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汶川大地震后1周内伤员特点分析(附1216例报道)

许树云;李佳励;唐时元;张建成;曹钰;王一平

关键词:地震, 伤员, 来院特点
摘要:目的:了解地震后1周内地震伤伤员的特点.方法:询问地震后1周内就诊的伤员性别、年龄、来诊时间和方式、进行伤情判断并应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评分,统计入院率,抢救成功率.结果:受伤人员以7~18岁年龄段多;平均每小时来院(7.90±11.75)人,震后53 h、54 h形成2个来诊高峰,每小时来院人数分别为70人、58人,地震36 h后夜班伤员来院明显减少,第3天来院人数多,为328人;四肢伤员多,为565例,占46%;地震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ISS评分高,为(10.24±5.79)分;急诊科停留时间平均为(97.47±12.56) min,入院率为57.81%,抢救成功率为99.8%.结论:地震发生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重,第3天来院人数多,36 h后每天夜班伤员人数明显减少.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晚期老年性痴呆伴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逐渐成为日益受重视的社会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性痴呆发病率越高,痴呆的严重程度亦增加;我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高龄痴呆患者同时伴有多种内科疾病,医疗护理负担重,难度大.

    作者:张雪梅;谢冬梅;周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建立后,培养液中加入蜕皮甾酮共同孵育,观察蜕皮甾酮及吡格列酮对模型细胞葡萄糖掺入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等方法观察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S-1、IRS-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细胞组比较,1×10-5mol/L蜕皮甾酮可使IR HepG2细胞IRS-1、IRS-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蜕皮甾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可能与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IRS-1、IRS-2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陈秋;张蓉;刘学鹏;邱宗荫;夏永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8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疏血通注射液),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Scr、BUN、TC、TG和血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作者:代频;蔡文静;廖艳丽;管慧;刘叙;代小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胃癌复发再次手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再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复发性胃癌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探查发现30例侵及毗邻器官,16例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5年以上1例、3年以上18例、1年以上3例、1年以内死亡15例.结论:术后定期胃镜检查有助于复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提高手术率.选项择身体素质好、肿瘤复发局限者采取再次手术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全信保;吴建平;罗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输卵管妊娠患者开腹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后生殖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输卵管妊娠患者开腹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后生殖状况,以指导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至2007年因输卵管妊娠行开腹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患者183例术后的生殖状况进行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其再次受孕及输卵管妊娠情况.结果:在有生育要求的107位患者中,总的宫内妊娠率为64.5%(69/107例),8.7%复发输卵管妊娠(6/107例).宫内受孕率以<30岁,术后1~2年高,中重度贫血及盆腔中重度黏连导致宫内受孕机率下降;复发输卵管妊娠与年龄及术后时间无相关性,随贫血程度及盆腔黏连程度的加重进行性增加.结论:开腹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后生殖状况与年龄、术后时间、盆腔黏连程度、贫血程度密切相关.及时手术,减轻贫血程度,细致分黏,合理生殖健康指导,能有效提高宫内妊娠,降低复发输卵管妊娠.

    作者:王昌银;戚怀钻;宋林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原发纤维肉瘤1例

    患者,女,56岁,右上腹隐痛2个月,无发热,无恶心、呕吐,纳差.查体:剑突下深压痛,肝区无叩痛,腹部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AFP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B超示肝左叶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周缘见晕圈,其内回声不均,呈不规则稍强回声、低回声;余肝实质光点细、分布均匀.

    作者:唐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市区120例离退休岁的老人随机分为慢走组、太极拳组和健身操组,进行3个月的运动,比较运动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3个月的运动锻炼,3组老人心率较运动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较运动前显著下降,太极拳组和健身操组降幅更大,CO、SV、SI、CI和PEP较运动前显著提高,太极拳组和健身操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匀和有氧运动能有效锻炼老年人心血管机能、防病、抗老,达到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作者:冉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联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联素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急性盐水负荷试验,确定65例为盐敏感性(SS)高血压患者,35例为盐不敏感性(NSS)高血压患者,选定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其胰岛素水平、血脂、血尿酸及脂联素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存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P<0.01),SS组较NSS组的血尿酸、血胆固醇、血甘油三脂增高(P<0.01).SS组脂联素[(6.04±2.08)ng/mL],较NSS组[(7.89±3.35)ng/mL(P<0.01)]降低,且SS组存在胰岛素抵抗,HOMA指数分别为[2.54±0.53,2.21±0.55(P<0.01)].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标存在正相关,r=-0.36,(P<0.01).结论: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降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他代谢异常及脂联素降低的基础.

    作者:王勉;陈晓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B超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急腹症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26例急腹症中以急性胆囊炎、输尿管结石、急性阑尾炎以及妇科急症常见,共289例,占88%,其他急腹症37例,占12%.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17例,109例临床随访证实.超声符台率89.9%.结论:B超检查对急腹症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急腹症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靳晓清;高红;张业光;黄兴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临床肿瘤化疗的减毒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2周期化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2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血常规变化、生活质量影响.结果:治疗组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对血象的影响治疗组也比对照组轻,显示出对白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可以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阳超;付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股沟马鞍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腹股沟马鞍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调查206例腹股沟马鞍疝患者,其中行巴德网塞充填式修补术57例,普里灵疝装置腹膜前间隙修补术149例,观察两种修补方式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及要点、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平均住院日及复发率.结果:两种方式修补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手术时间、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两种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平均随访分别为(2.3±0.5)和(2.2±0.7)年,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普里灵疝装置修补组的费用较巴德网塞组低.57例巴德网塞修补术后有2例复发,149例普里灵疝装置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后无复发.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马鞍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龚艳萍;雷文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的手术技巧与并发症

    目的:探讨低能量CO2激光切除扁桃体切除术中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关系,以改进手术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科51例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观察、记录扁桃体切除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程度、术后创面反应程度、术后再出血、术后术区瘢痕共6项指标.结果: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主要的并发症是术后较轻的伤口疼痛、术中少量出血,无术后再出血及术后术区瘢痕.结论: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小,反应轻,手术方法易掌握,提高手术技巧可进一步减少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并发症,更好体现低能量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是扁桃体切除术中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

    作者:张中菊;蒋振华;王杰;刘国旗;董钏;梁传余;付启红;罗刚;张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运用自理理论的效果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55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医嘱护理级别实施护理,仅做一般的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应用Orem自理理论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和个体化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达100%,护理并发症和护理意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药物知识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达99%.结论:将Orem自理理论用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可减少复发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单侧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穿刺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基底部外侧穿刺进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穿刺进针,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入治疗,使用VAS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变化,测定手术前后椎体前、中柱高度与Cobb角.结果:单侧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穿刺的手术均安全完成.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0.3)分改善到术后(2.2±0.2)分,随访三月为(2.1±0.4)分 (与术前比较,P<0.0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3.6±2.3) mm到术后(24.5±2.2) mm,随访三月为(24.3±2.0) mm(与术前比较,P<0.05);锥体中部高度由术前(14.2±2.1) mm到术后(25.6±2.4) mm,随访三月为(25.4±2.2) mm(与术前比较,P<0.05);Cobb角由术前的(22.5±3.6)°到术后(10.5±3.0)°随访三月为(10.3±2.8)°(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的单侧穿刺锥体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余彬;陈勤;邓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内皮细胞在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是器官移植后供体、受体细胞早接触的部位,它早被受体免疫系统所识别,并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1],是启动器官移植后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关键.本文就有关内皮细胞的功能以及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郑仲谨;冉崇福;陈理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纤溶系统与纤维蛋白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并研究纤溶系统与纤维蛋白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2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照,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UA患者体内PAI-1、FIB水平明显高于S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UA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也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者;UA患者体内t-PA水平明显低于S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UA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也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者.结论:UA 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FIB水平升高程度较SA患者更加明显,并且U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与溶系统功能异常和FIB水平升高相关.

    作者:梁振炼;马建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胶原酶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21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对1218例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椎旁穿刺,注入胶原酶1200u进行溶解治疗.结果:91%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9%的患者疗效欠佳.结论: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江涛;王朝华;王丽琴;范玉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DCT)增强扫描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组: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经我院诊治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30例,均行MD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两者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对照组:同期无肾脏疾患,无尿路感染史,因其他原因来做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25例.由两名不同年资的腹部影像医师对拟定的征象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两医师对本组病例的诊断一致性极佳(K=0.812,P<0.05).病例组30例,双肾病变14例,单肾病变16例.单肾病变中,左肾12例,右肾4例.MDCT增强扫描显示肾盏轻度变形2例(6.7%),肾盏裸露18例(60.0%),实质凹陷征23例(76.7%),肾盂轻度扩张积水21例(70.0%),肾盂壁增厚、强化21例(70.0%),肾功能减退15例(50.0%).5例(16.7%)仅表现为肾盂壁增厚、强化.MDCT增强扫描与IVP对肾实质凹陷征,肾盂壁增厚、强化及肾盏轻度变形的显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DCT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与IVP比较,它能提供更多肾实质的信息,对判定慢性肾盂肾炎所造成的肾脏损害程度及疾病预后具有很高的价值,不过对肾盏轻度变形的显示有赖于延迟扫描.

    作者:周海鹰;尚兰;邓开鸿;刘荣波;胡雅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的手术技巧及影响因素.方法:总结20例立体定向活检病例,其中多发病灶者4例,单发病灶者16例.使用CT、MRI扫描、立体定向仪及手术计划系统精确定位靶点、制定合适的活检轨迹.使用Backlund和Sedan活检针取材,脑浅表病灶使用立体定向环钻开颅全切.术中冰冻活检,术后石蜡包埋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9例获明确的病理诊断,活检阳性率95%.其中,9例脑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转移瘤,3例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1例结核性肉芽肿,1例脑弓形虫病.结论: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是神经外科十分重要的安全的诊治手段.

    作者:蔡晓东;高永中;李维平;闫大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型医院门诊挂号流程优化探讨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员较多,每日约8000多人次挂号,号源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导致门诊大厅挂号处常常呈现出为挂号而拥挤、排长队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近一年来,门诊部采取多种挂号形式,优化了挂号流程,病员可根据自已的需求,选择不同挂号形式提前挂号,按时候诊,病员无需看病当日到医院排队,使医院门诊的拥挤现象得到改善,也方便了患者,病员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实现了医院和病员的双赢.

    作者:张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