为98.6%,对动力阴性菌符合率为96.3%.统计分析表明,用TTC半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动力实验与传统培养基有较好的相关性(χ2=141.0,P<0.005),且比传统半固体培养基结果更容易判断,准确性更高.结论:TTC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常规细菌动力鉴定.

    作者:汤学夫;耿肇平;何琴;蔡毅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8年12月对16例中央型肺癌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肺叶切除,包括双袖式左肺上叶切除7例;双袖式右肺上叶切除2例;双袖式右肺中上叶切除2例;双袖式右肺中上叶切除同时隆突重建2例;袖式左上肺叶切除、肺动脉楔形切除2例;袖式右肺中上叶切除、肺动脉楔形切除1例.结果:本组无死亡及吻合口瘘发生,术后2例出现肺不张,2例并发肺感染,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3.8%,3年生存率为62.5%.结论:肺动脉成形或肺动脉支气管同时成形肺叶切除减少了全肺切除和单纯剖胸探查的比例,扩大了手术适应征,符合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及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肺癌手术基本原则,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作者:何佳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子宫腺肌病手术治疗的研究(附97例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局部病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及手术疗效的评价.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97例子宫腺肌病保留子宫仅作局部病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97例子宫腺肌病手术后痛经治愈率:轻度,100%,中度37.8%,重度36%,痛经缓解率,中度及重度分别为62.2%及64%.月经过多治愈率为100%.妊娠分娩率原发不孕57.6%,继发不孕52.9%.结论:子宫腺肌病局部病灶切除术既治愈和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又保留生殖器官的完整性及生理生殖功能可且有助于妊娠率的提高,是值得使用的方法.

    作者:高宏伟;王露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DCT)增强扫描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组: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经我院诊治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30例,均行MD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两者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对照组:同期无肾脏疾患,无尿路感染史,因其他原因来做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25例.由两名不同年资的腹部影像医师对拟定的征象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两医师对本组病例的诊断一致性极佳(K=0.812,P<0.05).病例组30例,双肾病变14例,单肾病变16例.单肾病变中,左肾12例,右肾4例.MDCT增强扫描显示肾盏轻度变形2例(6.7%),肾盏裸露18例(60.0%),实质凹陷征23例(76.7%),肾盂轻度扩张积水21例(70.0%),肾盂壁增厚、强化21例(70.0%),肾功能减退15例(50.0%).5例(16.7%)仅表现为肾盂壁增厚、强化.MDCT增强扫描与IVP对肾实质凹陷征,肾盂壁增厚、强化及肾盏轻度变形的显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DCT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与IVP比较,它能提供更多肾实质的信息,对判定慢性肾盂肾炎所造成的肾脏损害程度及疾病预后具有很高的价值,不过对肾盏轻度变形的显示有赖于延迟扫描.

    作者:周海鹰;尚兰;邓开鸿;刘荣波;胡雅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汶川地震中踝关节创伤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中,华西医院救治的踝关节损伤病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6月9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治的103例踝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整的97例,男59例,女38例,年龄14-76岁,平均34.9岁.根据受伤时的情况(软组织损伤和踝关节骨折)将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类型及治疗的措施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我院住院期间,共计46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6例行外固定架固定,扩创17例,植皮25人次;根据术后 X 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局部功能评定按 Leeds 描述的标准,治疗结果分为优、良、差 3级,其中优51例,良32 例,差14例,优良率86.6%.至2008年6月9日仅有7例伤口创面未闭合,3例外固定治疗的粉碎性骨折尚需进一步手术治疗,1例因为感染和肌肉坏死行截肢术;其他伤员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无一例患者因为踝关节损伤而死亡;无一例内固定并发症发生;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结论:我院对地震踝关节损伤的伤员的治疗并发症少,疗效良好.

    作者:吴辉;王光林;裴福兴;宋跃明;杨天府;黄富国;屠重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下行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不孕拟在腹腔镜下行检查及治疗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人,分别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简称EA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G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EGA组),观察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呼吸,循环及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三种麻醉方法均可保证手术完成,EA组术中管理较为麻烦,GA组循环波动大,EGA组麻醉效果更好,各种药物用量减少,患者血液动力学更稳定,恢复快,管理更轻松.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EGA)可避免其它两种麻醉方式不足,各取长处,更适用于腹腔镜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麻醉.

    作者:陈涛;王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O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发病率的关系分析

    目的:研究O型RhD阳性孕妇(其丈夫为非O型)血清IgG抗-A(抗-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382例O型RhD阳性孕妇进行了免疫性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及对其新生儿进行HDN(①新生儿ABO、Rh系统定型;②新生儿直抗实验;③游离IgG测定;④放散实验)的检测.结果:382例O型RhD阳性孕妇中IgG抗-A(B)效价<64者330例(占总数86.39%),抗体效价≥64者13.61%.其中发生HDN 5例,抗-A 3例,抗-B 12例,总发生率1.31%.结论:夫妇血型不合应及时检测孕妇IgG抗体,随着孕妇体内IgG抗体效价的增高,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孕妇产前应定时进行IgG抗体检测,了解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之问的关系,对于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极为有效.

    作者:江俊;许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MRI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MRI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邻近透明隔,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内可见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结论:起源于侧脑室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可能,MRI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刘润惠;王占秋;卢武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的8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初期使用头孢菌素和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严重者使用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治疗.结果:89例腹膜炎患者透析液培养阳性33例(37.1%),其中19例1~4d治愈(21.3%),56例4~14 d治愈(62.9%),复发11例(12.4%),2例因尿毒症而全身衰竭死亡(2.2%).结论:虽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率有降低趋势,但其仍然是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在强调对腹膜炎治疗的同时,更要强调对腹膜炎的预防.

    作者:唐勇;胡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生化和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变化的检测,探讨其原因.方法:分别对1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血糖及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本组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换血前、后有明显下降.换血后血电解质血钾降低,血钠、血钙升高,血糖暂时性升高,但在24 h内自行恢复至正常.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下降,甲状腺功能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换血后可出现低钾、高钙、高钠、高血糖、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症的发生,应预防感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作者:李雪梅;林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临床肿瘤化疗的减毒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2周期化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2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血常规变化、生活质量影响.结果:治疗组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对血象的影响治疗组也比对照组轻,显示出对白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可以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阳超;付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